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周時期單體龍形玉器的形制探討——以「中原式」為重點(二,中)

(二)回首

與條帶形-俯首單體龍形玉器的情況相似,條帶形-回首單體龍形玉器總體形態相近,多數單體龍形玉器龍身並無小足等裝飾物,但是有部分單體龍形玉器龍身有小足等裝飾物。在此把龍身無小足等裝飾物的單體龍形玉器歸入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之中,而龍身有小足等裝飾物的單體龍形玉器歸入條帶形-回首-複雜條帶形之中。

1、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

此組為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單體龍形玉器的龍身彎曲程度較小,看不到明顯的折角,龍身無龍足等裝飾物,形如「W」。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有8座、祭祀遺址有1處,數量為17件。分別是侯馬盟書探方一一底層中有2件(圖2-3-1),山西省潞城縣潞河七號墓中有4件(圖2-3-2、圖2-3-8),山西長治分水嶺墓53中有1件(圖2-3-3), 陝縣東周秦漢墓M3501中有2件(圖2-3-4),陝縣東周秦漢墓M2144中有2件(已蝕),輝縣趙固區第1號墓中有1件(圖2-3-5), 洛陽中州路(西工段)M1316中確定的有1件(圖2-3-6),洛陽中州中路東周路C1M8371中有2件(圖2-3-7),湖北荊州院牆灣一號楚墓中有2件(圖2-3-9)。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典型墓葬有山西長治分水嶺墓53及湖北荊州院牆灣一號楚墓等,可將這些墓葬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作為參考。

此種形態單體龍形玉器中有侯馬盟書探方一一底層出土的1件單體龍形玉器(圖2-3-1)較為抽象,僅有龍形的大體形態。其餘此種形態單體龍形玉器則雕琢細緻,可辨龍首五官。潞城潞河M7: 101(圖2-3-2)與長治分水嶺M53:34-1(圖2-3-3)尾端為尖尾。陝縣東周秦漢墓M3501 :29(圖2-3-4)、輝縣趙固區第1號墓1: 119(圖2-3-5)、洛陽中州路(西工段)M1316 :31(圖2-3-6)、洛陽中州中路C1M8371 :41-3(圖2-3-7)、潞城潞河M7: 95(圖2-3-8)、荊州院牆灣M1: 47(圖2-3-9)此6例尾端為平尾。

在地域的分布上,「中原」地區出土此種樣式單體龍形玉器的數量較多,7座墓葬共出土有13件。分布範圍也比較廣泛,河南、山西均有發現。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則僅有荊州院牆灣一號墓中有發現2件。

在單體龍形玉器的龍角(龍耳)上,荊州院牆灣M1: 47此件單體龍形玉器的龍角較大。其餘單體龍形玉器的龍角較小,且這些單體龍形玉器均出自「中原」地區。此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龍角可作為一個參考,用以對比「中原」與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兩地區龍角大小的差別。亦表明「中原」地區單體龍形玉器龍角相比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較小。

嘴部形態上,潞城潞河M7: 95(圖2-3-8)嘴部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其餘的則為抽象的嘴部。且潞城潞河七號墓出土的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有4件,均是成對出土。潞城潞河M7:101(圖2-3-2)為抽象嘴部,潞城潞河M7: 95(圖2-3-8)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其餘的則為抽象的嘴部。潞城潞河七號墓的年代為戰國早期,說明此時期內,這兩種嘴部類型是並存的。

在紋飾上,除侯馬盟書探方一一底層出土的1件單體龍形玉器外其餘的均是捲雲紋。

從時間看,出土有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集中在戰國早期,在春秋晚期與戰國中期墓葬中僅偶有出現。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僅有荊州院牆灣M1: 47此一例情況,時代為戰國中期。「中原」 在春秋晚期墓葬中出現較為抽象的形態,戰國早期墓葬中大量出現,戰國中期墓葬中也有發現。

總體來說,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與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情況相似,「中原」地區出現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開始的時間比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早,數量比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多,前後有一定的連續性,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則僅有孤例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出現的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應是受到「中原」地區的影響。

2、條帶形-回首-複雜條帶形

此組為條帶形-回首-複雜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與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相比,龍身有小足等裝飾物。形制上與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中「W」形近似。有個別異形者歸入形制特殊者中進行討論。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有4座,數量為5件。分別是陝縣東周秦漢墓M2041中有2件(圖2-4-1),長治分水嶺M53中有1件(圖2-4-2),洛陽西工區M7602中有1件(圖2-4-3),河南淮陽平糧台十六號楚墓中有1件(圖2-4-4)。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典型墓葬有山西長治分水嶺墓53,河南淮陽平糧台十六號楚墓,可將這些墓葬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作為參考。

在單體龍形玉器形態上,陝縣後川村西區M2041 :295(圖2-4-1)、長治分水嶺M53:34-3(圖2-4-2)、洛陽西工區M7602 :10(圖2-4-3)相比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其龍身腹下方均多出一個似龍足的裝飾物。此3例均 出自「中原」地區。洛陽西工區M7602 :10(圖2-4-3)相較與陝縣後川村西區M2041 :295(圖2-4-1)、長治分水嶺M53:34-3(圖2-4-2)已有變化,其尾端並非平直,而是上卷內勾,猶如鳥喙,近尾端出亦有一小塊凸起裝飾物,猶如鳳角。其龍角也相對較大。有可能是受到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的影響所致。在紋飾上,陝縣後川村西區M2041 :295(圖2-4-1)為素麵,長治分水嶺M53:34-3(圖2-4-2)、洛陽西工區M7602:10(圖2-4-3)雖均為勾連雲紋,但洛陽西工區M7602:10(圖2-4-3)的紋飾又有所變化。洛陽西工區M7602的年代為戰國中期,陝縣東周秦漢墓M2041與長治分水嶺M53均為戰國早期。說明隨著時間推移,在「中原」地區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是有變化的。

與「中原」地區相比,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出土的淮陽平糧台M16:1(圖2-4-4)單體龍形玉器則顯修長,其背部有一小塊凸起的裝飾。總體形制上和「中原」地區的還是有所差別。此外,此件單體龍形玉器的嘴部形態也與常見的多有不同,呈張口露齒狀。

總體說來,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與條帶形-俯首-複雜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的情況很相似。其可能是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的變形者。主要流行於「中原」地區。

二、曲折形

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主要指龍身有長足等裝飾物的單體龍形玉器。此類型單體龍形玉器龍身彎曲程度較大,尾部分叉,龍首多為回首狀態。常見的有「風」字形與「幾」字形單體龍形玉器。

在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中,並未像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一樣大量出現有俯首形態的單體龍形玉器。回首形態占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的絕大多數,昂首形態有數件,且此幾件昂首形態的單體龍形玉器在總體形態上與回首形態的單體龍形玉器十分接近。在本文中此幾件昂首單體龍形玉器歸入回首單體龍形玉器中進行討論。因此在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的討論中不再涉及到龍首形態的分類,直接進入依據龍身的大體形態進行分類。

依據龍身的大體形態把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分為曲折形-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與曲折形-簡單曲折形兩大類。曲折形-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特徵明顯,指的是龍首相連於龍身,龍尾相連於龍身,龍身腹部下方為封閉形的單體龍形玉器。不符合此條件的單體龍形玉器則歸入曲折形-簡單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中進行討論。

(一)曲折形-複雜曲折形

此組為曲折形-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此種單體龍形玉器最明顯的特徵是「龍首相連於龍身,龍尾相連於龍身,龍身腹部下方為封閉形」,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其他方面,龍身有長足等裝飾物,彎曲程度大,多數單體龍形玉器能夠看到明顯的折角,形如「風」字。龍首均為回首狀態。尾部均上卷內勾,多有分叉。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有15座,祭祀坑1處,數量為49件。信陽楚墓一號墓中有2件(圖2-5-2),淅川徐家嶺十號墓中有1件(圖2-5-3),河南淮陽平糧台十六號楚墓中有8件(含3件殘缺嚴重者)(圖2-5-6至圖2-5-8、),江陵望山沙塚楚墓望山2號墓有4件(圖2-5-5、圖2-5-21),江陵望山沙塚楚墓望山3號墓有1件(圖2-5-4),湖北荊州院牆灣一號楚墓中有1件(圖2-5-1),荊州天星觀二號楚墓1件(殘缺龍首)(圖2-5-13),九連墩2號墓有6件(圖2-5-17至圖2-5-20),包山楚墓四號墓中有2件(圖2-5-10),安徽六安市白鷺洲戰國墓中有4件(含2件殘缺嚴重者)(圖2-5-12),湖南澧縣新洲一號墓中有4件(圖2-5-9、圖2-5-22),湖南常德德山戰國墓墓37中有2件(圖2-5-11),洛陽市道北鍛造廠戰國墓IM540中有8件(含2件殘缺嚴重者)(圖2-5-15、圖2-5-16、圖2-5-23),洛陽市西工區C1M3943戰國墓中有2件(圖2-5-14),山西侯馬市虒祁墓地M2129中有1件(圖2-5-24),山西 侯馬西高東周祭祀遺址J564中有2件(圖2-5-25)。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典型墓葬有信陽楚墓一號墓,湖北荊州院牆灣一號楚墓,河南淮陽平糧台十六號楚墓,洛陽市道北鍛造廠戰國墓IM540等,可將這些墓葬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作為參考。

在單體龍形玉器的形態上,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絕大多數呈梯形(圖2-5-1至圖2-5-20)。 澧縣新洲M1:2(圖2-5-22)與洛陽道北鍛造廠IM540 :13(圖2-5-23)整體近似三角形。江陵望山WM2:G13(圖2-5-21)背部有裝飾物,整體也近似三角形,但與前兩例還有所區別。侯馬虒祁M2129 :1(圖2-5-24)整體也近似三角形,但龍尾部為鳳首,這種情況在「中原」地區較為少見,直接從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傳入的可能性很大。

在龍角上,相比其他類型,此種樣式中大角的單體龍形玉器所佔比例較大,且時代相對都較晚。

龍身腹部下方呈現封閉的形狀,多數單體龍形玉器都是從龍身後腹部處分出一枝向龍首方向伸展,並與前腹部相連。荊州天星觀M263-(5)( 圖2-5- 13)則是從前腹部分出一枝向龍尾方向延伸,與後腹部相連。荊州院牆灣M1: 23(圖2-5-1),包山楚墓M4: 65(圖2-5- 10),江陵望山WM2:G13-1(圖2-5- 21)此3例則是前腹部與後腹部均有一枝相對延伸,在龍腹下方交匯閉合。六安白鷺洲M566: 130(圖2-5- 12)則是前後腹部各有一枝相對延伸,形成兩個封閉形狀。洛陽道北鍛造廠IM540 :12(圖2-5- 15)與洛陽道北鍛造廠IM540 :11(圖2-5- 16)則是腹部正下方分出一枝,並向前後兩個方向發展,形成閉合形狀,比較有特點。

嘴部形態上,荊州院牆灣M1: 23(圖2-5-1)為浮雕抽象的嘴部。信陽楚墓1: 84(圖2-5-2)、淅川徐家嶺HXXM10:7(圖2-5-3)、 江陵望山WM3: 32(圖2-5-4)、侯馬西高祭祀遺址J564:1(圖2-5-25)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其餘的單體龍形玉器則為下顎上卷並與上齶相連,嘴部呈封閉的圓孔的嘴部。

單體龍形玉器紋飾上,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均是有紋飾裝飾的單體龍形玉器。紋飾以谷紋為主,捲雲紋較少。部分單體龍形玉器通體紋飾相同,如荊州院牆灣M1: 23(圖2-5-1),信陽楚墓1: 84(圖2-5-2)、淅川徐家嶺HXXM10:7(圖2-5-3),侯馬西高祭祀遺址J564:1(圖2-5-25)均是龍頸、龍身、龍尾的紋飾一致。江陵望山WM2:G12-1(圖2-5-5), 淮 陽平糧台M16:11(圖2-5-6),淮陽平糧台M16:16(圖2-5-8),洛陽西工區C1M3943 :7(圖2-5- 14),江陵望山WM2:G13-1(圖2-5- 21)則是龍頸與龍尾是線紋,與龍身紋飾並不一致。剩餘的單體龍形玉器則僅有龍尾飾線紋,龍頸與龍身的紋飾是相一致的。

從時間看,此種形態單體龍形玉器大量出現戰國中晚期,戰國早期也有出現但是數量較少。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出現的時間最早,戰國早期即有出現。「中原」 出土此種形態龍形玉器較晚,在戰國晚期才有出現。

從數量看,此種形態單體龍形玉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及「中原」均有發現。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出土此種形態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有13座,數量為37件,「中原」則僅有3座(含1處祭祀坑),數 量 為12件。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的數量明顯要比「中原」地區多很多,且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墓葬的分布範圍也比「中原」地區也要廣。

從嘴部形態看,此種類型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單體龍形玉器的嘴部形態多樣,有浮雕抽象的嘴部,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下顎上卷並與上齶相連,嘴部呈封閉的圓孔的嘴部。而「中原」僅有下顎上卷並與上齶相連,嘴部呈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形態。

從主體紋飾看,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的紋飾要比「中原」 豐富。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出現的有捲雲紋與谷紋,「中原」地區僅有谷紋。

總體說來,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發現的數量比「中原」多,分布範圍比「中原」更加廣泛,出現的時間比「中原」早,流行的時間也比「中原」長,龍身紋飾也比「中原」更為豐富。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中原」地區是受到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的影響的。

(二)曲折形-簡單曲折形

此組為曲折形-簡單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即把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中不屬於曲折形-複雜曲折形的歸入此類進行討論。此種類型明顯的特徵是「龍首相連於龍身,龍尾相連於龍身,龍身腹部下方為封閉形」,三個條件之中有一個或多個條件不具備。其他方面,龍首為回首狀態(偶有昂首),單體龍形玉器的龍身彎曲程度較大,尾部多有分叉。

1、曲折形-簡單曲折形-扁平形

此組為曲折形-簡單曲折形-扁平形單體龍形玉器。在形態上龍身呈扁平狀,龍首回望,龍身彎曲,近似「W」形,前腹部有足,背部有裝飾,尾部上卷、分叉。此外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嘴部形態普遍為浮雕抽象的嘴部。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有10座、祭祀坑3處,數量為37件。淅川徐家嶺三號墓中有1件(圖2-6-1),固始侯古堆一號墓中有1件(圖2-6-11),江陵望山沙塚楚墓望山3號墓中有2件(圖2-6-23),九連墩2號墓中有1件(圖2-6-24),長沙楚墓M1211中有2件(圖2-6- 21),曾侯乙墓中有2件(圖2-6- 19、圖2-6- 20), 山西長子縣7號墓中有9件(圖2-6-2),太原晉國趙卿墓M251中有8件(圖2-6-2至圖2-6-7、圖2-6-12、圖2-6-13),山西長治分水嶺墓25中有5件(圖2-6-14至圖2-6-18),陝縣東周秦漢墓M3501中有2件(圖2-6-8),山西侯馬西高東周祭祀遺址J441中有1件(圖2-6-9),山西侯馬西高東周祭祀遺址J643中有2件(圖2-6-10),山西侯馬西高東周祭祀遺址J495中有2件(圖2-6-22)。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典型墓葬有太原晉國趙卿墓M251及山西長治分水嶺墓25,可將這些墓葬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作為參考。

山西長治分水嶺墓25中的5件單體龍形玉器,部分外形(如M25:91,圖2-6-18)接近於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但鑒於此幾件浮雕抽象的嘴部形態,與山西長子7號墓及太原趙卿墓M251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更為相似,歸入此類應更加合適。山西長治分水嶺墓25的年代為戰國早期,而山西長子7號墓及太原趙卿墓M251的年代均是春秋晚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在戰國早期已經發生了變化。後續的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單體龍形玉器可能是由其演變而來。至少,在「中原」地區,這個流傳演變的序列是清晰,有序與明確的。

單體龍形玉器形態上,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均呈回首狀態,龍身曲折,前腹部均有一足,背部及近尾處也有龍足等裝飾物,尾部通常上翹內卷,部分單體龍形玉器尾端會有分叉。通體看龍身較為粗寬臃腫,呈現扁平狀。

在數量上,山西長子7號墓、太原趙卿墓M251及山西長治分水嶺M25出土了此種樣式單體龍形玉器的絕大多數,分別有9件、8件及5件。且該 三墓均處於「中原」地區。其他墓葬則僅出土1件或者2件。

在時間上,此種形態單體龍形玉器主要流行於春秋晚期。但在戰國早期、戰國中期及戰國晚期的墓葬中也偶有發現。春秋晚期及至戰國早期在「中原」地區發現的居多。

在紋飾上,長沙楚墓M1211 :1(圖2-6- 21), 曾侯乙墓E.C.11:213(圖2-6- 19), 曾侯乙墓E.C.11:217(圖2-6- 20), 太原趙卿墓M251: 379(圖2-6-12),太原趙卿墓M251: 447(圖2-6-13), 山西長治分水嶺墓25中的5件單體龍形玉器(圖2-6- 14至圖2-6- 18)均是光素無紋。侯馬西高祭祀遺址J643:1(圖2-6- 10),固始侯古堆M1: 36-10(圖2-6- 11),侯馬西高祭祀遺址J495:1(圖2-6-22),江陵望山沙塚WM3: 29-1(圖2-6-23),九連墩M2:C543(圖2-6-24)是谷紋。其他的單體龍形玉器則是捲雲紋。有紋飾的單體龍形玉器均是通體紋飾。

嘴部形態上,侯馬西高祭祀遺址J495:1(圖2-6-22),江陵望山沙塚WM3: 29-1(圖2-6-23)與九連墩M2:C543(圖2-6-24)是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其他的單體龍形玉器飾浮雕抽象的嘴部(圖2-6-1至圖2-6- 21)。

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僅有淅川徐家嶺HXXM3: 51(圖2-6-1)與固始侯古堆M1: 36-10(圖2-6-11)的形制較為原始,與「中原」地區山西長子縣7號墓和太原晉國趙卿墓M251中所出單體龍形玉器較為相似。江陵望山沙塚WM3: 29-1(圖2-6-23)與九連墩M2:C543(圖2-6-24)接近于山西長治分水嶺墓25中的單體龍形玉器。

總體說來,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主要流行在春秋晚期及戰國早期的「中原」地區。應是在戰國早期,其逐漸發生變化,向著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的形態發展。此種類型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發現較少,數量也不多,可能是受到「中原」地區的影響。

2、 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

此組單體龍形玉器為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單體龍形玉器。在單體龍形玉器形態上,絕大多數呈「幾」字形,甚至與部分曲折形-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有幾分相似之處,但並不符合曲折形-複雜曲折形三個條件(龍首相連於龍身,龍尾相連於龍身,龍身腹部下方為封閉形)的限定。與曲折形-簡單曲折形-扁平形單體龍形玉器相比,其龍身曲折程度更大,能看到明顯的折角,龍身輪廓更為修長。其他方面,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龍首多為回首,個別為昂首。在龍身前腹部或者後腹部有龍足等裝飾物。尾部一般上卷、並有分叉。此外,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嘴部多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而尾部勾卷方向則有所不同。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有19座,數量為46件。分別是淅川徐家嶺十號墓中有1件(圖2-7-16),湖北荊州院牆灣一號楚墓中有3件(其中1件為昂首)(圖2-7-32、圖2-7-27),九連墩1號墓中有1件(圖2-7-18), 安徽長豐楊公發掘九座戰國墓M8中有2件①(圖2-7-18),湖北荊州熊家冢熊墓地9座墓中有18件[ 熊M2中有1件(圖2-7-2)、熊M4中有5件(圖2-7-3至圖2-7-4、圖2-7-22至圖2-7-23)、熊M7中有1件(圖2-7-7)、熊M9中有2件(圖2-7-31)、熊M12中有2件(圖2-7-28)、熊M17中有2件(圖2-7-5、圖2-7-25)、熊M19中有2件(圖2-7-26)]、熊M53中有1件(圖2-7-6)、熊北M2中

①圖片來源於楊鳩霞:《長豐戰國晚期楚墓》,《文物研究·第四期》,1990年,第89頁~第98頁

有2件(圖2-7-1、圖2-7-15),曾侯乙墓中有2件(圖2-7- 24)河南固始葛藤山墓葬中有2件(圖2-7-33), 洛陽中州中路西工段M2717中有2件(圖2-7-8),山西長治分水嶺墓36中有2件(已殘,僅存尾部),洛陽市西工區203號戰國墓中有1件(圖2-7- 19),洛陽唐宮路小學C1M5560戰國墓中有6件(圖2-7-9至圖2-7-11、圖2-7-13、圖2-7-30),洛陽中州中路東周墓C1M3750中有7件(圖2-7-12、圖2-7-14、圖2-7-21、圖2-7- 29),洛陽市唐宮西路東周墓C1M7984中2件(已殘)。

出土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的典型墓葬有湖北荊州院牆灣一號楚墓,洛陽唐宮路小學C1M5560戰國墓 ,洛陽市中州中路東周墓C1M3750等,可將這些墓葬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作為參考。

此組單體龍形玉器為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單體龍形玉器,龍身曲折,有明顯的折角,基本呈現「幾」字形,但是單體龍形玉器尾部有些許不同。部分單體龍形玉器尾部為內勾,即尾部向龍身方向彎曲(圖2-7-1至圖2-7-24、圖2-7-32、圖2-7-33)。而另一部分單體龍形玉器尾部為外勾,即尾部向龍身後側彎曲(圖2-7-25至圖2-7-31)。

在龍首形態上,絕大多數都是回首形態(圖2-7-1至圖2-7-31),僅 有 荊州院牆灣M1:39(圖2-7-32)與河南固始葛藤山(缺編號)(圖2-7-33)為昂首形態。河南固始葛藤山墓葬出土的此件單體龍形玉器形態也稍顯特殊,很接近曲折形-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

從嘴部形態看,僅有荊州熊家冢熊北M2:3(圖2-7-1)及荊州熊家冢熊M9: 13(圖2-7-31)為浮雕抽象的嘴部,餘下的單體龍形玉器皆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此種類型不見下顎上卷並與上齶相連,嘴部呈封閉的圓孔的嘴部。

從紋飾看,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通常情況下都有紋飾,且紋飾比較精美,製作精細。紋飾以谷紋為主,偶有捲雲紋。荊州熊家冢熊北M2:3(圖2-7-1)與荊州熊家冢熊M17:6(圖2-7-25)此兩件紋飾較為特殊,為變形夔紋。此種紋飾在安徽及江蘇地區也有發現。但數量都不多。少數沒有雕琢紋飾的單體龍形玉器,其玉質不好,製作也較為粗糙。雖形制大體相同,但應是為隨葬而製作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紋飾單體龍形玉器的紋飾皆為通體紋飾,其頸部、龍身及尾部的紋飾是一致的,無論是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還是「中原」都是如此。

從時間看,出土此樣式單體龍形玉器的墓葬的年代主要集中於戰國中期。戰國早期雖也有出現,但數量較少,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及「中原」的情況皆是如此。在戰國晚期,「中原」地區幾乎不見此種樣式單體龍形玉器,但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依然有發現。

從數量看,此種樣式單體龍形玉器是所有樣式中數量最多的,無論是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還是在「中原」,情況皆是如此。相對於「中原」地區,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出土此種單體龍形玉器的數量更多一些,尤其是熊家冢墓地出土了大量的此種形態的單體龍形玉器,且熊家冢墓地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也幾乎都是與此種形態相似。

總體說來,此種樣式單體龍形玉器應是東周時期單體龍形玉器發展的最高峰。其與曲折形-簡單曲折形-扁平形單體龍形玉器、曲折形-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應該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可以說是兩者之間的橋樑與紐帶。此種單體龍形玉器無論是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還是在「中原」,似乎都能找到比其更加原始的形態。相對說來,「中原」地區的源頭則更為明確一點。但是另一方面,此種類型單體龍形玉器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發現的數量卻明顯比「中原」多。針對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也很有可能是在「中原」地區興起、發展,但是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繁榮、鼎盛起來的。

三、形制特殊者

形制特殊的單體龍形玉器形態多樣,但是數量有不多,無法進行分層次討論。在此僅簡單分類進行討論。

壽縣蔡侯墓105:2(圖2-8-1)、長沙楚墓M165:2-2(圖2-8-2)、九連墩M2: 490-1(圖2-8-3)形態相近。與常見的單體龍形玉器形態不同,似鱷魚的形態,其可支持龍是鱷魚來源一說。其皆出土於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南方地區),這和鱷魚的分布地域也是相符合的。前2件單體龍形玉器呈回首匍匐狀,後1件則為俯首匍匐狀。前2件龍首都較為抽象,長沙楚墓M165:2-2能明顯看出有較長的尖角,而九連墩M2: 490-1能辨識五官,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壽縣蔡侯墓105 :2與九連墩M2: 490-1兩足分布於前後腹部,長沙楚墓M165:2-2二足更接近於後腹部。壽縣蔡侯墓105 :2通體飾捲雲紋,長沙楚墓M165:2-2通體光素,九連墩M2: 490 -1為谷紋 。壽縣蔡侯墓105 :2的年代約為春秋晚期,長沙楚墓M165:2-2與九連墩M2: 490 -1的年代約為戰國中期。

洛陽市唐宮西路東周墓C1M7983 :33(圖2-8-4)此 件 單體龍形玉器呈環形,龍首向前,龍尾內卷,周身有3個似龍 足的裝飾物。類似單體龍形玉器在中山王國墓葬中也有相似的發現,兩座墓的年代也相近。這些單體龍形玉器與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團形單體龍形玉器在形態上有幾分相似之處。

曾侯乙墓E.C.11:213(圖2-8-5)此件單體龍形玉器較為少見,不見於其他墓葬,龍身呈盤旋狀,由龍尾向外捲曲。嘴部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具有戰國早中期的特徵。龍身有似龍足的裝飾物,整體光素無紋。

曾侯乙墓E.C.11:217(圖2-8-6)此件單體龍形玉器較為少見,不見於其他墓葬,龍身形制特殊。嘴部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具有戰國早中期的特徵。龍身飾捲雲紋,有戰國早期的紋飾特徵。

輝縣固圍村區第1號墓1: 304(圖2-8-7)此件單體龍形玉器也較為少見,腹部正下方有似龍足的裝飾物,有小尖耳,嘴部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該墓葬為戰國晚期墓葬,但此件單體龍形玉器則具有戰國早中期的風格。

河南葉縣舊縣1號墓M1:5(圖2-8-8)此件單體龍形玉器整體近似條帶形,但是腹部正下方有似龍足的裝飾物,並向前後延伸至前腹部與後腹部相連。形制特殊,在其他墓葬中不見此種樣式,同時製作也較為精良。在戰國早期墓葬中發現,實是罕見,其演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河南淮陽平糧台十六號墓M16:78(圖2-8-9)此件 單體龍形玉器已殘缺,與山西侯馬西高東周祭祀遺址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有相似之處,但是又有所不同。此件單體龍形玉器龍首在龍身下方,呈現昂首狀態。嘴部形態為下顎上卷並與上齶相連,嘴部呈封閉的圓孔的嘴部。

當陽趙家湖楚墓YM3:1(圖2-8- 10)此件單體龍形玉器形制較為特殊,整體形態更接近於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但又有所不同,在其他墓葬中並無類似的發現。單體龍形玉器呈回首捲曲狀,嘴部與龍身相連,龍身彎曲,中部曲折程度較大,龍尾上翹。龍身飾捲雲紋。背部有一個穿孔。

山西侯馬西高東周祭祀遺址出土較多形制特殊的單體龍形玉器,在洛陽地區也出土有這些單體龍形玉器(圖2-9)。單體龍形玉器形態基本都呈現條帶狀,但又不同於常見的「∽」形、「W」形與璜形。

此部分單體龍形玉器龍首有兩種形態,分別是俯首與回首。俯首形態(圖2-9-1至圖2-9- 13) 數量較多,回首形態(圖2-9- 14至2-9-17)數量相對較少。俯首形態又分龍首在龍身上方及龍首在龍身下方兩種形態。龍首在龍身上方(圖2-9-1至圖2-9-8)數量較多,龍首在龍身下方(圖2-9-9至圖2-9- 11)數量相對較少。洛陽唐宮西路C1M7983 :52(圖2-9- 12)與洛陽八一路北端C1M2547 :16-2(圖2-9- 13)雖然殘缺,但是歸入俯首形態應當不錯。

在嘴部形態上,主要是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圖2-9-1至圖2-9- 16)。偶有雕琢粗糙者,僅有龍首整體輪廓,不識嘴部具體形制(圖2-9- 17)。

在紋飾上,多數單體龍形玉器為素麵單體龍形玉器,並沒有紋飾。少數單體龍形玉器通體飾谷紋,製作精美。多數單體龍形玉器背部都有穿孔,但也有個別者沒有穿孔。

這些特殊形態的單體龍形玉器在中山王舋墓中也有類似的發現,但是在其他的墓葬中尚無更多發現。

這些形制特殊的單體龍形玉器僅在「中原」地區的祭祀遺址及個別墓葬中有所發現,而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並未發現此種樣式的單體龍形玉器。且這些單體龍形玉器主要發現於祭祀遺址中,其具體用途和意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不排除這些單體龍形玉器是為祭祀而專門製作的可能性。其形制接近於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與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的分布區域也是相符合的。

此組單體龍形玉器基本也呈現條帶狀,龍身無足或僅有小足等裝飾物。但此組數量較少,形制也稍顯特殊。

洛陽唐宮路小學C1M5560 :15(圖2- 10-1)此件單體龍形玉器呈回首彎曲狀,龍首回望,嘴部為浮雕抽象的嘴部,棗核形眼。飾谷紋。背部有一個穿孔。尾部下勾內卷。在山東地區也有類似發現。

長沙楚墓M1033 :2(圖2- 10-2)此件單體龍形玉器呈回首彎曲狀,龍首回望,嘴部張口露利齒。飾谷紋。尾部殘斷。

長沙楚墓M398: 16(圖2- 10-3)此件單體龍形玉器呈回首彎曲狀,龍首回望,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有長角。通體光素無紋飾。背部有兩個穿孔。尾部殘斷。

九連墩1號墓M1: 972(圖2- 10-4)此件 單體龍形玉器形制特殊,龍首在龍身下方。飾谷紋。背部沒有穿孔,但在側面有一鑽孔。應不是衣物佩飾。有可能是插嵌的裝飾品。

湖北荊州熊家冢熊M4: 68(圖2- 10-5)此件 單體龍形玉器與條帶形-回首形單體龍形玉器有相似之處,但是尾部曲折較多,且有似龍足的裝飾物。

洛陽唐宮路小學C1M5560 :17(圖2- 10-5)此件單體龍形玉器身飾絞絲紋,與洛陽西工區M203: 37(圖2-1- 13)及侯馬西高祭祀遺址J445 :1(圖2-1- 14)紋飾相似。此種紋飾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尚無發現,但在「中原」地區發現也較少。有可能屬於「中原」地區單體龍形玉器紋飾中的一種。

此組單體龍形玉器基本形態更接近於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但是與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又有所區別。

九連墩2號墓M2: 498-1(圖2- 11-1)、長沙楚墓M1282 :3(圖2- 11-2)兩者形態相近。龍首均為回首,紋飾均飾谷紋,背部均有一個穿孔。前者龍角較大,嘴部為嘴部微張,前端分開,後端為不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後者龍角相對較小,嘴部為下顎上卷並與上齶相連,嘴部呈封閉的圓孔的嘴部。尾部則是鳳首。相似的單體龍形玉器在「中原」地區也有發現。

九連墩1號墓M1: 975(圖2- 11-3),湖北荊州熊家冢熊M8:8(圖2- 11-4)與湖北荊州熊家冢熊M16:11(圖2- 11-5)三者的單體龍形玉器形態也與常見的單體龍形玉器不同。其中湖北荊州熊家冢熊M8:8(圖2- 11-4)的紋飾 也較為特殊,為較大的變形夔紋,此種紋飾在湖北荊州熊家冢熊M17、湖北荊州熊家冢熊北M2及安徽、 江蘇地區墓葬出土的單體龍形玉器上也有發現。相比來說,安徽、江蘇地區的單體龍形玉器時代更早。

長豐楊公M8: 29(圖2- 11-5)整體形態更接近於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 單體龍形玉器,但是該件龍身裝飾較多,已改變其原有的形態。此種單體龍形玉器在其他墓葬中已無發現。

四、小結

本章內容對東周時期的單體龍形玉器進行了分類。依據單體龍形玉器的總體形態分為了三大類,分別是條帶形,曲折形與形制特殊者。其後又對條帶形與曲折形此兩類進行了進一步的分類。

對於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的進一步劃分,首先是按照龍首的形態,分為了俯首與回首兩種;其次是按照單體龍形玉器的大致形態劃分了簡單條形與複雜條形;最後是依據單體龍形玉器的具體形態,又把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劃分了「∽」形(「S」形)與璜形兩類。對於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的進一步劃分,首先是依據單體龍形玉器的大致形態,分為了複雜曲折形與簡單曲折形;其次又按照單體龍形玉器的具體形態,把簡單曲折形劃分了扁平形與高寬形兩類。對於形制特殊者的劃分,由於其形制特殊,數量又較少,僅按其相似程度進行了分類討論。

關於各個形制單體龍形玉器出土地域、時代及數量之間的關係,在各個分類下的論述中均已所涉及。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主要流行於「中原」地區,發現的數量較多,流行時間也較長;條帶形-俯首-複雜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在「中原」及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均有所發現,但數量都不多;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與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的情況類似,主要流行於「中原」地區,發現的數量較多,而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則少有發現;條帶形-回首-複雜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的情況與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情況相似;曲折形-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主要集中於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流行時間較長,「中原」地區發現較少,流行時間也較短;曲折形-簡單曲折形-扁平形單體龍形玉器則主要流行於「中原」地區,時代集中於春秋晚期及戰國早期,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發現相對較少;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單體龍形玉器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及「中原」地區均有較多發現,時代相對集中於戰國中期(表2-4)。

總體說來,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主要是流行於「中原」地區,流行時間從戰國早期延續至戰國中期,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出現的此種樣式的單體龍形玉器應是受到「中原」地區的影響。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與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兩者是「中原式」特徵最為明顯的兩種形制。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則要分複雜曲折形與簡單曲折形兩類來看。複雜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發現較多,時間也較早,和條帶形單體龍形玉器的情況相反,此種樣式的單體龍形玉器,基本可以斷定「中原」地區是受到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的影響。而簡單曲折形情況稍複雜,簡單曲折形-扁平形在主要集中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相對於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在「中原」地區發現的數量較多。而簡單曲折形-高寬形時代相對集中於戰國中期,在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發現的數量明顯超過「中原」地區。從簡單曲折形-扁平形到簡單曲折形-高寬形的過渡,「中原」地區更為明確一點。因而可以推斷,曲折形-簡單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在發展的初始階段,「中原」地區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楚國及其附屬國地區的影響逐漸擴大。

關於各個類型之間的關係,條帶形中,條帶形-俯首-複雜條帶形應是條帶形-俯首-簡單條帶形的分化;條帶形-回首-複雜條帶形應是條帶形-回首-簡單條帶形的分化。在曲折形中,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應是曲折形-簡單曲折形-扁平形的進一步發展和分化;曲折形-複雜曲折形的發展有受到曲折形-簡單曲折形-高寬形的影響的因素,但源頭還不明晰,有待進一步研究。關於條帶形與曲折形之間的關係,應是各有各的源頭,分屬兩類。

表2-4條帶形及曲折形單體龍形玉器持續時間、地域分布及數量表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發表時間:2016-04-01碩士


推薦閱讀:

佛教問題探討第六、制度
《易經》卦序的分析探討
探討意境的產生及其構成
[轉載]探討建祿、羊刃格
一位 富翁八字格局層次探討

TAG:玉器 | 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