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向金庸與馬英九致敬

在武俠江湖上,上官鼎致敬的是也愛講王道的金庸,上官鼎的武俠前輩;在政治江湖上,上官鼎致敬的是行事貼近「王道」以君子自居的馬英九,自己的政壇大哥。

…………………………

《向金庸與馬英九致敬》

文/張明揚

【少俠上官鼎】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我第一次從武俠小說租書店那聽說了「上官鼎」這個名字。當然,在此之前,我已經翻爛了金庸、梁羽生、古龍這些一線武俠小說大師的名著。開始看上官鼎之時,大約也是我開始接觸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陳青雲、柳殘陽、孫玉鑫、慕容美、蕭逸這些怪名字的時節。

在封筆四十六年(1968年)之後,上官鼎竟然帶著《王道劍》一書重出江湖了,這可能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從封筆到復出的最長吉尼斯紀錄了。

(劉兆玄(中)與宏基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右)、台灣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左)出席《王道劍》新書記者會。圖片來源:中新網)

暫且按下這本新書不說,還是先說說上官鼎和他的時代。我必須說,上官鼎在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上是一個非常非常特殊的存在。和其他武俠小說家不一樣的是,上官鼎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集體創作班子」的筆名,由劉兆玄、劉兆黎和劉兆凱三兄弟組成。不過,劉兆玄是主要執筆人,這次復出的上官鼎就是劉兆玄一人。因此,我等會將自動忽略上官鼎的「集體身份」,就把劉兆玄當作上官鼎。

上官鼎的出道年代正值台灣武俠小說剛剛開始興盛的時代——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上官鼎於1960年出道之前,台灣武俠界早兩年已經有了卧龍生、司馬翎和諸葛青雲這些「前輩大俠」。不過,就「新派武俠小說」的譜系來看,香港無疑才是發源地,梁羽生和金庸分別於1954年和1955年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台灣已是後來者。

上官鼎的特殊之處在於,他絕對是台灣乃至華人武俠小說界中出道時最年少的一位,用武俠小說的切口來說,就是少俠上官鼎。上官鼎生於1943年,1960年出道時才剛剛17歲。而金庸出道時(1955年,《書劍恩仇錄》)已31歲,梁羽生30歲(1954年,《龍虎鬥京華》),諸葛青雲29歲(1958年),《墨劍雙英》),卧龍生28歲(1958年,《風塵俠隱》),古龍22歲(1960年,《蒼穹神劍》)。

17歲出道是什麼概念?這樣說吧,韓寒寫出那篇著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文章時正好也是17歲,而韓寒第一本小說《三重門》出版時已是18歲,上官鼎(劉兆玄)是比韓寒更貨真價實的少年英雄。更重要的是,上官鼎是以一個未成年人的身份闖入了號稱「成年人的童話」的武俠小說世界。

與韓寒另外一個相似是,上官鼎也曾介入過一次「代筆事件」,而且是一出道就碰上了。上官鼎是和古龍同一年出道(1960年)的,古龍出道第一年就有部叫《劍毒梅香》的小說(很可能是他的第二部武俠)因故中途沒有寫下去,後來通過公開徵集才找到了續寫者——據說這就是上官鼎闖入武俠江湖的緣起。我看過《劍毒梅香》,在這裡也可以強烈推薦,順便為能給古龍代筆且代得很好的人點個贊。

【上官鼎時代】

上官鼎「退出江湖」的時間也非常奇特。1968年,也就是踏入江湖剛剛9年之後,25歲的上官鼎就因為出國留學的緣故宣布封筆,那時,仍然是港台武俠小說的黃金時代,金庸還剛剛寫完《笑傲江湖》。無論從時間還是從年齡來說,這可能都是港台第一代武俠小說家中最早退出江湖的一位。金庸算是很早的,1972年寫完《鹿鼎記》後宣布封筆的,時年48歲,創作時間達17年;梁羽生是1983年寫完《武當一劍》後宣布封筆的,時年59歲,創作時間為29年;古龍則無封筆一說,他1985年突然去世時手邊還在寫著《財神與短刀》,時年47歲,創作時間為25年。

儘管上官鼎在江湖中來去匆匆,但9年間也算寫出了10部左右的作品,效率並不算低。金庸17年寫了15部小說,梁羽生29年寫了35部小說,當然,比跑量賺稿費的古龍差了不少,25年寫了六七十部小說。

雖然是少俠,上官鼎的江湖地位絕對不低,這也符合了我們在大多數武俠小說中的想像。在上官鼎那個武俠年代,撇去香港的「金梁」這兩個泰山北斗不提,台灣武俠界當時也有「四大家(三劍一美)」的說法,分別是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和慕容美這四位。對於上官鼎來說,這四位都可謂江湖前輩,年齡最小的司馬翎都比上官鼎要大上十歲。從後來的評價來看,上官鼎在台灣武俠界的江湖地位可能也就略低於這四位前輩而已,何況,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退出江湖過早的緣故,如果上官鼎也再寫上個十年二十年,成就可能是無可限量。

【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

封筆46年之後,當「少俠」上官鼎重回這個江湖之時,他會再清楚不過地知道,此江湖已非彼江湖。當年的大俠們,幾已凋零殆盡。

剛才說的「台灣四大家」,古龍逝於1985年,司馬翎逝於1989年,諸葛青雲逝於1996年,卧龍生逝於1997年。其他與上官鼎一輩的大俠中,孫玉鑫(據說代表作是《萬里雲羅一雁飛》)已於1988年去世,陳青雲(我喜歡他的《鬼堡》和《殘肢令》)於1999年去世,雲中嶽於2010年去世。最新的一則訃聞是,柳殘陽(我喜歡他的《修羅七絕》和《劫後恩仇》)剛剛在今年7月去世。

在上官鼎那輩大俠中,確定尚在人世的可能只有蕭逸(著名的《無憂公主》和《飲馬流沙河》很好看)和獨孤紅等寥寥幾位了。

在香港那邊,梁羽生先生已於2009年去世,所幸今年年滿九十的金庸先生尚在江湖。

從江湖譜繫上來說,一些輩分比上官鼎低的儘管尚在人世,但卻或是淡出江湖,或是早已輝煌不再。比如,溫瑞安、黃易和李涼這三位曾橫掃江湖的武林領袖,在網路小說的大潮中總是顯得無所適從。

更重要的是,當年和金庸梁羽生、台灣的古龍卧龍生以及上官鼎成長起來的那批武俠小說迷,現在基本也淡出了武俠小說的閱讀。比如說我,最多也就是偶爾回顧下那些寫於50-70年代的不朽名著。

這個時代真的結束了,當我們這些70後80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對這些我們當年的「禁書」意興闌珊的時候,他們有他們的大俠:唐家三少,樹下野狐。好吧,竟然有比上官鼎和卧龍生更怪的名字。

【馬英九的王道】

最後,還是簡單談談上官鼎的這本歸來之作,《王道劍》。我好歹在中秋期間,還算是興緻勃勃地看完了這一套四本書。說起來多少有點時空變幻,這距離我知道這個名字已有20多年了。

我之前也看過易中天和上官鼎的一次對談,易中天基本上是沒看過這本書,整個對談中都是飄在天上,扯著墨家、漢武帝和依法治國這些不著邊際的廢話。還有一些訪談,則是一味抓著上官鼎(劉兆玄)曾任台灣「行政院院長」的顯赫經歷,就是不提這本書。這也再次讓我哀嘆,武俠小說肯定是over了。

《王道劍》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對金庸的致敬之作,這點上官鼎自己也在訪談中暗示過。比如,《王道劍》中的主人公傅翔竟然是出身明教,對,就是《倚天屠龍記》中那個明教,而且是將時間設定在《倚天屠龍記》之後,符合「續集」邏輯地說到明教被朱元璋所滅,傅翔在身為明教「餘孽」的師傅教導下,走上了復興明教的道路。

再比如,在歷史感上《王道劍》可能也算是在致敬金庸。從與歷史的貼近度來說,武俠小說一直也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金庸梁羽生這樣緊緊貼近歷史講故事的,還有一種是古龍這樣天馬行空無論魏晉這種。四十多年前,上官鼎的派別可能是更偏向後者的,但這次歸來,《王道劍》卻是走金庸的路線,緊扣歷史,不僅有明確的時代背景(明初「靖難之變」前後),其中的歷史人物全是有史可據,有的章節看起來甚至和馬伯庸的歷史懸疑小說有點類似。而據上官鼎說,他這本小說的創作緣起,就和明史奇案「建文帝失蹤之迷」的一些史學新發現有關。

還有一點可能也能和金庸拉上邊。這本《王道劍》除了主人公不斷奇遇,不斷「練級」這些武俠小說幾十年來不變的「標配」之外,還很喜歡講孟子的儒家大道理,什麼依靠強力的「霸道」只能橫行一時,儒家生生不息的「王道」才是武學甚而政治的最高追求云云。這當然也算致敬金庸,金庸也很喜歡談這些人生大道理,而且動不動就可以上升到政治。比如在《神鵰俠侶》中借郭靖的口說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鴛鴦刀》的最後更是非常狗血地揭示了鴛鴦刀天下無敵的奧秘:仁者無敵。

在上官鼎的台灣,還有一個人特別喜歡講「王道」。

上官鼎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坦言,自己的從政經歷對他的創作有幫助,「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勢必會在其作品中有所體現,所以《王道劍》里也有我從政的一些感受」。

這很難不讓我聯想到馬英九。請原諒,在這篇致敬武俠小說與上官鼎時代的文章中,我最後還是不可免俗地提到了政治。

正是馬英九,2008年邀請劉兆玄(筆名上官鼎,沒錯,就是那位行政院前院長,清華大學前校長)組閣,擔任他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之後的首位閣揆。可以說,這兩位湖南人在政治理念上也相當接近。

這種接近很可能也包括「王道」。馬英九曾在2010年一次講話中,大談「王道」,說希望中國大陸的崛起是「文明的王道崛起」,也就是「對外行王道,對內行仁政」,一口金庸和上官鼎的味道。

無論在外界形象還是自我認知上,馬英九從政以來的形象無非是「溫吞水」的謙謙君子。以王道政治來解讀的話,馬英九無疑是最符合「王道」之君形象的政治人物,行事不尚強力和「霸道」,注重個人的操守,以講求政治倫理自居,多少顯得有些懦弱,即劉兆玄(上官鼎)所謂的「大道將至,以德服人」。

從這個角度來解讀的話,在武俠江湖上,《王道劍》致敬的是也愛講王道的金庸,上官鼎的武俠前輩;在政治江湖上,《王道劍》致敬的是行事貼近「王道」以君子自居的馬英九,上官鼎的政壇大哥。

在《王道劍》中,上官鼎有意或是無意塑造了一位行事軟弱但同樣以為人寬厚而著稱的政治形象:建文帝。當秉持「王道」的建文帝遇見秉持「霸道」的燕王朱棣時,一敗塗地到丟掉了江山。對於此中困惑,逃亡中的建文帝在書中反思道,「是以王道治國雖可長久,但在現實中終難實現」,「王道的背後需有強大的力道支撐」。

不知道,馬英九有沒有看過《王道劍》,是否體會到上官鼎的致敬之意,還有,建文帝的「反思」。

關於作者

張明揚,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書評人,《上海書評》主編。


推薦閱讀:

政壇「不粘鍋」馬英九
520特輯之三:馬英九政壇生涯回首
馬英九今登太平島 菲方暫無回應
星雲大師:馬英九連任 會將佛陀紀念館作獻禮
馬英九訪港對蔡英文壓力有多大?

TAG:金庸 | 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