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又來臨,您的皮膚有乾燥否?
大約每年秋冬時分,總有一部分人會為皮膚乾燥、發癢而苦惱。尤其,足跟、指關節、膝關節、肘關節等肌肉很少、多皮、多筋多骨的地方,乾燥、瘙癢等症更為突出。其影響外在美觀不說,嚴重起來甚至可以教人坐卧不安。即使想盡辦法,但往往只能使皮膚一時潤濕、止癢,來年秋冬時節,乾燥與發癢往往又不約而至。
可以說,瘙癢之於人,也許並不算什麼大病,卻往往教人極為頭痛。在醫學上,這種秋冬季節皮膚乾燥、發癢的病症被稱之為「冬季瘙癢症」。此病治癒之難早已有目共睹。
然而,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傳統醫學便對此病的治療有了比較成熟和完善的應對措施。
中醫文獻中關於癢的論述很多:
中醫界始祖《黃帝內經》中即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諸痛為實,諸癢為虛」的記載,可以說是對瘙癢病的最早描述;及後《內經》中又雲,「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大氣一轉,其氣乃散」,算是對前面十六字的進一步解釋;《諸病源候論》雲, 「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於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衝擊為痛,故但瘙癢也。」認為瘙癢多與風邪相關;清《外科證治全書》指出,「癢風,遍身瘙癢,並無瘡疥,搔之不止。」並提出了病機及治療禁忌為「肝家血虛,燥熱生風,不可忘投風葯。」
用現代的話來理解就是:一旦身體氣血運行很慢或者身體氣血運行受滯,可導致新鮮血液無法適時適量的運行到身體各部位(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推動和引導血的運行,血為氣之載體),進而使身體各部位因為不同程度的營養缺乏而導致不同程度的津液不足,終而使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乾燥甚至乾裂。彼時,如果氣血虧虛到一定程度,便可致使外在的風邪趁亂入侵,於是,瘙癢也就隨之而來。
總之,冬季皮膚瘙癢多數與氣血運行失常有關。
「冬季瘙癢症」之所以難以治癒,是因為現代醫學在治療時只是抓住了「冬季瘙癢症」表層的「瘙癢」而忽視了「冬季瘙癢症」的深層「氣血虧虛」。臨床上只一味在皮膚上下功夫,雖能暫扼皮膚瘙癢之苦,卻無法遏止「冬季瘙癢症」的「去而復來」。更可怕的是,對於肌膚瘙癢的暫時遏制,容易切斷其藉助瘙癢所向人傳達的呼聲——你的氣血運行失常了,得注意了!
因此,對於「冬季瘙癢症」,本人建議從根本與表面兩個層面入手,即:內服補養氣血的補品,兼外敷祛風、去燥的藥膏。倘能外加適量運動,則效果更佳。 假以時日,即使不能根除,但也能極大程度上扼制瘙癢的再次產生,且瘙癢再次不約而至時,能做到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此假設只針對「冬季瘙癢症」極為嚴重的患者)。
方一八珍湯
組成:
党參(15g)、白朮(12g)、白茯苓(9g)、當歸(10g)、川穹(6g)、白芍藥(12g)、熟地黃(12g)、炙甘草(3g)。
用法:加生薑3片,大棗5枚(最好是掰開),水煎服。
功效:益氣補血
主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舌苔淡、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註:此為四君子湯與四物湯的復方,用法中加入姜、棗為藥引,調和脾胃,以便更有效的生化氣血,亦可作為佐、使之葯來使用。八珍湯為氣血雙補的經典藥方,藥店有中成藥賣。但,倘若臉上長痘痘,則須先清除身體內熱之後再服用八珍湯。且,此方適合給中青年以及老年人補充氣血,不要給小孩子貿然服用。
方二
組成:龍葵、馬齒莧、蒼耳子、地膚子 用法:將適量藥物加入水中煮透,用浸了藥水的熱毛巾熱敷乾燥、瘙癢部位30分鐘。 功效:止癢 註:馬齒莧和龍葵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而地膚子及蒼耳子則長於祛風止癢。此方清熱涼血解毒外加祛風止癢,對於止癢有奇效。
方三
姜氏衛膚霜 組成:苦參、黃柏、地膚子、薄荷、白鮮皮、爐甘石等 用法:外敷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適用範圍:濕疹、神經性皮炎、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皮膚瘙癢等 註:姜氏衛膚霜,也稱衛膚霜,由姜氏中醫世家近五代不斷改進創新傳承至今,經無數臨床驗證,效果確切,且治癒後不易複發。然而,由於姜氏衛膚霜是一種純中藥產品,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還是要遵循傳統中醫的一些禁忌——禁食腥辣、牛羊肉、海鮮、煙酒等。
方四
組成:黃芪、西洋參 用量:黃芪15g左右,西洋參3g左右 用法:代茶飲 功效:滋陰補氣、益衛固表,托毒生肌 註:西洋參,性涼,能補氣生津,降火益陰。 黃芪性溫,補氣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 兩葯聯用,補氣功效增強,且一涼一溫,黃芪得西洋參涼性不會補氣上火,西洋參得黃芪溫補,不會寒涼傷胃。然,感冒期間禁服。
最後,需要注意
推薦閱讀:
※名家醫案|「國醫楷模」治咽喉乾燥症
※秋日乾燥,滋潤內臟就吃這些
※綠茶製作的四種乾燥方法----曬蒸炒烘
※縱慾過度的解決方法:找到睡蓮的乾燥種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