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乃發生——《中國詩詞大會》眾人談

當春乃發生——《中國詩詞大會》眾人談作者: 《光明日報》( 2017年03月14日15版)

武亦姝(選手)

王立群(嘉賓)

康 震(嘉賓)

陳 更(選手)

編者按

  中央電視台策劃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將傳統文化以新穎活潑的電視綜藝形式呈現出來,給大眾以心靈的陶冶。節目的播出引起社會的熱烈反響,也受到中華詩詞學會和中華詩詞研究院的關注和重視。

  3月1日下午,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聯合中央電視台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詩詞大會》座談會」,與會詩人、專家學者、電視文藝工作者、詩詞大會選手等20餘人,就《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舉辦和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原因,以及如何乘勢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的繁榮發展等話題,進行了坦率深入的座談交流。

初心

  袁行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兼中華詩詞研究院院長):習近平同志和不少中央領導同志都對中華詩詞非常重視,把它放在了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還有一些教育機構和社會各界,圍繞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做了不少的事情。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把詩詞文化以新穎的電視「舞台」的形式呈現出來,進一步喚起了全社會的詩詞熱情,起到了研究機構、教育機構、詩詞社團起不到的作用。

  鄭欣淼(中華詩詞學會會長):《中國詩詞大會》的舉辦,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取得了很好的觀眾效應,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和好評,包括中央領導同志和社會各界,都給予熱情的肯定。這充分體現了中華詩詞在新時期生命力依然旺盛,依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繁榮發展中華詩詞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張寧(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中央電視台近年來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各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中國詩詞大會》作為其中一檔文化節目,為百姓搭建了唯美詩意的舞台空間,得到各個年齡層次觀眾的高度肯定,很好地將內在的文化擔當轉化為一種輕鬆快樂的比拼形式,讓大眾在快樂中汲取精神營養。

顏芳(《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第一,我們希望《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有溫度的節目,所以設計了百人團,費了很長的時間尋找社會當中熱愛詩詞的方方面面的人,希望它能夠傳達每一個角落當中熱愛詩詞的人生的狀態。

  第二,希望它是一檔有厚度的節目。在詩詞專業方面,我們都是門外漢,但或許也是優勢,因為我們讀不懂的可能觀眾也會覺得有一點點難。我們也曾請很多的專家幫我們出主意,通過嘉賓的解讀,潤物細無聲地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走進每一個人的心裡。

  第三,希望它是一檔有態度的節目,就是它一定是為了普及、推廣最美的古詩詞。我們的態度就體現在選手,看完節目之後,都會被他們的人生態度以及他們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第四,還希望它是有精度的節目。我們通過種種手段,把詩詞美好的意境儘可能視覺化。現場是一個360度的全景展現,希望觀眾通過我們導演的「翻譯」,能夠接近詩詞最核心的魅力。也許,有些地方做得還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但是我們在努力地嘗試著用一種新的方式,讓「天上的古詩詞」回到生活當中來,把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本來已經有的詩意喚醒,讓他們更好地生活下去,這是我們導演組的設計思路。

  楊志新(中華詩詞研究院副院長):這幾年,中華詩詞研究院聯合大學研究機構做了一些事。最近,還出台了一個鼓勵支持青年學者從事課題研究、詩人從事創作的工作方案,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好的反應。我們以後還將多做「加法」,把詩詞和音樂、美術、舞台、文化產業和社會組織等各個方面聯繫起來,讓詩詞插上翅膀。讓我們攜手努力,使詩詞文化的作用和詩詞這種優美藝術形式的作用得到最大的發揮。

肯定

  周篤文(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詞研究院顧問):《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點燃了心情,轉變了風氣,既有藝術的分量,又有歷史的分量,可見真正的經典是壓制不了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倡古典文學、提倡詩詞,認為傳統文化包括詩詞是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這種思考是切中人心的。我的建議是:1.《中國詩詞大會》上背誦有必要,但要適當地節制;古代的詩歌自然好,當代的也應該有些。2.詩詞大賽還要增加詩詞寫作,創作是需要狠補的一課。

  林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詩詞研究院顧問):「秋實不奪春華之美」,沒有中華詩詞學會慘淡經營30年,沒有全國200多個詩社的披荊斬棘,沒有基層詩詞工作者的默默努力,《中國詩詞大會》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我的建議是,如果再搞《中國詩詞大會》,大的「氣場」和小的「氣場」應該結合起來。例如,我們搞一個點,到蘇杭、到淮揚、到四川等地,結合當地的一些詩人,從古代到當代的詩人,將他們留下來的美玉遺珠搜集起來,這樣的地方性的節目,也會獲得轟動的效果。

  陳更(《中國詩詞大會》參賽選手、北京大學學生):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作為選手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感受。第一,我們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不是為了展示會背詩有多厲害,其實我們最在乎的不是那個結果。在《中國詩詞大會》裡面,經常看到一個現象,我們聊到一句詩的時候會展開討論,例如大家一起來談談毛主席的「梅花」和陸遊的「梅花」有什麼區別,或者來聊聊現代的剩女現象,新的婚姻觀,又或者現代人和古人對於瘦對於美的追求有什麼區別,等等。但是因為節目時長的關係,很多內容都被剪掉了。所以,它不只是詩詞的競技節目,而是很溫暖的詩詞人的聚會。第二點,我在《中國詩詞大會》不只看到了死的印在書本上的知識,我還看到了活泛的、存在於每一個飽讀詩書的人身上的氣質。「百人團」里大家經常分享自己的故事。因為《中國詩詞大會》,詩詞的意義在我心裡升華了,它讓我有了成為更美好的人的力量!

  吳穎惠(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這個節目的最大受益者是基礎教育系統,因為大部分詩詞內容都出自中小學的教材,為中小學推進古典詩詞教育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中小學開展詩詞教育,必須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大背景下,詩教不是單純的語言文字教育,也不是單純的韻律格律教育,而應該是傳統文化教育,通過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典詩詞,孩子們應該感受到的是傳統文化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思想美,回歸「不學詩,無以言」的文化傳統教育中去。

  范詩銀(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詩詞大會》空前好。它使當前大眾浮躁的心靈得到了安置,正如葉嘉瑩先生說的那樣,詩詞可以使人心不死。當前,有些人為錢、為房子、為地產而瘋狂,《中國詩詞大會》的確給了人一種精神緩衝的心靈空間。我們中華詩詞學會開展詩教工作二十多年,堅持與詩詞精品創作並舉,湧現了一批中華詩詞之市、詩詞之鄉和詩教先進單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很高興能夠看到《中國詩詞大會》和我們一起做這樣的事情。

  孫霄兵(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活動,也是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一個重要契機。中華古典詩詞的產生、發展和傳承,全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方法、審美方式。當代很多中國人內心是非常空虛的、空洞的,我們就用詩詞的方式充實他們空洞的靈魂。

建議

  周興俊(中華詩詞學會原副會長、中華詩詞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毛澤東詩詞。其實,除毛澤東詩詞外,現當代的優秀詩詞比比皆是,例如魯迅、郁達夫的詩,朱德、陳毅、葉劍英的詩,特別是曾轟動一時的李大釗、楊超、惲代英、夏明翰、吉鴻昌等革命烈士的詩,這些詩更容易與當代人的思想情感契合,更容易與當代人產生共鳴共振,因此其對當代人的滋養激勵作用也就更大。此外,建議適當增加詩詞創作方面的內容。因為詩詞文化的傳承不能忽視詩律的傳承,無律不成詩,無論是格律詩還是自由詩,都是有律的。其實普及詩詞創作知識也不難,例如用「對對子」的方式就可以考查選手語言功底和詩律知識。可出幾個上聯和一個下聯,請選手選對,或出一個上聯幾個下聯請選手選對。

張海鷗(中山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的舉辦十分成功,但同時也引起了爭議,這暴露了目前高校工作者在詩詞寫作方面的弱點。現在大學的老師教詩詞研究的多,寫作的很少。目前,我也承擔著中華詩詞研究院委託的詩教項目,深有同感。另外,除了教授寫作知識外,我們在詩詞文化普及工作上還需要加強,這都是高校詩教的重要任務。而在這其中,我認為最困難的問題是經費。

睢謙(清華大學研究員、青年詩人):參加這個會議之前,我也在網上、在朋友當中收集一些意見,以下幾點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希望節目裡面增加難度,有創作環節。第二,這個節目要更多地傳播正確的詩詞知識,我想這裡面需要我們節目組跟專家坐下來慢慢溝通,對社會、對詩詞培養正確的態度。第三,節目如果繼續做要下去,在美學鑒賞、創作、實踐方面,要請專家介入,在節目的細節上把好關,避免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

  最後,我本人建議兩點,一是要遵循文言文寫作的規範,詩詞是古典之學,有千年傳承,文言文本身又是一種標準化的書面語,有一整套的文字系統跟它配套。二是在語言韻律上要遵循古典語言的規範。

  王立平(中央文史館館員、音樂家):這次《中國詩詞大會》的作品偏向於古典詩詞,我覺得還有幾個可以延伸,比如現代詩,比如歌曲、歌詞,包括民謠等;本次大會中的詩詞反映現代生活的作品偏少;傳統經典的作品居多,創作作品偏少……這些都是可以繼續完善提高的。

  羅輝(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會理事長):如何借大會東風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的繁榮發展,我有幾條建議:第一,《中國詩詞大會》的特色在於「盤活存量」,但是只有既「盤活存量」又「創造增量」,才是動態的發展。第二,根據《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制定實施中華詩詞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新規劃。第三,建議新的規劃要重視整合全國各地的資源,以活動、項目為載體,傳承和發揚詩詞文化。第四,建議中華詩詞學會與中華詩詞研究院協同中央電視台舉辦《中華詩詞》欄目,這個欄目既要重視「盤活存量」,同時要「創造增量」。第五,要重新得到教育部的支持,讓中華詩詞真正進校園、進高考。

高昌(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雜誌執行主編):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也有幾位曾經參加過我們《中華詩詞》雜誌社的「青春詩會」。關於《中國詩詞大會》熱播的原因,我想起來兩句詩,一句是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一句是杜甫的「當春乃發生」。這個節目在傳統文化的醇美底色上畫下了一筆彩虹般的絢麗亮色。我為選手們的詩詞積累和敏銳反應叫好,為主持人的精彩表現鼓掌,而《中國詩詞大會》所傳達出的詩意人生理念,也給我很多美好的聯想和深度思考。可以說,通過詩詞所積累的美學感悟和古典修養,更有益於人們今后豐富的人生歷練和生活積澱,從而創造更加優美的詩意人生。

  詩詞最好的打開程序,不都是飛花令這樣競技和遊戲色彩濃郁的電視場景,《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重心,不是看誰背誦的詩詞的數量多寡,不是看誰抖個小機靈,玩幾個小熱鬧,也不是為了給詩詞界炒作出幾個快男超女,而是讓更多觀眾和選手共同重溫那些古典詩詞的哲思和深情,讓大家分享那些古人的襟抱、情懷和本真,讓大家的心靈世界變得更加清澈。如果這個節目在背誦詩詞之外,再增加一些創作環節,增加一些鑒賞內容,可能會辦得更加豐富和厚重;死記硬背就會把傳統文化變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發傳統文化的現代魅力。

  范耀文(廣東省梅州市嘉應詩社社長):詩詞工作還是要兩手抓,抓普及、抓提高。廣州省梅州市有8個縣市區,大小100多個詩社,有幾萬名詩詞愛好者。據初步的統計,今年春節以後,梅州有16所小學、初中、高中已經制訂了上半年的詩詞培訓計劃。我們跟市教育局商定了,準備在今年舉辦全市的詩教工作交流會,促進全市的詩教工作。

  我有三點建議:第一,很多詩詞是用來配樂的,建議節目以後適當增加詩詞吟唱的環節。第二,在背誦詩詞的基礎上,增加理解賞析的分量。第三,在賞析的基礎上,增加詩詞創作知識的普及內容,對古詩詞、經典詩詞的創作方法和基本格式進行傳播。通過名家和優秀選手的示範,讓國人感悟詩詞美,真正達到傳承的目的。

  七十八(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宣傳部部長):我是宣傳文化戰線最基層的幹部。我提幾個建議:第一,給每一個選手表現機會,哪怕他記誦或創作的作品並不完整,因為他們都具有豐富的個性色彩。第二,民族地區很多經典是小學的時候用蒙語學的,到了高中以後用漢語學。我們當時不單是學詩,我們也學歷史。希望《中國詩詞大會》能多講講詩詞背後的故事,尤其是跟民族有關係的故事,比如說昭君出塞這段歷史上附著的一些有名的詩,可以多安排和講述一些。


推薦閱讀:

中國富豪移民最青睞美加澳 海外置地超四成
[轉載]日本的中國國寶(一)
中國地方戲曲集錦(柳子戲)
歷史的偶然性和規律性的淺思
中國歷史上的3大罪人,個個都影響了中國的發展,第一名最可惡

TAG:中國 | 詩詞 | 中國詩詞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