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短兵

在短兵格鬥實戰中,對於必備的腕力、移動、距離感、反應能力、命中等諸要素具有專門針對性的有效訓練手段。 任何一項專項技術,除了直接用於攻防的基本技術外,輔助練習,特別是專門性輔助練習是必不可缺的。在某種意義上,專門性輔助練習的採用,其正確與否,它的訓練程度,對技術的優劣起著決定性作用。當某一技法和某一招式,及其一個微小的技能,通過直接性的技術訓練而不能提高時,往往通過某一專門性輔助練習加以訓練,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凡一個好的教練或是好的教師,他的不同凡響之處,往往也在於此。例如,同一技術手段的訓練,在訓練進程中,滯而不前時,好的教練就有法子通過難關,使其向前、向上發展。那麼這好「法子」,就在於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手段的專門性輔助練習。誰都知曉,在任何一個項目中的任何一項技術,在對抗中,兩人相較、丙斗,但差別都是顯著的,甚至有時是很大的。當然,無可諱言的是,造成技術差異的因素很多,但在同等條件下,不同的執教者,卻會帶出差異很大的兩種結果。短兵自不例外。儘管在器制上這是一項新型的武術短兵刃的格鬥項目,但它是歷史久遠的中國古代劍技中的對刺、對劈的延續,而且由於器制上的變化和演進,更能表達和發揮內容浩大、技法奧妙的中國傳統劍刀法。在歷史長河中,先輩們十分重視傳授、更珍視他新採用的法子,對此往往密而不傳,隱而不宣的。這就是社會上人們所稱之「秘傳」,實際上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解決問題,提高技術,達到優於他人的那個「法子」。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訓練手段」。此一手段,大多涵蓋於專門性輔助練習之中。綜觀各項競技比賽,或是訓練場所,經常聽教練大聲呵叱運動員:「快」、「進!」「退!」等。誰都曉得「快打遲」、「長打短」、「多打少」、「准打疏」等等。但是,為什麼快不起來?為什麼打不長?打不準呢?教練員應思索的是如何才能快?如何才能打得長?打得准?這是鑒別教練水平和教練道行的關鍵所在。專門性輔助練習,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內容和手段之一。而且在訓練過程中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本章根據筆者在短兵競技和訓練生涯中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將行之有效的一些訓練手段,奉獻給短兵愛好者,並請付諸實踐。這是因為此種訓練方法,前無古人,更非他人傳授,而是筆者的實踐所獲。別於其他訓練手段,將它定名為「馬賢達訓練法」。將具體內容述於後。第一節腕功練習 短兵,雖包含有刀、鐧、鞭等其它短兵刃,但以劍法為主的技法特點,是它的根本所在。為此,手腕的功力、靈活、敏捷又是運用各種招法的關鍵所在。為提高手腕所需的功力,應有相應而有效的操練手段,這是不可忽視的訓練環節。 一、持棒(短棍)訓練 棒長:與短兵長度相等(可略長3—5厘米)。 棒粗:其圍度略粗於短兵。 棒重:短兵重量的一倍以上。 1、側身直臂向左向右劃圓:左手持棒,右腳在前,側身,右臂平肩前舉,左臂後伸;右臂以腕為軸身前劃圓,其圓直徑30厘米左右,可大可小。兩腿可直立,亦可下勢屈蹲。劃圓的方向可向左向右,變換進引。 要點提示:伸臂松腕,以腕為軸。劃圓時,可原地直立,或下勢屈蹲,也可在向前向後行進中進行。 2、立掄環劈:側身直立或下蹲成實戰姿勢,右臂前伸,高與肩平;短兵向下向後經左側繞環前劈;動作不停短兵向下向後經右側繞環前劈,高與肩平,目視前方。 要點提示:右臂伸臂松腕,以腕為軸。揮動短兵貼身經身體左右兩側成立圓前劈,注意松腕松肩,放長探遠。試做時,原地進行,待動作熟練後,可在移動中進行。 3、正反提撩:側身直立或下蹲成實戰姿勢,右臂前伸,高與肩平;右手小臂外旋,手心轉上,以腕為軸,短兵由前向上貼身經左側向後向前上撩;動作不停,右手轉腕,短兵經右側貼身向後向下向前成立圓上撩。反撩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要點提示:正反提撩,仍以腕關節為軸,揮動短兵沿身體兩側由下向前向上提撩。它與立掄環劈是一正一反,一陽一陰。技術的關鍵是松肩、伸臂,以腕為軸。切忌揮動小臂與大臂,加大動作幅度,會造成短兵運行遲緩。此等撩劈,非套路運行中以求舒展大方的技法表演。 4、左右橫掄:側身直立或下蹲成實戰姿勢,右臂前伸,高與肩平;以右手腕為軸,短兵由前向後向左平身掄動;動作不停,小臂內旋,右手心下扣再由左向右平身掄動。右橫掄,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要點提示:左右橫掄,仍以腕關節為軸,松肩、松腕,小臂隨之微微伸出助勢。當動作逐漸準確後,注意加速掄動,並將起動動作減小到最低限度,以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操作方法,可一左一右,構成一組,組間可間歇進行試做,也可循環往複,連續試做。 本節中介紹以上四種,教練員可舉一反三,組織訓練。短兵競技中的招法應用,腕關節的靈活和力度,是確保招法質量的關鍵所在。此等訓練,既活腕又增力度。如果手腕僵滯,僅以大掄大劈,不足以取勝對手。也難以闡發短兵技法中蘊含的豐富而精妙的攻防技能。第二節棍棒設靶持短擊長 運用劈擊近似短兵的實物——棍或棒,操習接觸實物的技能,使自己手中的短兵具有「觸實感」,又不致使出手的招法觸實而走形,觸實而失措。同時,在擊靶的過程中,進一步規範招法動作,體驗其技術要領。採用這一輔助訓練手段,對於進入實戰,強化招法運用的實效能力,十分有效。 操練方法,甲乙兩人結伴而習。甲方持1.5米左右的棍或棒,面對乙方設靶而立,其設靶位置,高與腰平,正對乙方;乙方持短兵(或短棍)以點、崩、剪、劈、挑等招法,劈擊甲方所持棍靶。茲將練習方法分述於下。 一、單手劈擊法 以單手為主,兼容雙手劍刀法、換手劍刀法,應是中國短兵法的特色,也是不同於其它同類劍法的標誌之一。運用單手持握短兵,劈擊棍(棒)靶,從招法上,除刺法以外的劈、點、剪、崩、撩、砍、斬、挑等等,均可對靶進行操習。 1、側對靶練習: 所謂側對靶者,即持棍設靶一方,側對對方,將靶棍置於腰平部位,供對手攻擊。此種靶位可做劈、點、崩、剪、挑、撩等招法練習。初練時,以單招練習為主,逐步可過渡到復招練習(如點—崩)和多招練習(如點—崩—劈)。 要點提示:劈,點,崩,剪,挑,撩之。 ① 練習程度由單招—復招—多招。 ② 先定步,保持正確的距離,逐步進入移動距離,此時結合步法,時進時退,並尋求和調整距離,逐步建立和提高距離感的反應能力。 ③ 擊靶本身是在進一步強化正確技術規範的基礎上尋求和訓練招法的應用能力,因此,在擊靶時要有強烈的規範技術動作意識。切忌草率和兒戲。 ④ 練習同伴之間,以固定的組次數或限定時間,交換進行。同伴之間,可互相矯正和提示技術要求。2、正對靶練習: 所謂正對靶者,即持設靶一方,以實戰方向,正對對方,並將靶棍置於腰平部位,供對方攻擊。設靶時,可用雙手持靶棍,亦可單手持靶棍。此種靶位設置,更接近於實戰雙方的實際,它呆供劈、點、剪、崩、挑、撩、砸、砍、纏等招法練習。初練時,先以單招(一劈或一點)為主,逐步進至復招(一劈一崩)、多招練習(如點一崩一劈)。其步法,先定步原地練習,待動作逐步規範、正確和熟練後,進而移動練習。做靶一方,主動進退,迫使對方調整距離,做出準確的反應。現舉數例,以供參照。 ⑴點一崩擊法練習:甲乙雙方,甲方持短兵做實戰姿勢;乙方以實戰姿勢持棍設靶,遞棍靶於身前,高與腰平。甲方持短兵,在合理的實戰距離間,向靶棍點擊。點擊時,和靶棍略成斜面攻擊。點擊後,甲方上體收回至實戰姿勢。此勢可單做,反覆操習點擊。待點擊操練準確熟練後,甲方可由點轉崩。按照組次數或限時練習後,甲乙雙方交替試做。 要點提示:①必須嚴格控制招法動作、要點,切不可為擊靶而擊靶;②保持正確而合理的距離,必要時可適當加大距離,逐步提高難度,對手墊靶時,可提示對方調整動作技術和距離。③先定步試做,待動作熟練後,可進行移步試做,移動時,關鍵在於遞靶者的進退變化。④擊靶可用短兵試做,也可採用與短兵長度相等的短棍試做,這樣可以減少短兵的損耗,節約器材。使用短棍操練時,墊靶者注意勿被傷及前手。本書採用1.5米長度的靶棍,就是為了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當然,它還包含有進退轉換的技術含義。 ⑵左右劈擊法練習:甲乙對方,甲方持短兵做實戰姿勢;乙方以實戰姿勢持棍設靶,遞棍靶於身前,高與腰平。甲方持短兵,在合理的距離間向靶棍劈擊,劈擊時,短兵由內向外繞環成斜面攻擊。此勢可單做,經反覆操練,待動作準確、熟練後,甲方可轉左劈。按照組次數或時限,甲乙雙方交替試做。 要點提示:同①點一崩擊練習法。 ⑶內外剪腕法練習:預備姿勢同本節⑵。 甲方持短兵由實戰姿勢向前向下,用短兵前端下側剪擊靶棍,剪擊時懸腕上提,短兵前端向下,與靶棍形成交叉狀,動作要陡然疾速,伸臂含胸。此勢可單做,待動作準確、熟練後,甲方可轉外剪腕擊法。按組次數或時限,甲乙方交替試做。 要點提示:剪腕擊法,關鍵在於提腕,短兵前端必須和對方形成交叉狀。其它要點參照「⑴點一崩擊練習」法。 ⑷挑劈擊法練習:預備姿勢同上。甲方持短兵由下向上直臂成斜面上挑靶棍。上挑時注意直臂斜面靶棍成叉狀上挑、前送;上體順勢上起。此勢可單盤,待動作準確、熟練後,甲方可隨即接環劈。按照組次數或時限,甲乙方可交替試做。 要點提示:上挑時,注意伸臂前送;環劈時,注意以右手腕為軸,揮兵繞環劈擊,動作疾速敏捷,切忌大掄大劈。 在正對靶練習中,還可以舉出很多的練習方法,例如崩一劈,點一挑,乃至點一崩一劈,挑一劈一剪等復招及多招盤練法,此處就不一一敘述了,願短兵愛好者自學自練時,能夠舉一反三;教練員備課和組織訓練時,可照例舉,設計出更多的盤練方法。 3、上下靶位設置: 為使便於砍擊招法得到盤練,設靶時,可將靶位上豎和下垂成斜面,以迎擊對手砍擊招法的練習。 ⑴上靶位設置:甲方持短兵成實戰姿勢;乙方持棍上挑成斜面豎立,甲方持短兵由右向左攔腰橫砍,此為正砍擊法。反之,甲方由左向右攔腰橫砍為反砍。這是上靶位設置。 ⑵下靶位設置:乙方持靶棍下垂成斜面設靶,甲方持短兵由右向左砍擊乙方小腿,此為正砍腿擊法。 反之,乙方動作不變,甲方由左向右反手橫砍小腿,為反砍腿擊法。 要點提示:①攔腰橫砍和砍擊小腿,無論正砍,還是反砍,都是以橫擊直的招法。由於短兵走橫,勢必易於出現幅度大、線路長的弱點,故此,要求松腕,以腕為軸,加大轉動速度,令其出其不意。②掌握好出手進攻的距離。對於距離的判斷,應貫徹於整個短兵競技之中,但在運用橫擊攔腰打腿的招法中,尤為重要。③設靶者,要正確設置靶位,並隨時調整距離,以防傷及自己。進攻者,要隨時觀察對手的備靶狀況。彼此間要以愛護對手為己任。 二、雙手劈擊法 運用雙手劍法、雙手刀法,在歷史久遠的中國刀劍法中,流傳有緒,有本有源。它是中國以刀劍法為代表的短兵競技(或稱「運動」)中固有的特色,這是古今中外武壇熟知的事實,也是中國短兵刃武藝中所蘊藏的美。它別於國際擊劍:只有單手,技法單調,直來直去的歐洲風格;更別於東瀛武士只有雙手,而無單手,和直線進退的劍道。中國刀劍法,自古以來,既有單、雙手,又有左右手互換的技法,這正是它底蘊之深和內涵豐富的根本所在。至今流傳於競技套路中,劍也罷,刀也罷,也還保留著單雙手並用,左右手交替的技術動作。儘管從技法上,它只側重於演練,已失傳統實用的含意,但這一形式依然存在。自1928年起,在歷史不算太長,競技不算頻繁的短兵競賽中,單雙手並用,左右手交替,是其主要技法之一。記載「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比賽大會」的大型彩色記錄片中的「馬賢達與馬穎達兄弟的短兵比賽」中,就有馬賢達用換手劍攻擊馬穎達的鏡頭(此片目前尚存於電影檔案館)。筆者主張必須保留短兵競技中的單雙手並用、左右手交換的中國刀劍法特色這是它的優勢,亦是它不同於其它劍法的個性,更是它的高明之處和精妙之所在。再從技法廣義上講,「以正合,以奇勝」,奇正轉換,奇正相生,相剋,正是中國刀劍法,中國武藝精華之所在。望倡導珍視它的存在,萬不可因操作上的考慮,簡單地仿效國際之潮流,而毀其長,求其短。 筆者在此對短兵單雙手並用、左右手交替的打法特色多嘮叨幾句,是因為它正是筆者觸及其技術訓練時之所慮。吐內心之所憂,方可有心於直述其技法內容。茲將雙手用法,擇其主要技法分述於後,以供參照採用。 1、雙手劈擊法: (此系設靶訓練法)甲乙雙方,乙方持靶棍瞄擊甲方胸前部位,甲方向右上方上架乙方靶棍,乙方隨即下轉靶棍,遞於甲方中盤部位,甲方雙手持短兵向右下方劈擊,與乙方靶棍成斜面交叉狀。反之,甲方雙手左架左劈。 要點提示:①甲方借上架之時,後手前移,備用雙手劈擊。②雙手下劈時,緊握短兵柄部,擰動短兵向下旋劈。此等用法,頗有力度,如用於劈擊對手兵器,可使對手短兵脫手落地,或使對手短兵低頭,取得進擊對手的空間。甲方架劈時要注意節奏;乙方遞靶時,要注意準確、及時和到位。 2、砍腿法: 甲乙雙方,乙方持靶棍設靶,甲方持短兵雙手上架,隨即向左向下砍擊乙方小腿,兩手合力砍擊。這是運用雙手正手砍擊腿法。反之,甲方揮兵向左上架,旋即雙手合力砍擊對手小腿。 要點提示:雙手左右砍腿,後手(即左手)前附要敏捷自如,關鍵在於順勢跟進,兩手相合,成一整勁。左右砍腿,也是正反砍腿,此等擊法,頗具威力,用此招式,關鍵在於以力推之,尤其用於擊破對手架擋,使之擋不勝擋,以強攻奪招之勢,擊破對手防線,取得精神上的威懾力。 雙手刀劍法的運用,還有很多形式,這裡不再一一介紹。單雙手之間,關鍵在於變換,得當,可揮其所長。如變換不甚得法則會弄巧成拙而被對手所乘。變換之道,在於詐敲鬥引,真假虛實。 三、換手劈擊法 短兵較斗,應以單手為主,但雙手操兵劈擊和左右手交替應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是中國刀劍法中固有的技法內容,前文已有論及。短兵這一形制問世後,換手擊法在其技術範疇中也一直存在並成為較技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它具有鮮明的傳統色彩,絕非後人臆造。 換手擊法,在實戰應用中,應是戰術組合中的「異軍」、「奇招」,即出奇之招,至於怎樣組合?能否出奇,又可制勝,關鍵在於技法構成和訓練熟練程度如何。換手,有其「先天」的不足,如換之不當,易為對手所逞。如果換手得法,訓練有素,其效果則迥然相異。有此招與無此招,在戰術變換、招法組成上結果會大不相同。 換手,並非招招可換,勢勢如意。應視其招法結構和在招法運用中是否合理,是否順勢或勢順,切不可在無所保護或無所備的情況下,任意為之,否則必遭失誤和為對手所乘。欲出奇,換手擊之,須奪對手精神,或以虛晃鬥引,使其被詐,誘而換擊,方可進而有成。換手與否,當以擊可制敵,收可保身不被所擊為前提、為原則。現茲舉數例,以供參照。 1、右劈換左劈:甲乙雙方,乙方持棍設靶,高與中平;甲方向乙方靶棍由上向下向左略成斜面劈擊,順勢將短兵向左側後掄帶交於左手,乙方接勢微向後卸半步。甲方上左步,同時左手接握短兵由後向前成斜面向下掄劈。 要點提示:右手掄劈,換交左手掄劈與上左步同時起動,上下相合,同時完成,是一整勁。右劈氣勢要大,猛擊對手,但在劈擊之中,實中含虛,驚動對手後撤,令對手在當撤不及之時,以左手出奇襲擊。在此擊法中,一是抓住對手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際的夾縫擊之;二是劈擊欲換手時,虛實、真偽要用之巧妙,即遇實則虛,遇虛則實,隨機而應。萬不可程式化和教條式的應對。 2、右劈換左挑:甲乙雙方,乙方持棍設靶,高與中平;甲方向乙方靶棍由上向下向右略成斜面旋劈,順勢將短兵後帶,左手接握兵柄,同時甲方右步上提準備後撤;動作不停,甲方後撤,左臂持短兵直臂上挑。撤步與上挑,同時起動,同時完成,成一整勁。 要點提示:由劈擊進攻轉後撤上挑,頗具埋伏式的戰術效應。進轉而退,內藏一招換手劍,也屬陰陽轉換。如運用得當,其妙無窮。此處一劈,具有佯攻性質,撤步一挑,實屬「打二手」的招法形態。希望練習者、競技手能深明其妙。 3、右劈換左刺:甲乙雙方,乙方持棍設靶,高與中平;甲方向乙方靶棍由上向下成斜面劈擊,順勢進左步,左手接握短兵,向前直刺。 要點提示:同1、2。 換手技法在競技上,在未經嚴格訓練,其技法又未達到十分嫻熟的程度時,一般應慎用之。任何換手的一剎間,哪怕是十分之一秒的間隙,都會出現失去門戶,給對手以所乘之機。當然,如果訓練有素,又得心應手,它則是一支奇兵。相比之下,有這一「奇兵」與無這一「奇兵」,在技能上差異是很大的。尤其處在決戰決勝時刻,更是非同小可。第三節擊移動靶訓練法 「擊移動靶訓練法」是通過擊打不同大小的球,以球做靶進行訓練。它更直接地溶入在移動中,捕捉活的目標,這一目標的變化常是變幻莫測的,它比面對的劍手所呈現的可攻擊目標,更小更快。面對這一目標進行訓練,對於增進反應能力,加大力度和進退閃展的移動速度,更獨具實效,操習它所獲得的技能,與直接實戰無異。所以說,此法其妙無窮。 擊球時,對球的選擇,易先用大球,如用排球、足球均可;後用小球,如用網球、小皮球皆可。但在選用球時,球充氣要足,彈性要好。面對不同的球,應用十分規範和正確的方法擊球。大球可在增加準確性的基礎上,主練大劈大砍的技法,提高揮擊力度。小球,主要是更高一層地操習反應能力和命中率。在訓練時,視小球為對手的手腕,如能連續不斷的以規範技術,在正確的距離內連連擊中,這一技能在實戰中以點、剪、崩、刺等招法攻擊對手的手腕,將可達到百發百中,或是十發九中、八中的命中率。擊中,不單單是準確度的問題,其中反應能力、步法和招法的規範技能等等,都寓於一體。筆者在青年時代,在缺乏教練的情況下,琢磨出本章所述的擊靶、擊球等專門性輔助訓練方法,經過自我訓練,收益匪淺。在後來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又逐步使其完備。短兵,是一項歷史久遠的古老項目,但從兵刃形制發展成為當今的短兵器材,並以民族形式的競技項目面世,它又是一項新型的、年輕的項目。加之半個多世紀以來,在短兵運動的發展進程中,時興時輟,始終未能形成規模,故在教學、訓練中,又沒有形成它應有的教程、教法和訓練體系。甚至在其自身的基礎建設等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尚屬空白。 將運用移動靶訓練法,分述於後,以啟後學。 一、大球靶訓練法 以排球(或足球)或小足球做靶,運用短兵(或用與短兵長度相等的短棍)以規範而正確的進攻招式攻擊球靶,在擊打中,應對球的上下、前後、左右的跳動,伺機反應,準確打擊。同時,腳下步法應隨球而動,始終保持正確的進退距離。 1、點擊擊球法:預備動作,由實戰姿勢開始,拉開正確的攻擊距離,向跳動的球進行點擊。待球上彈或下落反彈時,連續點擊。 要點提示:①注意正確的攻擊距離。所謂「正確」的距離,就是在伸臂探出後,方可擊中的距離。②嚴格使用正確的攻擊招法,切不可為擊球而擊球。同時,注意在擊球時調整和檢驗自身的動作規範。③擊大球時,在訓練反應能力的同時,注意擊法力度。④注意步法移動,見機而發,進進退退運用自如,使之上下相隨,三體(上、中、下)同功。武術諺語中所稱「三盤六合」者,正是此意。 2、點一崩擊球法:預備動作,由實戰姿勢開始,同上動,拉開正確的進攻距離,先點擊跳動球,繼而由下向上崩擊球的下方。 要點提示:同1。但在上崩時,注意手腕下沉,力點集中於短兵前端。 3、內外剪腕擊球法:預備動作,由實戰姿勢開始。手腕上提,小臂內旋,用短兵前端內側擊球為內剪腕。小臂外旋,手腕上提,用短兵前端外側擊球,為外剪腕。 要點提示:同1。注意先以一種剪腕操習,待一種(內或外)擊法掌握準確、熟練後,再更換另一種剪腕操練之。待內外剪腕擊法均已掌握後,亦可交替訓練。同時,也可摻和上崩、上挑、反撩等由下向上的擊法。切不可在單個招法尚不準確的情況下,摻和其它招法,以免顧此失彼,影響正確招法的形成。切!切! 4、直劈、環劈擊球法:預備動作,由實戰姿勢開始。 ⑴直劈:正面劈擊靶球,當球回落或反彈到適當高度時,連續劈擊。 ⑵環劈(即繞環劈),短兵經體內左側劃圓向前劈擊者,為內環劈;短兵經體外圓向前劈擊者,為外環劈。 要點提示:同1。劈擊屬大開大合的進攻招法。直劈進,注意劈擊力點,當在短兵中端以前部位,發力以腕為軸,伸臂松肩,側身前探,務求放長擊遠;繞環劈時,更要以腕為軸,加大轉動速度,以陡然之勢,倏忽突發,以出其不意之勢,使之對手失備。反之,繞環遲緩,動作幅度偏大,易被對方所乘。 5、正反砍擊擊球法:預備動作,由實戰姿勢開始。 ⑴正砍:短兵由右向左橫平砍擊球靶,為正砍。 ⑵反砍:短兵由右左向右橫平砍擊球靶,為反砍。 要點提示:在參照1的要點外,注意正反砍擊是橫擊法,在擊球時,無法連擊,只可一次性的擊靶,然後再將球揀回,重新開始,往返較費時費事。所以,在操練砍擊時,可用懸吊於身前的靶球為宜,這樣可增加練習次數,也免去揀球之勞。運用懸吊靶球操練時,可做一側砍擊,也可正反交替操習。 6、刺擊擊球法:預備動作,由實戰姿勢開始,拉開適當的距離,刺擊上彈或下落的球。為了加大和加密訓練次數,可由教練或同伴拋球刺擊。如有懸吊球架,刺、砍等招法可獨自進行訓練。 要點提示:在參照1的要點基礎上,在操練的招法時,特別注意拉開合適的距離,爾後發劍直刺,如此方可符合實戰要求。刺的技術關鍵在於求准,「見縫插針」,即有一縫之隙,便可攻入。劍法之刺,與槍法之扎無異,刺是攻擊性最強的招法,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最有效、最難防範的進攻性招法。 二、擊小球靶訓練法 小球者,是以網球、小皮球做靶,運用短兵中點、剪、崩、劈、砍、撩、刺等進攻性招法,擊打具有彈性,且在急速運動中的目標。捕捉這一目標,而且能連發數劍,劍劍命中,對於提高反應能力,強化提高命中率和準確性,有特殊的攻效。小球在接受不同的擊力後,反彈的速度、方向大不相同。採用小球做靶訓練的手段、方法和形式都與大球相同,此處不再贅述。需要加以說明的是,無論大球或小球,進行做靶訓練時,既可個人以一兵一球,也可兩人一球進行訓練。 要點提示:擊移動靶標的訓練手段,須嚴格遵循以下原則進行訓練,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①選擇好場地和球的質量。場地須平坦堅硬,活動範圍較廣;球的質量,須氣足富有彈性。②每一擊發,都由正確的實戰姿勢開始,並在擊打過程中,時刻保持實戰姿勢不變。訓練時,雖面對球靶,但以面臨大敵、強手的意念和態勢對待之,絕不可以兒戲之勢面對擊靶。③調整好進攻靶的距離,距離不當,寧可收兵再發。尤其是在過近的距離間,擊中目標,可視為動作失誤,必須立即糾正,以棄自欺。④每發一劍,應嚴格遵守技術要求,寧可擊靶失誤,擊而不中,也不能絲毫改變技術要求,否則,適得其反。擊靶本身,也包含著矯正技術動作,強化技術要求的作用。它不僅僅是提高反應能力,更是練就高命中率和高準確度。⑤在保持正確的實戰姿勢的基礎上,步法的敏捷、移動,也是提高技術的關鍵之一。被擊打的靶位、目標是移動的,有時是不規則的移動,為了準確而有效地捕捉目標,進進退退,左閃右展,任其應變,全在步法的靈活與否上。移動目標的擊靶訓練,對於提高步法的活便、應對能力,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切不可忽視。 以上諸點,它可稱之為「擊靶訓練法則」,運動員自學、自練、自訓和教練員、教師主導教學與訓練,都要嚴格遵守這些法則,在此法則的規範下,方可顯出擊移動靶的特殊功效。如偏離以上法則,即便運用此手段進行訓練,也必將墮入兒戲之中,難以收到應有的效能。同時,如偏離正確技術規範,必將衍生出一些錯誤動作。破壞和解除一些錯誤的技術定型,要比建立一個正確的技術定型,不知要難多少倍。綜觀整個運動界,不知有多少錯誤技術定型因無法根除,而毀了多少熱衷於運動事業的選手,又由於錯誤技術定型而致使其無法使技術步入巔峰,造成半途而廢。尤其是在對抗性項目的競技征途上,又有多少人由於技術上的某些瑕疵而丟失魁冠,以致抱憾終生,所以不可不重視。 三、擊懸垂球靶訓練法 擊懸垂球靶,就是設置框架,將球用繩垂吊於一定高度,這一高度可根據習練者的身高,懸吊於與胸腹平高度為宜,球與球之間以相間1.5米左右為度,其依據,應以平行之間,互不相擾為原則。練習時,可一球一人,也可相對而練,兩人一球。 下面列舉幾例,以供參考。 1、 點、崩練習法; 2、 外剪腕法; 3、 直刺法; 4、 內、外斜刺法; 5、 小球擊靶法與大球相同。 6、雙人擊球法:大球與小球擊法相同,小球擊法可參見大球圖解。雙人習練,必須在個人單練達到一定基礎後,方可進行。否則,擊不起來,徒勞而無效益。雙人初練時,可預設擊法,待技法熟練後,方可隨意使用各種擊法。 練習方法與「二」所述相同。 要點提示:與「二」的要點提示相同。 運用吊球訓練法,其懸吊球靶的繩索,用一般較堅韌的線制、尼龍制的均可,也可用富有彈性的橡膠繩或橡皮筋繩,採用此等繩索,可加大懸球的彈性變化,更具有活動性,對於習練者捕捉目標,提高反應能力,更具有靈活性和敏捷性。
推薦閱讀:

《國中國文第一冊》(1989版)
新加坡華語推廣史:新加坡特有的漢字,連中國人都不認識!
中國十大武打明星排行榜:第二位許曉東嚇到腿軟,第一名毫無爭議
中國書法工具手冊(上冊)(二四七)
中國弓箭正在悄然興起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