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是垃圾食品嗎?!
添加到收藏夾列印本頁列印本頁MSN健康頻道「
最近,題為《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在網上被瘋狂轉發,聳人聽聞的標題讓網友們大吃一驚。文章稱,白米飯幾乎不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澱粉和糖,是典型的高糖、高熱量、低蛋白的垃圾食品。真的是這樣嗎?
」米飯
又稱白飯,或簡稱飯。是一種把稻米與水煮成的食物。米飯是中國、日本和韓國等東亞地區最主要的糧食。米飯的製法為一杯米加一杯半到一杯的水,煮出來的米適當的膨脹,裡面全熟,去除水份後即成。
米飯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於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飯低,上古的華夏民眾後來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時的烹煮效果,就發展出較飽滿的米飯。現代由於打磨穀粒的技術比古代越趨先進,因此民眾食用的米飯亦逐漸由糙米改用白米,甚至出現無洗米等凈白米,但已失去存於糙米表面即谷糠的各種營養,而幾乎只剩下澱粉質等糖份。這也是引發種種關於米飯是垃圾食品等說法的原因。[詳細]
針對網貼對白米飯的聲討,有網友回帖說:"白米飯的升糖指數和油炸土豆相當,吃多了還易得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有網友不認同網帖的觀點,回帖說:"哪有什麼食物既包含蛋白質,又含有脂肪還有纖維素、維生素的?大家對米飯的要求太苛刻了。"[詳細]
白米飯是"垃圾食品"是真的嗎?
消費者:這種說法很荒唐
米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主食,怎麼會是垃圾食品呢?央視網記者對消費者和商家進行了走訪。在環山路上一家超市,銷售大米的工作人員告訴央視網記者,各種品牌的大米都賣得非常好,也曾遇到過消費者來詢問有沒有"無糖大米"的情況,但從沒聽說過白米飯是垃圾食品的說法。正在選購大米的康先生說,自己是南方人,儘管已在濟南生活了十幾年,但從小吃慣了米飯,現在還是離不開。康先生說:"一天不吃米飯,就好像沒吃飯。網上的說法也太荒唐了吧,應該是造謠。"
專家:米飯不是產生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網帖中說,"高消耗白米飯的人可能會導致的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每增加一份白米飯,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10%."對於這一說法,專家認為,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專家表示,米飯並非網帖說得一無是處。其營養成分表顯示,碳水化合物佔70%-80%,蛋白質佔8%-10%,脂肪佔1%.此外,米飯還含有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營養成分並不單一,更談不上是垃圾食品。[詳細]
糖尿病發病原因諸多,每個患者個體也有差異
齊魯石化醫院的聶雲梅醫師表示,糖尿病發病原因諸多,每個患者個體也有差異,除了由一些繼發性糖尿病外,還與遺傳、飲食和運動等有很多關係。許多人食譜中高油高鹽食物、油炸食物的比例增加,都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以米飯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適量,不必過分擔心。[詳細]
白米飯的問題出在"白"這個字上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范志紅認為,白米飯的問題出在"白"這個字上。精白處理的大米飯,更易消化吸收,但餐後易導致血糖上升。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來消耗,總是處於高血糖狀態,就會增加脂肪的合成,惹來糖尿病的麻煩。[詳細]
飲食結構不合理等不良生活習慣才是「元兇」
多位營養專家接受採訪時指出,飲食結構不合理、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才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元兇",不能簡單地將糖尿病增多歸因於米飯吃得多。[詳細]
如何吃白米飯」才健康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平衡
專家指出,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平衡。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生活方式。穀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事實上,每天的主食攝入低於50%,反而會增加患上慢性病的風險。因此,飲食應"食物多樣,穀類為主",主食也要粗細搭配,品種多樣。喜食精白米面的家庭不妨添點粗糧和雜糧,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主食不能吃得太少
專業營養師表示,主食不能吃得太少。人體能量的三大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科學配比應當是碳水化合物不低於55%,脂肪不高於30%,蛋白質15%左右。中國營養學會制訂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提倡食物多樣化,以穀類食物作為寶塔的最底層(需要量最多的食物),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的主食量為300-500克。
白米飯是"垃圾食品"要少吃的說法,是假的
近日,專家表示,米飯並非網帖說得一無是處。其營養成分表顯示,碳水化合物佔70%-80%,蛋白質佔8%-10%,脂肪佔1%.營養成分並不單一,更談不上是垃圾食品。白米飯是"垃圾食品"要少吃的說法,是假的。專家表示,國人正因為長期以穀類為主食,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遠遠低於以高蛋白、高脂肪肉類為主食的歐美。不過頓頓都吃白米飯,也不是健康好習慣,一定要保證主食食材的多樣化,做到種類平衡、攝入和消耗平衡。[詳細]
推薦閱讀:
※中國大片,用錢砸出來的垃圾
※98年女孩兒叫我去見她爸媽,我該怎麼辦?
※這十大垃圾手串你有嗎,趕快扔吧,別丟人了!
※垃圾圍城,《塑料王國》這部電影散發著人們不願面對的惡臭
※讓垃圾情緒及時排遣,給心理舒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