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遠的BLOG:胡適任駐美大使的收支
分類:胡適魯迅郭沫若等 |
胡適任駐美大使的收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胡適臨危受命,出任中國駐美國大使;直到1942年。胡適是個精明人。無論在學問還是政治方面,他都做得遊刃有餘。不過,在錢財方面,胡適卻並不「精明」。
胡適生活特點是:清、儉、困。
胡適擔任駐美大使5年任期內,每月540美元薪水。這在美國不算高。胡適在書信中談到:「我的日用不需多少錢,所以每月還可以余點錢買書。房子不用我出錢,汽車汽油都是公家開支。」實際上,他的支出除了要負擔自己,還要撫養國內的大家庭。
清廉、公私分明
胡適的收支帳目清楚、公私分明,有口皆碑。他去世後,梁實秋說:『大使有一筆特支費,是不需報銷的。胡先生從未動用過一文,原封繳還國庫。他說:「旅行演講有出差交通費可領,站在台上說話不需要錢,特支何為?』」像胡適這樣不領特支費的,除了曾任外交部長的羅文干,別無第三人。胡適到美國上任後的頭兩個月未領到薪俸,不得不自己先墊付花銷,其中甚至包括使館其他人員的開支。不久他又大病一場,借款近4000美元。儘管如此困窘,他仍然謝絕了孔祥熙匯來的3000美元資助。面對困難,胡適總是保持樂觀,他在信中告訴妻子:「我過的日子總算頂舒服的了。比起打仗的兵士,比起逃難的人民,比起天天受飛機炸彈的驚恐的人民,我這裡總可算是天堂了。」 胡適卸任後,孔祥熙得知他的困窘,又想資助他。但胡適卻回信說:「弟到任之日,即將公費與俸給完全分開,公費由館員兩人負責開支。四年來每有不足,均實報請部補發。弟俸給所余,足敷個人生活及次兒學費。」
節約、儉樸
胡適出身於安徽望族,自小衣食無慮,且見識過歐美權貴的享受,但他仍然艱苦樸素。他無論是公款還是私款,能節約一分就節約一分。如出門公幹,為了省下門前叫計程車要付的小費,他都是跑到大使館門前大道的拐角處才叫計程車。江冬秀給他寄衣服,他寫信回復:自己的一些衣服沒捨得穿,還都很新,不要多寄了!
胡適剛到美國,就因病欠下4000美元的債務,甚感緊張。他讓孩子到消費較低的美國中部的大學就讀,以節省費用;自己也「設法子去賣文章或賣演講,替兒子籌備一點美金」,並且說「我從現在起,要替他儲蓄一筆學費。凡我在外面講演或賣文字收入的錢,都存在這個儲蓄戶頭,作為小兒子求學的費用」。
在一般意義上,窮困也許意味著無能、意味著恥辱;但在胡適身上,這種窮困卻是無窮的動力。
他在1939年9月21日和1941年4月10日兩次給妻子寫信,都暗示她盡量減少家用,以緩困境。眾所周知,胡適一度嗜好煙、茶。在家書中,他多次要妻子寄茶葉到美國,多時達40斤,少時亦有10餘瓶,但是為了節省,他在信中說:「只要可吃的茶葉就好了,不必要頂貴的。」到美國後,由於病情,更為了節約,胡適一度戒煙。他還設法降低往來匯寄費用。1935年6月25日,胡適寫信給妻子,讓她把北平的部分書籍運到美國。為了節省運費,告誡要用Freight方式裝運,因為這樣「運費不至太貴」。至於從美國給妻子帶錢、買東西,都是請人順便捎回,以減免匯寄費用。他盡量買便宜、實用的物件。胡適給妻子買過西洋參和襪子等。西洋參只寄過兩次,多數寄的是襪子,既實用又便宜。1940年,他託人只捎了7雙襪子、3隻錢包和5個粉盒帶回國內,分送給乾女兒。
總之,從個人經濟的角度說,胡適在美生涯實在艱辛。他沒有把這個「肥缺」當作斂財的機會,而是儘可能自己解決經濟困難。這種選擇雖然苦澀,卻使胡適的人格更加具有魅力。(內容據史義銀等提供的資料,筆者有所考訂修改。)
推薦閱讀:
※【第十一期】溫和的胡適說過些什麼?
※胡適:原來你是這樣萌萌噠的民國大師
※季蒙先生:胡適的思想(上)
※沈徹:我喜歡胡適,不喜歡魯迅
※胡適與「的」
TAG:胡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