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三角要包括安徽?

為什麼很多時候說到長三角,都要算上安徽,明明都不在一片區域,發展水平差距也很大,歷史淵源也不深,都不是吳語地區!


我很早以前就說過,我們上海本地的一些年輕人是需要提高姿勢水平的,但本身心氣又高又覺得見過大世面,所以也經常鬧出這種安徽不是長三角、不知道南京其實跟安徽有藕斷絲連的關係、也不知道安徽為上海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等笑話。

現在我可以添加一句,現如今提前富裕的江浙地區的小年輕也同樣的開始森破和那義烏了。

下面我要開始裝逼了。

首先按地理上來說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也是直接在長江流域板塊的。如果嚴格按照長江出海口流域來歸類的話浙江可能根本都算不上,但加上三角兩個字,那就很曖昧不清了。

下面這張圖就很清晰明了了。

其次按照國家國策制定的長三角主次級城市圈規劃的話,毫無疑問安徽東部各個城市都歸於南京大城市圈內。

(這張圖唯一不好的是,製圖人直接忽略了安徽)

接著根據上個月,在衢州舉行的長三角第十八次市長聯席會議上,宣布銅陵、安慶、池州、宣城等4城市加盟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以下簡稱「協調會」)。至此,長三角協調會成員單位達到34個。

而本次擴容為長聯席會議1997年至今第四次擴容,意義非同一般。而早在2010年安徽合肥馬鞍山就已經被劃入長三角城市圈,所以有人不承認不同意安徽部分城市不是長三角區域,你只要拿下面這張圖糊他臉上。

ps事實上現在浙江衢州麗水溫州,江蘇連雲港淮安宿遷徐州也皆為長三角城市圈,上面兩張圖並不十分準確,但很明顯的安徽部分地區肯定也必須屬於長三角地區。

我們大上海的任務是帶動周邊地區,兄弟城市共同富裕,共同成長。如果我們的某些年輕人一昧的妄自尊大,自誇自擂,以至於目中無人,最終將會成為一隻井底之蛙。


沒地理常識唄。

地理概念上,安徽南部和江蘇南部,浙江一樣,都屬於標準的「長江下游地區」。長江下游的起點在江西九江。整個皖南都是長江下游地區。

所謂長三角,原意是長江三角洲平原,其實就是指長江下游地區衝擊而來的平原。

「長江下游地區」是個很完整的地理概念,這些年卻因為省份的割裂而顯得模糊不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長江下游地區」又稱「下江」,在近代,人們把這片地區北部的江淮官話,就稱為「下江官話」。在抗戰中的重慶,也有「下江移民」的說法。

今天研究古代社會的書籍論文,也通常會把「長江下游地區」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

因此,起碼對於皖南、蘇南和浙江來說,這片地域在地理上就是一體的,在宋代,也是被集中劃分為江南東路、兩浙路。這片地方可以視為最傳統的「江浙」,也可以視為「江東」的標準地區。在古代,這片地區也是幾乎吳語區(含徽語區)的全部,文化上也非常接近。

發生變化是在太平天國以後,皖南人口損失導致了江淮官話的南下和寧國地區的中原官話方言島,皖南才和蘇南、浙江漸漸有所疏離。另外,清代整個江淮地區的衰落,也導致長江北岸的江淮官話區和南岸的吳語區發生了疏離。

除此之外,安徽作為人造省份,還包含了皖北的中原官話區。這些地方又恰恰是今天輸出長三角勞動力數量最為龐大的地區,也是安徽最貧窮的地區。文化的差異和經濟的隔閡,自然更使得其與更東部的江蘇、浙江兩省格格不入了。


寫在前面的話

嫌貧愛富真是人的劣根性,從前不少香港人,台灣人不屑與我們內地人為伍,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你們」內地人不如「我們」香港人/台灣人有錢。現在,這樣的情形,又在題主的描述里見到了——長三角不應該包括安徽,因為「你們」安徽的發展水平,與「我們」江浙滬差距很大,而且「你們」不說吳語,所以不算長三角!——換而言之,在某些人看來,自己已經是發達地區了,所以要對國內其他還不夠發達的地區構築起壁壘,這種說話腔調,和很多人痛恨的港獨台獨分子有什麼區別。。。

且不說這個,題主的描述本身,都可以說是謬誤極深,安徽地區與長三角「歷史淵源不深」,「不在同一片區域」的觀點從何而來?我們不妨看看地圖,來判斷題主這些張口胡來的說法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張地形圖雖然相對潦草了一些,但是相信各位還是能夠看個大概的,請問一句,南京以西的這些地方,長江南岸的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以及池州等地,以及長江北岸的滁州,究竟在地理上怎麼和長三角「不在同一片區域」了?!敢問是什麼天塹,把安徽南部的這一大片地區,從長江下游這片平原地帶里,和滬寧杭三角區隔離了?答案是,沒有

而且,無論地理上,還是歷史淵源上,安徽南部的這塊地區,都屬於傳統意義上以金陵為中心的江南地區,安徽中部則亦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江淮地區(或者叫淮南地區)。我非常喜愛的唐代大詩人杜牧在鬱郁不得志時曾經浪跡江南一帶,寫下過的眾多詩篇里,包括了《題宣州開元寺水閣》《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等名篇,而宣州,池州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江南地區的一部分

且歷史上凡是南北對峙時期,淮南地區都是江南地區的門戶,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八公山與淮河共同構築起的重鎮壽春/壽陽(現在的安徽壽縣,屬於淮南市),長三角擴容的時候其實還沒有兼顧到淮南,而僅僅包括了實實在在屬於長江流域的兩個城市,即省會合肥,以及以韋應物的一首《滁州西澗》而知名的滁州。相比之下,我反而覺得這樣一個問題更加值得討論,即那些並沒有被包括在長三角城市群之內的江蘇,浙江,安徽城市,會不會在未來的發展里被邊緣化?也就是說,廣義上的長三角是不是應該繼續擴大?

繼續說下去,長三角之所以不像北京那樣為人詬病,原因是什麼,因為長三角並沒有像北京那樣聚河北之財富而自肥,也沒有像珠三角那樣,搞出「大灣區」跟粵東粵北粵西廣西的窮兄弟們劃清界限。長三角從最初的16個城市,到進一步納入江蘇鹽城,浙江金華,安徽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和安慶,為的是能夠進一步地形成合力,謀求地區經濟更進一步的發展,最終完成鄧爺爺所提出的那四個字,共同富裕。事實上,長三角的眼界還不僅僅限於長三角本身,而是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這才是中國對於長三角的期望,而不是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樣,自己發達了就開始高築牆。。。

再說了,合肥一個人口800萬,經濟總量全國第24,人均gdp超過13000美元,擁有C9名校之一的中科大,交通上也已經進入有地鐵一族,甚至一度嘗試爭取國家中心城市的省會城市,從哪個維度上讓題主覺得拖了長三角後腿了?蕪湖人均gdp超過12000美元,馬鞍山超過11000美元,銅陵也超過10000美元,而且這些新加入長三角的城市,近年來的經濟增速都是非常快的。安徽這樣一個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水網密集的省份,如果能夠在經濟上有所作為,那才是中華之幸,尤其是對於治癒多年來中部塌陷的問題意義很大

微信公眾號:追憶的撒馬爾罕城(zhuiyi_samarqand)

http://weixin.qq.com/r/CjhXTxLEi0-0rVYs920Y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樅陽划到銅陵時,被拉低人均GDP的銅陵人沒有怨言,甚至蠻開心,因為人多就是力量,大家一起發展更好。但是樅陽很多人不願意了,因為銅陵之前是個重工業城市,該挖的礦都挖完了。樅陽很多人覺得銅陵要轉型,把樅陽當成跳板,當成可以盡情壓榨的資源儲備基地。當時的同城網上很多樅陽人說,「銅陵自己礦挖完了要來挖我們的了,為什麼要把我們划到銅陵?誰稀罕一個屁大點的城市,人口還沒我們一個縣多。 就算划過來又怎樣?樅陽永遠都是安慶的,一定有撥亂反正的一天!「這些話銅陵人不是不知道的,幾年過去了銅陵沒有挖樅陽的礦,銅陵給樅陽撥錢修路做基建,銅陵也成功轉型。

在樅陽划進銅陵前,銅陵GDP一直保持安徽前三甚至14年在第一。划進來之後的幾年人均排名找不到了。

現在的銅陵總人口一百七十萬加上樅陽。

然而人口超過銅陵的樅陽人給銅陵帶來多少收入呢?對比15年和16年。在對比樅陽和銅陵的人口。但是銅陵人從沒有抱怨過。

我舉例銅陵樅陽可能有些不合適,但是道理是一樣的,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家人,我們希望樅陽也能有好的發展。同樣的江浙滬為什麼就不能以這樣的心態去看待安徽?至少劃入長三角的都是皖東南等比較富裕的地方,也沒拖你們後腿,也沒吸你們的血,我們安徽發展是政府給予的支持。划進長三角不過是希望共同發展,互利互惠。

曾經多少回我們錯失了發展的機會,我們很多老一輩的人都覺得國家對安徽不公平,「皖人治國不治皖」這句話相信很多安徽人都聽說過。現在國家給了安徽發展的機會,卻還要被你們排斥,安徽人的委屈誰能體會。安徽做過多少次泄洪區沒人想過,曾經輝煌一時的徽商後來為什麼敗落也沒人想過,京九線拐個彎也要繞著安徽走。說這些不是為了博取同情還是怎樣,我只想說即便如此安徽人始終都是相信國家的。

以前因為貧窮,受教育程度低,安徽是有一部分人素質低下,在其他城市時給當地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哪個地方沒有素質低的人呢?因為經濟水平高所以受教育水平高,那麼為什麼不能給安徽人更好的發展經濟的機會?讓安徽人受到更好的教育呢?城市可以分成一二三線,但是人不要分成三六九等。


以前聽過一句話,"GCD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有些先發展起來的地方,當地人口袋裡有錢了,非得撇開國家的政策資金扶持,過分地強調他們的聰明勤勞。人一旦發達起來,就會認為自己素質高,覺得自己的基因也比別人高貴,野菜屎還沒拉乾淨,就開始冒充貴族。排斥外地人,最典型的就是上海北京。我見到很多不擇手段的人,發達了之後開始大談特談情懷,一旦某天沒錢了,馬上現出原形...這就是中國人的人性,骨子裡都一個樣。


推薦閱讀:

是不是,中國最適合自駕游的美景都在江浙滬周邊?戳圖不服來辯
江浙滬這10個美如畫的地方,97%的人都沒去過!周末自駕走起

TAG:安徽 | 浙江 | 江蘇 | 長三角 | 江浙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