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幼兒園"男女同廁":給性別教育抽了一記耳光

近日,有市民致電稱,他的女兒在上幼兒園,有一次,女兒回家後竟然站著小便。該市民認為,女兒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幼兒園男女廁所沒分開的緣故。

[圖片]荊州幼兒園「男女同廁」 女孩站著小便家長擔憂

新聞背景

家長:女兒竟然站著小便

昨日下午5時,在沙市區柳垸一路的一家幼兒園,記者看到,門口圍滿了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家長對幼兒園男女同廁的現象有一些意見。

「我的女兒就曾經站著小便!」劉女士說,前一段時間,她看見女兒學著男生的樣子站著小便,於是告訴女兒這樣不對,結果女兒每次上廁所都要念叨:「男生站著上廁所,女生蹲著上廁所。」

站在一旁的家長也認為,現在孩子成熟得早,幼兒園的廁所一定得分開,加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都還小,不懂事,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又很強,幼兒園在這方面更要加強教育。

對此,有些家長則持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孩子長大之後,就知曉了這些方面的知識,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我們原來也是這樣過來的。」

調查:幼兒園男女同廁較普遍

記者跟隨一位家長,進入幼兒園。當記者提出幼兒如廁的疑問時,一位小班班主任帶著記者來到該班廁所。記者看到,該廁所整體呈半分開狀,男女廁所相鄰,中間沒有門隔開。一邊是男童使用的小型便池,另一邊則是女童使用的小號馬桶,馬桶與便池分別位於同一方向、同一邊。

「我們不可能像對待成年人那樣來對待孩子。」這位班主任稱,園方儘可能地讓孩子們分開上廁所,最多允許4男4女同時上廁所,老師則分別站在空門中間,時刻照看孩子。

「這裡可不可以安裝一扇門?」記者建議。「安上門,孩子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該班主任解釋說,孩子們現在都很頑皮,如果裝上門,可能會撞到孩子。

記者走訪了解到,城區幼兒園男女同廁現象較普遍。

專家:家長可因勢利導

一位從事幼教多年的教育人士稱,孩子上廁所一定要男女分開,但大、中、小班的孩子沒必要刻意將他們完全隔開,這個時期的小孩子還沒有性別概念,只是一種模仿,是正常現象,太過刻意地「嚴防死守」,只會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這位教育人士也稱,家長也不用過分擔心,必要時還可以適當告訴孩子一些相關的知識,對孩子的不正確行為進行有效疏導。「但5歲以上的孩子上廁所必須男女分開。」

新聞解讀

「男女同廁」給性別教育的一記耳光

荊州一幼兒園小女孩在家中站著小便,還有之前同樣出現的小男孩蹲著小便,讓人驚嘆之餘感慨萬千。可以說,幼兒園「男女同廁」現象由來已久,不是「新聞」,但是幾年前發生的「舊聞」,沒能引起相關部門、教育人士、孩子家長的注意和重視,沒能及時改正這個「錯誤」,使得「舊聞」變「新聞」。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而「男女同廁」使得小女孩模仿站著小便,對於當下的性別教育狠狠地抽了一記耳光。

性別教育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確的回答、正確的引導對於一個性別心理成長階段、喜歡問為什麼的孩子來說顯得至關重要。因此,作為比青春期階段還重要的幼兒園階段,性別教育就呼之欲出、引起廣泛地焦慮和注意,但是長時間卻只是紙上談兵、白白憂慮,遲遲沒有讓性別教育得當教育、走上正軌。時下,女生中性化、男性「偽娘」化時不時的挑戰著公眾,長發美女、帥氣大男孩其實都是我們眼裡的贗品。這些現象的出現,使得所有矛頭直指性別教育。

當然,性別教育也是個極敏感、難回答的生活問題,而不會教、不重視,依然是「男女同廁」存在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家長面對性別教育都是「老虎吃天,無處下爪」,更有部分家長甚至不予理睬、不去重視,從而多方面對孩子健康的性別意識造成一定的影響。獨生子女的時代,男孩「寶貝」般的嬌生慣養,女孩卻當作男孩看,處處上演「誰說女子不如男」,這一切,也為當下「男不男,女不女」現象出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什麼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嚴格的界定「性別」也是有害的,因此,正確得當的性別教育應當「因情引導、適時介入、巧用語言、身體模範」。不過,幼兒園也得加強校園廁所文化建設,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作為父母、作為教師、作為社會上的你,要避免孩子們的未來遭受到被動的傷害,就必須家庭與社會、學校聯合起來,正視性別教育,加強性別文化建設,積極健康引導,避免「單性化教育」、實現「雙性化發展」,為祖國「未來」的明天搭建健康成長的天橋。(文/梁德民)

微言大義

@紅燒憨豆:這個應該從小教育!

@xiaozhuaini1:我覺得應該分開了,幼兒園的小朋友什麼都懂了。

@cys老劉卡卡:女兒在沙市機關幼兒園和深圳xx幼兒園都上過,都是開放式的,表示很不能接受。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幼兒園 | 幼兒 | 性別 | 荊州 | 同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