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理財灰色江湖:超過20萬億市場 公司打零風險旗號|票據質押|理財市場

票據理財的快速發展顯得監管滯後,在監管方面,目前對於票據理財還沒有明確的監管,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對於產品也無風險界定

法治周末記者戴蕾蕾

10月10日,京東「小銀票」再度上線一批7%至9%年化收益率的票據理財產品,上線幾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

這只是線上票據理財業務火爆景象中的一例。

法治周末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從各類主打票據理財的P2P平台到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的「招財寶」、新浪微財富的「金銀貓票據」等互聯網理財平台,甚至傳統商業銀行也相繼加入線上票據理財的陣營。比如,依託民生銀行[0.00% 資金 研報]票據業務的民生電商推出的「民生易貸-E票通」,招商銀行[-0.10% 資金 研報]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業務」均是線上票據理財業務。

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票據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是借款方以銀行承兌匯票或者商業承兌匯票作為抵押物通過第三方互聯網理財平台向投資者融資,票據到期後以銀行或者企業兌付的資金作為還款來源。通俗地說,就是企業需要融資時,它可以把銀行承兌匯票或者商業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在互聯網平台上發布產品,向投資者募資。

「低門檻」「高收益」「低風險-銀行承諾兌付」等宣傳用語在很多票據理財平台上都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票據理財產品以開出票據的銀行風險兜底,年化收益率在5.5%到10%之間,有些甚至高出10%。

中國電子[0.84%]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票據理財風險按照平台的宣傳,看上去只有銀行倒閉時才可能存在。但其實,票據理財還存在票據被克隆、到期時銀行拖延兌付等風險。

「目前市場上的票據理財多數遊離在監管之外,對於票據的組織架構、合規性、風險控制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錢海利說。

超過20萬億的市場空間

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票據理財分兩類:一類是以銀行承兌匯票為質押物;另一類是以商業承兌匯票為質押物。由於票據理財的高收益,票據理財的互聯網平台不斷增加。

「票據理財平台主要分三類:一類是以阿里招財寶、新浪微財富金銀貓票據、京東小銀票為代表的互聯網平台;第二類是銀行系平台,如平安銀行[0.10% 資金 研報]小票通、民生易貸(e票通);第三類是專業票據理財平台,如金銀貓、票據寶、投儲在線、銀票網等。」殷燕敏說。

據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各類票據理財平台的產品銷售都出現了短時間內搶購一空的情況。

新浪微財富7月份聯合票據寶推出的一款收益率達9.8%的票據理財產品,發售僅2分鐘,超過100萬的融資額度就被227位投資人一搶而空。

繼新浪後,8月,電商巨頭蘇寧、京東相繼殺入票據理財市場,推出的票據理財產品上線幾分鐘,就呈現「已搶光」的狀態。

而一些P2P網站也蜂擁而入,像宜信發行的「宜人貸理財」,3個月年化收益率為12%;陸金所發行的「穩贏-安e」,36個月年化收益率為8.4%;有利網發行的「有利網定存寶C」,12個月年化收益率為11%。這些票據理財產品,起買金額都不高,最低的有100元起,較高的也就是1萬元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16時,已有1053款票據理財產品上線。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互聯網票據理財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新型的、風險較低(相比於其他P2P)的投資渠道,過去銀行由於人力、時間成本的限制對「小票」(500萬元額度以下)興趣不大。互聯網票據理財為小票的持有人提供了靈活的融資渠道。

錢海利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目前我國商業匯票簽發量已超過20萬億元,票據融資這個市場空間巨大。

「即便一家互聯網平台每天能消化5000萬元,一年也不到200億元,相對於整個票據融資市場而言也只是滄海一粟,這個市場才剛剛起步。」票據客總裁洪其華表示,瞄準這一巨大市場,未來票據理財類平台很可能迅速增加,目前全國範圍大約有20家平台,未來再誕生100家也屬正常。

零風險宣傳走在監管邊界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有些票據理財平台上打出「百分之百零風險」的宣傳用語。

而在票據寶官網上,一款名為「票據寶」理財項目第785期的產品年化收益率為6.9%,1元起投,期限60天。該票據由平安銀行承兌,產品稱唯一的風險就是銀行倒閉。

與此類似,銀票網上已經滿標的5支票據理財產品,期限均是30(31)天,預期年化收益率7.2%,1元起投。項目簡介方面,均是清一色的「某公司因企業正常運營,需要資金周轉,將上述銀行承兌匯票的所有權益作為抵押物在銀票網銀票理財平台進行融資」。

「任何金融產品都是有風險的。不能說是零風險。」中國政法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愛君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鄧建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票據理財所謂低風險,是相對於P2P網貸、股票市場而言,風險較低;高收益是相對於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而言,收益較高。但是二者性質不同,其實這樣比較並不完全合理,毋寧說是相關公司宣傳與營銷的一種手段。

李愛君介紹說,首先需要核實平台上的票據是否真實,是否有瑕疵。如果票據不真實,有瑕疵,那麼對出借人來說是有風險的。

一位國有銀行理財客戶經理此前表示,票據理財平台是否真的掌握了真實的票據?保管是否安全?以及票據是否真的被抵押?平台資質如何?投資人都很難判斷。市面上的假票很多,識別假票一定需要銀行的專業人士才能鑒別。近年來票據造假的花樣和手法日益翻新,票據造假的水平也更趨專業化,一些中小銀行還曾在假票識別上栽過跟頭。

殷燕敏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匯票本身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虛假匯票,無法兌換;二是背書風險。我國票據法對票據背書轉讓有明確的要求。有些票據沒有嚴格背書,出現一票兩用,或是多次背書的票據,票據轉讓次數過多,流通過程中出現背書不連續、名稱與印鑒不符、不蓋騎縫章等差錯都將給票據兌付帶來更大的風險。

「除了匯票的真偽和背書外,銀行或因匯票不規範、資金緊張等原因延遲匯票兌付,可能對投資人資金按時到賬產生影響。」殷燕敏說。

據一位從事票據中介業務的人士介紹,整個票據市場目前的到期違約率平均為0.2%至0.45%,但如果承兌行集中在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機構,到期兌付風險會高於平均水平。

此外,殷燕敏認為,除去匯票本身風險和延遲兌付風險外,還存在承兌銀行倒閉和票據理財產品發行平台的信用風險。

「目前票據市場直貼在5%至6%左右,如果票據理財的收益真的能夠達到7%甚至9%,我們為什麼不開發自己的理財產品,而將利潤讓渡給這些互聯網平台?」前述國有銀行理財客戶經理說。

「很多票據理財平台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推銷這類理財產品,會以超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資者,但這種超高的收益率可能是來自於平台的補貼,也有可能平台利用質押的票據進行其他的投資。一方面,高額的補貼不可能長期持續;另一方面,一旦票據發行平台出現資金周轉問題,就會導致其難以償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殷燕敏說。

鄧建鵬說:「票據理財實質是P2B,即網路借貸(我們俗稱的P2P)的另一種新形式,但在其中由融資方提供票據作為質押擔保,嚴格依據法律條文而言,多少仍有非法集資嫌疑,即單個融資方通過網路平台向公眾(即法律上所謂的不特定對象)集資,並承諾到期給予相應回報,同時,以票據作為質押擔保。目前法律上對此是否可行並未完全明朗。」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執行秘書長蔡凱龍認為,票據理財「無門檻、無風險、高收益」、「100%零風險」之類的宣傳,實際都走在監管邊界,冒著違規風險。

尚無明確監管

工行票據營業部人士表示,在目前的監管條例中,票據理財仍然處於無監管的模式。一票多押的情況尚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管,因為平台上傳的是票據圖片,這是很容易被複制的。

而有業內人士稱,銀行票據理財產品前幾年就出現過,即由銀行把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票據資產然後獲得收益,投資人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進行間接投資。

據法治周末記者了解,銀行票據理財產品興起於2011年,一般通過信託通道,認購銀行貼現票據資產的收益權,有些甚至直接對接企業持有票據,同時票據轉由銀行或第三方託管,持有票據的企業則從貼現銀行或信託計劃獲得資金,相當於票據收益權的轉讓。由於貼現流程存在合規瑕疵,為信貸出表提供了通道,且規模迅速做大至幾千億元,最終銀監會在2012年年初叫停了票據信託和相關銀行理財產品。

與銀行票據理財產品和票據信託不同的是,互聯網票據理財不直接涉及票據的所有權和收益權,而是採取票據質押的方式。

招行「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民生電商「民生易貸-E票通」、阿里金融「招財寶」以及部分主打票據理財的P2P平台均是上述模式。其關鍵是通過第三方託管避開了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流轉或貼現問題,比如招行的託管機構是中金支付,民生電商則是民生銀行和寶易付通,而大部分P2P平台一般找相關合作銀行託管。

鄧建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根據擔保法、物權法的規定,票據質押應簽訂書面的票據質押合同並交付票據,未規定設定背書是質權生效的條件。另據票據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成立完整的票據質權,除上述條件外,還應由出質人完成設質背書行為。目前利用互聯網平台進行票據投融資業務在法律上是一片空白。在互聯網平台融資的實踐中,在融資完成前,借貸關係尚未成立,投資人無法在票據上看到質押相關背書情況,只能在借貸關係完成(滿標後)後,由網路平台代為辦理相關手續。

對此,監管層也有顧慮。招行「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就因此在去年年底被監管暫停,後經過溝通一個月後恢復業務。「銀行有其他信貸業務,傳統的金融機構往往受到嚴格的監管,新的業務都必須向監管報備,一個流程的瑕疵都會影響整個業務的開展。互聯網金融幾乎沒有監管,其實做的是同樣的業務,監管尺度卻天壤之別,這對傳統銀行的業務創新就很不公平。」一位銀行票據業務部門內部人士表示。

殷燕敏認為,事實上票據投資一直存在,但涉及投資人群範圍較窄,規模較小,一般都是專業的票據「掮客」操作,通過倒票賺取利差。在互聯網理財飛速發展的時下,票據理財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被快速複製,由於其相對於銀行理財、貨幣基金收益較高,且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保障,顯得收益穩健,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投資人群範圍迅速擴大,產品創新速度也較快。

「票據理財的快速發展顯得監管滯後,在監管方面,目前對於票據理財還沒有明確的監管,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對於產品也無風險界定。」殷燕敏說。

鄧建鵬則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未來對票據理財的監管應該秉承的原則是明確信息披露制度,票據持有人、票據信息等應該全面、真實地向投資者披露;平台不得與票據持有人存在利益關係,以防平台自融;規定平台在票據鑒定、存管、代辦質押手續等方面應該承擔的義務與範圍。


推薦閱讀:

質押新規下績差股下跌風險
每日郵報:研究發現含糖飲料增加乳腺癌風險
三司新司長變下屆特首大熱 唐英年風險最高
價值at風險: 滬港通延期引發的短、中、長期市場邏輯思考 
長期服用雙磷酸鹽的風險

TAG:市場 | 公司 | 理財 | 風險 | 江湖 | 票據 | 質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