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 家門口化解九成官司(深化改革的基層創新)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3日 01 版)
「我要是站不起來,也得讓你蓋的樓塌下來!」夏朝勇的大吼,讓現場10多位家屬的情緒更加激動。去年4月,四川雷力建設有限公司職工夏朝勇施工時不慎跌落摔成二級傷殘,失去站立能力。
因賠償問題達不成一致,夏朝勇的10多位親屬,天天抬他到工地討說法,矛盾不斷激化。
丹棱縣調解中心調解員周玉全,經過10餘次艱苦調解,終於讓雙方簽了協議消了氣:公司賠償夏朝勇139萬元,並於2015年4月之前完成支付。
2012年開始,眉山市以「訴非銜接」(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為抓手,在社會治理上探索新路徑。
95%的矛盾調解化解
「和事佬和稀泥,這能解決問題?」2012年5月,「訴非銜接」推行之初,別說糾紛雙方,就連法官內心也充滿疑慮。
坐在洪雅縣人民法院調解室,劉定方心裡很窩火:一把年紀了,被熟人騙了1萬多元,打官司又沒證據。法官對他進行訴訟輔導和調解。3天後,他拿回了錢。「完事快、不花費,還是調解好。」
眉山市中院將訴訟輔導作為推進「訴非銜接」的關鍵環節,建立了訴訟輔導中心,在立案審查時對民商事和行政糾紛案件進行「四輔導」:輔導司法認知,讓當事人了解訴訟解決的利弊;輔導訴訟心理,引導當事人依法理性解決糾紛;輔導訴訟常識,讓當事人掌握基本程序;輔導解決方法,讓當事人自己選擇訴訟或調解。
2014年,眉山共發生各類矛盾糾紛71566件,其中通過非訴方式化解的約佔95%,訴訟案件受理量低於全省5.12個百分點。
按調解難易領取補貼
眉山形成了社會廣泛參與的「大調解」工作體系,縱向建立覆蓋市、縣、鎮、村、組五級的調解組織11751個,橫向建立涵蓋社會團體、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的專業調解組織481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糾紛解決網路基本形成。
幾年探索,「訴非銜接」已是有徑可循:
「二培」(培育調解組織、培訓調解隊伍)讓糾紛調解注入專業性,提升調解人員的技能水平。
「三接」(接組織、接機制、接效力)實現了法院「走出去」指導,非訴組織「請進來」調解,並與行政機關和有調解職能的組織建立起訴調對接關係;完善了行政案件協調和解、民商糾紛中立評估、無爭議事實記載等一系列機制;確定了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輔分調審」(訴訟輔導、分流、調解、審判)讓司法更親民、更高效。
「調解成功後有個案補貼。」宋文高是青神縣的「明星調解員」,每年調解成功的案子近百起。「按調解的難易程度,每次補貼50到200元不等。」
信訪量連續多年全省最低
眉山實行黨政主導、政法牽頭、多方參與、協調聯動,變「點」為「面」。目前,入駐全市各級法院的調解組織近400個、人民調解員616名。6個區縣和134個鄉鎮都成立了調解協調中心,1344個村全部建立了調解室,在農村和社區每10戶有1名中心戶調解員。
為了一樁物業糾紛,市民張清秀訴至法院,法院委託一家物業調解組織和房管局物管科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張清秀怨氣全消;丹棱縣何灣村70戶農民,因土地流轉與承包公司產生糾紛,縣調解協調中心在縣農業局和村鎮兩級調解組織配合下,讓村民滿意而歸……
「以前我們法庭每年案件在500件以上,現在只有300件左右,調解分流起了很大作用。」洪雅縣法院柳江法庭庭長喻軍說,「訴非銜接」讓辦案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推薦閱讀:
※第7期中國法學創新講壇綜述
※國產陷危機,創新闖出路
※冬雪初上——新型的醫療體系
※互動綜藝顛覆內容創新 來瘋打造全民綜娛直播第一平台
※城市旅遊形象推廣創新體系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