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丨上海緣何頻現「詩詞小達人」?

深度解析丨上海緣何頻現「詩詞小達人」? 第一教育 02-08 21:21 93

o如何訂閱我們?

o搜微信號「diyijiaoyu」或公眾號「第一教育」

-------------?-----------

文丨《東方教育時報》記者洪衛林

上海青少年緣何頻現「詩詞達人」?

2月7日晚,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決出總冠軍,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一女生武亦姝不負眾望、一舉奪魁。這是上海學生再次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奪冠。武亦姝、侯尤雯、姜聞頁……一時間,上海數位「詩詞小達人」的名字刷爆朋友圈,引來無數關注。

同樣引人關注的還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旨在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有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和一名高中生的奪冠更加引人注目。

上海青少年緣何頻現「詩詞達人」?現象背後有何深意?

上海青少年踴躍參與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面試選拔。

好風景:「詩詞達人」出少年

今年寒假,上海市閔行區文來中學給學生們留了一份特別的寒假作業——觀看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在校方看來,這檔優質節目,是學生們「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文化盛宴。

電視機前的學生們看得有滋有味,演播室內上海學子們的表現令人欣喜。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學生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個人追逐戰」中打破節目第二季播出以來這一環節的最高得分記錄,成為最被看好的冠軍爭奪者。上海市閔行區文來中學的初一女生侯尤雯,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場「百人團」環節,成為晉級「挑戰賽」年齡最小的選手。「後生可畏」的遠不止這兩位「00後」。上海市楊浦區杭州路第一小學的張人勻、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實驗小學的馮子一、上海市上海中學的姜聞頁,以及來自復旦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商學院等高校的多位上海學生均經過層層選拔成功入圍,在強手如林的《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中佔比接近10%。

無獨有偶。在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活動「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中,進入決賽的選手中70%為29歲以下的青少年,當時年僅8歲的上海市楊浦區杭州路第一小學學生張人勻作為大賽最年輕的選手,奪得亞軍。最近,他又成功入圍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百人團」。多位評委專家感言,上海青少年對於經典詩詞的熟悉程度和認知水平令人驚訝和讚歎。

上海推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系列教材,讓學生們喜聞樂見。圖為上海市長寧區適存小學一年級學生在認真誦讀。

不功利:自然而然愛上古詩詞

當外人感慨於孩子們優異「戰績」的時候,學生本人和其家長更在意參與過程,而並非結果。

「一戰成名」後,武亦姝婉拒了很多媒體的採訪。她說,自己是一個安靜的人,喜歡古詩詞勝過其他娛樂活動。張人勻的外公錢老伯告訴記者,他教孩子念唐詩,不專門教拼音,「他會背一首詩,家人就誇獎他,他就高興得拿著詩歌卡片到處跑,反覆背誦給家裡每一個大人聽。」日積月累,張人勻如今儲備的古詩詞數量已超過800首。錢老伯說:「讓孩子學習古詩詞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融入孩子的血脈,讓他們通過誦讀經典學會做人做事。」

上海市各部門聯合舉辦的「上海市大中小學生中華優秀文化主題月系列活動」備受歡迎。圖為學生體驗絲網版畫。

在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活動「中華古詩詞大賽」中,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經緯幼兒園的小朋友李泊廷憑藉韻味十足的誦讀,成為百強中年紀最小的選手。李泊廷就讀的幼兒園經常結合傳統節日舉辦古詩詞聯唱、童謠比賽等活動,讓孩子「走近經典—走進經典」。「這些經典是永恆的文化財富,傳遞著智慧和情感,能讓孩子『在浮躁的社會裡靜下心來走路』。」李泊廷的母親這樣認為。

重長效:學校教育是主陣地

一批上海青少年成為「詩詞達人」,學校教育功不可沒,這也是上海構建和完善長效機制,不斷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並取得積極成效的生動縮影。早在2005年3月,上海教育部門就頒布了《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簡稱「兩綱」)。

「要把廣大學生培養成具有世界眼光、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中的這段話,成為學校為之不懈努力的育人目標。

在「兩綱」指引下,上海教育系統近年來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六進」機制(「進教材、進課堂、進課外、進網路、進隊伍建設、進評價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過程,並對大中小德育一體化的體系構建作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還制定了關於「建立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兩個實施意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細、落小、落實」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深入開展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活動。圖為上海市浦東新區觀瀾小學學生的武術操表演。

在上海的學校,所有課程都在積極有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海市語委、市教委著力加強對學校經典誦讀教學的指導,將書寫經典作為規範漢字書寫的重要內容。如今,誦讀經典、書寫經典,在上海校園蔚然成風。

上海積極開展「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骨幹教師培訓,然後帶動更多師生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作行動自覺。

上海市長寧區頒布實施了「中華經典誦讀」課程指導意見,對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提出明確要求,將經典誦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譬如,在上海市長寧區適存小學,每周設固定的「經典誦讀」課,學校還利用2分鐘預備鈴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朗朗誦讀,聲聲入耳。

上海市楊浦區近年來每年都舉辦一次「漢位元組」,參與者不僅有大中小學生、教師,還有企業職工和社區居民,僅2016年的參與人數就超過3萬人次。如今,「漢位元組」已成為「傳承中華文化 展現漢字魅力」的閃亮名片。

上海市嘉定區不僅編寫了拓展型課程區本教材《經典詩文誦讀》,而且將「吟唱」古詩詞的教學方式引入中小學課堂,通過讀、吟、唱、舞、畫等多樣形式,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和韻味。

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呂志峰看來,納入課程體系、搭建活動平台、培育骨幹教師,是上海市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三大亮點」。

「我愛中華詩詞美」等活動通過新華社、上海教育電視台、易班等媒體的傳播,社會反響熱烈。

除鼓勵師生積极參与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活動外,上海教育部門還精心打造市民詩歌節、「我愛漢字美」、「我愛中華詩詞美」、「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小學生古詩文大會」等諸多創新活動,參與總人次超過百萬……

據上海市教委語管處處長凌曉鳳介紹,上海培養了一批「中華經典誦讀」骨幹教師和「中小學閱讀指導骨幹教師」,並將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行動的要求納入上海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的評價體系。如今,上海已有300餘所市級語言文化規範示範校,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

攝影:李立基、顧超、龐飛、姜冠成等

節目暫告段落,一個問題值得深思——

「詩詞小達人」成「網紅」帶來哪些啟示?

啟示一

文化傳承需要「土壤」

建設「非遺」進校園傳習基地、推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乘著教育綜合改革的「東風」,上海深化文教結合、體教結合,社會各方「打破圍牆、資源共享」,讓傳統文化不再僅停留在課本上,而是學生們觸手可及。

青少年「詩詞達人」輩出,需要豐沃的「土壤」,而校園環境、家庭環境乃至社會環境至關重要。

《中華古詩文閱讀》校本教材、《中華根文化》校本教材、《中國人》校本教材

武亦姝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用近20年的探索,構建了以「人的發現」和「文化的發現」為主打課程的課程體系。學校還自主編撰了《中國人》《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中華古詩文閱讀》等17份校本教材,引導學生閱讀「中國人」,書寫「中國人」,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育人功能,使學校成為立德樹人的堅實基地。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高一語文備課組長王希明說,武亦姝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賽場上脫口而出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源自《詩經·七月》,而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第一冊已將該篇收錄,上學期,武亦姝剛剛學過。

舞台上的武亦姝,只是展示了最真實的自己。

在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古詩詞大賽上,上海市市北中學高三學生嚴涵闖入「新作徵集」25強,繼2014年市民文化節「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之後,再次入圍中華古詩詞大賽百強。嚴涵說自己衷心感謝學校和老師的鼓勵和支持。原來,嚴涵是上海市市北中學「水雲間詞社」的老社長。在這個以傳弘國之精粹、復興詞道為宗旨的學生社團里,嚴涵和同伴們在杜亞群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研習創作古典詩文,樂此不疲。2016年,杜亞群和嚴涵這對師生還共同入圍古詩詞大賽百強,一時傳為佳話。

上海市杭州路第一小學張人勻同學和外公共同亮相《中國詩詞大會》

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節目中,上海市杭州路第一小學五年級學生張人勻躋身強手如林的「百人團」。外公說,孩子所在學校的「詩歌教育」已進行了20多年探索,學校常讓張人勻領誦介紹古詩詞,學校的「詩燈」啟迪了孩子的心智。

令人欣慰的是,氛圍營造、家校共育、各方協力,在上海,越來越多的學生,正將誦讀經典化作行動自覺。

樊陽老師帶學生們在人文行走

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語文教師樊陽認為,每一個綜藝節目都有生命周期,《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潮過後,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如何借鑒節目的創意思維、創新內容和創新方式等,堅守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讓更多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茁壯成長。

啟示二

以文化人需要堅持

「人文行走」已經實施的線路圖

這幾天,樊陽老師正帶著11個學生在江西南昌、撫州等地人文行走,找尋王勃、歐陽修、王安石等先賢大師的文學足跡,探究名家經典的精髓所在。這些孩子來自不同學校,都是樊陽所創「人文公益講壇」的學員,全部自發而來,最遠的來自北京和廈門。

這樣的人文行走,樊陽已經堅持了25年。

一路上,樊陽跟學生們邊走邊看邊說,聊文學、侃歷史、同思考,讓他最為欣慰的是,孩子們對古詩文和傳統文化的熱愛。樊陽認為,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就在於不僅有美妙的意境,更凝聚著先哲的智慧。「古詩詞能滲入我們的靈魂和內心,喚起我們對那些曾經忽略的真善美的關照。從這個意義上講,經典詩詞是滋養孩子心靈的沃土。」

對於人文行走,曾有家長擔憂:這樣會不會讓孩子分心,影響學習成績?事實是:參與「人文行走」的學生普遍成長迅速,成為學有所長的佼佼者。

盧天誠同學從3年前開始參加樊陽老師的「人文公益講壇」,深深愛上詩詞經典,並撰寫了20多篇有關辛棄疾的研究性報告。如今,他已是復旦大學中文系的才子,創作的詩歌備受關注。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一組數據顯示,在堅持實施了彰顯人文性特徵的語文課程方案後,學校人均閱讀《論語》等經典數量達15部以上;25%的學生開展專項研究。該校以興趣選擇專業的學生,從10多年前的20%上升到70%,自覺致力於研究中華文化的學生從10多年前的5%上升到30%多。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從2015年9月開始擔任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在新生軍訓階段,他曾試著要求學生們在兩天訓練間隙,誦讀900字的《復旦五匯校禮三字經》。「結果不需要講解,孩子們不僅背出、理解,而且在行動上反映出來,舉止文明、彬彬有禮,儼然以君子自律。孩子們的能量,給了我們堅持在正確道路上前行的信心。」

啟示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對多位「詩詞小達人」的採訪中,提及最多的兩個詞就是「興趣」和「熱愛」。

上海市杭州路第一小學的張人勻同學多次在經典誦讀、古詩詞活動中嶄露頭角。寒假裡,張人勻每天堅持學一兩段《論語》、複習兩張紙的國學知識、吟唱一首古詩詞、翻閱以前已背誦過的古詩詞,再學背一首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出現過的新詩詞,樂在其中。孩子的外公說:「本次《中國詩詞大會》中新增不少毛澤東詩詞。我們就結合語義和歷史有意識為他講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半個多月來,小傢伙已經學背了二十多首毛主席的詩詞。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也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6歲男孩李泊廷曾在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活動「中華古詩詞大賽」中入圍百強。今年寒假,愛好古詩文和講故事的李泊廷,報名參加了上海市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公益項目「語言文學班」,接受文學熏陶和教師指導。有意思的是,去了那裡後他意外發現,原來,入圍《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百人團」的上海市上南實驗小學馮子一同學也是這裡的學員,真可謂「志同道合」!

在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的「中華誦讀大賽」上,上海市市北中學「水雲間詞社」共有3位社員入圍百強,時詞社社長嚴涵就是其中一位。嚴涵的文理科成績都很好,後以優異成績考取香港大學。

武亦姝的語文閱讀記錄

武亦姝上交的書法作業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每個假期都會要求學生閱讀經典名著,讓他們撰寫讀書筆記。學校高一語文備課組長王希明說,從武亦姝的學習記錄來看,她偏愛古典文學,上學期交的一份書法作業,就是白居易的《春題湖上》,個人特質展現無遺。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吳堅認為,武亦姝等一批「詩詞小達人」的湧現,引發的一個重要思考是:「我們應該如何尊重、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適合他們的教育,促進他們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的樊陽老師看來,教育是慢的藝術—— 「閱讀古詩詞閱讀經典,不一定會快速提升考試分數,但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果一味功利地『逐分』而讓孩子喪失了本該發展志趣特長、享受童真童趣的黃金時間,那將是無法彌補、得不償失的。」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呂志峰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因材施教。「武亦姝等學生展現出的良好人文素養,並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靠日積月累,支撐他們的是熱愛,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呂志峰說。

部分圖片由學校提供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 小編個人微信號:2432274540,對「第一教育」內容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關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驚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

有人要玩飛花令嗎?(帶「月」字詩詞,已整理)
小六綜合測|跳出校外考試的「坑」(四)——古詩詞
經典精品詩詞【89】歲寒三友 松竹梅
七言·丁酉臘月立春有感
【轉載】王佐邦:《詩詞津梁》(上)

TAG:上海 | 詩詞 | 達人 | 深度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