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受傷的不是愛,而是欲!
心理學家弗艾瑞克·弗洛姆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愛分為兩種,一種是幼稚的,一種的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當我們渴望一種不必付出任何努力,也能得到完整的接納的愛,我們渴望的其實是一種母愛。
母愛,就像是一種祝福,我們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也能得到它。但無條件的母愛也是缺陷的:不需要任何努力也能得到,意味著當你沒有它的時候,即使你付出再多努力,也根本無法贏得,因為努力對它不起作用。這就很像是一種愛情論調「愛是不需要理由的。愛是喜歡一個人的優點,更喜歡Ta的所有缺點」,但重點是,這種愛有則罷了,渴望而不得時,就意味著「不愛,也是不需要理由的」,因此即使努力,也無法去得到,當你用盡任何辦法都無法這種愛的時候,你會感到絕望,受挫折。
但經驗告訴我們,當我們努力地去爭取愛,也有可能得到愛。當我們期待通過努力來得到愛時,我們渴望的其實是一種父愛。
相比母愛的無條件,父愛是有條件的。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會得到父愛作為獎賞,而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雖然,為了父愛而不得不提心弔膽地保持努力,會讓人有點沮喪,但是卻明確知道怎樣可以得到愛,這比做什麼都無法得到母愛的無助感要好得多!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幼稚地渴望別人無條件地包容自己,即使自己從頭錯到腳,也不會被驅逐出關係,但是,他們並不是我們的母親。人與人之間的愛,大多數是有條件的,感受到別人的善意,得到別人的好處,或者相信別人不會虧待自己,才會願意付出愛。這更像是父愛。大多數人都很清楚這一點,但是,在愛情關係中,卻故意忘記這一點,幾乎人人都渴望在戀人身上得到母親一般的接納和諒解,卻懶得問自己付出了什麼,理由也很理直氣壯:
「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嘛!需要理由的愛,還是愛嗎?」
沒錯,當我們感到不需要理由也能愛一個人時,我們會像母親一樣接納Ta的全部,但是,當對方並不能接納我們的全部時,作為我們,竟然還向Ta討要母親一般的愛,這不是很可笑嗎?
你可以說,這證明對方不夠愛你,只要爭取讓Ta再愛你一點就可以了,問題是,能夠爭取到的都是父愛,母愛即使爭取也不可能得到,你還會覺得你這樣的想法有意義嗎?
所以,當你感到自己愛一個人,希望被Ta完全接納,於是你撒嬌耍賴,哭鬧上吊,撒潑喝醋,你覺得一切辦法都用盡了,還是不管用的時候,就該考慮放棄了。事實上,即使是愛情,多數的愛,也是有條件的,當我們因得不到完美的愛情而痛苦時,我們其實不是為因為愛而受傷,而是因為我們要的太多了。你低下頭看看自己,自己的愛,又何嘗是無條件的——你愛Ta,但是假如得不到Ta的愛,你就攻擊Ta——完全接納的愛,你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對方?
戀愛的雙方應該是公平的,向對方索取無條件的愛,自己卻給對方有條件的愛,這就不公平了。當兩個人都這樣做時,兩邊都只能得到有條件的愛,兩邊都得不到無條件的愛,這倒公平了——可是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因為我們還是渴望在愛情中得到無條件的愛。母愛是完全的祝福,沒有懲罰,所以我們喜歡母愛帶來的安心的感覺。假如世界上的所有關係都是講條件的,整天都要提心弔膽,生怕自己得罪了誰,那日子過得還有啥滋味呢?
所以,我們應該向對方索取無條件的愛,自己也給對方無條件的愛?這也不對。別忘了,母愛是即使拚命索取也無法得到的。因此,刻意索取也無用,只能等對方自然生成,自然流露了。
那假如對方就是無法生成,也只能幹等著嗎?好在,事情並沒有這麼絕望,因為你還可以用你無條件的愛感化Ta——別笑,這話說出來是有點玄,但是你聽說過期待效應嗎?當你相信一個人,滿滿地期望交給Ta的時候,Ta如果感到自己不能辜負你的期望,Ta就會按照你期望的方向發展。當然,不排除有那種主觀上故意剝削他人情感的唯利主義者,這種人對別人的期望一概免疫,因為Ta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他們眼裡,感恩的觀念毫無價值,只有利益才有價值。
人心隔肚皮,在你擔憂對方不愛你的時候,很容易認為對方就是這樣的唯利主義者,但其實,事情真沒有這麼絕對,說不定,你這個愛哭愛鬧愛撒嬌的討愛者,在對方眼裡一樣是個只知道索取的唯利主義者。所以,是否要相信對方,還是取決於你。
相信,就去感化Ta,不信,就離開Ta。就這麼簡單。
只是請記得,不要在索取的過程中,惡劣地對待對方,這不是愛。不是愛的「愛」,換不來愛,反倒可能換來更多的「非愛」,得到的不是愛,你便更加惡劣地索取……如此惡性循環,到頭來只會讓你更加受傷罷了。
推薦閱讀:
※跑步永遠不受傷的18條原則
※受傷的心何處可以療傷?
※「離婚後, 男人和女人誰更受傷? 」
※十個壞習慣 讓男人的精子很受傷
※步頻180以上的人跑步不容易受傷?國外專家:不一定
TAG: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