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與養生 - 綜合討論 - 泰山禪院 禪宗|禪宗道場|閉關|修身|

拍打與養生

拍打篇

----凈心

總 論什麼是經絡?經絡就是經脈和絡脈的統稱。人體的主要經脈有十四條,這十四條經脈有十五個分支,稱為十五絡脈。人體的經脈主要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十四條經脈上,各有很多敏感點,叫做穴位。十二正經,分布在上肢的叫手經,分布在下肢的叫足經。手經和足經都分陽經和陰經。在稱謂上陰經有太陰、少陰、厥陰的不同,陽經有陽明、太陽、少陽的區別。陰經屬臟,叫它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肝經。陽經絡腑,叫它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十二正經的循行路線是:手三陰經由胸走手,手三陽經由手走頭,足三陽經由頭走足,足三陰經由足走腹。陰經與陰經交接在胸腹,陽經於陽經交接在手足,這梯狀形成了一個陰陽交會銜接的經氣循環系統。奇經八脈和十二正經不同,既不屬於某一臟腑,也沒有里表對應。傳統醫學常把任、督二脈和十二正經放在一起叫做十四經脈。任脈:循環於胸腹正中線的任脈屬陰脈督脈:循環於腰背頭面正中線的督脈屬陽脈什麼是拍打衝擊?拍打就是在人體表面,循著經絡的靈敏點,即穴位,施行手法技巧的。手法的技巧或輕重都有一定的刺激量,這個刺激量把它叫做「力能」。這種「力能」也可作為信息的載體向體內器官傳遞信號。近代研究表明,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點的生物信息。某器官生物信息的改變,可能影響到整個系統乃至全身機能平衡。刺激體表穴位,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信息傳遞到有關臟器,對失常的信息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髒器的調整作用。這種嶄新的信息調整理論是做健身的理論依據。什麼是筋?人體的肌肉,肌腱,骨膜,韌帶,經絡,血管和神經廣義的說都叫筋。筋受外力侵犯或不慎跌倒或體勞過累或活動久傷等因素引起的損傷,無骨折,無脫位,無破皮的都稱為傷筋。不論是急性的、慢性的,疼痛為其主要特徵。中醫認為損傷後血瘀經脈,絡經受阻,氣血不通。治療的關鍵在於舒經活絡,行血除瘀,疏通經氣血,方能解除疼痛。這就是祖國醫學「通則不痛」的理論。什麼是氣血?人以氣血為本,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人的生命活動是氣血運動變化的結果。氣,是不斷運動著的,活力極強的精微物質。有推動、溫照作用,屬陽性。血,就是血液,血有滋潤作用,屬陰性。氣、血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極為密切的關係。陽氣推動陰血,陰血載輸陽氣。氣為血之師,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中醫學認為氣血阻滯,陰陽失衡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人體的精氣神皆來源於五臟所藏之精。足太陽膀胱經是縱貫人體背部的大經脈。五臟六腑的俞穴順行排列其經,內部精氣在背腰部聚集之處謂之俞,也叫背俞穴。「治臟者,治其俞」。拍打背俞穴,激發足太陽膀胱經氣,調理臟腑氣血,平衡臟腑陰陽,增強臟腑功能,是背部健身的根本所在。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靠我們自己的雙手推遲衰老來臨的歲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根據傳統醫學理論和運用「拍打衝擊」手法,可以達到目的。拍打的作用在於行氣、活血、導滯、敲骨振髓迅速恢復人體臟腑肢節的正常生理功能。傳統的理療保健素有「行穴道之敲打,通百發之路程」之說。第一節拍打從頭開始頭,屬人體的最高部位,頭面為人之首,凡周身陰陽經絡無所不聚。「頭為諸陽之會」。拍打整個頭部可以解決頭疼、頭暈、頭脹、失眠、鼻炎、鼻塞、感冒、防治腦血栓、小腦萎縮等症。堅持拍打以活躍頭腦的血液循壞,增加大腦的供血量,促進神經系統的興奮,氣血通暢。可使任、督二脈氣血經絡通暢,起到清腦提神,健身強體的效果。開始拍打時,整個頭部感覺像針扎一樣,那是長期以來頭部受寒涼侵蝕,頭部皮層微循環不暢,通過拍打時又刺又痛,一定要堅持克服。百會百會:於人身之顛頂,全身的百脈之會,諸陽之會,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病症:頭痛、牙痛、頭重腳輕、高血壓、低血壓、目眩、失眠、焦躁等。感受:有氣血不暢的地方就會有像針扎的疼痛,病症較深就會感覺頭部沉重,痛點加深。疼痛消失後,頭內感覺輕鬆,徹底通透拍打頭部時,腳底會有震動感。頭維、陽白調理感冒引起的鼻塞、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眩暈、鼻出血、小兒驚風等。頭維為防治偏頭痛的常見穴位,有疏風清熱之效,對於目痛淚出,視物不清,眼瞼動有防治作用。陽白有防治感冒,前額頭痛,面神經麻痹,消減額部皺紋的功效。後腦勺主要調理眼疾、耳鳴、鼻腔炎症。後腦勺是三叉神經所在的位置,所以拍打時要格外小心。拍打的適度、透徹,會感覺鼻子、眼睛、耳朵、牙根都有震動。通透時腦內有很松、清爽的跳動感,用拳頭輕擊。腦溢血、腦幹堵塞患者和甲雲性眼睛突出者禁止拍打。風池主要調理頭疼、偏頭疼、頸椎勞損風池是大筋通往四肢的地方,擊打此部位主要是振動四肢。開始時患者因氣血不通腦袋特別脹痛,可先擊打其他部位,慢慢緩解,被擊打者會感覺像觸電一樣有電流瞬間通往四肢。腦幹有問題,腦溢血、腦腫瘤患者不宜。天柱天柱是治療一切氣病的要穴,可調理氣亂,補益氣虛,疏解氣鬱,行散氣滯,順導氣逆、氣結。風府風府善治多種風證,如外感風寒,內熱生風,中風不語,癲癇瘋狂等。環耳主要調理耳鳴、耳聾、耳底癢、中耳炎。開始時耳底脹痛,奇癢,後感覺是面熱,熱得很舒服。耳鳴是肝膽虛熱所致,耳聾反映腎氣不足,中耳炎耳底疼,耳內有炎症。面部擊打刺激面部神經,激活面部細胞,促進面部微循環,增強代謝功能。開始時有針扎樣疼痛,整個面部發熱,堅持理療,皺紋有所減退,皮膚富有彈性,細膩光滑,美容效果極佳。眼部病症:眼部乾澀、癢、脹,視覺疲勞,迎風落淚,眼圈發黑。眼疾病大都是肝氣不足,工作緊張,睡眠不好,肝火上升,眼赤,見風流淚,赤紅髮炎。脖頸病症:咽炎、聲帶嘶啞、口腔潰瘍、上火引起的嗓子疼。頸部是人體動脈靜脈通過的地方,也是臟腑經絡密布之處。與身體中的胃、膽、大腸、小腸、膀胱等經絡相通。第二節

TOP

第二節 前胸 前胸 前胸兩側防治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心慌、嗓子痛癢、咽炎、咳嗽、乾咳、口腔潰瘍、地圖舌。肺朝百脈,主呼吸,肺主全身之氣,肺氣足才能使全身的經絡之氣血良性循環。肝部病症:肝硬化、肝囊腫、脂肪肝、肝氣鬱結、肝血瘀、肝萎縮、肝腹水等肝主疏泄和生髮,調達疏通全身經絡。肝疏泄不順而引起肝氣鬱結,頭疼易怒,胸肋脹痛,月經不調,便秘等。肝主藏血和調節血的功能,營養全身的筋,支配肌肉關節,肝氣不足會引起筋疼,抽搐,麻木等。膽病症:調治膽囊炎,排除小型膽結石,初期膽息肉。膽主儲藏膽汁,經肝的疏泄作用,膽汁排入腸中,促進食物消化。若肝膽功能失常,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受阻,就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從而出現厭食、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若濕熱鬱結肝膽,以致肝失疏泄,膽汁外溢,浸漬肌膚,則發為黃疸。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特徵。膽氣以下降為順,若膽氣不利,氣機上逆,則出現口苦、嘔吐黃綠苦水等。衝擊拍打,可調理肝膽正常工作,增強膽汁分泌,增強免疫力。正確位置在右乳頭左下一寸許。胃病症:胃不適的現象,胃寒、胃熱、胃酸、胃脹、胃潰瘍、胃痙攣、胃萎縮、胃下垂、胃炎、胃疼等。胃主接納水谷,消化食物。胃喜潤惡燥,胃熱上行則目赤、牙疼、咳、口臭、厭食等。常吃冷飲造成胃寒,會出現胃疼、胃脹、嚴重者造成胃痙攣。胃是人生存的根本,消化不好,維持身體的力量來源就減弱,身體就逐步衰竭。胃一旦發生疾病,就會牽連脾,大小腸等其他臟器。推胸腹 也叫推胃1、 雙手十指自然伸展,放胸腹部位,自心口至臍下,左右手交替推行。2、 雙手兩拇指並齊,其餘八指向外自然伸展,放其胸腹部位,自心口至臍下四寸平推。推胸腹時,心肝脾肺腎胃腸等器官遂開降起伏,互相擠摩。推胸腹時,循行於胸腹的九條經脈和經脈上的多個穴位受到激發,腸胃蠕動加大,血流加速,淋巴循環暢通,代謝提高,膽固醇、血糖下降。功效在於行氣血,寧心安神,化瘀滯,消腫止痛。益肝腎,強筋壯骨,去糖脂,減輕體重,助消化,溫中養胃,利下焦,二便暢通。輕揉按胃及腹部把胃裡的積水、積氣、積食揉開後,進行拍打,把病氣帶出體外。病氣衝擊開後,上行打嗝,下行排氣,胃部的濕熱消失。腹部包括:大腸、小腸、脾、橫結腸、精房、子宮、輸卵管、腹肌、韌帶、淋巴、膀胱等。腹部有很多器官,病情複雜。常見的疾病有:腸炎、便溏、便秘、結腸炎、子宮肌瘤、附件炎等等疾病方法:先將雙手置於腹部輕輕揉按,使腹部皮肌放鬆,再由輕到重,揉至整個腹部鬆軟後再進行拍打。感覺與效果:腹內不暢通的地方會有疼痛感,揉至疼痛消失,裡面熱乎乎的就可以,以上腹部疾病得到治癒與緩解。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正中點為任脈穴「氣會中」主胸中之氣,有調氣降逆,寬胸利膈,宣肺開郁之功。是防治咳喘、胸悶、乳腺炎、乳汁少的重要穴位。中脘穴位於劍突至臍連線上的正中點為任脈穴。中脘是胃的募穴,胃腑的內部精氣匯聚中脘。胃居臟腑中央,脾胃健康,拍打中脘能激發胃中溫潤陽氣,升清降濁,調理中洲氣機,有助肺、肝、腎三臟功能。推動心脾血氣運行,又能防治胃炎、胃痛、嘔吐、腹瀉、便秘、口臭諸症。雙拇指重疊點壓中脘穴,治療多種急慢性胃部疼痛,即刻痛止,是治療急性胃痛的聖穴。氣海穴位於臍下一寸半,為任脈穴氣海為元氣之會,呼吸之根,功在補益真元,溫振腎陽,通調任脈,益氣昇陽,為強壯之穴。拍打氣海,即能大補元氣,又能溫脾胃,助運化腐,熟水谷,蒸動膀胱氣化,使之氣化升騰,津液四布,逐出濁陰。防治:腹脹、腹痛、月經不調、不孕、遺尿、遺精、陽痿的要穴。關元穴、中極穴關元位於臍下三寸,臍下四寸是中極。均位於臍下腎間之要害處。關元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儲血之處。關元中極穴位的少腹是女子子宮位,子宮是胎兒生長的「寶地」,這塊寶地氣血充盈。關元是強壯穴,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中極功在調經養血,通利膀胱。拍打關元、中極二穴,可通治男女精血虛虧。如男子陽氣虛衰、陽萎、失精、小便頻數,女子下元虛冷,血結成塊,經閉、痛經等。天樞穴位於臍旁一寸半天樞有助脾氣,利運化,分理水谷糟粕,消導種種積滯的功效。是防治嘔吐、腹脹、腹瀉、便秘、腸麻痹的要穴。章門穴位於十一浮助遊離端頭章門有調五臟和腸胃、開心胸、解煩悶、消脹化良之功效。防治嘔吐、腹瀉、小兒麻痹、黃疸、疾塊、胸肋疼痛的重要要穴。腹股溝第三節 後背人體的機能活動由五臟六腑正常生理功能維持著。臟腑的功能以五臟為核心。所謂的「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人體的精氣神皆來源於五臟所藏之精。五臟功能正常,整體機能活力充沛旺盛。保護五臟應是健身的著眼點。足太陽膀胱經是縱貫人體背部的大經脈,王章六腑的內部精氣在背腰部聚集之處為之「俞」,也叫「背俞穴」。有「治臟者,治其俞」之說。從背腰部位沿膀胱經脈和華倫夾脊用雙拳輕巧緩和往返捶打。膀胱經為人體背部的縱行大經。五臟六腑的俞穴順行排列其經。臟腑的精氣都通過其俞穴內輸轉。有防禦外邪入侵的性質。背俞穴是防治臟腑相應疾病的要穴。拍打背俞穴,激發足太陽膀胱經氣,調理臟腑氣血,平衡臟腑陰陽,增強臟腑功能,是背部拍打的根本所在。膀胱經是從貫頭、頸、背、腰、腿的一條大經脈,為督脈穴。督脈有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上、次、中、下八髎、大椎、陶道、身柱、長強。肺俞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外是皮毛,開竅於鼻,鼻與喉相通而連於肺。拍打肺俞能宣通肺氣,清熱和營,又能補益肺氣,理氣調氣。肺俞是防治鼻塞、感冒、發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重要穴位。心俞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主血脈藏神志,開竅於舌。祖國醫學認為心臟正常的搏動賴於心氣,心氣充沛才能維持良好的心力和心律,才能使血液周流不息。營養全身,面色光澤紅潤,筋骨健壯有力。拍打心俞是防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的重要穴位。膈俞位於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膈腧在足太陽膀胱經十八對俞穴中為八會穴。會者,精氣聚會之處也。膈腧位於心腧和肝俞之間。心主血,肝藏血,故謂「血膈腧」。膈膜位於胸腹之間,是分理胸腹的器官。拍打膈腧有理血調氣、疏通氣血、升清降濁、統治一切血病之功效。如慢性出血、貧血、呃逆、神經性嘔吐等疾患。肝俞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肝主疏泄,主藏血,開竅於目,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液運行的重要環節。肢節活動協調,心情開朗舒暢。肝失疏泄則氣的升發不足,氣機鬱結,胸腹脹滿,肝氣上逆,頭目脹痛,甚至血隨氣逆,導致咳血、吐血。肝氣犯胃,胃難降濁,在上噯氣嘔吐,在中腹滿脹痛,在下便秘。拍打肝俞,有疏肝解郁、和血安神、清火明目之功。肝俞是防治目赤、流鼻血、夜盲、脅痛、脊背痛、黃疸的重要穴位。脾俞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主運化,開竅於口。脾功能旺盛,機體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得到充分的營養而生機勃勃。「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拍打脾俞,有健脾利濕,和胃調中,調理升降之功,是防治消化不良、胃腸炎、浮腫、肢體乏力的重要穴位。腎俞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兩腎俞穴之間夾著一個命門穴。腎藏精,主命門火,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拍打腎俞能激發腎氣,健腎壯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代謝力,有益健康長壽,命門穴是督脈上的一個穴位,位於脊柱的第二腰椎下緣與正面的肚臍相對應,兩旁是腎俞穴,兩者相通。捶打命門穴位是培補命門真火,振奮人體陽氣,輔助腎陽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功效。還能防止多種腰痛、遺精、遺尿、陽痿、早泄、赤白帶下等各種病患。八髎四個骶骨孔均有穴位,從上至下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雙側合成八髎,均為膀胱經穴。八髎的功能涉及膀胱、肝、膽、脾四條經脈,可謂功廣效寬。素有「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拍打八髎能強腰壯筋,滋陰固腎,助陽益精。八髎是腰骶健身的常用穴,還是防治下焦諸症的重要穴位,如月經不調、陰挺、痛經、小便不利、遺精陽痿等。大椎位於第一胸椎上緣,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之會穴。純陽主表,可宣通諸陽。有解肌清熱,疏散於外,行氣泄熱,利水於內的功效,可驅寒除邪,是防治感冒、骨蒸潮熱、肩背痛、熱病中暑、小兒驚風的主穴。陶道位於第一胸椎下緣,與大椎隔椎而居。陶道是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有除風清熱之功。是防治惡寒發熱、骨蒸潮熱、頭痛項強、脊背疫痛的要穴。身柱位於第三胸椎下緣,有疏散解郁、宣通脾胃氣機、搜風順氣、鎮驚安神之功效。是防治身熱頭痛、咳喘、驚厥、腰脊強痛的重要穴位。長強穴位於尾骨尖下緣,是督脈的絡穴,絡有聯絡表裡兩經的作用。故長強別在任脈,又為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之會穴。拍打長強穴,有鼓動陽氣上升,培補脊里血虛之功效。是防治泄瀉、痢疾、便秘、便血、尾骶部疼痛的重要穴位,華佗夾脊(夾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升半寸處是穴。十二胸椎和五個腰椎兩旁共三十四血,它位於督脈與太陽膀胱經之間,五臟六腑的內部精氣均有這裡輸轉,所以它有扶督脈之陽,助膀胱之氣,調理臟腑氣血,疏通經絡脈道的功效。巧妙、適量、溫和的捶打,使其背腰部的經脈俞穴反覆受到舒爽的、均勻的、有節律的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營養和氧氣的供給,是解除背腰部疲勞的有效手法。平推督脈督脈為奇經八脈之一,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循脊里走腰脊正中,上達背頸至顛頂。其支脈屬腎貫心,腎氣通於腦,腦為髓海,故曰督脈為陽脈之海。十二正經中的手三陽經、足三陽經都與督脈相交會,所以督脈能統攝全身的陽氣,曰「督身之陽」。推督脈可補陽益氣,陽氣通達則能活絡行痹,強筋壯骨,能補髓健腦,醒神開竅,能上下貫通,疏通升降。第四節 上肢曲池穴位於曲肘90°肘橫紋終點稍外。它行氣血,通經絡,舒筋利節。專搜血中之風的功效,又能宣通肺氣,清肺熱,止咳喘。防治高血壓、落枕、肩臂關節痛,咽喉腫痛。內關穴位於腕橫紋正中直上二寸兩筋之間。有同埋活血、寧心安神、清心開郁、寬胸除煩、行氣利水的功效。「心胸若有病,速與內關謀」。內關是防治一切心胸疾病的常用穴位。如胃病心慌、心悸、噁心、嘔吐、胸悶、高血壓、胸肋痛、暈車、暈船、暈厥等。今谷穴位於食指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今谷穴本性輕清走表,能升能散,上走頭面諸竅,開關宣竅,疏通上焦,泄熱散風,發汗解表,托邪外出。防治頭面五官,風寒、火邪和溫熱的常用穴位。如頭痛、落枕、牙痛、咽喉痛、眼疾、面神經麻痹、上肢關節痛、高血壓、偏癱。今谷穴有促子宮收縮的功能,有推遲面部衰老的作用,所以說是一個美容穴。勞宮穴位於握手中指尖對掌心處,為心包經穴。勞宮穴情清善降,能瀉心火,平肝逆氣,舒氣化痰,除胸膈之熱,醒神開竅,通利筋脈。此穴主要是疏通筋脈,清胸膈之熱,舒心、寬胸、和氣、清心、開竅、鎮驚。
環跳穴位於股骨大轉子後方,直立並足時大轉子後出現的凹陷處。是瞎子的樞紐,防治下肢疾患的要穴,拍打環跳穴有益腎氣,固胞宮,壯陽,健腰之功。還有調氣理血、通陽助陽,祛風除濕之效。環跳穴防治腰腿酸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的重要穴位。委中穴委中穴位於腘窩中央,是調氣治血的要穴。「委中曲瞅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樑。痛筋莫展,風痹復無常,膝頭難伸屈,氣入即安康」。對委中功能的精確描繪。「腰背委中求」是千古傳頌的至理名言。委中擅治背腰痛,腰腿痛、坐骨神經痛以及中風、小兒麻痹、腦炎後遺症的下肢癱軟、強直。防治腰腿痛,委中是首取之穴。承心穴承心穴位於腸下分肉間凹陷處。承心與委中同屬足太陽膀胱經。有「委中配承心」之說。承心的功效在於「擅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輾轉戰疼,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雙手側拳或側掌往返,輕柔緩和,交替切打,使血液循環加速,營養和氧氣供給充足,疲勞得以解除。人的雙腿支撐全身,不論站立、走路、生產、勞動或體育鍛煉,腿用得最多,受累最甚。有「寒從腳起,人老腿先老」的說法。湧泉穴位於足掌前三分之一正中,也叫長壽穴。湧泉穴有緩急解痙,滋陰降火,醒神開竅,清熱熄風之功。作為健身,湧泉的作用是滋陰補腎,強筋壯骨,解除足部疲勞。是防治高熱神昏,眩暈、驚風、高血壓的有效手段。血海穴位於正坐屈膝,髕骨內上緣上二寸。血海功在養血、活血、理血、調經除瘀,以治療血賬,可防治多種血病,特別是婦科血病,還有除濕止癢的功效。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大關節。上緣有鶴頂穴,下緣處有犢鼻穴、下膝眼穴,拍打三穴位,能促進關節組織周圍的氣血循環,刺激關節腔內的滑液分泌,增加關節肌腱韌帶的耐力,改善關節活動的功能,解除疲勞,修復損傷。足三里足三里可以活血補血、宣通氣血、壯元陽、補虛損、導痰行滯,即能防治六腑的病患,又能防治高血壓、偏癱、頭痛、腰痛、腿痛、足背痛,故有「三里治百病」之說。足三里確為健身的主要穴位,把它叫做「健康第一穴」。陽陵泉穴是筋的會穴,主理筋病。故有「陽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腫並麻木,冷痹與偏風,舉足不能起,坐床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是防治膝腫肢麻,足肢冷痹,偏風萎廢,膽囊炎,胸肋痛,坐骨神經痛的重要穴位。懸鐘穴位於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後緣。懸鐘穴能養血益精,健腦益智,壯骨榮筋,強身健步。是防治膝關節不適,胸肋疼,落枕,半身不遂等。三陰交穴位於內踝上三寸,脛骨後凹陷處。三陰交是防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遺精,陽萎,早泄,遺尿,睾丸炎,腹痛,腹瀉,失眠,中風後遺症。腎主骨,肝主筋,脾統血主四肢肌肉,所以三陰交還能防治麻痹疼痛。太沖穴位於足背一、二趾縫間上一寸半太沖為肝經的重要穴位,是防治多種肝病、筋病的常用穴。
4#

TOP

5# 發表於 2011-1-10 01:04 只看該作者

好慚愧!我只是代筆而已,是凈心的手稿!加油!

TOP

6# 發表於 2011-1-10 01:05 只看該作者 養 生 篇在傳統文化裡面,養生包括四個方面:養性情、養睡眠、養居處、養房事。1、養性情養性情不是讓人不去生氣,而是讓人一開始就不去生氣。古代人喝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通神明,通經脈,愉悅情志。「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現代人不一定非要學會寫詩,但起碼要會讀詩,去除煩憂一定要懂音樂,因為只有音樂可以作用於神明。傳統文化認為五臟都對應著五音和五聲。一個人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來就說明他內在是一種什麼反映,而詩也是一個人情志的一種反映。2、養睡眠睡眠和長壽最為密切。睡子時覺是為了陽氣的生髮;睡午時覺是陰陽交替的時候;睡丑時覺是養肝的一個重要舉措;睡寅時覺是因為夜裡三點到五點氣血全身輸布,此時休息可以養氣血。3、養居處「室大多陰,台高多陽」,人居住的地方分為陰宅和陽宅。古人認為客廳可以是大的,但卧室不可以大。卧室的大小和人的氣密切相關,如果太大會好人的氣。「多陰則厥」,厥就是四肢厥逆症。如果陰氣太盛,人就會出現四肢厥逆症。說明此時人體的功能出了很大的問題。「多陽則痿」,痿就是指四肢無力,即四肢酸軟。從《呂氏春秋》中說,此「陰陽不適之患也,是故先王不處大室,不為高台」。4、養房事養房事是指要陰陽和諧。首先要把自己的性情、睡眠調理好,家庭和諧,也就是陰陽和諧,這就是養房事。5、女子手腳冰涼是由於她們身體的原因造成的。因為她們心氣不足,心血不足。血液循環不暢,末梢神經循環不好,血就很難流到身體末梢,導致人手腳冰涼。女子經常生氣,又喜歡把氣憋在心裡,可能不會直接傷害胃,胃經走乳房,會傷害女人的乳腺。任脈走子宮,會傷害到子宮。像子宮肌瘤、乳腺增生、乳腺肌瘤等病都是和經常生氣,鬱悶有關係。如果總是壓抑、苦悶、抑鬱,還會患心臟方面的疾患。如果男人經常生氣,就會傷肝傷胃。手指不飽滿,肉出現一些問題,說明脾有問題。手指冰涼說明心主血脈的功能出了問題。「稼穡」稼是種植,穡是收穫,脾虛人肥胖,脾旺人消瘦。6、水腫水腫是因為靜脈的血迴流出現了障礙,或是管壁的滲透機能太強。西醫認為患心臟瓣膜病的病人最容易患水腫病。中醫認為,病人水腫是因為腎濕土太過、陽氣不足,即身體內水太多了,而陽氣的氣化功能又不夠就會造成水腫,氣化功能為什麼會弱?是因為寒邪凝聚的力量太強,而氣化的功能太弱就會傷腎氣而出現水腫。元氣是補不了的,元氣靠的是天天吃飯和天天睡覺才來的。而不是靠天天吃補藥。飯是精血的來源,補藥不是精血的來源。7、五臟是肝心脾肺腎肝對應的腑是膽,所以有肝膽相照這個詞。心對應的腑是小腸,中午十一點到十二點是心經當令。脾對應的腑是胃,脾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脾也不好。肺對應的腑是大腸,人要大便時靠的肺氣把大便排出來的。腎對應的腑是膀胱,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足才能促進膀胱司開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儲存與排泄。8、手指拇指對應的是肺經;食指對應的是大腸經,食指和大腸蠕動與大腸經氣很有關係;中指對應的是心包經,所以中指的麻木肯定和心包有關;無名指對應的是三焦經,因為三焦為人體的孤府;小指對應的是心經和小腸經。從心臟的角度來講,如果是中指麻木,就是心臟輕症,如果是小指麻木,小指外延麻木就是心臟的重症。心和小腸對應的體是血脈,因為心主血脈,脾胃對應的體是肉,肺對應的體是皮毛,腎和膀胱對應的體是骨頭。9、為什麼有人頭上總長頭皮屑,或者是脂溢性皮炎,其實是脾虛的現象。脾虛的人就經常流口水。10、五臟與五液肝液為淚,心液為汗,中焦脾胃為,脾虛的人就經常流口水,腎液為唾,舌面干不幹可以很大程度上看出腎液的問題。11、時辰與五臟六腑關於時辰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習慣,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看一下時間,這個時間很重要。比如說,上午九點多發的心臟病和下午兩三點或四五點發的心臟病,根源是很不同的。西醫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心梗;中醫認為,上午九點多發作的心臟病是由脾胃造成的,下午兩三點發作的是小腸經的問題,以為心與小腸是相表裡。有的人中午吃飯後臉通紅,胸悶,實際上是心臟疾病的一種前兆。下午三點到五點發病,是膀胱經的問題,是陽氣大虛的象。下午五點到七點發作就和腎經相關。心經對心病表現為心痛,心血虛就會造成心痛,心血虛就是心臟缺血。在人體當中有幾個臟器每時每刻不能缺血,一個是大腦,一個是心,一個是腎。這三個臟器只要一缺血,身體馬上就會啟動,元氣及時補給。高血壓是由於大腦缺血或者心缺血時,身體通過加壓的方式滿足它們對血的需求。半夜三點到五點時肺經當令。它開始重新分配全身的氣血,所以夜裡三點到五點的睡眠是必須要保障的。12、五臟解讀 「掌中熱」即手掌心發熱,是肺經深入髒的病,因為它影響到心包、心經。如果出現寒證、「小便數而欠」,數是總去廁所,欠是少,每次就一點點,這是肺氣虛的象,肺氣虛,就會一遍一遍上廁所,但每次排泄不多,再虛,「少氣不足以息」,相當於人有很深的哮喘症,老喘不上氣來。肺經病也會與胳膊相關,因為肺經出於雲川、中府沿著手臂前緣的上線,一直走到拇指指端。另外一條會走在食指指端。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這個指尖就是經脈陰陽交通之所。十指如果通了的話對身體很有好處,經常活動十指,用十個指尖相碰,經常敲打指尖,讓指尖的氣血出於活躍狀態,有利於氣血陰陽交通。腎氣太虛會造成心梗。腎精不足,表現為煩躁、發怒,因為斂不住虛火,腎精已經嚴重虧失了。腎虛的人,心總是空空蕩蕩的懸在那兒,容易受驚嚇,比較容易煩躁,腎精不足會表現為心痛。「氣不足則善恐」,如果腎氣不足,人特別容易恐懼,心裡總是慌慌的,總覺得後邊有人想抓自己,這些都是屬於腎經的病變。肝,「卧則血歸於肝」,卧就是睡覺,如果人要睡著,有一個動作就是閉眼睛,假如人閉眼睛就等於把閥門關閉了,全身的氣血就會歸於肝,由肝來藏血,重新做血的濾化。人的睡眠好,肝腑就會得到很好的休息。肝主怒,如果肝血不足,人就會非常煩躁,經常發脾氣。太沖穴是肝經的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腳趾旁邊。如果人生氣,太沖穴就會有疼痛感。每天晚上洗腳時按摩太沖穴,可以吧疼痛揉開,只要太沖穴不疼,這條經脈就沒事了。膽經出現了障礙,表現出來的是心肋疼,不可轉側,轉身都難受。「飢又不欲食」,餓了也不太想吃東西,總是心慌,手腳冰涼,就像低血糖的癥狀。膽經症的表現:口苦,每天早晨口苦,這是典型的膽經病。善嘆息,即一個人總是長吁短嘆,是因為少陽膽經被壓抑了氣機起不來,人就希望通過嘆一口氣,讓氣機上來一點才舒服。膽經病嚴重者:「面微有塵」就是人臉上好像微微的蒙上了一層塵土一樣,灰暗、沒有光澤。而且在身體皮膚上會有所表現,叫「體無膏澤」,人身上一點也不滋潤。頭痛,頭的兩邊會痛,這是少陽的問題,因為膽經是從人的外眼角開始,一直沿著人的頭部兩側,然後順著人體的側面走下來到小趾、四趾,所以人兩側的頭疼都是和膽經有關的,感冒也是膽經被壓抑受寒的一個像。胃經病,無緣無故哆嗦,胃火不旺。愛打哈欠,胃寒、胃氣虛、胃氣不振。呂歪,胃火太盛,血又不足,人體營養不夠。牙痛,胃經的牙痛是上牙痛,因為胃經入上齒中,針刺扎胃經的內庭穴。養護脾胃有一個原則:吃飯最好是七八分飽。早晨七點到九點是胃經當令,這個時候一定要吃飯,很豐盛才可以,不易發胖,容易消化。下午四點多鐘吃點飯,即補充精血又不會把脾胃過度累著。「胸滿嘔逆」,就是人經常會氣逆,打嗝,氣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按摩胃和肚子,氣上逆時,就讓它下行。很鬱悶,覃中穴就會被堵,可用大拇指捋此穴,讓氣能夠降下去。小腸病症:小腸經沿著脖子兩側走,嗓子痛、脖子兩側痛、兩個腮幫子腫也是小腸病。肚子特別大,說明吸收功能出了問題。吸收功能特別差就會出現眼睛黃,臉頰腫脹。蝴蝶斑,女人長蝴蝶斑就說明小腸吸收功能不好了,體內開始堆積垃圾。大腸主管人體分泌功能,比如:汗、延、淚、尿、體液。大腸火盛,「津」的功能過強,人就會便秘,津功能不足就會溏泄,即拉稀,或者大便特別黏滯,就是沖廁所時沖不幹凈,沖不下去。大腸經病症:1、下齒痛,大腸經也走牙齒,胃經的牙齒疼痛是上齒痛,大腸經病變造成下齒痛。取大腸經的經穴,扎合谷穴、頰車穴。2、脖子粗,大腸經走頸部,脖子粗,腫脹也和大腸經有關。3、兩臂痛,大腸經經過食指並沿著手臂一直上來,兩臂上緣痛或者食指不靈活,說明大腸經出了問題。三焦「主樞紐」,三焦像膜、筋、脂肪或其它連綴物,這些都相當於三焦。樞紐就是連接點,所以要保持三焦的暢通。三焦經病症:1、耳鳴,一種是腎精虧虛,身體透支太多;一種是三焦不通;一種是營養氣血上不來。2、腫脹喉痹,咽喉要腫脹、痹住的話都是三焦經的病變。3、汗出不止,如果三焦少陽轉輸的時候出了問題,人就會出現「汗出不止」的現象,因為體內不通暢。4、外眼角疼痛也和三焦經有關。5、無名指麻木,三焦經也走無名指這條線,三焦經不通暢,無名指會出現麻木或不靈活的現象。膀胱經主氣化,三焦主水道,相當於主管江河。膀胱為水府,是儲藏水液的地方。膀胱和三焦不一樣,它主管水道是否通暢,它只把精華全部收藏。膀胱經症:1、沖頭痛,前額頭痛屬於胃經,整個後腦部位疼就是膀胱經的疼痛了。2、目似脫,就是眼珠子恨不得要掉出來的那種感覺。3、項似拔,就是整個後脖頸部是僵硬的。4、腰酸背痛腿抽筋。5、痔瘡,就是膀胱經氣不足,津液不能滋潤經脈導致痔瘡。6、出現子宮肌瘤也是足筋病和膀胱經氣虛有關。7、「小趾不用」小腳趾不靈活、麻木、疼痛,大腳趾的疼痛和脾經有關,小腳趾的疼痛和膀胱經經氣有關,中間腳趾的疼痛和胃經有關,而腳底疼痛和腎經有關。聞「五聲」觀「五臟」「六腑」肝氣虛,會狂呼亂喊,肝聲為呼。老呵呵笑,是心神將散,心聲為笑。脾的正氣是唱歌嘹亮,邪氣是登高而歌。肺聲為哭,一個人總是哭哭啼啼,聲音里老是帶有悲氣,就是肺有毛病。腎聲為呻,人總是哼哼唧唧,腎肯定不好。小腸病,聲音很磁性,鼻音重,說話很好聽,很吸引人,可能小腸有病。脾生病的人「善噫」,經常打嗝,脾經生病是嗝聲音比較低沉。胃生病的人總是哈欠連天,哈欠也是一種聲音,說明人胃氣虛,胃寒,通過打哈欠胃可以舒展。腎咳厲害,唾裡邊有血絲,有點像哮喘,說明腎不納氣。膽經痛的人總是唉聲嘆氣,這種人可以多做做手臂運動,伸拉膽經,關鍵是調整好自己的睡眠,讓膽氣能夠按時生髮起來。肝經痛是「呃逆」,就是胸脹滿感,一聲一聲打嗝那樣的呃逆之症。膀胱經痛,如果在上樓過程中,小腿肚子痛,屬於膀胱經痛,因為膀胱經一直貫穿的是小腿。胃經痛,如果下樓時大腿痛,屬於胃經病,因為胃經正好走大腿的前緣。牙痛,上牙痛屬於胃經痛,可以在胃經的足三里穴或腳面的陷谷穴上扎針,很管用。 下牙痛屬於大腸經痛,可以針刺合谷穴。咽喉痛、喉痹是大腸經的問題,因為大腸經屬於陽明燥火盛。「頸腫喉痹」就是脖子粗了的喉病,這是屬於胃經的病。因為胃經是循喉嚨走一圈的,胃經也屬於陽明燥火。如果兩邊痛,屬於脾經和心經的問題。喉結以上部位的疼痛以及腮幫子腫大,就是小腸病。如果咽已經腫,是上邊干痛,就是腎經的病,腎經也循喉嚨。中醫「四不治」1、驕恣不論於理 病人特別不講理不治2、輕身重財 病人心疼錢,寧死不看病不治3、衣食不能適 讓他吃飯喝酒要有節制,但不聽,仍然暴食、大量飲酒,不治4、信巫不信醫 病人只相信巫師,不相信醫生,不治養生「五難」1、 名利不滅難2、 喜怒不除難3、 聲色不去難4、 滋味不絕難5、 神慮轉發難知道性格,知道疾病愛激動的人沒有一個心臟好的,心腦血管都不好;愛發脾氣的人,命運都不好;愛生氣的人容易甲狀腺、肝不好;愛較勁不服氣的人頸椎不好;害怕、膽小的人腎臟不好;疑心重的人胰臟不好;沒主意的人腦袋迷糊;幹活生氣的人肩周不好;兒女不聽話的人往往腿關節不好;認真的人比較瘦;能將就就將就,喜歡積攢,不精進的人容易胖;著急的人容易心跳加快,高血壓;害怕壓力的人容易低血壓。愛乾淨的人皮膚不好,而且脾胃也不好;愛傷心的人胰臟不好,腰不好,同時有酸的感覺;愛鬧心的人得癢病;覺得人生艱難的人,往往腿腳行動艱難;若總是心疼別人,容易心絞痛,氣恨得痛病。不愛聽的,得耳聾耳鳴;不愛看的得眼花白內障;不和別人溝通的,鼻子不通;

TOP

推薦閱讀:

新老冠軍大比拼(討論)(李兆林、溫亮富、沈毅、齊志鋒、揚超、張浩、周吉天) - Qzone...
以公共語言討論公共事件
論孝
佛學中關於無漏種子的討論
[轉帖][討論]80後員工管理的策略與技巧

TAG:養生 | 禪宗 | 討論 | 修身 | 綜合 | 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