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長類動物中,人類為什麼平均睡眠時間最少?睡眠時間在進化上對人類有哪些影響?

本題已加入圓桌 ? 今晚睡不著,更多「睡眠」「失眠」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一份研究報告稱,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比較,人類的平均睡眠時間出奇的少。這在進化上可能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

C.L. Nunn and D.R. Samson/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18


文 / @東華君

睡眠,作為一項要花費我們三分之一生命的活動,是人類一直都參不透的奧秘之一。儘管,我們早已熟知自己在睡眠時長上與其他物種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比如,喵星人整個白天都眯著眼,牛羊則是一天到晚都嚼著草。但是,當我看到人類與我們的近親——其他的靈長類動物在睡眠時長上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時,難免還是大吃一驚。弄明白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或許能告訴我們更多有關睡眠的起源和演化的故事。

1、人類與其他靈長類的睡眠的比較

Charles等人通過對比30種靈長類動物的睡眠時長後發現,人類的平均睡眠時間在所有的靈長類裡面最短。他們通過依據這些靈長類的的體重、腦容量、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建立的數學模型推測,得出理論上人類每天應該睡9. 55小時。但經過調查,人類實際平均一天只睡7小時左右。我們的睡眠時長位於所有被研究的靈長類中的倒數第一,遠遠低於靈長類動物的平均水平(圖1)。並且,即便是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黑猩猩的睡眠時間也有9.67小時。

圖1. 30種靈長類睡眠時長和質量的對比圖(圖片來自於新京報,數據來自於[1])

但是通過比較各個靈長類動物的睡眠質量之後,研究者們發現,在30種靈長類動物中,人類的快速眼動睡眠(REM,深度睡眠)的時間所佔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說,雖然人類的睡眠時間要遠短於其他的靈長類動物,但是我們的睡眠質量卻是最高的。

相信不少朋友看到這項結果時,很可能也會像我一般大吃一驚。然而,吃驚之後未免會想: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在睡眠方式上存在如此大的差異的原因何在?這與人類超越其他靈長類,以地球之主宰而存在是否也有關係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靈長類和早期人類的睡覺狀況。

2、人類的睡眠時間為什麼會更短?

聽到別人說到睡覺的話,我們的腦海裡面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床和被子。然而,你如果對其他靈長類提及睡覺的話,人家想到的絕對不是這些。

靈長類動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目前已刊登在冊的大約有300-500種(詳見前文:《靈長類動物大盤點,你都認識誰?》)。這個類群中的物種多樣性很大,有小巧機敏的眼鏡猴,也有剛勁雄健的大猩猩。

不同的靈長類動物,在睡眠的方式上也不盡相同。形態嬌小的靈長類(如嬰猴)往往會以樹洞為巢穴。弱小的他們,躲在樹洞里不但可以躲避天敵和蚊蟲,還可以保持穩定的溫度環境,有利於保護幼崽。在這種安全舒適的環境中,想不睡一個好覺都難。而大部分的靈長類,比如我們常見的猴子們,體型較大,再也無法躲進樹洞了。他們的睡眠條件就比較寒酸了,一般直接抱著一顆樹枝就睡了。雖然睡眠變得有點艱苦了,但是離開樹洞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很明顯的一點是,猴子們可以聚居在一起。這能促進他們發展出社會性,更好的應對環境的變化和捕食者的威脅。

而對於體型更大的類人猿們而言,再抱著單根樹枝睡覺的話,怕是會經常掉地上了(特別是要帶寶寶的猩猩媽媽們)。但是這並不能難倒聰明的類人猿們,他們已經會改造自己的睡眠環境:每天都會使用細枝和樹葉在數根樹枝之間搭建一個新的巢來睡覺。這種睡覺的方式更是有很多好處,不但可以防止捕食者和害蟲的侵擾,還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很顯然,這般安全舒適的環境有利於持續的睡眠。

有趣的是,類人猿的高智商促進了他們建造巢穴的能力。而舒適的巢穴能提供深度且持久的睡眠,這反過來又能促進他們認知能力的提升。(猴子們怕是悟不出這個道理吧。。)

類人猿中體積足夠大的類群,比如雄性黑猩猩和大猩猩,以及早期人類,有時則會選擇從樹上爬下來,席地而睡。敢這麼乾的,一般都要有足夠強大的防禦能力和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當然,在如此危險的地方睡覺,他們的睡眠時長必定是斷斷續續的,很有可能比我們現代人睡的還要少。

圖2. 靈長類睡覺的方式。(a)躲在樹洞里睡覺的小型靈長類。(b)抱著樹枝就能睡著的猴子。(c)自己搭巢睡覺的類人猿。(d)席地而睡的大型類人猿。

研究表明,直立人被認為是首個實現完全在地面睡覺的原始人類。席地而睡雖然可以構建更好的巢穴,也不必擔心從樹上掉下來,但是顯然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的直立人祖先既要面臨著大型捕食者的威脅,還有天上飛的地上爬的能吸血能傳播疾病的蚊蟲的侵擾。並且,因為與導熱性更強的地面接觸,保暖也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很顯然,鑒於種種環境壓力,人類從樹上跑到地面來睡覺肯定會嚴重地影響我們的睡眠。

為了應對這些不利和威脅。原始人類不得不發展出應對之策才能順利的生存下去。火的使用正好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夜晚,火既可以驅趕捕食者,也可以使人類保持溫暖,產生的煙霧還可以驅趕蚊蟲。並且,在篝火和熟食的吸引下,人類變得會聚集起來,形成穩定的社會結構。社會的形成,既會促進文化的產生和延續,還會引起部落間的戰爭、外交和貿易。當然,這得花費原始人類的大量的時間,同樣會擠占他們的睡眠時間。

圖3. 火的使用既影響人類的演化進程,也改變了我們的睡眠。

3、睡眠時間變少了,我們該如何應對?

人類來到地面活動、火的使用和社會結構的形成,這些既導致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樣也壓縮了我們祖先的睡眠時間。這些生存的壓力迫使著我們的祖先去通過提升睡眠的質量來彌補睡眠時長的縮短。

並且,隨著文明的進步,我們的睡眠環境也有了逐步的改善,火的使用、茅屋的搭建、被子床墊的發明等等都有利於人們獲得更為深度的睡眠。因此,經過長期的演化,人類雖然總體的睡眠時長不及其他靈長類,但是,我們的睡眠質量反過來則是要高於他們的(圖1)。更高的睡眠質量反過來,又使得我們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進行社交活動上。

事實也確實如此。研究發現,在30種靈長類動物中,人類的快速眼動睡眠時間所佔的比例最高。這表明,相較於其他靈長類動物,人類雖然睡眠的時間被壓縮了,但是人類也同時提高了睡眠的質量,以效率更高的方式來保證白天所學的知識被真正地轉化為記憶。這也許正是對睡眠時間縮短的適應的結果。

圖4. 睡眠有助於記憶的鞏固。

人在睡眠時候,大腦在進行著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狀態循環。根據腦電的數據特徵,睡眠的周期可以分為兩個時相:NREM(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REM(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與REM交替出現,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周期,兩種循環往複,每夜通常有 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90~110分鐘。研究發現,這兩個階段都會對記憶的鞏固做出貢獻。特別是快速眼動睡眠期,對於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情景記憶的鞏固至關重要。 詳見前文:邊睡邊記?----睡眠中記憶的鞏固;人為什麼要睡覺?

簡而言之,早期的人類,伴隨著智能的提升,從相對安全的樹上來到了猛獸環伺的地面生存。在地面上,他們既要應對捕食者的威脅、解決部落間的衝突,還需要處理社交關係、學習和傳授新的知識和技能。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毫無疑問地擠佔了他們的睡眠時間。因此,在生存壓力和人類的智商與文明的進步的推動下,人類演化出了一套更為高效的睡眠方式,使得可以用儘可能短的時間來完成睡眠的需求。這或許是人類得以進化,超越其他靈長類動物的重要原因。

主要參考資料:

  1. Nunn, C.L. and D.R. Samson, Sleep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Investigating how human sleep differs from sleep in other primates. Am J Phys Anthropol, 2018.
  2. Samson, D.R. Nunn, C.L. Sleep intens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gnition. Evol Anthropol 24, 225-237 (2015).

推薦閱讀:

想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睡覺?請見:人為什麼要睡覺?

想詳細了解睡眠對記憶的鞏固機制?請見:睡眠可以幫助大腦整理白天學過的知識嗎?;邊睡邊記?----睡眠中記憶的鞏固;為什麼睡眠能促進記憶? 理論模型篇;

想了解記憶到底有多重要?請見:為什麼失憶的人忘了自己是誰別人是誰以及過往,忘不了桌子是桌子,椅子是椅子?

歡迎大家閱讀我的專題文章:

東華君的知乎《文章目錄》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其他平台:

微信公眾號:腦人言(ibrain-talk)

新浪微博:腦人言


你們都太嚴肅了吧。這個問題哪有什麼正解!

我一直都很擔心別人問問題的時候說到"進化"。這讓我怎麼解釋都不能避免」特設假設/拙劣特設」的嫌疑(Ad Hoc Hypothesis)。

所以,今天我要給出的特設假設就是———睡眠時間與顏值負相關。注意,這裡是負相關,是有方向性的哦!換句話說,睡眠時間越長,物種的顏值越低。

論點一:不僅僅是靈長類動物,任何動物想要生存都必須面對環境中的各種壓力源。

尤其在以群居為主、擅長看臉的靈長類動物中,顏值太低對自己是個很大的壓力。

論點二:從進化角度來說,睡眠可以化解顏值低的壓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睡的時間越長,接觸他人(它猴)的時間就越少,顏值被他人(它猴)judge的可能性就越低。

論點三:基於提問者發的圖,我加了幾張猴類照片(上圖)用以輔助、直觀地說明顏值的重要性。

我在網上隨手找了三張圖。

首先是睡眠時間少到僅次於人類的Stump-tailed macaque,它有著紅撲撲的臉蛋,姣好的臉型。

接下來是位列倒數第三位的Cotton-top tamarin。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這貨怎麼長的不像猴子,像黑鼠白毛女?

排名最後的Three-striped night monkey,黑夜中瞪著橙色的眼白,好像也不太符合我的審美。

結論:靈長類動物需要通過長時間睡眠來化解顏值低帶來的壓力。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這在進化上可能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

這會讓人類在追求顏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偏。

最後不能少了科普時間,特設假設是偽科學,為不能證偽的理論強行解釋。

用進化論做出強行解釋大多會落入特設假設的圈套。隨便拿個現象來推斷其進化意義,都能自圓其說的哈,比如以上我給出的假設,是不是解釋得挺像回事?反正你也沒法證明我是對或錯的。


因為那些靈長動物有大把時間閑的沒有事干,如果它們需要種地、買賣、做飯、洗衣、說話的話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為什麼它們用閑時來睡覺?

一句話可以概括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

—《菜根譚》

自然界不像人類社會那樣物資充足,它們需要在捕獵的時候開啟4G,結束後直接開啟飛行模式省電。


此項研究的學者 David R. Samson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 Sleep intens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gnition 里提出過一個假設:早期人類在儘可能短的時間來滿足睡眠需求以減少外界壓力這些壓力包括在地面捕獵風險增加,群體間衝突威脅以及繁殖壓力。

在他最新的研究 Sleep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Investigating how human sleep differs from sleep in other primates 提出更多的證據來證明他的這一觀點。

相比與其他靈長類動物,人類不同的地方在於活動更多是在地面上進行的,活動空間較大,其他靈長類動物的休息和的活動大部分時間在樹上。由於早期人類的就是戰五渣,這種生活方式會使早期人類暴露於更大的被其他獸類捕食的風險中,想一想睡著睡著下一秒就有可能被幹掉了,還有可能睡得安穩嗎?

除了不同物種之間的威脅,還有同類之間敵對族群間的爭鬥的威脅。不同族群間會為了交配權,地盤,食物等大打出手。

更重要的是,這個表(上圖)並沒有考慮到早期人類經歷了更高水平的地面睡眠風險,如果將這些因素考慮到統計模型里,將會影響現有結果,得出早期人類比現代人類睡眠時間更少的結論。如果拿早期人類和豬相比,睡眠時間還是少的。

另一個方面,由於人類的進化, 睡眠的時長也會影響學習新技術的時間,社交關係的建立和繁殖下一代的概率。我們都知道, 睡眠時間減少意味著日常活動時間的增多,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學習新的技能,應用新技能進行生產物品,將新的知識教授給我們其他人等等。這些都是取得社會進步的關鍵。

因此,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睡的時間短,是人類得以進化,超越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原因。

Sleep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Investigating how human sleep differs from sleep in other primates?

onlinelibrary.wiley.com圖標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Issues, News, and Reviews?

onlinelibrary.wiley.com圖標


我每天睡九個小時,還覺得疲乏。

但是很多時候只有七個多小時可以睡,只好中午補覺,大概半個小時。

我是沒進化好,還是怎麼地?


推薦閱讀:

【深度解讀】大腦神經網路拓撲特性
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Deep Learning and Neuroscience
語義性痴呆及其認知神經基礎研究
雙K黨報告
給腓骨神經損傷的幾點康復建議

TAG:睡眠 | 人類學 | 神經科學 | 靈長目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