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中的瓦爾登湖

心中的瓦爾登湖

口微雨燕燕

在書店,看見了《瓦爾登湖》靜靜的靠在橡木色的書架上,於是毫不猶豫的買下。

封面上鬱鬱蔥蔥的樹林環繞著清澈的湖,一艘船停泊在岸邊,一個人手拿船槳默默地佇立在湖畔,對著湖眺望。在梭羅的筆下,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是大地的眼睛,觀看著它的人同時也可衡量它自身天性的深度,湖邊的樹是這眼睛邊上的睫毛,而四周樹木鬱鬱蔥蔥的群山和懸崖,則是懸在眼睛上的眉毛,如此的比喻賦予瓦爾登湖以活躍的生命。

如果說白天是在一刻不停的喧囂中度過的,那麼夜晚的來臨更能使人沉靜,在靜靜的夜裡,輕輕打開這本書,用心感受作者的文字,咀嚼自然的美麗,一切的喧囂就都變成了過眼咽雲,俗事中的煩惱和無奈也被滌盪得千千凈凈。夜深人靜、萬籟無聲時,閱讀便成了一種享受。

梭羅的研究專家哈丁說,《瓦爾登湖》至少有5種讀法,作為一部自然的書籍,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作為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作為一部文學名著,作為一本神聖的書,也許心境的不同,理解的意義也有所不同,所謂千人干看,大概就是如此。在我看來,它是一本屬於心靈的書,於恬淡中漸漸撥動人的內心,如湖水輕漾。

美國的梭羅博物館曾在互聯網上搞了一個調查:你認為梭羅的一生很糟糕嗎?因為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沒有去經商或走向政界,而是選擇了瓦爾登湖,過著原始簡樸的生活。在世44年,沒有女人愛他。沒有出皈商欣賞他,直到他得肺病死去,在當時很不被人們所理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調查結果中92.39%的人點擊了否,5.6%的人點擊了是,2.1%的人點擊了不清楚。大多數人認為,他沒有違背上帝的旨意,活在了自己該活的領域,做著自己生活中該做的事,他是自己真正的主宰。

然而現實中真正能像他一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理想在現實中穿越,重疊了許多的誘惑,壓抑自我的情感來迎合世風。自我,真的是個十分有趣的東西,宗教講無我,人文主義卻張揚個性,時進時出的煎熬s中卻發現離自我卻是越來越遠,這倒使我想起三毛的一句話:不負我心:所謂不負我心,依我看便是不因外力而強求自己,一切隨緣隨願。三毛常云: 「人生最大的快意在於心甘情願。」而心甘情願便是順應自我的天性,而不是在別人的舌尖上討生活。

在這個物質飛揚的年代裡,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喜歡這樣一段話:快樂的秘訣就藏在這樣一種平衡里,既不放棄世俗的溫暖,又能堅持歌唱。這平衡也許很脆弱,但是要相信它的存在。 .

歲月中,完全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堅持自己所愛,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梭羅找到了他的瓦爾登湖,在湖邊完成了他對自身深度的衡量。那麼我們心中的湖在哪呢?


推薦閱讀:

《瓦爾登湖》富有哲理的人生語錄
瓦爾登湖畔的梭羅
嚮往靈魂之湖--讀《瓦爾登湖》
在瓦爾登湖裡蟄居 

TAG:瓦爾登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