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自然光下拍大片,你要試試這9招

自然光,不僅是指晴天的陽光,也包括陰、雨、雪、霧等天氣的散射光,還有日落之後的天光,夜晚的星光、月光。一般來說,自然光又分為日光和天空光,日光主要是指太陽直接照射的光,天空光主要是指太陽光通過大氣層中的雲霧和水氣等介質的散射光,又稱天光。天光方向性不強,亮度比日光低,不能使受光物體產生明顯的投影。攝影是用光影造型,對自然光的應用非常廣泛。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自然光的強度和方向時刻在變化之中,攝影師離不開對這些規律的了解和運用。本文從自然光的強、柔、弱,順、側、逆,高、平、低,冷、中、暖入手,探索如何用好自然光。

1高角度強光不可怕

自然光中散射光比起直射光都顯得弱,晴天的太陽直射光中,中午最強,上下午次之。中午太陽當頭照射,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陽輻射經過的大氣路程最短,受到大氣削弱最少,因此光強度最大,會導致地面景物亮部和暗部反差強烈,不易同時表現出豐富的層次。中午前後光強度雖然略有減弱,但仍然較強。因而我們得知,較強的自然光同時伴隨的是高角度。陽光強,角度高,往往被認為不宜拍攝,但是如果我們選用低角度仰拍,就克服了強烈頂光的劣勢,化頂光為逆光或側逆光。如下圖,正午時分卻實現了逆光效果,還可以把太陽也納入畫面,縮小光圈,以實現細長的光芒效果。還有攝影師利用頂光的強反差,用稍仰一點的角度,劃頂光為逆光,來刻劃人物的剛毅性格。

《正午》 西窗獨白 攝2柔和光線不一般

日出之前、日落之後較短時間內的天光,陰、雨、雪、霧天和薄雲遮日的天氣,照到地面上的光都是散射光。此時光線被柔化,亮度降低,光照下的景物光比縮小,沒有明顯的陰影,層次分明。另外,春、秋、冬季的光線無論是直射光還是散射光都比夏季強度要弱。兩項因素共同作用,當春、秋、冬季時,出現散射光,將會出現更加迷人的柔化效果,如下兩圖。秋、冬季暗淡柔和的光線適合來表達寧靜、清冷或含蓄的感覺。攝影師應充分感受到這種光強度的差別,突出季節、光線的特性,以傳情達意。

《冬》 黃榮欽 攝 冬季的散射光

《戲童》 石禮海 攝 秋季的散射光 3弱光可以非常美

夜晚微弱的星光、月光、天光朦朧夢幻,看起來非常迷人。如今,我們可以用數碼相機的大光圈、高感光度,較高的快門速度把他們拍攝定格下來。這裡涉及到一個拍攝月亮的技巧,因為月球在動,地球也在動,根據攝影人的反覆測驗,如果快門速度低於1/125秒,那麼月亮將會被拍虛,產生運動軌跡,所以如果想拍到清晰的月亮,快門速度應大等於1/125秒。月亮本身的亮度也比較高,一般,晴天的圓月準確的曝光組合是ISO 100,光圈F8,速度1/125秒。弦月、新月或其它天氣和氣候條件時準確曝光參數需要適當調整。有時,月亮的曝光合適了,星星和天空卻不一定合適,如果想拍出星跡和天空的色調,在其他同等參數下,還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此時,月亮可能虛了,或曝光過度沒有細節了,但整體的氛圍更好,如下圖。

《海灘的夜》 周加敏 攝 ISO 160,光圈F/4,速度30秒。4順光也能出大片

順光也可以稱作正面光,是光照射到被攝體表面上,表面沒有陰影和明顯方向性的光。順光是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於被攝體而言的。當鏡頭的光軸和光的投射方向基本一致時,被攝體所呈現的狀態就是順光。用這種光拍攝的景物比較清晰,但缺乏影調層次,沒有立體感,只有二維平面的感覺,通常被稱為平光。但是事無絕對,比如,需要弱化人物面部的皺紋時,順光是個很好的選擇。另外,只要畫面內容精彩,根本不必苛求光線的方向。還可以在畫面中利用投影或其他能帶來反差的物體,豐富畫面的影調,比如下面兩圖,既記錄了精彩的瞬間,又克服了順光下影調單一的缺陷。

《草原,我來了》 杜清泉 攝

《擺pose》 曾國全 攝5側光最有立體感

側光是指光線的射入方向是從拍攝點的左或右15度之外的,165度之內側方照射到被射對象,使被攝體上形成明顯的受光面,陰影面和投影,畫面明暗反差鮮明,景物層次豐富。有利於表現被攝體的空間深度感和立體感。側光的角度可高、可低。日出之後或日落之前兩小時左右可以使地面景物、人物產生高位45度側光,拍攝人像時可使人物具有豐富的影調和立體感,沿模特鼻尖和嘴角有一條自然的影子,如下圖。高位45度側光,光影之間排列合理自然,又被稱作最自然的光。如果高位側光的角度大於或小於45度,也比順光更具有出立體感和層次感。如下圖2。關於側逆光,將在後文講解。

《青青夏季》 徐曉剛 攝

《回娘家》 喜歡出行 攝6 90°光很「戲劇」

90°側光是所有側光中最具有戲劇性的用光,光線方向垂直於光軸,光線角度可高、可平、可低,可使被攝體明暗對比強烈,表現光比十分明顯。這是用來強調明與暗強烈對比的戲劇性光線。被攝體向光一面沐浴在強光之中;而背光一面隱藏在深重的黑影之中。當光線角度稍高時,還可以在垂直於鏡頭光軸的方向留下漂亮的投影。如下圖1。當光線角度平時,可將景物、人物的受光面與背光面完全等分,產生既工整對稱,又變化強烈的特殊效果。如下圖2中所示。此外,90°側光由於反差強烈,也有助於表現細部的質感。

高位90度光 《強者》 天機 攝

低角度90度光 《心中的蒙古》 趙蘭富 攝7逆光容易出氣氛

光線投射方向正對著鏡頭,與鏡頭左右夾角不超過15度,可以稱為逆光。如光線投射方向對著鏡頭,與鏡頭左右夾角大於15度,小於90度,可以稱為側逆光,逆光和側逆光角度可高可低。都是從被攝體後方照射過來的光。採用這兩種光拍攝能把同色調之間的景物區分出層次,產生一種鮮明的空氣透視感、立體感。此外,這兩種光產生的強烈明暗對比會渲染出神秘夢幻的氛圍。如下圖1。必須指出,逆光和側逆光下如果要按亮處曝光,暗處很可能就是一種剪影效果,既簡潔又有充分的表現力,如下圖2。如不希望得到剪影,則需要對暗部進行前期補光或後期提亮。

逆光 《幻境》 黃榮欽 攝

側逆光 《暮色中》 姜明燈 攝8光線冷暖有學問

一天中的光是有不同色彩的,物理學上,用色溫進行區分。通俗地說,在色溫高的光源中,其所含的藍色光成分多於紅色光;在色溫低的光源中,其所含的紅色光成分多於藍色光。

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這首先可以解釋為什麼天空總是蔚藍色的)。由於日落日出的時候,陽光所穿透的大氣層增厚,而黃、紅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時太陽看起來深黃、殷紅。一般地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此時,被陽光和天光照射的景物紅色光成分多於藍色光,色溫較低,用數碼相機的日光白平衡模式(機內紅藍光比例相等的預設)拍攝下來,景物、人物呈暖色調,如下圖1。陰影部分只受天光的影響,會偏冷色。日出前,日落後景物只受天光影響,同樣會偏冷色,如下圖2。

《天牧》 石禮海 攝

《漁歸> 孫長健 攝9白光平淡不平凡

根據色彩學原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線由於藍、綠、紅三種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視覺反應。我們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光組成的,而這七種色光又是由紅、綠、藍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當一種光線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時候,習慣上人們稱之為消色,黑、白、灰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接近中午前後的陽光色溫為5500K左右,此時藍、綠、紅色光比例基本相同,陽光呈白色,被照射的物體的色彩能夠得到準確的還原。此時採用機內的日光白平衡模式拍攝,照片就能準確還原被攝體色彩。上文我們已經講解,中午不是拍攝的禁區,攝影師依然可以拍出佳作,如本文第一張圖片。其他時間,也可以通過對應的白平衡模式或自定義白平衡,獲得準確的色彩還原。或者都使用日光白平衡,即使有微微的偏色也沒關係,如下圖。

攝於傍晚,選用日光白平衡,微微偏暖。 《天地情懷》 劉永遠 攝

小貼士:相機白平衡模式工作原理

相機中有幾種預設的白平衡模式,就是通過幾種預設的紅、綠、藍光比例與對應模式的現場光匹配,實現紅、綠、藍色光比例相等,使照片不偏色。當然,還可以將這幾種預設模式反用,以實現特殊的效果。

總結:

理性地認識自然光,了解其各方面的優勢、缺點,能夠在創作時更加得心應手,找到有利的拍攝位置。歸根結底,自然光不應機械地使用,而要根據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加以選用,使光線服務主題,傳情達意。此外,用好自然光,還能為以後了解室內人工光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很多人工光的布光方法是模仿自然光的。

有趣、有用。您不僅僅可以在這裡便捷地投稿、參賽,與《大眾攝影》的編輯保持溝通,還可以舒適地享用我們每周末為您精心準備的深度資訊,逆向時代的噪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思考。

推薦閱讀:

【雪球自然觀察】螳螂跳水記
熊爸爸的泰山行
雨可以按形成原因分類嗎?
心寬了,煩惱自然就少了*
130㎡自然簡約, 裝修就要耐看不過時!

TAG:自然 | 技巧 | 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