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畱侯論》
06-13
明代杜堇繪《蘇軾題竹》
《畱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⑵。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見⑷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臨⑹之而不驚,無故加⑺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⑻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⑼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⑽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⑾待天下之士。其平居⑿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⒀,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⒁,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鋭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⒂。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注釋:①本文為嘉祐六年(1061)蘇軾應「制科」時所上《進論》之一。留侯即張良,字子房,他是「漢初三傑」之一,輔劉邦定天下,封為留侯。 ②節:操守。③這句話的意思是:常人在情感上總有不能忍耐的時候。④見:指他。⑤卒:同「猝」。突然,倉猝 ⑥臨:逼近。⑦加:侵凌。⑧挾持者:指懷抱的理想。⑨圯:yí橋。⑩隱君子者:隱居逃避塵世的人。⑾刀鋸鼎鑊: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⑿平居:平日。⒀賁、育:戰國時勇士。周代時著名勇士,衛人,傳說能力舉千鈞。⒁《史記·留侯世家》:「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此語即說張良暗殺秦始皇的事。⒂伊尹、太公之謀:用智慧化解危機的謀略。伊尹,商之賢相,名摯。太公,太公望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文王時太師。整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秦始皇當然不能使他驚怕,而項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推薦閱讀:
※看蘇軾感嘆「天涯何處無芳草!」
※精選古帖收藏——蘇軾李白仙詩卷
※莊子祠堂記 / 蘇軾
※陶淵明 蘇軾《和董傳留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TAG: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