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吃脂肪長肥肉?脂肪吃對了,拯救百萬人生命
為了減肥滴油不沾,這可能是很多減肥人士的口頭禪。生活中,很多人錯以為不吃肉就可以減肥、不碰油脂就是健康。但你知道嗎?這種做法很要命!
美國心臟協會最新研究顯示,吃對脂肪可挽救全球超過100萬人的生命。脂肪並非健康大敵,吃對了反而能讓健康翻倍。《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教你正確吃脂肪,今後別再聽到它就拒絕了。
受訪專家: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老年與臨床營養室主任 張堅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副會長 周春凌
4類常見脂肪誤區
誤區一高脂肪食物全都不健康
人們拒絕高脂肪食物的原因之一是它會導致肥胖。事實上,有些食物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吃反而有益。
瑞典一項試驗證實: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不僅能達到最好的減肥效果,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誤區二降低膽固醇攝入少得病很多人為了降膽固醇,幾乎不吃肝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目前尚未有任何研究證明,膽固醇的攝入量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直接的因果聯繫。
誤區三控制攝入等於一點不吃國人飲食正在陷入一個怪圈:「控制」等於一點不吃。
很多人不吃豬油是因為其含量高達40%的飽和脂肪酸,事實上豬油中所含的「好脂肪」單不飽和脂肪酸也高達40%。
誤區四不吃肉防住高血脂高脂血症分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及混合型。我國常見第一種,飲食因素主要是主食即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而非脂肪攝入過多。
脂肪攝入不足帶來5大危機作為人體不可缺少的三大宏量營養素之一,脂肪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保護內臟,參與機體代謝活動,攝入不足危害不容小覷。
>>>>
營養不良
脂肪參與人體代謝活動,脂肪總攝入量不足時,很容易造成能量營養不良。尤其是老人,食物攝入量減少,消化能力衰退,更易出現營養不足問題。
>>>>濕疹等皮膚病
必需脂肪酸缺乏也可引起濕疹、皮膚粗糙等皮膚疾病。
>>>>代謝能力降低
磷脂本身參與脂肪的轉運和代謝,膽固醇是性激素、維生素D的重要合成原料,而植物固醇能夠促進脂肪的代謝吸收和利用。
長期缺乏上述這些類脂,人體脂肪代謝會受到阻礙。
>>>>缺乏維生素
脂肪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脂溶性維生素A、D、E缺乏,出現乾眼病、夜盲症、骨質疏鬆等。
>>>>兩性健康問題
女性腿部和臀部脂肪屬於能量儲存的一種方式,懷孕時脂肪可以被調動作為燃料,支持胎兒生長,為泌乳作準備。
對於男性,雄激素的分泌也離不開脂肪,長期過分堅持低脂飲食易導致疲勞乏力。
健康脂肪明星榜
火眼金睛辨好壞
「好」脂肪:不飽和脂肪酸分子不穩定,進入人體後可起到調節膽固醇水平的作用,多被稱為「好脂肪」。
常見於植物(橄欖、花生、杏仁、榛子、鱷梨、葵花籽、南瓜籽)
油類(大豆油、玉米油、亞麻籽油、紫蘇油、椰子油)
深海魚(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乳類(母乳、牛乳)
「壞」脂肪:飽和脂肪酸會直接導致壞膽固醇指標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反式脂肪酸」是公認的壞脂肪,它是已知的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膳食獨立危險因素,常見於加工類穀物,如餅乾、糕點、曲奇中,還存在於超市、飯店反覆使用的食用油里。
健康脂肪分先後
通常的脂肪攝入原則是:控制脂肪總攝入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最好控制在1:1:1。
平時飲食應以含飽和脂肪較低的食物優先,按魚、禽、豆、肉、蛋、奶、堅果的順序進行選擇。
油:食用油選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交替使用,每天用量控制在20~25克左右(搪瓷勺約2勺半)。
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橄欖油可降低心臟病、高血壓及某些癌症風險。
肉:吃肉時,首選魚,其次禽肉,再次畜肉。每天保證2~3兩肉類食物總攝入,但要少吃火腿、香腸等加工肉。
三文魚、金槍魚、沙丁魚、鯖魚和鱒魚等深海肥魚都含有豐富的歐米伽3脂肪酸。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應吃兩次上述魚類。
蛋奶和堅果:每天一個全蛋、一袋奶。
堅果脂肪含量高,一把去殼堅果脂肪含量約等於15克食用油,一次不能吃多,一小把就夠。
研究表明,常吃堅果有益保持健康體重,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堅果營養豐富,其中杏仁中維生素E含量最高,開心果含有大量有益眼部健康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本期編輯:徐振羽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點擊獲取授權。
推薦閱讀:
※80後:拿什麼拯救你,我們的婚姻
※「變相怪傑」的心靈拯救…
※過膝長靴最誘人 拯救小粗腿穿出來
※關鍵時刻可以拯救你職場生涯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