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硬漢張涵予

人物簡介:張涵予,1964年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8年,憑電影《集結號》獲得百花獎、華表獎、金馬獎等多個最佳男演員。代表作品有電影《風聲》《廚子戲子痞子》《智取威虎山》等。2016年國慶檔,由其主演的緝毒電影《湄公河行動》成為票房冠軍,引發觀影熱潮和社會熱議。

9個月過去了,但與《環球人物》記者說起拍攝的日子,張涵予的語氣里依然有湄公河的味道——洶湧的、滄桑的、刺激的味道。

他說自己以前幾乎沒有發過長文,9月30日《湄公河行動》上映那天破例在微博上寫了一篇長達千字的文章,講述了拍攝的艱辛、對角色的感悟。結尾處他寫道:「感謝每一位中國緝毒警察,是你們的付出讓我們得以生活在和平、安全、不被毒品大肆侵擾的國家,你們是最可敬的人。」

這段話也是許多看完電影的觀眾想說的。這部由真實事件——2011年「10·5」湄公河慘案改編的緝毒電影,在競爭激烈的國慶檔脫穎而出,打敗了大咖雲集的《爵跡》,幹掉了文藝清新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從原本排片率不高的狀態變成了國慶檔票房冠軍。

是什麼讓那麼多中國人為《湄公河行動》買單?因為它熱血,片中緝毒警察的膽識與身手無一不讓人敬佩;因為它震撼,導演林超賢不惜重金打造好萊塢式的打鬥場面,甚至砸壞了一家高級百貨店;更為重要的是,它以扣人心弦的商業警匪片形式,把「犯我國民者,雖遠必誅」的家國情懷呈現出來,一片看罷,心中自有豪壯激越、蕩氣迴腸。張涵予說:「《湄公河行動》其實是讓大家知道,我們之所以擁有安靜的生活,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在光明下面看不到黑暗,並不代表它不存在,而是有人為我們擋住了黑暗。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

在他心中,英雄,是那些從不說出口,卻始終秉持信仰的人。

「這就是這個時代最牛的主旋律」

5年前,湄公河慘案引發熱議時,張涵予是電視機前看新聞的觀眾,「我也跟著咬牙切齒,恨不得抄傢伙殺去金三角,把奪取13條無辜船員性命的毒販全部滅掉」。2012年9月,慘案主謀糯康在中國受審,張涵予每天關注新聞,義憤填膺。因此,去年收到《湄公河行動》的片方邀請時,他既有興奮,又有擔憂。

擔憂來自於影片的類型,他害怕這會是一部「成天坐在那兒開會,老是報告案情的電影」。「後來一打聽,是林超賢導演的作品,看完劇本,確實很新穎,我說挺有意思,我們干吧!」

2016年1月,電影在湄公河畔正式開拍。張涵予在片中飾演特別行動小組的隊長高剛,也是整個捉拿案件主謀糯卡(原型為金三角大毒梟糯康)行動的實際領導者。片中有大量動作戲,張涵予幾乎沒有一天不受傷。到了3、4月,中南半島正值最熱的時候,他穿著厚重的裝備,一跑就是一天。飛檐走壁、槍林彈雨,「拍的時候我就想,我們真的耗盡洪荒之力了。在異國他鄉,發動各種人力物力達到這個實景標準,艱難之處無法用言語去形容。我當時就覺得,這應該是一部會有動靜的電影,因為誠意在這兒了!」

當劇組途經西雙版納時,張涵予接觸到了真正戰鬥在一線的緝毒警察。「他們身份很隱秘,照片不能公開。他們看人、琢磨事兒的眼神和普通人不一樣,很敏銳,隨時都處在思索的狀態。」影片中角色的原型之一是西雙版納州公安局禁毒支隊情報調研大隊副隊長柯占軍,他是湄公河武裝護航的主力,2012年在查辦「2·23」特大武裝販毒案時犧牲,年僅30歲。柯占軍在湄公河行動時,和妻子剛剛結婚5個月,本想結束任務兩人好好休個假,但最終,妻子只等回了柯占軍犧牲的消息。

讓張涵予深受觸動的,還有這些鐵漢背後的柔情。他每每和緝毒警察們聊起家庭,聊起孩子,這些熱血男兒總是眼睛濕熱。他知道,那是一個警察、一個男人無法言說的情懷。所以在電影中,當張涵予飾演的高剛拿出手機,對著女兒的視頻微笑時,許多人為之動容落淚。

警察是英雄,但首先也是普通人。張涵予飾演的高剛也會失敗,甚至爆粗口,並不是通常影視作品中人民警察完美無瑕的形象,但恰恰是這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打動了人心。許多影評人認為這部主旋律片之所以受到認可,一方面是它拍出了好萊塢式的節奏和劇情構架,另一方面是張涵予、彭于晏等演員讓警察形象「落地」。

「很多人說,看完這部電影愛國情懷油然而生。其實電影里沒有一句說教,也沒有什麼口號。因為真正的警察知道職業操守是什麼,紀律是什麼。他們心裡都是一句很簡單的話:『我是警察,就要打擊毒販。』」張涵予說,「反毒品,逆流而上,不畏艱險,敢於犧牲,只為保護該保護的人,這就是這個時代最牛的主旋律。」

「再這樣下去理想就該死絕了」

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時,張涵予正在日本拍攝吳宇森導演的新片《追捕》。這部電影翻拍自上世紀70年代日本明星高倉健主演的同名影片,那也是「文革」之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影片。冷峻硬朗的高倉健,極大地顛覆了中國人對男性的審美觀。

第一次看《追捕》,張涵予讀初三,高倉健成為他最早的硬漢楷模。「那時候我已經把領子立起來了,原來特別長的頭髮也剪成了板寸,處處模仿高倉健。他就是我們要成為男人的一個方向、一種追求。」

那是張涵予英雄情懷萌芽的年紀。「那時候男孩子聊的就是什麼時候開戰,要為國家去前線打仗,上體育課都是喊『發展體育運動,提高體質,保衛祖國』。現在的年輕人根本理解不了這些。」馮小剛曾評價張涵予是一個「活在舊時光里的人」,他也承認自己對往日的那種熱血激昂懷念不已——他是典型的北京爺們,生活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北京爺們。

父親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師,叔叔是部隊文工團的演員,張涵予從小就對電影痴迷,最愛看的是戰爭片,打得越厲害越喜歡,十幾歲時給家裡留了張字條就隻身跑去蘭州軍區體驗生活。拍《集結號》時,他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看著我後面的100多個弟兄,覺得小時候的夢實現了。」

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張涵予當過配音員,還小有名氣。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出國潮中,他去了澳大利亞留學,回國後賣過汽車賺過錢,每天周旋在客戶中間。某天他突然意識到「再這樣下去理想就該死絕了」,於是決定好好做個演員。1998年,他參演葉京導演的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也開始了自己的戲劇夢。

《夢開始的地方》藝術顧問是馮小剛,他對張涵予欣賞有加。緊接著,《沒完沒了》《大腕》《天下無賊》《手機》,一連4個配角,張涵予成了馮小剛的「御用龍套」。

2006年,馮小剛籌拍《集結號》。張涵予第一次看到劇本,就被其中的兄弟之情、忠誠之魂所震動。他蹲在地上,邊看邊抹眼淚。「男主角穀子地是一個受委屈的英雄,他覺得自己的兄弟不能白死,是一個較勁的老兵。那種對生命的尊重特別打動我。」

張涵予主動請纓出演穀子地,試了十幾次戲,最後拿到了這個機會。在零下20攝氏度的東北,他沒日沒夜地拍戲,從130斤瘦到了110斤。演的時候,他不停流淚,「我想我是把這輩子的眼淚都流出來了」。對於那種遼闊而悲壯的情懷,他天生有種嚮往。

《集結號》為張涵予贏得了百花獎、華表獎、金馬獎等多個重要電影獎項的最佳男演員殊榮。從此,他便有了極大的信心與底氣,把少年時代的熱血與激情灑向大銀幕。

「沒人能演楊子榮,除了我」

《集結號》之後,2009年的《風聲》成為張涵予又一部重要的主旋律電影。這部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的影片,是中國大陸第一部諜戰大片,講述了地下黨工作者與日軍、偽軍鬥智斗勇甚至獻出生命的故事。片中,張涵予經歷酷刑,生動刻畫了一個亦正亦邪又堅守信念的地下黨員的形象,被評價為「每一寸肌肉都會演戲」。

與他在戲裡合作的女明星周迅鮮少演主旋律電影。拍攝期間周迅問他:「為什麼這些人可以做到這麼堅強?」張涵予回答說:「因為信仰,因為那時候的人是有信仰的。」他看過許多關於抗戰年代的書籍,深刻明白這些人是怎樣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什麼支撐他們繼續走下去。他對周迅說:「這個支點就是信仰,其實信仰就是他們想建設一個全新的中國,並且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奮鬥,甚至願意獻出生命。」周迅恍然大悟,說:「找到這個人物的基礎了!」

2013年,張涵予接拍徐克導演的影片《智取威虎山》。「這是我從小聽到大的故事,小時候覺得民族英雄特別偉大,頂天立地,特別值得追捧。當時就希望自己做一回楊子榮,那京劇唱腔都能從頭唱到尾。」在這部影片中,張涵予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將紅色主旋律大片中的男主角詮釋得更符合「90後」「00後」的審美,退去高大全,注入小而鮮的活力。他扮演的楊子榮,有更盛的匪氣,時而小打小鬧,時而翻江倒海。這種人物的多面性,讓年輕人看到了一個可愛又可敬的英雄形象。戲裡一段「打虎上山」,張涵予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天氣中連拍15天,最後被折磨得不成人樣。「但我很享受這種『折磨』,為了這個角色,為了我的夢,一切都值得。我覺得縱觀這個時代,沒人能演楊子榮,除了我。」

「講英雄故事需要多一點情懷」

《環球人物》:《湄公河行動》除了大場景和武打動作,還有很多感人的橋段,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張涵予:我在這部戲裡唯一比較失控的一次,就是我的哮天(主角高剛的警犬)被毒販打死的時候,相信那也是讓許多人流淚的地方。其實當時還拍了一個場景,大結局處,高剛從飛機裡面出來,一個人孤零零地下舷梯走到飛機腹部,兩個警察正把行李艙蓋打開,搬出哮天的遺體。那個畫面更讓人心痛。這些警犬也是緝毒英雄,為了打擊毒品,每年都有許多警察、許多警犬犧牲在邊境線上。

所以我覺得,在《湄公河行動》中,比案件本身更加觸目驚心的,是緝毒警察和警犬付出的犧牲。

《環球人物》:你的角色都有著非常強烈的使命感。作為演員,你的使命感從何而來?

張涵予:演員的信仰和使命,就是塑造好人物。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你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生理壓力。對我來說,這個職業完全是消耗生命,我總在細數自己還有多少油可以燃燒。

最近幾年的幾部電影讓我特別疲憊,《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和《追捕》,都是在有些變態的環境下不停奔跑,不停動作,累到我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去拍些文藝片。當我把大部分時間放在演戲中時,空下來的時候就需要調整自己,給自己充電,觀察生活。演員炒新聞、爭版面都是虛的,有本事的話就每年用作品和觀眾見面,平時沒事兒別老曝光。

《環球人物》:除了演戲,還有其他的愛好嗎?

張涵予:我大部分時間都給了我的傢具,因為我喜歡收藏,有很多明清的黃花梨傢具,還有紫檀、文房器物、靈壁石等等。我還有4條牧羊犬,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它們了。前兩天我因為宣傳《湄公河行動》回了趟家,匆忙之間和它們待了一會,又轉身去外地了。所以現在做夢都在想它們。你看,我表面上很硬漢,內心其實很柔情。

《環球人物》:幾部大片之後,很多人說你已經成為主旋律電影中「紅色硬漢」的不二選擇,但還是有一些觀眾對主旋律有些排斥,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張涵予:好萊塢大片里全是美國英雄,那也是一種主旋律。其實中國也有英雄,只不過原來的英雄形象高大全,創作者有太多說教、太多灌輸,才讓觀眾反感。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主旋律,你說「歌功頌德」沒意思,但是有些人,為國家和民族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生命,如果不為他們慷慨一歌,這世界上就沒人知道他們的英雄故事,甚至會忘記他們的存在,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所以我相信,英雄主義從來不會過時,只是說英雄故事的人需要多一點情懷,多一點真誠。


推薦閱讀:

大器晚成的硬漢 | 張涵予
張涵予
張涵予:為楊子榮準備了45年 此生再無遺憾
張涵予 一條道走到黑的爺們兒 黃學敏

TAG:硬漢 | 紅色 | 張涵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