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間是劇場》金剛經開示(二)3

心一禪,您的掌上佛學圖書館。平台線上涵蓋萬餘篇大德教言、經論典籍、修學次第等;線下組織各類禪修、法會的報名和答疑,以方便廣大修行人通過手機移動端隨時研習經教,獲取正知正見。

「世界從哪裡來?」這一問題有上千種答案。「宇宙之外是什麼?」「宇宙有邊際嗎?」這類問題也有千百萬種解答,每一個答案就是一種「見地」。接納某種特別的見地,會引導我們接受某種特別的系統,這種特別的系統又會導致墮落、爭奪和賄賂,然後,一切就都不對了。

《金剛經》的目的是切斷每一種見地,不過,這說著容易做著難。當我們說「無見之見」時,聽上去讓人印象蠻深刻的。這類話聽得多了,我們多少會相信見地是元兇;然而,我們對見地的執著還是那麼深。有些見地可以輕鬆去除,如同鳥在飛翔時抖落身上的草屑一般;有些見地可以想辦法去除,儘管我們不太情願。不過對於大多數見地,我們就像鳥愛惜羽毛一樣執著,我們一直把它們保護得很好,而且經常梳理。尤其是當某種見地的來源碰巧是位神聖的大師,那根羽毛就被無可爭議地視為優秀。

這就是為什麼月稱菩薩在《入中論》第六品即將結束時說:「不聰明的人,會做惡行而下地獄。另一些不聰明的人,會做善事而升天堂。」因為既不做善行也不做惡行,才是「聰明」:「那些聰明的人,將超越善行與惡行而證得涅盤。」

不過,所有這些只是空談,我們除了說,還是說。如果天花板砸落在我們頭上,我估計空性仍然不會是我們的第一個念頭,救自己的命才是,對吧?對慣有的見地的執著,就是罪魁禍首。

須菩提問佛:「我們應該如何稱呼這部經?」佛的回答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意味至高的心、最高的智力。而「波羅蜜」的意思是,甚至超越它。

讓我來模仿月稱菩薩說話:「如果你不聰明,你會認為那些無明的人是壞的,那些有智慧的人是好的。但是,只有當你聰明的時候,才會認識到,一個人超越了無明和智慧才是好的。」還有比這更高的見地嗎?

當然相對上來講,我們說文殊師利菩薩很有智慧,觀音菩薩具足慈悲。可是從《金剛經》的角度,說文殊師利菩薩很有智慧,是侮辱他;說觀音菩薩具足慈悲,也是侮辱他。相對上我們可以這樣說,但在究竟上,這是個錯誤。可能有人嘀咕:「這個人在說什麼,文殊師利菩薩沒有智慧?」我不是說文殊師利菩薩沒有智慧,我是在說,根據這部經,任何人說文殊師利菩薩確有智慧,都是錯的。這種錯誤正如同佛在《金剛經》里指出的:「如果須菩提認為佛在說法,就是錯的。」這部經非常直接和徹底。

如果我問你,佛長什麼樣?毫無疑問,你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個人看起來像加德滿都製造的銅像的人——不眨眼,甚至不呼吸,像寵物一樣在每天早上或晚上接受你喂的一碗水、水果和花。想來真的很有意思。儘管多年來,沒有一匙米或一個水果有過任何被吃過的痕迹,儘管你若是忘了供養新鮮水果也沒人抱怨,可是你還在供養。

「佛的長相如何?」是個比較大的問題。佛問須菩提:「你是否認為佛會放光,有金身,具足三十二相?」在這個問題上,須菩提學聰明了,他回答說:「不,三十二相等不是佛的身相。」可是,為什麼三十二相不是佛的究竟身相?佛經和論注里不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不過,須菩提對此有個很好的解釋,他說:「是的,我們是這麼被教導的,不過那些教授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佛沒有三十二相,換句話說,佛超越了身相。」三十二相實際上是空性的教授。


推薦閱讀:

金剛經開示(五)
金剛經開示錄第3課
金剛大義:受持金剛經的功德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十八)中
【能斷金剛經】第二十四品:為什麼持經的功德遠遠超過財布施?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