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發展歷程簡介

陸軍,是在陸地上作戰的軍種。現代陸軍主要由步兵(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裝甲兵(坦克兵)、炮兵(導彈兵、火箭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化學兵)等兵種和專業兵組成。有的國家陸軍還有空降兵、陸軍航空兵、陸軍防空兵、鐵道兵和特種任務作戰部隊等。主要裝備步兵武器、坦克、裝甲(步戰)車、火炮、導彈和直升機等。具有強大的火力、突擊力和高度的機動能力。既能獨立作戰,又能與海軍、空軍聯合作戰。陸軍在各國軍隊中部佔有較大的比重,平時一般佔l/2左右,有的佔2/3以上。陸軍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軍隊中最早產生的軍種。"陸軍"一詞首見於《晉書·宣帝紀》:"若為陸軍以向皖城,引權東下,為水戰軍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據《尚書.甘誓》載:約在公元前21世紀(一說前22世紀),夏王啟與有扈氏「大戰於甘」(今鄭州西,一說今洛陽西南,或說今陝西戶縣西南)。說明在當時已有在陸地上作戰的軍隊。《左傳·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表明夏王少康復國時,可能有"旅"一級軍事編製。商、西周至春秋中期,陸軍中有進行步戰、車戰的徒卒和車兵。車戰逐漸成為主要作戰方式,車兵逐漸成為主要兵種,主要裝備是戰車、戈、矛、戟、劍等青銅兵器和銅胄、皮甲等護身裝具,以金鼓、旌旗等作為指揮作戰的通信工具。春秋中葉以後,車兵地位下降,步兵地位上升。春秋末期,開始出現騎兵。戰國至五代時期陸軍規模進一步擴大。《戰國策》、《史記》有"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等記載,說明戰國時步兵龐大,是主要兵種,車兵仍很盛行,騎兵已經興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中原諸侯國騎兵迅速崛起成為兵種。秦漢時期,陸軍分材官(步兵)、輕車(車兵)、騎士(騎兵);弩兵在步兵中佔有很大比例,騎兵迅速壯大,車兵逐漸淘汰。三國至五代,步兵始終是主要兵種。戰國時,重要的鐵兵器有劍、戟、刀、矛、匕首等,還有鐵制的防護裝具甲和胄。遠射程弩和拋石機廣為運用,並出現壘石和巢車等攻城器械。秦漢時,鎧甲已制式化。三國時,魏軍裝備有大型攻城器械高櫓。宋朝,陸軍主要是步軍(步兵),其次是馬軍(騎兵),還有弓兵、弩兵、砲兵、槍手等。遼金,以騎兵為主,並出現使用拋石機的砲手軍。元朝,騎兵進入鼎盛時期,蒙古軍基本上是騎兵,漢軍、新附軍多為步兵,砲手軍的數量增多。明朝,有步兵、騎兵、車兵、輜重兵等兵種區分,主要兵種仍是步兵和騎兵,並有使用火器的建制部隊。清朝,入關前,八旗兵基本上是騎兵,統治全國以後,八旗步兵大量增加,京營八旗中還有使用火器的專業部隊;新建的綠營兵則以步兵為主。陸軍的武器是火器與冷兵器並用。清朝後期開始仿效西方軍隊的體制編製組建和訓練陸軍。清末,軍隊正式劃分為陸軍和海軍。陸軍的新軍設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按鎮、協、標、營、隊、排、棚的序列編製。中華民國時期,陸軍有了較大發展,增建了裝甲兵、通信兵、化學兵、鐵道兵等部、分隊,改行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編製序列,並出現了集團軍、方面軍。世界各國的陸軍經歷了大體相同的發展過程。公元前6世紀前,早期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蘇美爾,就已有陸地作戰的武裝。此後,阿卡德、烏爾、巴比倫、赫梯、亞述、烏拉爾圖、印度等國也建立陸軍。步兵是主要兵種,有的還有戰車兵、騎兵;主要使用木、骨、石質兵器,也有少量銅、鐵製冷兵器。古埃及的陸軍由重裝步兵、輕裝弓箭手、投擲手和散兵組成,按武器類型編為長矛隊、短劍隊、狼牙棒隊、投石隊。公元前6世紀以後,古希臘陸軍的基本作戰隊形和組織單位是由重裝步兵、輕裝步兵和騎兵組成的方陣,一般編十人隊、百人隊,最大的方陣達萬人。從4世紀開始,歐、亞一些國家的步兵地位下降,騎兵逐漸興起,成為陸軍的主力。騎兵身著重盔甲作戰,乘馬有了馬鞍、馬鐙、蹄鐵。10世紀末,歐洲的騎兵已完全主宰戰場,步兵人數雖多,但只起輔助作用。14世紀以後,歐洲各國軍隊陸續大量裝備火槍、火炮,陸軍內部結構有了新變化,步兵重新成為主要兵種,炮兵數量逐步增多。在西歐,城市的發展也促進了步兵的復興。這一時期,許多國家陸軍的基本組織單位是團,有的是旅。如西班牙陸軍編有團,每團轄12個連,每連編250人;瑞典陸軍編有旅,每旅轄3個營,每營轄4個連,每連編150人。17~19世紀許多國家已正式將軍隊區分為陸軍和海軍。陸軍分為戰鬥部隊、勤務部隊。戰鬥部隊,主要包括步兵、騎兵和炮兵。有了機槍連和炮兵連、營、團的建制。拿破崙一世創立新型陸軍,改變以往的編製,建立由步兵、騎兵、炮兵組成的諸兵種合成師和專門的指揮機關。19世紀初,出現集團軍的編製。歐洲一些國家的炮兵和工兵發展成獨立的兵種,陸軍開始走向正規化,採取統一的組織編製,使用制式的武器裝備,頒布各種條令、條例,實行集中統一指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陸軍的組織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步兵、騎兵所佔比例有所下降,許多技術兵種的比例有很大增加,並出現了方面軍和集團軍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大戰期間,陸軍進一步發展,騎兵作為主要兵種之一的作用已喪失。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化學兵等混合編組,提高了陸軍部隊的合成程度,出現了諸兵種合成的集團軍、方面軍。大量摩托化(機械化)部隊的出現,,增強了陸軍的作戰能力。部隊裝備大量新式坦克、火炮、火箭炮、雷達,火力、機動力、突擊力顯著提高。各主要參戰國新組建了大量步兵師、機械化師、坦克師、空降師,有的還建立炮兵軍、坦克集團軍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方面軍(集團軍群)。許多國家都加強了陸軍預備役部隊的建設。戰後,在一些發達國家,陸軍裝備導彈、戰術核武器等現代兵器,組織體制和訓練也有較大改進,陸軍的發展和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陸軍不斷進行調整,但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規模,數量大大超過戰前。在武器裝備方面,各國之間差別較大。多數國家的陸軍,裝備有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鬥車;坦克的戰術技術性能較好;火炮、導彈較為先進;工程、運輸等裝備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高。少數發達國家的陸軍裝備有戰役戰術導彈,不僅可以發射常規彈頭,而且還可以發射核彈頭;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的制導系統先進;坦克、火炮和直升機的數量多、質量好;雷達、電子對抗等技術裝備精良。發展中國家的陸軍,裝甲車、火炮、導彈、直升機一般數量少,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也相對較低。為適應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需要,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陸軍的建設,其主要發展趨勢是:第一,諸兵種合成程度進一步提高。第二,火力不斷加強。第三,機動力、突擊力逐步提高。第四,團以下部、分隊的編製趨於標準化,師採取靈活組合。第五,電子技術廣泛應用。由於陸軍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技術裝備逐步增多,使陸軍在組織指揮、兵種協同和技術保障上更加複雜;部隊行動對地形、道路和天候的依賴性更大;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後勤補給更加繁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飛機、坦克、航空母艦、潛艇、導彈等新兵器的出現,戰爭發展為立體型。在立體戰爭中,陸軍更加強調與其他軍種的聯合作戰,陸空、陸海協同作戰成為重要的、普遍的作戰形式。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於1927年8月1日誕生。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期間,除少數特種兵外,陸軍中絕大部分是步兵。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陸軍規模不斷擴大,發展了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部隊,新建了坦克兵和防化兵部、分隊。建國後,陸軍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增建了一批炮兵(高炮)師、坦克師、鐵道兵師和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部、分隊,60年代還組建了基建工程兵。成立了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和防化兵領導機關,統一和改革了陸軍部隊的組織體制和編製。自1985年以來,我軍陸軍通過精簡整編,增設了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兵種,並將高射炮兵和地空導彈部隊合稱防空兵。目前我軍陸軍的主要兵種和專業兵有:步兵、裝甲兵<坦克兵)、炮兵、防空兵、陸軍航空兵、電子對抗兵、工程兵、防化兵、偵察兵、通信兵和汽車兵。炮兵、防空兵、裝甲兵、工程兵和通信兵在野戰部隊的比例有明顯增加。目前我軍陸軍採取集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編製序列,使我軍陸軍合成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推薦閱讀:

數術 - 簡介
顧炎武簡介
梁啟超簡介: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
張愛玲生平簡介

TAG:發展 | 陸軍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