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很多人關注他為何而死,但他究竟在怎樣活?

今年6月的上海電影節,《至愛梵高》獲得金爵獎最佳動畫,排片的場次一票難求。

最近,這部史上第一部手繪完成的油畫電影終於在北美和歐洲上映。

《至愛梵高》海報

「油畫電影」,是指在參照120幅梵高原作、800多封私人信件的前提下,115名畫家參與繪製的65000幅油畫,以每秒12幀、一幀1幅的方式完成了整部電影。

《至愛梵高》工作照

為什麼採用這種方式呢?電影製作方稱:「在文森特的最後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事實上,除了繪畫我們再無其他表達的方法了。』」

左:《至愛梵高》片段 右:《阿尼埃爾塞納河大橋》原作

左:《至愛梵高》片段 右:《馬車與遠處的火車》原作

左:《蒙特瑪居街道上的鐵軌》原作右:《至愛梵高》片段

左:《蒙特瑪居街道上的鐵軌》原作右:《至愛梵高》片段

左:《至愛梵高》片段 右:《羅納河上的星夜》原作

繪畫永遠是理解梵高最好的途徑。然而這位不得志的畫家在語言上也很有天賦。

梵高曾在歐洲各地遊盪,他所留下的820封書信,如同「自畫像」一樣保留了自己內心的秘密。

這些信件寄給畫家保羅·高更、安東·凡·拉帕爾,自己的妹妹威廉敏等人。最多的,還是寄給最親密的知己,弟弟提奧:

至於我的人生目標,

就是要儘可能多、儘可能好地

畫油畫和素描

到那時,在生命結束的時候,

我只想帶著愛與惆悵去回顧

我本想畫的那些畫

——寫給弟弟提奧的信,

德倫特,1883.11.11.

下面我們可以從梵高的書信和作品中,走進他的生活。

梵高在27歲時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曾因怠慢客戶被藝術品交易公司開除,因為對宗教的過度狂熱無法在礦區擔任牧師。

從務實的角度出發,梵高聽從了弟弟提奧的建議,試著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此時他經濟拮据,在父母家的洗衣房裡做畫。因為和妓女有了孩子,家裡人不願接待他,「就像不願意收容一隻粗野的大狗。」

但畫起農村和農民,總能讓他開心。

上:《村舍》,1885. 下:《婦女頭像》兩幅,1885.

梵高說農舍就像鳥巢一樣帶給人隱匿和安全的感覺。通過對農民的摹寫,他要求自己學著用一幅頭像,呈現出鮮明的個性。

《吃土豆的人》,1885.

「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頭像,甚至精心地去完成了——但我卻當即決絕地重新畫了一遍,現在所用的是那種特別灰頭土臉的土豆的顏色,當然是沒有削皮的了。」

——寫給弟弟提奧的信,紐南,1885年5月2日

只是他畫出第一幅滿意的大型人物作品(《吃土豆的人》)時,提奧的反應卻相當負面。

提奧在信中告訴梵高,巴黎開始風行色彩亮麗的「印象派」,那些以深褐色為主的作品很難賣的出去。

梵高開始鑽研色彩理論,卻始終無法理解「印象派」。於是,在沒有提前通知提奧的情況下,他來到巴黎,想親眼目睹最新的藝術。

《克里希大道》,1887.

「巴黎就是巴黎,它是獨一無二的。儘管這裡的生活是那麼艱苦,還會變得更艱苦。法國的空氣會讓你保持頭腦清醒,對人很有好處,有說不完的好處。」

——寫給英國藝術家 霍拉斯·曼·利文斯 的信

巴黎,1886年9月或10月

在這裡,他接觸了一些年輕藝術家,並且開始用淺色作畫。

上:《蒙馬特:風車和菜園》,1887;下:《情人互獻殷勤的花園》,1887.

梵高和畫中的義大利婦人有過一段戀情,她在巴黎經營著「鈴鼓」咖啡館。《鈴鼓咖啡屋的女人》,1887.

然而在巴黎的生活並不盡如人意。

梵高在給妹妹的信中說「那些被人稱作印象派的20位畫家,雖然他們當中有幾位已經比較富有,而且在世界上頗有名氣。

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可憐蟲,寄住在咖啡店和廉價旅店裡,過一天是一天。」

1888年,在巴黎舉辦的一次大展上,展出了梵高的三幅作品。而他本人則搬到法國南部、更加溫暖的阿爾勒。

梵高喜歡阿爾勒,這裡的陽光讓色彩變得更鮮艷。他希望與人交往,能有個知音。

為此,梵高邀請畫家一起成立了「南方畫室」 。同時,幾個人合住也便於分攤房租。

《黃房子》,1888.

「我住在這所房子,外牆塗的是鮮奶油一樣的黃色,百葉窗式耀眼的綠色,位於陽光充足的廣場上……我在這裡可以生活,呼吸,思考,畫畫。」

——寫給妹妹威廉的信,阿爾勒,1888年9月9-14日

《黃房子的卧室》,1888.

依靠弟弟提奧的資助,梵高請來了自己最愛的畫家高更。他高興壞了,在高更到來前,還用向日葵畫裝飾自己的卧室。

《向日葵》,1988-1989.

然而沒過多久,兩人就發生了衝突。

梵高認為藝術家根據自然去創作,高更則認為要根據想像。兩人爭執地不可開交,「有時吵完了,我的大腦像用完的電池一樣空」。

爭吵到了白熱化,他在精神錯亂中,還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上的一塊肉。

經歷幾次崩潰後,梵高自願的,到普羅旺斯附近的精神病療養院接受治療。

6月,醫生允許他外出做畫。梵高在麥田上看到收穫、播種、更迭,勞動的畫面讓他再次感到欣慰。

「然後我從這個收割者——一個模糊的身影,拚命地在烈日下趕活。我從中看到了死亡的形象,在某種意義上,把麥子想像成人類在被收割。」

——寫給弟弟提奧的信

普羅旺斯聖雷米,1888年9月5-6日

上:《療養院的花園》,1889. 下:《播種者》,1888.

住院期間,梵高的作品數次在展覽中受到關注。他在信中卻有點不自在:「哎,要是不生這該死的病,能去工作多好!」

1890年1月31日,提奧的兒子出生了。他在當天寫給哥哥的信,「就像我們所說的,我們給他取了你的名字,我希望他能和你一樣頑強和勇敢。」

收到來信,梵高興奮地畫下這幅春天的杏花。

《杏花》,1890.

他受到了新生的鼓舞,想要再次振奮起來。但疾病和漂泊的無力感,使他經受了一次更加猛烈的亢奮和精神錯亂。

1890年2月20日,梵高在致妹妹的信寫到:

「看一下我們的世界,當一個人開始畫畫的時候就開始哭泣了。喬托和安吉利柯在膝蓋上畫畫,德拉克洛瓦充滿了悲傷和感受......幾近微笑......」

夏天,梵高在巴黎附近的奧維爾小鎮度過。這裡自然、安靜。

他在奧維爾的麥田裡做畫,希望治癒自己的心情。但在畫面中,他想表達的是「極端的孤獨與悲傷。」

在短短70天里,梵高在奧維爾完成了80幅風景作品和肖像。

上:《暴雨來臨前的麥田》,1890. 下:《麥田群鴉》,1890.

《星空》,1890.

弟弟提奧在信中鼓勵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同時也表露出自己對未來的憂慮:他想離開藝術經銷公司、自立門戶,自己剛剛建立的家庭也需要維持......

梵高一直靠弟弟的資助生活。他在信中稱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好轉。但他沒有告訴提奧,他好像看不到任何出路。

可能是梵高的最後一幅畫作:《樹根》,1890.

對於喜歡梵高的人來說,他在37歲時吞槍自殺彷彿是個常識。

但在影片《至愛梵高》里,梵高的死始終讓阿爾芒·羅里(Armand Roulin)無法接受——他是梵高生前的模特,曾幫梵高寄出寫給弟弟提奧的最後一封信。

阿爾芒覺得自己有義務為梵高的死負責。在他的不斷追問下,藝術供應商、家庭旅店老闆、鄰居乃至梵高本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作為一部藝術類的傳記電影,《至愛梵高》從這場假定的「謀殺案」開始,通過懸疑層層推進,梵高生前接觸的人物、他自己的真實生活隨之慢慢展開......

很多人關注梵高,想知道到他究竟為何而死。但我們希望,你能理解他究竟在怎樣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whats-on/collection-highlights

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vincents-life-and-work

VanGoghMuseum:《直面文森特·梵高》

整理編輯:Zed


推薦閱讀:

侯瑞鶴丨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求關注(0-6歲萌發安全感的種子)
有調查說,除了 #Metoo,還應該關注職場中的「避嫌」問題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顛覆傳統交互 關注兩主題
怎樣挑選西裝及相關注意事項 – 【人人分享
新型抗凝葯缺乏拮抗劑應當引起關注

TAG: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