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引爆!香港房價屢創新高,連一個停車位都賣400多萬!
目前,各種跡象表明,在內地限購、限貸的背景下,香港房價為何屢創新高?最可能是來自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預期的看好,從房價上看,香港是率先引爆了!
近日,香港特首梁振英不斷向外界透露,香港正在積极參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區的規劃的信息。未來的香港必充當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都市區角色。
另外,最近安信策略表示:香港回歸20周年 粵港澳大灣區輝煌新起點。在安信於4月12日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第四大灣區耀世而出》時,曾經提起粵港澳灣區內外部催化劑。隨著香港回歸20周年時點的臨近,粵港澳灣區主題又迎來了新的催化如:國家領導人將訪港,前海擴容,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等。
另外,該策略認為:粵港澳灣區持續催化,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值得關注的是,最高層對粵港澳利好政策不斷:
據香港經濟日報6日報道,國家領導人將於本月底(6月31日)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並主持新一屆特區政府班子的就職儀式。香港經濟日報稱「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就是中央送給香港的最好惠港措施」。在市場將其普遍解讀為利好的情況下,粵港澳灣區或許會帶來新一輪的投資機會。
除去最高領導人可能存在的其他惠港措施: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4月11日會見即將上任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並表示將繼續全力支持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工作,主要表現在1、中央正在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2、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同時香港特首梁振英於4月19日至21日率香港官員、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等多人考察粵港澳大灣區梁振英充分肯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共同發展的目標,並且在行程過程中多次提及特區政府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的重視程度,希望香港可以攜手廣東把「粵港澳大灣區的文章做好」,並預計6月底前就大灣區規劃發展事宜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交意見。
香港回歸20周年,與粵澳來一次深情擁抱
香港的優勢與瓶頸
香港作為亞洲經濟的核心區域,在金融發展、社會制度、地理位置和教育資源等方面有著其他國家和地區無法企及的優勢。與外國城市相比,擁有「一國」之利,受益於國內的發展、廣闊的市場和國家的政策優惠;與內地城市相比,擁有「兩制」之便,國際關係和國際聯繫是香港的一大優勢。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國內外資金雙向流動的優質管道和平台,長期扮演者內地和世界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目前香港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佔據市場份額的70%,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國際自由港和法律制度保障:據路透社稱,香港連續第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17年,香港以89.8分位列第一,在12項評估因素當中,8項高於90分,同時財政健康、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三個方面均獲得全球最高得分。香港的法律制度是另一大特色,香港崇尚法治,廉潔公正,同時憑藉對產權的有力保護,也促成了香港經濟的繁榮發展。
區域海陸空交通樞紐:海上優勢,香港位於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航路,憑藉獨特的港口與物流優勢,成為亞太航運樞紐;陸地則倚靠中國內地,與珠三角毗鄰,交通便利;空中優勢,香港國際機場依託開放自由港的優勢,大力打造國際海陸空綜合樞紐,根據權威航空服務顧問評估公司Skytrax排名,香港國際機場位列全球十佳飛場第五。
擁有優質的高校資源:香港的8所公立大學在全世界大學排名中非常靠前。在最新的國際高等教育信息機構QS排名中,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挺進世界前100,分別位列第26,30,46,49,95名。
優惠政策促進經濟騰飛:根據香港的《稅務條例》,香港為促進技術創新,還針對相關領域給予優惠措施:製造業和計算機硬體、軟體行業涉及機器、裝置的資本性支出可以一次性攤銷;商務樓翻新的資本可以加速折舊,即其資本性支出可以在5年內攤銷;購置某些知識產權的資本性支出可以稅前扣除;研發支出的稅前扣除等。
香港也因弊端限制了經濟的繼續發展:
先天資源匱乏的哀愁。由於香港主要由島嶼構成,作為典型的島嶼經濟,缺乏充足的市場空間和生產資源,尤其是在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同時資源缺乏帶來的外部資源依賴以及高企不下的房價均成為鉗制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高成本的憂傷。香港憑藉自由經濟制度快速成為亞洲四小龍,人均收入水平也不斷升高。但是由於資源遞減的邊際效應以及剛性的工資水平,導致企業在不斷攀升的用工成本和增速不斷降低的企業利潤水平之間掙扎。
跛腳經濟的桎梏。香港繁盛的三產服務業經濟實際上是一種跛腳經濟,近年來,更是由於上海的崛起而沒落。香港在第一二產業的缺失,不僅造成第三產業發展的高成本,同時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的衝擊。1997年的金融危機已經證實了實體經濟的重要性。
用工荒 消費荒的挫傷。香港的用工荒來源於健全的社保制度,底層居民可以低保而避免勞動,導致中低端行業用工的缺失。與此同時,高端行業尤其是高端金融行業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挫傷,高端從業者人群比例減少,導致香港本土消費不景氣。
香港回歸周年慶的紅包預期
自香港回歸以來,為促進香港經濟發展,中央不斷頒布惠港政策,從2003年的《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頒布後,後續補充條款的設立,以及中央惠港36條,香港回歸15周年的政策大禮包以及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的粵港專章等,均是中央對香港的優惠政策支持。我們認為在當前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中央同樣會帶來「惠港大禮包」,促進粵港澳融合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構思或許成為「大禮包」的重要組成部分。
粵港澳大灣區彌補香港短板
粵港澳大灣區彌補香港短板,融合才是香港未來: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核心是產業的整合和分流,打造現代服務業,重塑經濟空間結構,產業結構靠近中高端,實現經濟高增長。從廣東省角度看,其科技創新能力和戰略縱深正是港澳所匱乏的,其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絕大部分的本土人才和大部分的市場。香港依託珠三角,有望進一步拓展成為像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一樣的國際金融中心,也可以緩解當前香港面對上海的競爭壓力。如此結合,粵港澳有望形成一個以香港為核心的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以深圳為核心的「矽谷」創業中心圈,和以整個區域為基準的旅遊產業圈,成為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持續吸引力的大城市群。
再創「省港澳」,兩岸一家親。粵港澳灣區早有沉澱而非空穴來風,歷史上廣東香港澳門以「省港澳」為稱呼,區域性協同早已根植於老一輩人的血脈之中。在歷史中省港澳就是穿行無阻的自由之地,面對當前香港就業形勢嚴峻,香港青年人大呼失去發展機會的情況,粵港澳的建立將有效拓展香港發展腹地,增加香港就業,促進兩地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粵港澳城市群共同發展目標的提出有利於鞏固兩岸相親的格局,除了經濟結果,我們更應該欣喜地發現粵港澳灣區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民族自豪感。
香港對於灣區的意義不凡
從香港澳門產業優勢的角度來看,其金融、貿易和物流、旅遊三個優勢產業對正在向服務業轉型的廣東省有極好的補強作用,尤其會促進廣東省金融領域的發展。
拼船出海,香港注入灣區國際化優勢。特首梁振英4月份視察粵港澳9城市時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高度的國際化優勢,各種制度與國際接軌,對外溝通順暢,亦有兩文三語的優勢,可以與內地城市拼船出海,共同走向『一帶一路』國家。」粵港澳灣區的港澳地區為粵港澳灣區注入了中國其他經濟特區所不具備的海外優勢,港澳多年深耕於金融,專業服務,項目談判和管理,法律及解決爭議,航運服務和國際旅遊業務等國際高增值服務,其現成的國際化優勢的併入可以給內地注入競爭力。更進一步說,這種競爭力是具備強協同效應的,在香港回歸的20年里,廣東已經和港澳產生了初步的協同效應,而且這種效應是逐漸成熟的。粵港澳大灣區中港澳的加入不會產生排斥效應,相反,以前的協同會變得更強。
以香港的旅遊業為例,粵港澳灣區的建立可以使得香港旅遊吸引力展現出正外部性,那些慕名前往香港旅遊的遊客有望受惠於灣區的建立而加大對非香港旅遊地區的旅遊消費。同樣,產業鏈分工布局也將更加合理。同一個產業粵港澳可以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做出更多合理的產業結構布局。
香港金融市場助力中國破局資本走出去難題。在香港的優勢產業中,其金融行業對灣區乃至全中國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當前中國已經從一個資本貧瘠國過度成資本富裕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買家,中國仍然是價格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在未來資本的輸出的潮流中,香港扮演著往外走,買資源,買權益,買價格的重要窗口。當前上海,深圳仍處於未全部開放或者沒有準備好全面開放的狀態,香港的制度和歷史狀態非常適合香港作出相適應的變革,而內地缺乏相應改革的勇氣和動力,香港將扮演決定中國資本走出去的重要角色,並且對上海深圳起到示範作用。
前海擴容,佛山西站開通有望助力粵港澳灣區創新發展:
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書記王偉中在5月27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中部署:推動將廣東自貿試驗區中的蛇口區塊、寶安中心區、大鏟灣港區、孖洲島及大小鏟島區域、大空港地區整合納入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使擴大後的面積達到77.34平方公里,相較原面積增加4倍(備註:資料來源深圳特區報)。目前,深圳已將擴容提議上報決策層。
佛山西站將於今年6月30日滿足開通運營的條件。在這裡未來10分鐘可達廣州南站,30分鐘可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1小時可通達香港、澳門,4小時內可抵南寧、貴陽等地。佛山西站開通後,進一步發揮樞紐作用,聯通港澳再提速。佛山西站所在地南海區將成為大西南東向進入珠三角的橋頭堡、港澳和珠三角西向輻射大西南的門戶。
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交通基建促進三地融合更加深入:
來自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消息稱,經過對世界級技術難題5年的攻關,港珠澳大橋將於7月1日前後全線貫通,預計今年年底實現全線通車,屆時香港至珠海的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港珠澳大橋的即將貫通預示著連接粵港澳三地的紐帶已經建立,粵港澳三地聯動將得到空前的便利,為珠海等珠江西岸地區帶來全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除了港珠澳大橋外,虎門二橋和深中通道目前也正在建設之中。預計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坐擁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大橋、虎門二橋四條大通道。加上預計明年開通的香港和深圳的第七個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以及明年年底通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粵港兩地的交往將會更加便利。交通基建將促進粵港澳進一步融合,奏響大灣區發展的序曲。(備註:數據來源,南方網梁振英「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的時代先機。)
粵港澳灣區近10年持續受到政策驅動:
粵港澳灣區自2008年提出以來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的持續推動。從最初的探索思考珠三角區域合作新模式,而後提出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到現在又著眼於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發展戰略正不斷深入,城市規劃也在不斷跟新改進。
今年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在全國兩會發言時系統論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廣東的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同時,騰訊總裁馬化騰在兩會期間曾建議把粵港澳大灣區孕育為"中國矽谷",建立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共同制定粵港澳三地科技創新政策;發揮香港「超級聯絡人」角色,為科技產業創新牽線搭橋。
3.2. 粵港澳灣區優勢戰略地位凸顯
粵港澳灣區自身經濟戰略地位顯著: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是世界公認的知名三大灣區。可以說,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世界三大灣區具有經濟集聚功能強大、服務業高度發達、全球重要金融中心、創新能力領先、交通樞紐位置凸顯等典型特徵,由此衍生出的經濟效應稱之為「灣區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自身區位極佳,資源稟賦優異,具備建立世界級城市群的條件:大灣區位於東半球低緯度地區面積四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路網密集,有三個全球十大港口(廣州港(8.89 -0.45%,診股),深圳港,香港)。粵港澳大灣區這一範圍佔全國土地面積不足1%,人口數量不足全國總人口的5%,卻於2015年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早在2014年,這一區域的生產總值就達到1.3 萬億美元,這是舊金山灣區的2倍,接近紐約灣區水平;進出口貿易額約1.5 萬億美元,是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備註,資料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灣區的建立有利於形成北有京津冀一體化、中有長江經濟帶、南有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從而帶動華南地區加快發展,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有力支撐。更進一步說,全球第四大灣區花落粵港澳灣區,不僅意味著珠三角將引領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也是中國經濟的新一次騰飛。
粵港澳在「一帶一路」中戰略地位凸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十三五規劃一個重要內容,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構成部分。港澳大灣區具有僑鄉、英語和葡語三大文化紐帶,素來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和世界的窗口, 其地理位置也使其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成為支撐南海—東南亞路線的最重要節點。粵港澳大灣區出發往東,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往西,是北部灣經濟區;往北,是湖南、江西以及廣闊的中國中部城市群,往南,是東南亞。內強腹地,外接東盟,有助於重塑周邊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崛起,不僅加快廣西、湖南、江西等地的產業梯度轉移,而且其產業要素將加速通達北部灣和南寧等地,形成面向東盟的海、陸國際大通道,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戰略。
外媒:高攀不起的香港房價 一個停車位400多萬
2017-06-17 09:39:23來源:鳳凰國際iMarkets
如果你認為千禧一代在美國的生活很艱難,那麼他們在香港的生活更難。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最近一期令人咂舌的香港房地產分期付款記錄中,香港西區豪華公寓區維港峰(Upton)的一個停車位以66.4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451萬多)的價格出售,創造了令人咂舌的記錄。
香港大學房地產和建築系副教授列儂·喬尼(Lennon Choy)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這基本上是香港一套公寓的價格。」
喬尼補充稱,每個人都會說:「這太瘋狂了。」
新聞配圖
據悉,該停車位的破紀錄價格幾乎是香港在2012年出售的一處停車位的兩倍,當時出售的價格高達387,000美元,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據《紐約時報》報道,2016年,最昂貴停車位的記錄是61.5萬美元。
Instagram上的「香港富二代」賬戶能夠說明市場對於豪華汽車停車位的需求非常龐大。照片中不乏名車,包括一輛起價為37.26萬美元的McLaren 675LT Spider。
與66.4萬美元的停車位相比,McLaren幾乎就是便宜貨。
但根據美聯儲的數據,與目前美國國內的房價中值(309,200美元)相比,這一切都很瘋狂。
66萬美元的「天價」停車位
《明報》援引土地註冊處稱,香港島一個停車位賣出518萬港元(66萬美元)的天價,創下紀錄新高。該停車位面積為188平方英尺,均價約2.75萬港元/平方英尺(25.8萬元人民幣/平方米)。
這一停車位地處英皇國際旗下西營盤維港峰住宅區,成為香港最貴住宅項目車位,其售價甚至高過當地的一些住宅。以新界沙田一套284平方英尺的兩居室為例,其在4月售價為420萬港元,遠低於518萬港元的「天文數字」。
(圖為維港峰住宅區位置)
瘋狂的香港,真正的寸土寸金,連停車位都成為了投資品,全球僅此一家!1
郭富城也沒有停車位
寸土寸金的香港,除了房價位居全球最貴行列,停車位的價格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似乎除了美國之外,香港的車位是全球排名第二的。香港西區豪華公寓區的一個車位最近以66.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2.4萬元)的價格被賣出。
據蓋爾維爾集團CEO稱這個車位之所以如此貴,是因為「你可以直徑去辦公室,直接去乘電梯,只要20步——20步哦!」要懶成什麼樣的人,才會為了20步花66萬美元買個車位!
其實不用驚訝,多年以前,香港的車位就已經達到百十萬,一些熱鬧的寫字樓車位一般在300萬港幣左右。就連郭富城的車都沒有固定車位。
這台車牌「MM887」的法拉利,車主就是郭富城。他的車子不少,超過20台,如果說為每台車都買車位,最少得5千瓦,所以很多車都是分散的停著,這台法拉利就沒有固定車位,停在了某個豪車店內。
2
高攀不起的香港樓市
在香港買一輛特斯拉Model X的價格約為15萬美元,但要是買同樣大小(約15平方米)的公寓,那荷包可能要「焦慮」了——這樣一套迷你公寓的價格差不多要50萬美元。
隨著香港房價的走高,且連續七年雄霸「全球房價最難承受之城」榜首,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因地制宜」,開發出更多面積日漸減小的公寓。除了恆基地產設計的「特斯拉公寓」,還有俊和發展推出的「花棚公寓」,其建造面積僅12平方米,相當於加州一個花棚的大小。
里昂證券房地產研究地區主管Nicole Wong對媒體表示,人們已經降低對住宅面積的預期,所以小型公寓的買家越來越多。
感受一下小型公寓每平方英尺售價:在九龍城,一間181平方英尺的高層公寓在5月的售價為25897港元/平方英尺(約27.9萬港元/平方米,但這個價格依然不如「天價」停車場),總價約469萬港元。
對於小型公寓日漸壯大的狀況,香港政府似乎不以為意,政府發言人Terry Wong稱,現階段政府讓房地產市場保持靈活性,所以房地產商可以適當滿足市場的需求。
3
香港房價連漲16周破歷史記錄
2017年上半年的香港樓市熱度空前,天價停車位只是其一個縮影。
1994年至2007年全港CCL指數走勢圖,可以說是二十多年來香港房價的「起起落落」最直觀的展示。
1995年到1997年間,香港樓市一路飆升,平均價格上漲50%,伴隨著此後的金融危機,1997年到2002年間跌幅又高達57%。2003年香港樓市「觸底反彈」,此後雖時有漲跌,但總體保持強勁的上升勢頭,終於在近日再次打破1997年上漲周期的歷史紀錄。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Demographia最新公布的2017年度國際房價負擔能力調查,香港房價的中位數為家庭年收入(稅前)中位數的18.1倍,為全球最高。
最後
現在的香港,普通人很難去那個地方居住和工作,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香港是中國對外唯一通道,天時地利人和佔盡。而今中國改革開放,加入wto,自貿區等出現,而香港的競爭力日漸下降,現在只剩一個只有房地產,金融業,港口,進出口貿易支撐著香港經濟,各種原因加在一起促成了香港樓市繁榮的景象,下面來感受一下一位香港同胞對天價停車位的看法:
邏輯通順之你能看懂么?
來源:老虎財富、華爾街見聞、騰訊財經、喂車、銳財經等
香港房價太高!中等收入人群需工作80年才能買房來源:彭博環球財經
1997年6月30日,當地房價徘徊在歷史最高點附近,新樓盤被一搶而空是常態。
20年過去了,中國香港房價已創下新高,買家仍在哄搶新樓盤。但是這一次,香港樓市的繁榮離不開另一個因素:中國內地開發商。
內地企業今年在香港土地招標中擔綱主角,延續了2016年初以來的一系列購地行動。聯昌證券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之前幾乎完全缺席的內地公司,近幾年在這個市場的活躍度迅速提升。
香港舊機場附近的住宅地塊
香港已然是全球房價/居民收入比最高的城市,而開發商在土地招標中叫出的創紀錄價格,或意味著房價未來還要繼續上漲。仲量聯行的數據顯示,如今香港房價已較1997年見到的上一個頂部高出76%。
對於收入處於底層的人群來說,買房會是一個無比艱巨的任務。彭博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計算得出,以月收入中值1.5萬港元為例,如果其中一半用於支付房款,那麼該等收入的人群需要工作80多年才能買得起香港島一個500平方英尺的住宅單位。
漲個不停的房地產市場令香港特區政府頭疼不已,並促使香港金管局發出警告。香港金融管理局上個月兩次收緊房地產貸款,力圖遏制風險。
美媒稱一因素助推香港房價不斷攀升:離婚潮
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道 美媒稱,涉嫌把香港房價推高到天價的一般性因素有低利率、房源緊缺以及來自內地的需求。但還有一個此前未預見到的因素:離婚。
資料圖:置業顧問向民眾推薦商品房戶型。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6月7日報道,過去20年,隨著香港與內地的融合不斷深化,分居和再婚需求持續大幅增加。香港大學學者、當地房地產業資深分析人士王於漸(音)如是說。
數字很能說明問題:據他說,1976年至1995年,累計結婚人數803072對,離婚人數84788對,再婚人數65794對。在截至2015年的隨後年份里,結婚人數升至878552對,離婚人數飆升至323298對,再婚人數256066對。
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香港和內地間旅行限制放寬,這在促使香港居民到內地尋找新伴侶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據王於漸稱,香港住房領域的策劃者們沒有預見到這個離婚潮。1976年至1995年間新建住房累計總量為1267355套。但在此後的19年里,這一數字驟降至857378套。
報道稱,當前離婚現象助長了樓市的瘋狂。對於解決這一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感到越來越棘手。隨著抵押貸款的迅速發展以及房價創出新高,利率不斷上升、房地產估值存在泡沫以及可能出現樓市崩盤這一綜合性問題頻頻被指為香港經濟面臨的最嚴重風險之一。
據美國人口統計研究所稱,香港家庭需用18年的中位數收入才能買一所住宅,高於世界其他所有地區。相比之下,在悉尼、倫敦和大紐約都市區買房分別需要略超過12年、8年半和不足6年的中位數收入。
就一些情況而言,原夫妻兩人可能最終都會在內地找到新伴侶。雖說香港男性到內地找女性伴侶是主導趨勢,但女性當前也把眼光放得更遠了。王於漸說:「當前有越來越多的(香港)女性也在內地尋找配偶。」(編譯/王超)
香港再誕生「地王」項目
業界預計今年房價再漲5%至10%
第一財經日報- 羅琦 黃承婧2017年06月05日 10:09
半個月前,地產開發商鴻基地產(00012.HK)以232.8億港元(約合203.7億人民幣)投下位於香港中環的美利道商業用地,競價刷新之前記錄一舉成為「超級地王」。令人沒想到的是,地王寶座半個月就易手。
近日香港地政總署公布,香港九龍啟德片區一塊商業/酒店地以逾246億港元(約合215.3億人民幣)批出,中標財團為南豐集團,地價創香港政府賣地史上最高。以啟德商業地總樓面逾191.2萬平方呎(約177630平方米)計算,每平方呎成交樓面地價12863港元(約合11255人民幣),較市場估值上限高出約7.2%。
多家地產商爭搶「地王」
資料顯示,該項目共收到12份標書,除了中標的南豐集團,其他入標財團包括新鴻基地產(00016.HK)及長實地產(01113.HK)等主要大型發展商。信置與新世界發展(00017.HK)搭夥世茂房地產(00813.HK)等共4家發展商合組財團入標。
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蔡宏興此前表示,這次是以獨資形式投得啟德商業地,將作長線收租投資,計劃興建寫字樓、商場及特色酒店等綜合式發展,當中逾一半樓面會用來做寫字樓,估計涉逾百萬平方呎。而目前中環商業樓面接近飽和,不少企業遷往外區,當中九龍東為本港第二商業核心區域,看好啟德發展潛力。
對於香港金管局收緊財團借貸融資,蔡宏興指,集團財務資金穩健,有足夠能力應付,不擔心融資情況。
啟德區是香港政府近年發展重點,中資企業對於在這一區域拿地表現更是積極。今年5月16日,位於該區的一宗住宅地塊,被兩家來自內地的開發商龍湖地產(00960.HK)與合景泰富(01813.HK)聯合拿下,總價為72.3億港元(約合63.96億元人民幣),摺合樓面地價約12.06萬元/平方米。
實際上,過去海航集團(600221)一直在透過旗下在港上市的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在啟德拿地,截至今年3月,海航連續4次投地,投資總額超過270億港元,前後加起來,海航在啟德區域的土地儲備已達到約39.8萬平方呎(約3.7萬平方米)。
地產顧問公司萊坊的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表示,此次九龍啟德地盤成交價比預期為高,反映上一個地王項目中環美利道地皮激活了整個商業地產市場,雖然不能用中環直接對比啟德,但這反映發展商對優質地皮的渴求及對第二個核心商業區的信心。另外,考慮未來在市區的大型商用地皮不多,這亦吸引實力雄厚的發展商入市以提高市場份額。
林浩文估計,項目總發展成本達320億港元(約合280億人民幣)以上,項目未來會成為九龍東新地標。另料發展商會把項目作長線收租,整體租金回報率約3%-4%。
樓價預計再漲10%
林浩文指出,香港政府出台新辣招對實力雄厚的發展商影響不大,香港發展商的負債比率與全球其他發展商比較也是很低,加上香港借貸成本不高,未來優質地皮供應不多,「有買貴無買錯」。
而目前,在香港推出的多種房地產政策後,反而讓人有種火勢越來越旺的感覺。今年4月,香港政府要求,凡是以一份文書購買多於一個住宅物業,須按每個物業繳付15%新住宅印花稅,杜絕投資者以「一約多伙」避免繳付新稅率。就在今年5月,香港金管局還推出了「限貸」的政策。
但最近新推出的樓盤中,人流依舊很暢旺,最近長實地產(01113.HK)推出了496套「海之戀」項目的樓盤,排隊買房的人流再一次擠滿了紅磡置富都會商場,不少准買家都是請假排隊。
萊坊稱,儘管香港政府進一步加強樓市降溫措施,但香港樓價向上的趨勢還是會持續。根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3月,香港樓價持續上升12個月,累計升幅達18%,超過2015年的樓價頂峰。
儘管香港政府在為樓市「去火」,但是投資者和用家的需求持續強勁。香港的發展商繼續為買家提供優惠,因此一手房成交持續主導市場。今年前四個月,住宅總銷售量超過2萬宗,萊坊預計今年全年將達約6萬-6.5萬宗,較去年全年約5.47萬宗增加約9.7%至18.8%。
林浩文預計,未來住宅供應充足和利率上升會遏抑樓價,但在高地價和房屋需求的支持下,預料今年本港一般住宅及豪宅樓價將上升5%至10%。
專訪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房價上漲過快是一大遺憾央廣網香港6月18日消息(記者侯艷)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再過不到半個月,香港就將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的日子。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見證、經歷、參與了香港回歸、發展的歷程,成為了香港歷史中的一部分。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掌門人,香港特首擔負著帶領730萬香港人奮進前行的重任。他們是「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的香港發展領頭人;他們的個人風格、執政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香港的發展軌跡和前途命運。
採訪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是在位於香港中環半山上的禮賓府,這裡曾是港英時期的香港總督府,現已成為香港特首的官邸。
梁振英入住禮賓府4年多,但是他和禮賓府的淵源遠不止於此。兒時,梁振英當警察的父親曾在這裡當差。出身平民,讓走上從政之路的梁振英也格外注重走到民眾中去。
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開始後,年僅31歲的梁振英獲邀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1988年,34歲的梁振英出任委員會秘書長。那些年,梁振英收集了大量港人的意見和建議,為香港基本法的順利起草作出了貢獻。
梁振英介紹,「那時香港人口大概600萬左右,徵求意見稿我們印了600萬份,而且得到香港大大小小銀行分行的同意,把徵求意見稿放在櫃檯上面,大家可以取。拉動社會對基本法內容、起草過程的關注。」
在普通民眾中,梁振英聽到了很多具體而又現實的問題,「有人問梁先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了,去買回歸後的第一份早餐用什麼鈔票?我說,這個徵求意見稿里有,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貨幣是港元。大家對這種問題很多顧慮,這在外面沒有例子,一個國家裡有兩種鈔票。」
隨著回歸的接近,人們的信心越來越足,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銀行在香港開始發行港幣時,很多人排隊搶購。
梁振英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了,社會上根本沒有人注意到貨幣這個問題。他感到非常高興,大家已經覺得是一國兩制的一部分,習以為常了。
在參與競選特首時,梁振英根據社會上最擔心、最關心的問題,形成了競選政綱。這份政綱主要聚焦香港的四個老大難:房屋、扶貧、安老、環保。近5年的施政,也就此展開,「房價高租金貴,最大的原因是供應跟不上,所以過去5年我們花了很大力度,通過政府重新規劃土地用途、開闢土地、建公房等,增加房屋的供應。老年問題貧窮問題,特區政府今年在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比5年前增加了71%。每年接近7月1號,特區政府會發一個施政報告,今年是第5年,我們準備在6月底發一個5年的施政報告,總結5年里我們做了什麼,沒做成什麼,到時給大家,請大家指正。」
發布年度施政報告,是梁振英上任以來的創新之舉,他希望藉此能接受公眾監督。身為特首,自然要接受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和社會各界的評判。梁振英坦承,房屋價格上漲過快,是一大遺憾,「在香港幾乎所有房子都是高層超高層,建築周期比較長,建筑前如果要修改規劃用途,時間也比較長。5年前的努力現在開始產生新的供應,未來3到4年,陸續落成9萬6千套,比5年前我上任時增加了約50%,是一個比較大的增加。但是這個增加現在沒出來,所以房屋市場的價格、租金還沒體現出來。」
在接受採訪時,梁振英特意帶來了一幅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圖展板,隨時站起身來邊指邊講。廣州、佛山、肇慶、深圳、珠海等9個內地城市,加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這是在今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新規劃,目的就是要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它們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兩個月前,梁振英率團訪問了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六個城市,他說大灣區將給香港發展插上新的翅膀。「過去30年內地改革開放是香港的一隻翅膀,現在長了另外一隻翅膀,就是大灣區。麻省理工學院來香港決定成立麻省理工學院之外第一個創新中心,為什麼選香港?他們說的很形象,在香港做創新,是從0到1;1到100,深圳是全世界做原型最快的地方;從100到100萬,就是批量生產。香港確實和整個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互補性非常好。另外一個就是『一帶一路』,香港是我們國家的主要的國際化城市,我們可以和內地企業『拼船出海』,可以引進外地企業通過香港到內地去。香港只要掌握好機遇,香港未來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是非常樂觀的。」
關於深圳的一切,關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長!
我們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與夢想者同行!
推薦閱讀:
※如何用技術改進學習過程?來自教育領域一線的創意
※【獨家】關於租賃行業創新發展的探討
※原創新結
※科技發明與創新之文化差異
※馬斯克如何做到閱讀量是你的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