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大師談太極拳 如何發勁
從王宗岳的拳論看,講到發勁的地方很多,但一般練太極拳的由於動作過於慢了,沒有發勁的機會和經驗。甚至看到陳家拳的發勁而驚異懷疑,以為不合理,甚至以為有礙衛生,好象練太極是拉著一車瓷器,一震動就要碎了似的。當然發勁而震動,就是發的不合理,勁發對了絕無回力。
又有人引拳論「運動如抽絲」的話,認為抽絲必得慢慢的,急了絲就會斷,其實如真看到繅絲的情況,就可知繅絲的飛快,並不是慢的,因為軸子是圓轉的,繭是圓滾的,絲也是環練的,在轉的時候,並不因快而斷,只是一生障礙,絲成直狀,這才會斷。
講到如何發勁,拳論上說「曲中求直,蓄而後發」。這裡說的曲不是直折,而是螺旋。這兒曲中求直就是螺旋推進,如同鑽頭和槍彈經來福線旋轉發出,方向是「專註一方」,無法抵制。
也有人認為,太極拳的勁是彈力,好象彈簧一樣,看到外形「似松非松」似乎相同,實則彈力還是直的,壓住它不松,它的彈力就發不出來,和螺旋推進還不一樣。
又有人看到發勁總認為是斷勁,可是拳論也說「勁斷意不斷」「斷而復連」,可見發勁對了,雖然形似斷的實則不斷,可以作為兩個解釋:
一是勁發出時,因為轉著發的,勁出後還存在虛線的旋轉慣性,所以雖形似斷,而虛線余勁不斷。
一是輪子轉時,雖然把外來的物件旋飛了,可是輪子還是照常循著它的規律而轉,並沒受到影響。講到發勁是和引化的勁分不開的。用兩手業說,右手接到對方的右手,不拘是捋、採、裂,總是向右後斜角走里纏,這是向右後斜角的發勁,纏到最緊的時候,如同繩子擰緊了,自己就向相反的方向轉回去,這時候手變外纏又可以向前方發勁。以左手來說,當捋、採、裂時,應當搭在對方右手肘外關節上,走外纏下塌外碾勁,對方被我右手捋時,向前隨上想擠、肘、靠勁,經這一撥,勁會向我右前斜角轉回,這又是左手的發勁。以兩手的配合說,右手是引化,左手是發勁。從一手來說,右手裡纏時是引化,變外纏時又是發勁;即單用左手接對方右手的肘上,用外纏勁沉肘的地方是引化,而手指上揚向左又是發勁。角度變難以盡述。總之,凡向右引身必右轉,右足必外纏,是一定的。
發勁時,前進步足尖點地,後退時則足根踏地,配合手勁;同時還要前邊發勁,後邊塌勁,以調節平衡。進退時膝提起貼襠進步走Z線,落時系從下往上的弧形才能沉穩。線平則無勁,如成為⌒往下的弧形,必系人字襠,重心前傾。
勁的作用有以下四種:輪子邊上的勁,輪子飛轉,物體碰到輪邊,就被輻射出去,單手發的勁是這樣的。
輪子裡面的勁,如用棍子伸到飛轉的輪中會被撞斷,雙手發的勁如二趟的攢手。鑽頭的勁,和鑽物一樣,雙手一引一擊,如掩手肱拳,並且鑽身上還有輻射的勁。
崩炸的勁,如炮彈的爆炸,這個勁最難發,是對方摟住腰時,發的內勁,須工夫極深,才有此勁。
總而言之,太極拳既然是圓形,用螺旋推進法發勁,是全身的配合發勁,雖然說是「專註一方」,實際上是從頭到足,從左手指到右手指,無一處不旋轉,即無一處不發勁。練拳時有幾處發勁,還不是絕對的只有這幾處,這也是陳家拳的特點之一。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湛江太極拳
推薦閱讀:
※中國太極拳擊敗日本相撲,王戰軍太極為國爭光!
※太極拳教學之勁力的操作要求
※楊氏太極拳動作歌訣 85式
※基本纏絲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根基
※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八項最基本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