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美食大全
甘肅
甘肅小吃以麵粉食品為主,麵食品豐富多彩。其中湯麵品種最多,極有地方特色。還有以蒸饃、烙餅為代表的乾糧。甘肅省南北跨度很大,省內的主要餐飲特色是以蘭州為代表的回族風味。蘭州附近所產白蘭瓜、醉瓜全國有名。"牛肉拉麵",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在蘭州街頭的任何一家牛肉麵館,都可吃到地道的清湯牛肉麵。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飲食特點則是以肉製品和奶製品為主,在夏河附近的飯店裡可以吃到正宗的藏餐。
蘭州
蘭州,甘肅省省會,甘肅省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科教中心,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所在地,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所在地。
特色美食有牛肉拉麵、釀皮子、漿水面、千層牛肉餅、熱晶糕、砂鍋、燒鍋子、手抓羊肉、油炒粉釀皮、油鍋盔、朱家熏雞、豬臟面等。
蘭州牛肉拉麵
簡介
蘭州牛肉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中國十大麵條」之一[1] ,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傳說起源於唐代,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歷史
關於蘭州牛肉拉麵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公認的歷史說法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當時稱為「熱鍋子面」。
蘭州釀皮子
簡介
釀皮子是西北地區人民最喜愛的風味小吃之一。雖然它習慣上被稱為「陝西小吃」,但甘肅蘭州的釀皮卻以其獨到的製作工藝和風味,在西北釀皮子中獨樹一幟。釀皮子是一種獨特的麵食,既可作為主食,也可作為零食,清涼可口,開胃解暑。
羊雜碎
簡介
羊雜碎是永昌城鎮居民愛吃的早點,用大碗泡上蒸饃,抓一大把切碎的牛羊頭蹄腸肚,舀上肉湯,在肉湯鍋里,反覆漂冒幾次,務使滿碗烘燙,再端桌上請客人吃。一般每人吃一碗即飽,如再喝湯,不論多少,不再算錢,讓客人吃飽喝足。
千層牛肉餅
簡介
牛肉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陝西菜。在西安也稱「千層牛肉餅」,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在唐代,此餅曾為宮廷御點,傳說安史之亂時,宮中御廚們流落到民間,在長安城內出售牛肉餅,大有名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詩中所指的胡麻餅就是如今的「香酥牛肉餅」。
歷史
在唐代,此餅曾為宮廷御點,傳說安史之亂時,宮中御廚們流落到民間,在長安城內出售牛肉餅,大有名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詩中所指的胡麻餅就是如今的「香酥牛肉餅」。
燒鍋子
簡介
燒鍋子是一種漢族麵食小吃,屬於甘肅永登地區農家經常食用的乾糧之一,因它有自己的獨特風味,故備受人們歡迎。
涼麵
簡介
涼麵,俗叫灰面,尤宜夏天涼吃,所以多叫涼麵,做面時,用手臂丟甩拉扯,也叫丟面或扯麵。吃時,將面抓到碗里,澆拌上醋水、辣椒和蒜,涼吃。如遇寒冷季節,也可以將面在開水鍋里冒熱,澆上大鹵或臊子、炒肉熱吃。
唐汪手抓羊肉
簡介
唐汪川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其傳統飲食「平伙手抓羊肉」是中亞、西亞的「撤爾塔」色目人東逐時傳入我國並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民族飲食。選用肉質佳,無膻味且肥瘦有致的羯羊,當天宰,當天煮,調料上乘,搭配適宜,火候得當,成品味醇可口,肥而不膩。
灰豆子
簡介
西北地區蘭州獨有的一種甜食小吃。用當地的蓬灰與豌豆,紅棗,白糖一起熬煮成的粥,冬夏,早晚皆可使用,老少皆宜。
歷史文化
從字面理解,灰,說的是蓬灰。一種蘭州地區特有的從一種植物提煉出的食用鹼。豆子,就是豌豆。加了食用鹼的豌豆湯。加鹼是為了讓豆子綿軟,讓湯里有股說不出的香味,不是甜淡但也不苦澀,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口感,隨著豆質的綿沙,還有棗香一同入口,豆子沒有完全的變成豆沙,那樣就太沒趣了,它會有稍微硬一點的嚼感,甜甜的豆香,便由此而來了。
古法都是在一個煤爐上坐著口粗粗的砂鍋,鍋里永遠咕嘟這黑紫色的爛粥,在粗礫的砂碗里舀上一勺糊糊敦敦,濃稠綿密的灰豆子。站著或蹲著喝,灰豆的溫度是不會燙嘴的,它溫溫的,剛好就是嘴能接受的那個溫度,不能再燙也不能再涼。在過去,看過了戲打過了牌的太太們就會叫來宵夜或是點心,那一定是街角點著盞昏黃的煤油燈的小食攤上的灰豆子。
陳春麻辣粉
簡介
陳春麻辣粉的湯採用土雞熬制,在熬制過程中從調料到火候諸工藝都經過嚴格的把關,味道別具一格。在一九九二年首屆蘭州絲路節、一九九三年蘭交會和一九九四年第四屆中國藝術節舉辦期間,陳春麻辣粉被評為地方名優小吃和「中華老字號」。
歷史
陳春麻辣粉是現定居蘭州的川味「麻辣陳」傳人陳德金1989年來蘭後,在傳統配方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口味,創出的一個最受歡迎的川味小吃。
高三醬肉
簡介
高三醬肉為蘭州的傳統名食,是由高彬吾在集各地傳統醬肉製作技藝精華的基礎上,精心研究,滷製而成。
歷史文化
因高氏行三而得名,至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現主要在張掖路西端的福華軒專門經營。
百歲雞
簡介
百歲雞-----前身是"品元雞",又名"狀元雞"。傳人王西野1985年來蘭,繼承祖業,將其更名為"百歲雞",一圖此業興盛百年,長久不衰;二喻此雞可使人延年益壽,長命百歲。百歲雞以火烤雞為主,外表金黃,皮脆骨酥,肉質潔白鮮嫩,香氣四溢。目前,百歲雞的製作已達到數十個品種,其中以火鍋雞最為絕佳。蘭州已開設有5家"百歲雞"火鍋連鎖店,分設在東崗西路、和政路西段和西固區等處,每日食客如雲,一般需提前兩三個小時訂座才會有座。(蘭州)
蕎麥餄餎面
簡介
餄餎面是一種傳統的一種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麵團、高粱麵糰(現多用小麥麵糰)放在餄餎床子里,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這種面,吃著筋滑利口,操作簡便,速度快,非常適宜於大一點場面的集體就餐。
黃燜羊肉
簡介
「黃燜羊肉」是西北地區著名小吃,深受回族人民喜愛。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御膳菜肴。羊肉富有營養,具有暖中補氣、滋養、御風寒、生肌健力等功效。《本草備要》中 就有「人蔘補氣,羊肉補形」的說法。宋代以來的歷代封建皇宮都把羊肉列為宮廷膳食,尤其是清宮十分喜愛 食羊肉,「黃燜羊肉」只是其中一種。它是用羊肉和白菜烹制,口味香酥, 肥而不膩。而今則是北京和各地清真菜館的著名特色菜。其中以甘肅蘭州的黃燜羊肉最為出名,其中尤以馬大鬍子羊羔肉為代表,港澳台三地美食節目均多次造訪。
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
嘉峪關的飲食可謂百味薈萃。在這裡可以嘗到川味的麻辣燙、粉蒸肉、麻婆豆腐;江浙的糖湯圓、魚湯圓;陝西的大米麵皮、粳粉釀皮、肉夾餅;新疆的烤羊肉串、粉湯羊肉;江蘇的蔥油餅;東北風味粘火燒、豆沙切糕、棗泥糯米糕;蘭州的清湯牛肉麵、鍋貼餃子;臨夏回族的釀皮子、清真元宵等。這些美食主要彙集在振興市場美食一條街、鏡鐵市場美食一條街、大唐美食街。
絲路駝掌
簡介
絲路駝掌又名雪山駝掌,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屬於甘肅菜。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駱駝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在戈壁沙漠中長途跋涉,主要憑藉那四隻堅實的駝掌。由於駝掌全部是筋,其營養價值很高。但駱駝壽命長,一般很少宰殺,所以駝掌很難尋覓,它與熊掌一樣名貴。
搓魚子
簡介
搓魚子是當地人的叫法是搓魚面的俗稱。是甘肅張掖特有的漢族麵食小吃。將麵粉用鹽水和成麵糰,擀成0.5厘米厚的面張子,切成四楞麵條,左手拿麵條子,右手在面板上將麵條子分段搓成一寸長的、兩頭尖的面魚,叫搓魚子。因其成品的形狀中間粗、兩頭尖,酷似小魚而得名。做法略顯複雜,下功夫才可學會。
烤羊腿
簡介
烤羊腿在甘肅當地也屬於熱門菜系之一。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形、色、味、鮮集一體,色美、肉香、外焦、內嫩、干酥不膩,被人們贊為"眼未見其物,香味已撲鼻"。
炮仗面
簡介
拉麵出鍋後不帶湯,用刀切成短條,倒入用粉絲、肉末、辣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鍋內混炒而成。出鍋前的製做等同於拉麵的製做,出鍋後的混炒法又相近於炒麵片的混炒,但口味與兩者各不相同。先長後短,先煮後炒、面菜混一。
炮仗孔子湯飯,既有陝甘寧八疆回民牛肉湯麵的香,又融合了維吾爾族垃條子面滑又精的優點,故而新疆老一輩回族人便發明了這樣一種酸辣爽口、消食、開胃的炮仗子飯,更令漢、回、維族親切的像一家人,我們管它叫民族團結的「串串面」。
金昌市
金昌市,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段,祁連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緣。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產鎳被譽為「祖國的鎳都」
特色美食有香豆卜拉子、永昌水餃、羊肉墊卷子、手抓羊肉、永昌麵皮等。
八寶米湯
簡介
八寶米湯,永昌人家家會做。一般八寶米湯就著油條吃。
麻食子
簡介
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區(尤其在陝西和山西)的一道漢族傳統小吃。 麻食這種麵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叫「禿禿麻失去」(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也叫「禿禿麻食」(元代《飲膳正要》)。賈平凹先生在《陝西小吃小識錄》稱作「圪咜」(陝北語)。關中人稱作麻食、貓耳朵。以蕎面為料,現在,絕大多數都以白面為主要原料。掐指蛋大麵糰在凈草帽上搓之為精吃,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山西,是大家喜歡的日常簡單飲食的一種。
歷史
麻食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愛國將領楊虎城是陝西人,當抗戰勝利的喜訊傳來時,他情不自禁的對夫人說:「快給我買頂草帽,我要吃家鄉飯,再買些酒菜來,好好慶祝下》,」原來他的家鄉在陝西省蒲城縣,那裡的家鄉飯就是麻食。草帽作為日常的雨具,在當地作為製作麻食的工具,為的是搓上草帽上的花紋。
羊肉窩窩面
簡介
羊肉窩窩面,是金昌人民群眾的「冬至」節日飯。每十人吃飯湊一桌吃飯。在當地屬於熱門特色小吃之一。
白銀市
白銀市,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轄白銀、平川兩區和靖遠、景泰、會寧三縣。市政府駐白銀區。
特色美食有扁豆燜面、紅水千層餅、黃米糝飯、會寧八寶炒麵粉、會寧扁豆面、會寧乾麵鍋盔、會寧雞肉涼粉、會寧晶糕、會寧苦蕎面、會寧醪糟、會寧涼麵、會寧滷肉等。
豌豆腊味飯
簡介
豌豆腊味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川菜系。此菜調味品適量 ,豌豆飛水去豆腥,撈出待用。
扁豆燜面
簡介
漢族麵食,扁豆燜面是將細麵條蒸熟後備用,將肉絲、扁豆放入油鍋內炒至變色,加入適量的水,等扁豆六七分熟時,將蒸好的麵條放入鍋中一起翻炒,等水分蒸干後盛盤即可食用。
酸爛肉
簡介
其肉肥而不膩,味道酸辣可口。 是甘肅中部地區的家常菜之一。
靖遠羊羔肉
靖遠羊羔肉作為一道名菜流行於甘肅、青海等地,製作過程輔以10多種中藥材為佐料,加入特質的黃色粗粉條,失水率低,系水力強,熟肉率高,汁液豐富,通過爆炒、紅燒、黃燜、干炸、燒烤、清燉、清蒸等工藝進行加工,味道美妙,營養豐富。「靖遠羊羔肉」享譽隴上,聞名全國,久負盛名, 2002年獲國家A級綠色認證,是中國首例以哺乳類動物為地理標準保護註冊的商標。
天水
天水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古城天水譽為「歷史古城」,天水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
特色美食有北道板栗、醋粉、打滷麵、大地灣麻腐餅、甘谷酥圈圈、回回饃、肉加饃、酸辣肚絲湯、油攢蝦、油炸洋芋、麵皮、雞絲餛飩、呱呱等。
天水雜燴
簡介
天水雜燴是,屬於。把雞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面、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葷素搭配,邊喝邊吃,不油不膩,味道鮮美。
天水被譽為「隴上小江南」。報人范長江先生《中國西北角》寫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道蘇杭一樣,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在天水呱呱、天水漿水、天水豬油盒、秦安麻腐饃、秦安肚絲湯等小吃之外,還有更受歡迎的天水雜燴。把雞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面、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
甘谷酥圈圈
簡介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澤金黃、香酥脆綿、油而不膩、耐存久放之長處。據傳,酥圈圈是由清代大像山鎮蔣家莊一姓李的廚師創製而成。王明玖是清朝末年伏羌(今甘谷)有名的廚師,以製作南式點心和酥圈圈而出名。他製作的點心、酥圈圈做工考究,點心甜而不膩,很適合當地的口味,因而方圓百里名聲遠播。
天水涼粉
簡介
天水涼粉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製作考究,佐料獨特。用蕎麥製成的涼粉柔軟滑爽,用豌豆製作的涼粉晶瑩透亮,還有用扁豆、粉面等製作的涼粉
天水雞絲餛飩
簡介
天水的雞絲餛飩有四大特點:一是顏色亮、二是香味濃、三是做工細、四是營養好。是當地的特色小吃之一。天水的雞絲餛飩堪稱「中國一絕」,走出天水很難品嘗到。天水雞絲餛飩的酸、辣、香、咸四味中,少了一種苦味,充滿了香味,返映出天水人對天水人生的思考與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秦州肉夾饃
簡介
秦州肉夾饃是用軟饃夾軟肉的一種快餐。軟饃選擇精製麵粉,發酵成起面以獨特的手工蒸烤成,既軟又柔。肉為大滷肉,以肋條肉為最佳。將肉切成片狀夾入饃內,灌注少許鹵湯,柔軟可口,肥而不膩,味美醇香,老少皆宜。肉夾饃的滷肉配料採用多種原料,其中的湯則為陳年老湯,秘方從不外泄。
麻腐包子
簡介
麻腐包子屬於當地特色小吃之一。麻子,俗稱「火麻」,雌雄異株,原產於中國。就是大麻的種子,是人類最早種植的植物之一。大麻的莖、竿可製成纖維,籽可榨油
大地灣麻腐餅
簡介
大地灣麻腐餅是甘肅省著名的漢族小吃。以酥香可口,麻子味獨特享譽西北五省。要吃上比較考究的麻腐餅,其主佐料的搭配十分重要。主料主要是內瓤飽滿、顆粒較小的小麻子和當年收割的新麥麵粉。只有這兩種主料搭配,方能做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地灣麻腐餅。
甘谷漿水面
簡介
漿水面是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香菜等製作的一種麵條。天水城鄉人民十分喜歡吃漿水面。漿水面有清熱解暑、治療疾病之功效,可單獨作飲料。在炎熱的盛夏,喝上一碗漿水,會使人感到清涼爽快,又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常食用漿水面還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壓的病患者經常吃些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對腸胃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療效。有的醫院用漿水配合藥物醫治燒傷,可大大減輕患者疼痛,取得顯著療效。
武威市
武威市,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特色美食有涼州「三套車」、涼麵、中秋大月餅、漿水面、米湯油饊子、麵皮子、蕨麻米飯、米湯油饊子、肉夾子、乳酪、重興麻辣魚等。
臘肉夾兒
簡介
臘肉夾兒俗稱肉夾子的臘肉夾兒最早始於明代,是涼州的「三明治」。不論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適口。
焜鍋饃
簡介
焜鍋饃它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焜鍋饃,外脆內軟,香氣撲鼻。
涼州大月餅
簡介
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爺天爺大大下,月餅蒸上車輪子大,小夥子吃上把房跳塌」。大的月餅,足有十來八公斤,像小汽車輪子似的。過了八月十五,女婿攜妻帶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面提的大月餅,右面提的涼州酒。
紅燒羊羔肉
簡介
紅燒羊羔肉的做法非常簡單,紅燒羊羔肉是武威市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紅燒羊羔肉以青蒜 為主要材料,烹飪以紅燒為主。
歷史
我國食用羊羔肉的歷史極為久遠。據史料記載,遠在唐代,河西走廊的羊羔肉就作為貢品了。涼州畜牧天下馳名,在民間,羊羔肉的聲譽則更高,食用方法亦多,既可清蒸,又可清燉,還可煮食和手抓,尤以紅燒多見。其特點是色澤微紅,肉質鮮嫩滑軟。曾有"寧吃一頓紅燒羊羔肉,不坐三請六聘九家席"之說。羊羔肉質地細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成為膾炙人口的美味食品,堪稱塞上佳肴。
山藥米拌湯
簡介
山藥米拌湯是甘肅省著名的漢族小吃。用涼州小米與洋芋(涼州多稱洋芋作「山藥」)做成。
蕨麻米飯
簡介
藏語叫「哲賽」,其特點是色美味香,營養豐富,是藏族獻給最尊貴客人的食品。
奔馬鍋巴
簡介
「奔馬鍋巴」的大家族,如果中國的鍋巴來自陝西和四川成都,那麼甘肅的鍋巴則始於涼州。武威是甘肅省第一家引進技術,生產「奔馬鍋巴」的地方。涼州「奔馬鍋巴」有麻辣、五香、牛午肉鍋巴等系列產品。產品選用銀川精大米、高級植物油等原料,引進先進調味技術,經特殊工藝處理,保持名菜風味,營養豐富,香酥可口,餘味深長(武威)
重興麻辣魚
簡介
重興麻辣魚,料用民勤紅崖山水庫正宗紅尾鯉魚,切成一寸許的短截,形狀扁圓,色澤呈淡黃色,清淡不膩。豆腐、白菜、蘑菇、洋芋、寬粉等薈萃在一起,雜然紛呈,就像是開群英會。
米湯油饊子
簡介
米湯油饊子是涼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尤其在炎熱的夏季,醉酒後,食用米湯油饊子既可降低體溫,又可調解飲食口味。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食品。
西瓜泡饃
簡介
民勤西瓜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不需任何金屬刀具,只在花蒂處,用大姆指甲掐一行印引,揮動巴掌拍打一分為二,將干饅頭摁入瓜瓤,食之,清涼爽口,是大漠中特有的美食。泡過的饅放入口中,甘短甜清香,酥脆綿軟,嚼之有血有肉,有筋骨有骨,有聲有色,百吃不厭。食後肚圓體泰,身心清爽,豪氣頓生。
駱駝蹄筋
簡介
駱駝蹄筋素稱「小熊掌」,與燕窩、魚翅、熊掌、海參等齊名,具有名貴美食的特點。駱駝蹄筋選成年騰格里沙漠金色駱駝腳掌為原料,採用膾炙的加工後,晶瑩剔透、凈白如雪、清純素雅、視之爽心悅目,食之滋陰潤陽,是不可多得的純天高然滋補精品。
張掖
張掖,甘肅省省轄市。張掖的小吃較有名,比如搓魚子、拉條子、臊面、釀皮、炒炮、揪面片、魚兒粉、牛肉小飯等本地小吃,諸如蘭州拉麵、,燜羊肉、羊肉燜卷子、雞肉燜卷子、新疆烤羊肉串、四川麻辣燙、陝西肉夾饃到處是,且在保持傳統口味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張掖特色,回味無窮。
除此之外,張掖的豆腐腦、灰豆湯、醪糟、馬場酸奶等特色飲品,也是張掖人民的最愛。在張掖,只要是席宴,都會上一道特別的名為「西北大菜」的菜肴,香香的扣肉下是一個個象徵吉祥意義的肉丸子和豆腐丸子,旁邊點綴著嫩香的炒雞蛋和木耳以及翠綠的青菜,美味無比。還有張掖的滷肉,滷雞爪等各種滷味,張掖的涼粉,魚兒粉等小吃,都會讓人在這個城市流連忘返。由於地處西北,光照充足,使得這裡的瓜果多而且甜,每年夏秋兩季整車的瓜果被運往外地,為張掖人增加了收入。
張掖如今有濱河集團、國風葡萄酒公司的干紅葡萄酒已經成為國宴紅酒,甘肅祁連葡萄酒業的冰白葡萄酒也獲得世界級大獎,是中國冰白葡萄酒的旗幟。
魚兒粉
簡介
魚兒粉是甘肅省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夏天在張掖街巷中,別具風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聞名的魚兒粉便是其中之一。
雞肉墊卷子
簡介
這道菜製作方法很是簡單,可是滋味十足,光看看品相就讓人食指大動的感覺。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熱門菜之一。
血塊包子
簡介
血塊包子是平時所吃各種包子的一種,因主餡由豬血塊做成,因而又叫豬血包子。豬血包子是白面為皮,新鮮豬血和其它綠色蔬菜如菲菜等製成餡而做成的。
羊頭湯
簡介
將熟羊頭、蹄筋肉切條入碗,澆湯加粉絲、蒜絲、香菜,佐以辣椒油食用。 本湯養頭,養腦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鈣、鐵、磷及維生素,能補虛養肝。屬於當地比較熱門的特色菜之一。
糊餺
簡介
糊餺是張掖百姓喜愛的風味小吃。講很多食材泡軟攪勻,就是糊餺。邊吃邊燴,清香可口。
炮杖子
簡介
炮杖子因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是張掖市當地熱門的特色小吃之一。
歷史文化
隨著蔬菜種類增多和麵食做法的交流,在民間和街頭餐館中,也有面煮八成熟後,撈入炒勺,拌肉絲、寸段蒜台、蔥絲、葫蘆(蕃瓜)片及各種調味品爆炒麵食的,所以又稱干拌炮杖、炒炮杖、炒炮。也有煮熟後撈入事先勾兌好的肉菜湯中,稱湯炮杖。
臊面
簡介
臊面是甘肅張掖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與外地的臊子面無論是從口味還是做法上都不同。甘肅張掖市民的傳統早餐,深受當地民眾喜愛,味道醇厚辣香,吃完回味無窮,多與韭菜餡包子搭配,各家餐館都有各自從不外傳的調味秘訣,實屬一個還未發揚光大的地方名吃。
平涼
平涼是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部,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平涼自古為屏障三秦、控馭五原的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和隴東傳統的商品集散地。
特色美食有地皮菜素包子、核桃餃子、滬齒饃、華亭糝飯、黃面魚魚、涇川罐罐饃、罐罐蒸饃、鍋盔、靜寧燒雞、梁河鄉雞嘴辣子、平涼涼粉魚、平涼炸果子等。
靜寧釀皮
簡介
靜寧有許多風味小吃,釀皮就是其中的一種,家喻戶曉,人人愛吃,尤以女性為最。釀皮也叫涼皮,在靜寧縣城一年四季都有賣的,夏天吃得人更多,冬天更別具風味。涼皮以其綿軟潤滑、酸辣味美、爽口開胃等優點招人愛,不但是街頭小吃,近幾年還登上大雅之堂。靜寧的賓館、飯店、酒樓餐宴中,這道小吃必不可少。
黃面魚魚
簡介
黃面魚魚又叫「粉糊子」,是以秋季收穫的玉米磨成細面為原料,先將少許的黃面下入盛著涼水的盆子里用筷子攪拌成麵湯,然後倒入開水鍋內,用大火煮沸,接著加入黃面,大約過十分鐘,再往鍋內加入量的熱水攪拌均勻,就用勺子把光滑的麵糰舀進位作的篩狀餐具里,通過許多小孔眼漏進涼水盆里,冷卻後撈出裝碗,放上各種調料。
靜寧燒雞
簡介
靜寧燒雞亦稱靜寧滷雞,是甘肅省靜寧縣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甘肅菜。它以形色美觀、鮮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紅、肉香味厚、爽口不膩,馳名甘、陝、寧等省(區),是西蘭公路上過往旅客爭相購買的風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饋贈親友,莫不為人稱絕,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補佳品。人們形容「聞香千里外,味從雞肉來。」具有近百年的加工滷製歷史。
苜蓿面
簡介
苜蓿面是一種甘肅省的漢族傳統麵食。不是普遍存在的木樨肉中的木樨,苜蓿是一種草,也是菜。白白的面擀開,切成比韭菜葉稍寬、二指長的麵條,先把苜蓿下在滾水裡,稍煮,再下了面,一煎一點涼水,熟了,調鹽醋熟油辣子,湯糊糊的,菜綠綠的,面白白的,你吃一吃,濃濃的山野味、新鮮味,使你永遠忘不掉它的特色。
歷史文化
漢武帝時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牧草苜蓿,最早在關中隴東種植,只要是山地,都可生根開花,而且一種就收割十幾年,幾十年,種了可食,那葉子園園的,肥肥的,嫩嫩的,葉子里似乎含面性。
涇川罐罐蒸饃
簡介
罐罐蒸饃是甘肅省涇川地區漢族傳統小吃,麵粉和後經反覆揉搓,回餳做饃。皮薄層多,硬而有韌,涼食酥而不粘,後味香甜,耐於久貯。罐罐蒸饃酥軟可口,醇香味長,熱柔冷酥,具有長期存放不霉、不餿、不變味之特點。用開水浸泡,如棉蕾試展,白蓮初綻,其味不減,是旅途必備之佳品。 罐罐蒸饃,一個個皮兒透亮,雪白鮮嫩,最為人稱道。
歷史文化
相傳在清康熙年間,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訪賢路過涇川,地方官將民間蒸制的罐罐蒸饃貢上,皇帝品嘗後大加讚賞,並定為貢品,歲歲朝貢,「罐罐蒸饃」之名始盛,時至今日風味不減當年。
火燒子
簡介
火燒子是涇川獨獨的特產,全國各縣當無二家,做法是:將上等麥面和好,每斤面加大油二兩,揪成劑子擀圓,擦上大油,再將面拉開捲起,捲起拉開,揉圓,放入蔥花、大油、調料包好壓扁,入鏊,約半小時即成,還有的包上糖餡,如法製作而成。
五香鹵牛肉
簡介
五香鹵牛肉是一道漢族名菜,採用傳統的五香製法。把牛肉漂洗乾淨。甘草、陳皮、草豆蔻、大料、丁香、白芷、花椒、沙姜、桂皮、肉豆蔻、蔥姜等用紗布包好。鹵鍋中加夠清水,放入牛肉,鹵藥包,燒沸打去浮沫,加入精鹽、醬油、冰糖、糖色等移小火滷製4至6小時,視肉質老嫩,粑爛時撈出瀝干水分,晾涼後切成薄片裝盤。
酥合子
簡介
酥合子是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民間手工特色小吃。主要以本地產優質小麥粉、胡麻油為主要原料,佐以核桃仁、花生米、黑芝麻、白芝麻、葵花仁及青紅絲為內餡。外形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香甜可口,營養價值高,具有益智、健腦、烏髮等食療養生效果,是理想的休閑食品,也是走親訪友饋贈之佳品。
花花面
簡介
花花面是甘肅平涼特有的漢族麵食小吃。尤以涇川縣最為有名。花花面主要由高粱面炮製而成,入口順滑,營養健康,廣受城鄉人民喜愛。主要原料是麵粉。
歷史文化
工作組長年駐紮,中央省上外地搞調查的公務人員、徵兵的、鍛煉的幹部、知青都是客人,天天幾乎都在,在?l家能夠到花花面,這一天就是有口福了,那時人的消費欲就這麼高,不做辦不到的幻想。有客人,白面厚一點,擀薄切窄,湯的乾的,擱上炒得特荃的炒湯菜,澆上熗得特鮮的酸辣湯,沒一個人吃了認為此物不好吃,留下的一律是珍貴的回憶,今生吃得最好的飯是共花面,就是今日吃了國宴之後也還駁不倒這一階段的平民總識和平民經歷。
地皮菜素包子
簡介
收集華亭的山坡上生長的一種低等藻類植物,洗凈,晒乾.配蔥花.粉條.豆腐.拌成餡.用發麵包成.口味清淡.營養豐富.是男女老少都喜食的佳品。
酒泉市
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之間,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城市。酒泉為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
特色美食有香酥火燒、油酥饃、油塔子、甜水麵、油餜子、鍋盔、甜米黃、灶乾糧子、熱糕油餅子、釀皮子、涼粉、熱豆粉、蒸粉、合汁、素麵筋、葷麵筋、糊鍋、泡餃子、脂裹、羊雜碎湯、臘羊肉和臘牛肉、炕羊腸等。
撥魚子
簡介
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是流行於酒泉的漢族傳統麵食,以其方便快捷、口感香滑,利於消化而受到廣大百姓的青睞,是山西麵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也是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剔尖兩端細長,中間部分稍寬厚,白細光滑,軟而有筋,澆上澆頭,再配以調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
敦煌臊子面
簡介
臊子面是敦煌的一種傳統特色麵食,歷史悠久,敦煌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紅柳烤羊肉
簡介
紅柳枝烤羊肉將肥肉烤的香酥,瘦肉勁道彈牙,肥瘦相宜,肉嫩汁多。其作為敦煌地區的特色美食,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
泡兒油糕
簡介
泡兒油糕是甘肅敦煌賓館根據民間傳統方法創出的一種漢族風味食品,因其色澤黃亮,表面膨鬆如輕紗,結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它是由麵粉配食糖、豬油、桃仁、芝麻、玫瑰等製成的松糕,酥鬆香甜,味美可口。
歷史
泡兒油糕是從唐代「見風俏」演變而來,最初流行在宮廷、宮邸的宴席上,由於製作廚師寥寥無幾,街市上很難見到。
驢肉黃面
簡介
驢肉黃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號稱中華一絕,敦煌市內順張驢肉黃麵館是驢肉黃面代表。在敦煌,對吃流行一句話: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也就是說,在沙漠邊緣的敦煌城,最好吃的是驢肉。敦煌黃面細如龍鬚,長如金線,柔韌耐拉,調湯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製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操作也非常不易。驢肉黃面吃起來開胃解膩,清熱解煩,令人食慾大增。
駝峰炒五絲
簡介
駝峰炒五絲是河西地區又一著名的傳統佳肴。遠在唐代,它已是楊貴妃姊妹的盤中珍饈,以肉質油嫩、豐腴肥美而聞名。駝峰炒五絲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以駝峰為主料,並配以玉蘭片、冬茹、韭黃、火腿和雞脯肉「五絲」炒成。如果掌握好火候,則菜肴色香味形俱佳。
羊肉粉湯
簡介
羊肉粉湯是回族群眾喜愛的風味食品。每逢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家家戶戶都要烹制粉湯,招待親朋好友。回族姑娘在出嫁之前,一定要學會的就是粉湯的製作,因而回族婦女幾乎沒有不會做粉湯的。
清燉黑河魚
簡介
清燉黑河魚是酒泉市金塔縣的熱門特色菜之一。此菜魚肉潔白,質地軟嫩,湯味鮮美,極具地方風味。
敦煌釀皮子
簡介
敦煌釀皮子,有的黃亮滑爽,有的潔白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後,其味辣涼,柔韌爽口,食用方便,味美價廉,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快餐。釀皮子是一種麥面製品,製作工藝極易掌握。
素燒麵筋
簡介
素燒麵筋是一道甘肅酒泉的漢族名菜。此菜色澤暗紅,酸辣適口,極具地方特色。以青椒、紅椒、蒜苗、干朝天椒、蔥、姜、蒜等製作而成。
慶陽
慶陽,甘肅省省轄市。位於甘肅省最東部,陝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習稱「隴東」,素有「隴東糧倉」之稱。
特色美食有富貴飄香卷、爆燜羊羔肉、合水糖圈圈、環縣蕎剁面、寧縣狗舌頭饃、寧縣琥珀罐頭、蕎麥餄餎面、慶陽灌腸、清湯羊肉、慶陽臊子面等。
合水糖圈圈
簡介
合水糖圈圈是以在合水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1989年慶陽地區食品展銷會上被評為食品展銷一等獎是合水縣乃至整個慶陽地區人民待客之傳統食品。
慶陽清湯羊肉
簡介
慶陽清湯羊肉是甘肅省慶陽地區最有名的小吃,它以慶城縣最具有代表性。慶陽清湯羊肉的做工極為講究,要以新鮮的羊肉為底料,這種羊只能是慶陽本土的隴東黑山羊,奶羊,其他的綿羊是不行的。
慶陽臊子面
簡介
慶陽民間傳統膳食臊子面,因其太辣,吃在嘴裡不斷發出噓噓哨聲,故又稱「哨子面」。慶陽臊子面製作獨特,吃法有趣,堪稱一絕。正如一首民歌唱到「十八省里(那個)轉一遍,好不過咱們慶陽的臊子面」。
慶陽西米丸子
簡介
間宴席中的一種漢族風味小吃。採用優質糯米粉加入適量的澱粉製成小麵糰,釀入紅豆沙餡、裹上西米上籠蒸熟。既可涼吃、也可熱食,食用時醮上蜂蜜味道更加可口。因它香甜味美,頗得食者好評。
蕎麥餄餎面
簡介
先把蕎麥磨成粉,然後做蕎剁面或餄餎面,既可涼調冷吃,也可配以各種臊子湯。若配以羊肉臊子湯更是味道鮮美,香味撲鼻。
歷史文化
餄餎又名河漏、河撈,是古老的麵食品種。曲沃的餄餎面以交里橋最為馳名,是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曲沃、絳縣、垣曲和翼城一帶群眾每逢趕集上會,吃上兩碗才覺得滿意。晉城地區,辦喜事總是少不了的!吃時,常澆以豬肉臊子澆頭,吃著筋軟爽口,若再配以辣椒,更是別具風味。
鎮原糖油餅
簡介
鎮原糖油餅的生產和製作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鎮原糖油餅是以酵母面、乾麵粉、食用植物油、白砂糖、蜂糖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小蘇打和水,經炸制而成的風味食品,其外觀呈金黃色,皮薄酥脆,味道香甜,馳名隴原各地,是省內知名的風味食品。鎮原糖油餅曾多次在慶陽市烹任大賽中獲獎 。
洋芋糗糗
簡介
洋芋糗糗是一種漢族小吃。做法簡易,口味獨特,是農家人作為「主食」的一種吃法。做法簡易,口味獨特,是農家人作為「主食」的一種吃法。
爆燜羊羔肉
簡介
美食爆燜羊羔肉一絕爆燜羊羔肉可算是高原一絕,遊客只有在春秋產羔時期才能品嘗到。用出生半月左右的羔羊肉烹制的菜肴。爆燜羊羔肉吃時肉質細嫩,辣酥爽口,色澤暗紅,聞之芳香,嚼時柔軟,入口不膩,營養豐富,有補益壯身之功。
定西市
定西市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甘肅中部,通稱「隴中」,是蘭州市的「東大門」。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特色美食有定西把把肉、定西粉湯、定西粉魚兒、定西醪糟、定西烤小豬、定西口條肉、涼粉、滷雞、麻腐角兒、定西錢兒肉、定西釀皮子、定西燒雞粉等。
定西釀皮子
簡介
定西特產釀皮子是一種用麵粉做的涼食佳品,流行於甘肅各地。在定西以安家釀皮最為著名。直接把麵粉調成漿,不用分離麵筋、蒸製成釀皮,調料多用麻醬,並配以沸水熗熟的綠豆芽,則清爽可口,營養豐富,風味殊佳。
定西粉湯
簡介
惟獨定西人叫「粉湯」。因為它擁有周邊各縣飲食中所缺乏的獨特主角——「雜燴」,顯示了它獨具的特色。粉湯,將涼粉切成方形薄片,加雜燴、丸子、雞肉、酥肉、肉片等,為定西民間婚喪常見待客食品。
隴西金錢肉
簡介
隴西金錢肉又名隴西蝴蝶肉,他不但外形好看,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名揚國內外。該產品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色澤紅潤,晶瑩透亮,富有膠質彈性、柔嫩、香醇、餘味悠長,故譽為「隴原一絕」。
歷史文化
隴西金錢肉,又名隴西蝴蝶肉。歷名:金錢美樂肉,自隋煬帝西巡品嘗以來,即被歷代朝庭列為貢品,歷史悠久,傳說唐朝時楊貴妃受唐明皇專龐,夜夜尋歡,晨 不上朝,為使明皇上常食此物,因夏季天熱不宜多儲,便改為用八百里加急快馬傳遞,此後便有了長安東西驛道,每天快馬飛奔為唐明皇和楊玉環運送荔枝和金錢肉的故事。
定西燒雞粉
簡介
燒雞粉是隴西具有傳統特色的地方岡味吃食,盛夏酷暑,可以涼食,清爽可口,消暑解熱,為上乘清涼飲食;隆冬寒天,則可熱食,鮮香味厚;春秋之季,可視自己口味而食。
烤小豬
簡介
又稱烤乳豬。這道美味佳肴相傳始於北魏,歷史悠久,名揚天下。烤小豬最適宜的是3-4個月的小豬娃。漳縣的烤小豬色紅亮,皮酥脆,肉嫩香,曾獲得美好的讚譽。
歷史文化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衝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
定西糖酥餅
簡介
糖酥餅在中國流傳甚廣的民間小吃,各地都有特色是糖酥餅,具體起源尚無考證,糖酥餅應該起源於油酥餅,後來有糕點師傅在油酥餅中加入餡料,逐漸形成糖酥餅。也是定西當地的特色小吃。
歷史文化
據傳當年唐高宗李治在武則天的影響下,特別信奉佛教。當玄奘法師翻譯佛經達千卷時,唐高宗曾命宮中廚人專門用清油做成「千層烙餅」賞賜給玄奘,以表彰玄奘百折不撓的毅力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玄奘去世後,長安方圓五百里趕來送葬的一百多萬人,也大都帶著寓意千卷佛教的各種食品來祭奠玄奘。京都長安的廚師們,懷著對玄奘法師的崇敬心情,對「千層烙餅」又作了精心改進,並取名「千層油酥餅」,投入飲食市場銷售。由於油酥餅工藝精細,完全是用植物油製作,又含有紀念玄奘法師之意,因而在唐都長安曾風靡一時,千餘年來,雖經戰亂,歷久不衰,一直流傳至今。
定西水晶包子
簡介
水晶包子是一款外形精緻,鮮甜宜人的麵食。市定西當地熱門特色小吃之一。
炒蠶豆
簡介
岷州氣候適於蠶豆生長,所產蠶,岷人有吃炒豆子的風俗,久而久之,炒豆子成為岷縣的一大特產。
定西漿水面
簡介
定西特產漿水面是以漿水做湯汁的一種麵條。廣泛流行於蘭州、天水、定西、臨夏等地。漿水面先要製作漿水。把芹菜、箭桿白菜、蓮花菜煮熟投入麵湯,加上漿水酵子,盛入缸內,放在溫暖處發酵三天,即可製成清酸可口的漿水。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慾,為夏令佳品。
隴南
隴南,甘肅省轄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陝西,南通四川,扼陝甘川三省要衝,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
特色美食有洋芋攪團、玉米面面魚、米皮、麵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蕎粉、雞蛋麵茶、炕包(子)、蕎面葉子、地軟耳包子、麥仁酒、蕎面、苞谷麵餃團、洋芋絲餅餅、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鍋盔、豆花子、肉夾饃、烤羊肉串、烤雞肉串、燒烤香腸、燒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雞湯刀削麵、橄欖油拌洋芋、嫩玉米麵餅、煎餅卷青椒洋芋絲、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湯、麵疙瘩等。
洋芋丸子
簡介
洋芋丸子是西和民眾最愛吃的一種食品,製作工藝簡單,味美可口。西和盛產洋芋,西和人也愛吃洋芋,洋芋的吃法有很多種,洋芋丸子就是其中的一種。
洋芋攪團
簡介
洋芋攪團舟曲俗諺:「要得吃好飯,洋芋砸攪團」。砸洋芋攪團,先用光滑碩大的洋芋煮熟剝皮,盛在專用木槽中,用木榔頭輕輕揉搓,待洋芋成團則用力夯砸,直至洋芋團變成一整塊。洋芋攪團多配酸菜,苦根兒鹹菜。酸菜用油加蔥、辣子面兒和調料炒成,加水煮沸成為帶漿水的菜湯。苦根鹹菜切細加辣面用熱熟油澆好。先在碗中盛小半碗帶湯的酸菜。再將洋芋團夾成小塊放入碗內食用,攪團柔軟細膩,菜湯酸辣可口。食之,餘味無窮。
紅軍鍋盔
簡介
紅軍鍋盔是哈達鋪有名的風味美食之一,製作歷史悠久,色樣繁多,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狀如頭盔,故名鍋盔,也稱穹鍋。用特製火鍋灰燒而成,食之干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長。鍋盔是哈達鋪人民當年獻給長征紅軍的最高級食品。後來,哈達鋪人民將鍋盔的外觀改成由八個瓣組成,象徵紅軍的八角帽,名字也改為紅軍鍋盔,以此紀念。
雞湯刀削麵
簡介
主料:高筋麵粉 輔料:雞湯、小青菜、香菜、清水
做法:1.麵粉兌入清水適量和好麵糰。2.醒2小時。3.雞湯備好待用。4.小青菜、香菜清理乾淨備好待用 。5.用刀具削好適量的面待用。6.鍋中放入清水,煮開。放入削好的刀削麵。面煮開鍋後,再放入適量晾水,再次煮開。往複N次。7.面煮熟後,放入小青菜。小青菜也煮熟後,撈出。8.碗中放入備好的香菜適量。9.把撈出的面和青菜一起放入香菜碗中。10.澆入雞湯(雞湯是調好味的)即可。
徽縣麻食
簡介
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區的一道漢族傳統小吃。麻食這種麵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叫禿禿麻失去(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也叫禿禿麻食(元代《飲膳正要》)。
徽縣麻食不同於西安麻食,用麥粉和成軟麵糰,每次掐一小點,用大拇指搓片後捲成一個個小海螺狀,在開水中煮熟,撈入碗中,澆上臊子,調入佐料即可食用。特點是入味、滑爽、易消化。還可做成炒麻食、燴麻食等。
玉米面面魚
簡介
玉米面面魚是隴南地區特色熱門小吃之一,將玉米面在大鐵鍋中攪成糊狀。煮熟。用特製的勺子做出。醋辣湯汁或武都酸菜湯。
隴南洋芋糍粑
簡介
大凡去過甘肅隴南的人,對那裡的風味小吃總是贊口不絕。尤其是隴南的武都縣城,你若循著那撲鼻的香味步入小吃街時,盡現在眼前的那物美價廉、香味濃郁的各種小吃令人目不暇接、饞涎欲滴。在這眾多的小吃中,洋芋糍粑可算是最有代表性的。洋芋糍粑就是洋芋攪團,可別小瞧這攪團,當地人把它做得色、味、香、俱佳。
魚飯
簡介
其實就是潮州的「凍魚」吃的時候可以凍吃,也可以再把它煎熱或者蒸熱,還可以蘸上潮州特色的醬料。以前經常用秋刀魚做「魚飯」,現在很多魚都會做成凍魚,大家可以嘗到更多不同味道的「魚飯」。
棒棒面
簡介
棒棒面(由於無法在電腦中輸入,網頁文章中多寫做「biángbiáng面」、「棒棒面」或「梆梆面」),Biang biang面是陝西省漢族傳統名吃,這段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產地特性,食者感受、製作工藝要領,原料、調料、做面人辛勤操作。
臨夏州
臨夏州位於黃河上游,東臨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瀕蘭州市,是甘肅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漢藏貿易樞紐。
特色美食有油炸餜餜、河州包子、河州面片、盤饊、臨夏牛羊雜割、積石釀皮、干餜、東鄉手抓羊肉、油炸果等。
盤饊
簡介
饊子為精美的油煎食品。積石山縣穆斯林在節日和喜慶日子,必做饊子招待客人,並饋贈親戚、鄰里。饊子分「盤饊」和「酥饊」兩種。
面腸
簡介
面腸是一道清真菜,屬北方農村家常風味,每逢年節或紅白喜事,頭廚親自動手製作面腸。「面腸」也是蒙古族殺豬、殺羊時做的具有蒙古特點的食品。它不同於滿族、漢族的血腸。面腸的做法是在血中加入蕎面、豬板油(腔子油)丁及各種佐料,灌入豬、羊腸中,煮熟食用。
干餜
簡介
干餜為精美的油煎食品。積石山縣穆斯林在節日和喜慶日子,必做干餜招待客人,並饋贈親戚、鄰里。 干餜有嵌花、蜜餞和造型之分。做「造型餜餜」,則將各色麵糰擀開,切割組合,捏成各種花卉、昆蟲、飛禽等吉祥物形狀,下鍋油煎而成,形態生動,惟妙惟肖,這種餜餜簡直是一種精美的藝術品,拿起來捨不得放到嘴裡。干餜地製做充分表現了穆斯林婦女的心靈手巧和審美情趣。
東鄉手抓羊肉
簡介
鄉手抓羊肉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東鄉羊膘肥肉嫩、肉質細膩、口味醇香,富含豐富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久食能增強人體免疫機能,還有滋補溫中,強骨壯陽的功效。臨夏人待客,無手抓不成席。東鄉手抓為現宰羊肉整隻煮就,天然綠色。按羊的不同部位分別大盤上席,體現了東鄉族人民淳樸好客和西北民族的豪爽。
歷史文化
東鄉羊肉在歷史上就很有名氣,早在南北朝前後,是帝王的貢品,到了明代還有「貢湯羊87隻」的記載(明嘉靖《河州志》卷1),稱之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縣境(包括今東鄉地區,當時尚無稱為「東鄉」的地名,「東鄉」二字產生於清康熙末)的紅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東鄉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來。
積石釀皮
簡介
臨夏釀皮子享譽三隴,已成名小吃。積石釀皮和臨夏釀皮是一樣的,它是各族人民非常喜歡的風味小吃。上好的釀皮子色澤鮮亮,質地柔韌,吃起來咸、酸、香、辣、鮮五味俱全,清爽適口,別具風味,特別是盛夏酷暑,一碗釀皮子下肚,精柔爽口,全身清涼,暑氣頓消。
牛羊雜割
簡介
牛羊雜割,用牛羊內臟烹制而成,是一種美味實惠的回族傳統小吃,歷史悠久,名不虛傳。早在明代,回族人民烹調雜割的技藝已十分精湛。
歷史文化
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就記載了在回民家中品嘗牛羊雜割的情形。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月,他在雲南昆明考察,與尋甸府回族詩人馬雲客友善。十一月初想轉移地點繼續考察,馬雲客便把他留在家中熱情款待。每天「割雞為餉,餚多烹牛羊雜割脯而出,甚精潔。」不僅南方回民喜愛,而且北方也頗稱道。《都門雜詠》中有詩云:「且爛喉嚨。」
河州面片
簡介
臨夏人以面為主食,對將出嫁的女兒要進行廚藝的培訓,舊時有「上炕裁縫,下炕廚子」的講究。出嫁後新娘在婆家要做「試刀面」,以展示廚藝。河州面片是臨夏人居家最常見的麵食。它製作工藝簡單,不受地點限制,居家聚餐,旅行野遊,皆可適用。
油炸果
簡介
油炸果是臨夏地區的穆斯林婦女精心製作的一種工藝獨特、造型奇麗、圖案清晰、用料考究、香甜脆酥、頗為可口的傳統油炸食品。油炸果的種類繁多,諸如:桃花、菊花、梅花、蓮花、牡丹、柳樹、石榴、葫蘆、佛手、桃子、薑片、蛟龍、鳳凰、麻雀等等,枚不勝舉。
甜麥子
簡介
甜麥子是臨夏民間流傳下來以原糧為主料,經過加工釀造後製成的甜點食品,在臨夏的大街小巷裡不時傳來悠揚的吆喝聲:甜麥子哎!甜麥子製作工藝不算太複雜,先將原料燕麥用機械撞擊脫皮,理凈皮屑。入鍋加水煮沸,直到少量麥粒開裂時出鍋。之後,將麥粒置入盆中,撒入甜酒麴拌勻後放置熱處發酵,待產生濃烈的醇香味時挪到陰涼處,食時加少量水和白糖,味道更佳。吃起來醇香濃郁,酸酸甜甜。甜麥子原料除燕麥外,亦可用青稞、小麥等釀製,風味各有特點。
地鍋鍋
簡介
"地鍋鍋"是東鄉族吃洋芋的一種方法。其做法很獨特,不用鍋,不用油,而味道卻很特別,是一種別具情趣的野餐。每年七八月份是吃"地鍋鍋"的最佳季節。在洋芋地邊或山坡挖一個土灶,挖土灶看起來簡單,其實很有學問。臨坡而挖,土塊大,拿洋芋方便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與黃土高原西部過度地段,境內草原廣闊。
特色美食有迭山烤羊蹄、迭山羊羔肉、多食合、甘南藏包子、擀湯麵疙瘩、灌腸、火燒蕨麻豬、蕨麻米飯、熱豆腐、手抓肉、舟曲洋芋攪團、糌粑等。
擀湯麵疙瘩
簡介
擀湯麵疙瘩兒擀湯麵粉用蕎麥加黃豆混合加工而成。食用,手工擀成,用刀切成細麵條,佐以辣子酸菜漿水。麵條乳白,湯清而不渾,食之脆嫩爽口,無豆性味。盛夏歇工,吃一頓擀湯麵疙瘩,既能充饑,又能解暑,是農民喜愛的美食之一。
糌粑
簡介
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
甘南藏包子
簡介
它外皮雪白薄亮,透過包子皮,裡面的餡子清晰可見,只見肉如瑪瑙,菜似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吃時需先從頂端吸吮包子內的油水,然後食之。如果拿起包子就咬,就會油水四濺,使人狼狽不堪。
火燒蕨麻豬
簡介
流行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帶。以蕨麻豬為原料外裹泥巴暗火中炮製而成。蕨麻豬為甘南草原特產,因當地人所飼養的豬常在草原覓食蕨麻(學名鵝絨委陵菜,其地下莖呈不規則塊狀,富含澱粉,味香甜,可作乾果食用,俗稱人蔘果),故名。此種豬肉質嫩而味鮮美,少脂肪。此菜的特點是皮脆肉嫩,味道特別鮮美。
多食合
簡介
"多食合"藏語意即"石燒",是一種牧區獨有的野外食肉方法。其製作方法非常獨特,極有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
手扒羊肉
簡介
手扒羊肉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特色菜系之一。具有壯腰、健腎之功效
微信ID:gansutong
推薦閱讀: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民俗之喪葬習俗
※甘肅衛生廳要求臨床應用打通任督二脈
※隱姓埋名300年!甘肅老農拿出玉璽自稱皇族後人,專家鑒定:貨真價實!
※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民俗文化之宗教【圖文】
※甘肅衛生廳:41名醫務人員9天打通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