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辟穀訪道記(6)《養生大會與真誠之言》---陳全林

江南辟穀訪道記(6)《養生大會與真誠之言》

在華頂下來的時候,我和小易走的是另外一條路,華頂山莊在大路邊,山環水抱,古松掩映,只是,江南的梅雨季節的潮濕,是常年生活於乾旱的西北與北京的我不太適應的。空氣都是濕漉漉的,滿眼翠綠,感到身心都滋潤了。江南的濕度大,我辟穀,一天一杯水就夠了,不覺得渴,口裡的「上池之水」時時有,可能與南方的濕潤有關。我體驗的還有道家經典的「天一生水」之理,這也是《易經》之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就是先天一氣,能氣化為水。我在北京和初到江南時,每天只喝一小杯水,口裡甘津不斷。這是「一」所生的「水」。修鍊也好,命理和好,風水也好,全在「道」和「氣」上說真話,道是最高的體,而氣是現實的用。體與用不可分,特別是「氣」,運氣、氣運、命氣、理氣、脈氣、氣脈,都離不開氣。這就是命理、風水、修鍊的真話。比如修鍊,你經脈里的命氣、真氣變化了,你命格里的氣運也就改變了。因為,你的身體里的真氣和命格里的氣運是同一之氣。通過修鍊,特別是修德、修心、修氣脈而改變命運,是命理的高境界。我學道術,不是從道術入手,而是從道入手,研習了《易經》、《道德經》這些經典二十多年,先理解的是道,由道入術,則簡單明了,假如你有很深厚的《易經》、《道德經》功底,學占卜與風水,三四天就可以通達奧妙,並且以道統術。假如你從術入手而不悟道,則往往終身在術里,甚至迷在術里。這個道理很重要。喜歡術數的朋友,最好從修道入手,有些術用的是功夫與修為,靈感與靈機。我一路上給同行道友講道術,同時感嘆,有些術在靈感與悟性、修為與功夫里,靈感不發、修為不夠、功夫未到,就難以學會,學的只是表面的。比如望氣與觀雲象,前者需要修鍊眼功,後者需要靈感與形象思維,更需要對卦象的爛熟於心後的靈感靈機。至於南宗雷法這樣的道術,更需要修為、功夫和天人感應的境界。這些道理,我向同行道友都講過。他們都是善良、真誠向道之人,在一起訪道,如果不講授一些內容,覺得虧欠了他們,也愧對他們一路叫我「陳老師」。

我們沿茶園下來的。路上,看到小易那樣尊敬我,真把我當成了老師,我真的不忍心,就對她說,我並沒有降伏其心,怎麼會是老師呢?我只是能做到不自欺,不欺人而已。不自欺,我知道自己是個凡夫,還有很多妄想煩惱;不欺人,我不會把自己裝成有道行的樣子去欺人。這話,在我下山前一晚上也在桐柏宮講過。我對小易說,我還要修行,並閱藏,讀完《道藏》、《大藏經》,讀完《二十五史》,五十歲以後,如果有機會能在民間做些弘揚中華文化的事情,就努力去做,做不了,就讀書修行,了此一生。在我沒有降伏自心之前,不會出來講佛道經典。按照佛道的道理,一個人講經,會有無量隱形的生命同時來聽經。如果一個講經的人不能降伏其心,還會在講經中動各種妄念,那樣,因果嚴重。我還講了一些歷史上的故事給她聽。一個人真得道了,按照佛道的說法,龍神自然會推他(她)出來講經說法,弘揚大道,而不需要人為的包裝與商業炒作。

我想做真誠的人。儘管一些博友因為閱讀我的博文,對我很尊敬,看作老師,其實,我只是多讀了一些書,比較勤奮、真誠、善於參究而已,儘管我的文章中有好為人師的毛病,那是文人習氣,生活中的我,最怕別人把我叫老師,也最怕有人把我妻叫「師母」。我聽著都渾身起雞皮疙瘩,我妻聽了很是不安。我願意說真話,修道方面,我也是學習者,儘管學了很多知識,遇見真心好道之人,我從來沒有吝嗇過,也沒有隱瞞過,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於和我一起訪道的朋友,不論哪一回,我可以借用古人的話說:「二三子,吾無隱乎爾。」這樣的個性,在華頂養生會議上顯露無遺。一路上,我也向他人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事功或者德操。

和我同住的是一位石樑鎮老年協會的老先生,老先生和侄女一起來參加會議,他們的文章得了三等獎,論文集上有,我也看過了。老先生不會講普通話,他講的浙江方言我聽不懂,他侄女偶爾過來翻譯。他侄女是當地名人,做過很多公益事業,正在寫自傳。我和老先生的交流比較少,知道老人博學多才。由於語言不通,沒有向他請教。

華頂杯的頒獎儀式很快就結束了,華頂山莊的老總陳永亮也是張高澄道長的朋友,一直支持張道長的道教南宗復興事業。天台縣裡的一些領導講了話,也請來了當地成長、成名在外的一些知名學者,有的是詩詞學家,有的是中醫教授,他們對天台充滿熱愛。張高澄道長來了之後,很快回去了,只是打了個招呼,道觀里來了客人,他還得趕回去,他把我介紹給會議支持人、天台縣委宣傳部張部長。

我對每一個人的發言都留心聽,整本論文集從頭到尾閱讀完了,出於編輯習慣,一邊讀,一邊校訂錯別字或者引用失誤的地方。就我看來,論文的整體水平並不高,儘管大家很熱情很高,很多問題只是泛泛而談,沒有觸及實質。常年累月編輯稿子,我看過的稿件可能數以萬計。經驗告訴我問題的結症在什麼地方。大家都在為會議叫好,在為論文的獲獎高興,也為天台養生聖地的未來展望,有的人甚至把天台看得天下唯一,超過了峨眉、青城。大家對家鄉的熱愛是可以理解的,但學術和研討需要深度和理性。張部長在會議休息時請我發言。我說不用了,我聽一聽就行。後來,張部長還是請我發言。我只好上去,真的有一點忐忑。我聲明,我不遠千里,受張高澄道長之邀來參加會議,因此,必須說真話。

我提到論文的整體水平不是很高,很多論文是泛泛而談,大同小異,缺乏深度,也缺乏可操作性,缺乏理論上的亮點,大多只是就天台的人文歷史資源和自然風景資源談事,沒有涉及具體養生的論文,沒有涉及具體的養生理論和養生方法的論文,即便有談佛道養生理論的文章,也只是一句「性命雙修」、「止觀雙修」帶過去了。我要問的是,如何修止?如何修觀?如何修性?如何修命?如何煉精化氣?如何鍊氣化神?這都有具體的方法,六妙法門裡,有數息法,隨息法,觀息法,如何修數息?如何修隨息?如何修觀息?這不僅有方法,還得有經驗豐富的教練。因為天台宗和南宗修鍊法,畢竟是佛道修行法,和養生有一定差距,如何避免這些佛道法門修行中的偏差?這需要明師的指導。可是,這些核心問題,論文里幾乎沒有涉及。我聲明,我講的如果不對,請原諒,但我的心是真誠的。我講到了張高澄道長提出的「養生圈」理念,這就是亮點,我也談到了「大養生」理念,把養生從自我做起,推廣到家庭、周邊,讓家人和周圍的人受益,讓更多的人受益。一個人受益的養生是小養生,很多人受益的養生是大養生。而四川、江西的佛道名山,也在打造養生品牌,已經形成了地域性的「養生圈」,我們如何與他們互動,如何借鑒他們的經驗,而避免他們的失誤。這都是要思考的。我還談到需要教練、明師來教學,需要具體的可操作的法門,就是道家講的「理、法、術、訣」,要有具體的、可傳播的養生法門,要有有經驗的教練,這些都很重要。我還談到這裡有道脈、法脈(天台宗佛法、南宗丹法)、龍脈(山川形勝)、人脈(比如張高澄道長的影響力),而養生的根基,在於修鍊氣脈。這五脈里,最缺乏的是指導氣脈修鍊的方法和老師。我還談到要產業化,但不要商業化,產業化會成就百年事業,商業化會唯利是圖而把長久的事業變成短期行為。會後,我還對龐長青主任談到開發養生項目與環保的問題。我講了很多,在火車上,我列了一個提綱,到了桐柏宮,我講了第一堂課後就把「養生圈」和「大養生」理念加進去了。和小易游華頂後,看到石階上垃圾多,小易不時撿拾垃圾,我就把環保問題列在其中。我把當時的發言提綱列於下,而具體的演講不再詳細寫。

一、國內的養生熱與中國老齡化問題;

二、白領與平民的養生需求與看病難問題;

三、生活富裕後的養生需求;

四、養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獨一無二的特色;

五、天台的佛道文化與養生根基(如天台宗智者大師著作中的養生法與南宗丹法)

六、南宗道脈對道家丹道養生的影響;

七、如何利用歷史資源與現有資源:1、道家的理、法、術、訣的啟示;2、「養生圈」與「大養生」理念;3、道脈、法脈、龍脈、人脈與氣脈;4、產業化的發展與商業化的誤區——以兩個人為例子。

八、養生基地與環保問題。

我講課,經常只列提綱,然後就講,我在蘇州講了《觀呼吸》、《如何打坐》、《如何辟穀》,每堂課講兩三小時,但提綱不到三百字。有時是臨時講,連提綱都沒有,但思路會有。我講完了,哪怕過了半年,也能記得講了些什麼。這在於平時靜坐觀心,通過修觀自然增強了記憶。我後面會寫到的聞玄真道長更厲害,出口成章,記憶力超強,很多經典能大段大段地背誦,令我驚訝又佩服。我在朋友圈子裡,就以博聞強記而出名,他的記憶里比我更好,這與他的教育和修為有關。他在會議上的發言引起了我的重視,還有趙寧道長,是張高澄道長的弟子,也做了發言,講到要關注細節的問題。

講完了話,我感到不安,畢竟是來做客,這樣講大實話,是否合適,是否會使請我來參加會議的高澄道長難堪?但自從我來到天台,就喜歡上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南宗道場和祖庭都在此,作為研究南宗的民間學子,我感覺有責任為發揚古老的養生文化儘力。

實際上,我的講話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不論是張部長,還是與會學者,還是張高澄道長,道長是聽人說起的,肯定了我的思考,趙寧道長說我真敢講,因此和我握手,這一握手,就相識了。聞玄真道長也和我交流,說我說真話。這一交流,引出了我的仙居之行,去考察聞道長復興的道教第十大洞天凝真宮,由此認識了一位高人,為我的江南之行添彩。這是後話。

晚上,我和小易都辟穀,飯桌上是看不到的,一些與會學者想找我交流,我和小易在華頂講寺前的千年古松邊散步,把身心放鬆,把自我融化到天地間去,從而自然得到天地之氣的長養。

聞玄真道長也來到了華頂講寺的山門口,趙寧道長也來了,大家隨意聊天,我聽聞道長講話,這一聽,有三個小時,我很佩服他的口才與記憶力,見地很正。龐長青主任向聞道長請教辟穀問題,聞道長是辟穀方面的高人,他講的理法很好。他和趙寧都是武術家,都在全國武術比賽中拿過冠軍。聞道長的故事,聽我慢慢講來,他的事迹,和張高澄道長的事迹,必將載入道教史冊,他們都是「海歸派」學者型道士,眼界寬廣,思維活躍,有過人之處,對於道教的現狀和革新,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趙寧也是海歸派學者型道士,他們都在思考著中國道教未來的命運和發展。這是令我非常震撼的,在北方的道觀,我還沒有見到過這樣具有革新精神、眼界開闊、思維活躍的高學歷、教授級的道士。會場上大家都叫他聞教授,而不叫他聞道長,他在國外大學執教多年,今年48歲,年輕有為,高澄道長比他年長十歲,趙寧道長比他小十歲。他們都有堅持信仰、去商業化的想法,他們都以實幹的精神和獨特的思維、深刻的見解影響著一些好道者,特別是影響著一些有經濟實力而且向道好善的實業家,他們是實修者、實幹家,也是忠實的大道信徒。他們的精神感染了我,一路上,我宣傳他們的事迹和精神,向很多朋友們介紹他們和他們主持的道觀。他們務實不務虛,實修實證,做實事,精神的境界,虛明而曠達,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是非所動,這是他們能在當地成就了不起的道教事業的一大原因,至於身負的天命與背後的修為,神明的護佑,都是他們成就的根基。

推薦閱讀:

紅塵相念,情寄江南山水間
若大紅塵,夢在江南
端方與「叛女」 江南
十首《憶江南》,詩畫足以醉千年
為什麼現代江南地方的人和先秦時期的吳越人差別很大?

TAG:養生 | 真誠 | 辟穀 | 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