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陷危機:酒鬼酒塑化劑風波追問
「都來炒酒吧!」在中國酒業高峰論壇上,酒鬼酒副總經理郝剛揮舞著有力的臂膀呼籲,「因為酒越放越香,價值越放越高,買時100,喝時200,賣時好幾百!」話音甫落,數百名與會者齊聲叫「好!」,現場氣氛達到高潮。
這是兩年前酒鬼酒公司官網上的一篇文章。隨著塑化劑事件的持續發酵,酒鬼酒乃至整個白酒行業都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而對事件來龍去脈尚不清晰的公眾更是處在疑雲之中。
追問一: 塑化劑如何進入白酒?
假如酒鬼酒中塑化劑超標的檢測報告結果屬實,其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感到意外,但也感到是意料之中。」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中國的釀酒史來看,不應該出現類似塑料設備,從以往在釀酒廠使用的情況,無非是罐、缸、窖等,「好像印象中沒有什麼與塑料有關的設備」。中國釀酒史幾千年,塑料史也就五六十年,此前從未出現過與塑料相關的問題,所以,塑化劑問題的出現是個意外。
而所謂的「意料之中」,厲曙光認為,我國一些釀酒企業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塑料容器、管道等設備,如此一來,就有可能污染到酒本身。也就是說,如果在生產途徑中使用到了塑料設備,那麼,便有可能吸收並使酒本身含有塑化劑成分。
中國酒業協會(下稱中酒協)稱,溶進白酒產品的塑化劑主要來自酒泵進出乳膠管,目前所有白酒企業都在使用該設備。每10米乳膠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劑含量0.1mg/kg,有的企業用一次酒泵(50米乳膠管),還有的企業多達4-5次。
據寶豐酒業營銷總監晉育鋒介紹,酒泵進出乳膠管主要應用於勾調環節和灌裝環節。在釀酒過程中,冷卻的白酒從陶壇中用酒泵抽出,通過輸酒管送往勾調車間,勾調工藝結束後,再用輸酒管進行酒瓶灌裝。這些管道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大部分酒廠採用不鏽鋼管道,但有的企業出於各種原因考慮,就用塑料軟管代替。劣質的塑料管可能發生老化,酒將塑化劑帶入酒中。
對於有公眾擔心塑料瓶蓋可能增加酒中塑化劑的含量,厲曙光說:「塑料製成的酒瓶蓋不是酒中超標塑化劑的來源。酒瓶蓋本身比較小,和酒的接觸也未具備塑料製品產生塑化劑的條件,即使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劑量也是極微小的,不會產生危害。」
追問二:塑化劑是否人為添加?
酒鬼酒塑化劑事件後,不少網友懷疑廠家人為添加塑化劑。酒鬼酒副總經理范震曾於11月19日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的採訪時表示,公司無須在生產過程中添加塑化劑,沒有利益驅動,公司產品已經送往權威部門檢測。
據相關報道,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塑化劑有增稠效果,可以讓年份不夠的酒看起來更像陳酒。對此,白酒高級釀酒師楊思佳稱,酒體醇厚要看酒廠的勾調水平,而這個技術並沒有操作難度,「沒聽說有人在酒里添加塑化劑會讓酒醇厚。」
對於是否會由於生產過程或者飲用時掛杯導致酒中含有塑化劑等現象,厲曙光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塑化劑不大可能隨手添加,因為在中酒協發布的聲明中,衛生部標準下,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不得超過1.5mg/kg、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 (DIBP)必須低於9mg/kg、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高僅為0.3mg/kg,而天祥報告中這三項指標分別為:0.49mg/kg、0.41mg/kg、1.08mg/kg。
也就是說,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倍,指的是DBP超標。如此指數,不太可能是人為添加,更有可能是生產環節中遭受污染所致。
湖南省質監局昨晚做出回應稱,經過對酒鬼酒公司的執法檢查,截至昨晚5時30分,沒有發現人為添加塑化劑行為。
追問三:為何高檔白酒塑化劑含量更高?
根據中酒協今年8月關於白酒產品塑化劑有關問題的說明,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檔次不同的白酒塑化劑含量也不同?昨日下午,中酒協工作人員表示,協會已經在官網首頁發出了聲明,對於其他問題不再進行回應。
據了解,前天公眾正對白酒中含有塑化劑一事感到驚詫時,網路流傳的來自中酒協的一份說明文件引起軒然大波,這份說明文件稱,國內所有白酒均含塑化劑。在媒體報道和網路言論的雙重影響下,這份說明文件流傳的當天,兩市酒類板塊蒸發約327.79億元。
前晚,在中酒協的官方網站上突然出現一份聲明,該聲明直指網路流傳的說明文件系偽造,同時,聲明中對塑化劑問題進行了介紹,並指出「在白酒生產過程中自身發酵環節不產生塑化劑」。聲明中可以看到,2011年6月,白酒相關塑化劑問題便已受到重視,同年12月,中酒協發布通知要求全面查清塑化劑來源。
然而,這份聲明中,對於塑化劑問題的通知是在2012年8月發出,而最早的關於徹查塑化劑的通知出現在2011年12月,這份2012年8月發出的說明是針對什麼事件?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出現的?
對於中酒協2011年6月便獲悉釀酒過程中存在塑化劑的問題,但卻未曾公開相關情況,以及中酒協聲明的我國酒類產品中的塑化劑都低於國外標準,厲曙光表示自己無法理解中酒協的舉動,中國酒業協會作為一個國家的飲酒民間協會,首先,如果已經知道塑化劑的相關問題,為何不及時啟動設施的改進、技術的革新以消除塑化劑的存在?其次,在2011年6月至今如此長的一段時間內,為什麼對相關問題隱瞞不報?這會使得消費者處於一種不自信的情況下。「中酒協的如此表態,讓我十分費解。」
追問四:白酒塑化劑含量是否有相關標準?
酒鬼酒副總經理范震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回應稱,在白酒行業檢驗的國家標準里,沒有塑化劑檢驗這一項,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謂超標2.6倍的問題。由於國家檢測沒有這方面的要求,酒鬼酒公司也不具備塑化劑檢驗的手段。
寶豐酒業的晉育鋒稱,我國的白酒行業並沒有特定的行業標準,與食品、飲料等,都應該適用於《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據了解,2008年國家衛生部出台《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對食品包裝中的塑化劑DEHP和DBP的含量做了規定。2011年,《衛生部辦公廳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規定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可用於食品包裝材料的增塑劑,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嚴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劑中人為添加,並將DEHP、DIBP和 DBP最大殘留量分別限定為1.5mg/kg、9.0mg/kg和0.3mg/kg。
追問五:檢測機構是否具權威性?
對於21世紀網所稱的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天祥」)對酒鬼酒產品的檢測報告,酒鬼酒公司副總經理范震認為,天祥是商業檢測公司,其出具的檢測報告資質成疑。
據了解,上海天祥隸屬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Intertek集團,專門從事質量和安全服務,其客戶包括佳能、麥當勞、英國石油、宜家、雀巢等國際大牌公司和政府機構,並被眾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可機構和權威機構所認可。
早報記者在天祥官方網站上看到,該公司公布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證書(CNAS)、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F)、「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測試」的實驗室能力驗證滿意結果證書三張證明。其中,CNAS證書的有效期至2012年11月26日。CMAF證書有效期至2015年7月29日。能力驗證結果證書由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有限公司於2012年5月15日頒發,其對「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飲料中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DBP及DEHP)含量的測定,評價結果為滿意。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有限公司,為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鋼研納克)全資子公司,後者是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由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國家鋼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鋼鐵研究總院分析測試研究所、國家冶金工業鋼材無損檢測中心、鋼鐵研究總院分析測試培訓中心、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業務整合後而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白酒生產哪些環節可能滲入塑化劑?
在釀酒過程中,冷卻的白酒從陶壇中用酒泵抽出,通過輸酒管送往勾調車間。這些管道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大部分酒廠採用不鏽鋼管道,但有的企業出於各種原因考慮,就用塑料軟管代替。劣質的塑料管可能發生老化,酒將塑化劑帶入酒中。
——寶豐酒業營銷總監晉育鋒
塑料製成的酒瓶蓋不是酒中超標塑化劑的來源。酒瓶蓋本身比較小,和酒的接觸也未具備塑料製品產生塑化劑的條件,即使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劑量也是極微小的,不會產生危害。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
塑化劑在兩種狀態下會影響到被包裝酒產品,一個是加熱,另一個是脂溶性的問題,在酒包裝不被加熱的前提下,只需要考慮脂溶性。酒精是脂溶性的有機溶劑,所以塑化劑的產生就符合條件了。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
有無可能人為添加塑化劑?
酒體醇厚要看酒廠的勾調水平,而這個技術並沒有操作難度。沒聽說有人在酒里添加塑化劑會讓酒醇厚。
——白酒高級釀酒師楊思佳
公司無須在生產過程中添加塑化劑,沒有利益驅動,公司產品已經送往權威部門檢測。
——酒鬼酒副總經理范震◎ 提醒 不必談「塑」色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塑化劑目前有20多種,它急性毒性較低,僅與乙醇相當。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並促使女性性早熟,長期大量攝取甚至會有致癌的危險。
「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塑料製品,只有在加熱或脂溶性環境中才會遷移出微量的塑化劑。」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教授表示,不必談「塑」色變,「塑化劑雖然都有毒,但如果不是長期大量食用,是不會對人體有危害的。」
厲曙光稱,塑化劑是塑料中允許加工的輕工產品的添加劑,所以又叫它「增塑劑」。只要塑化劑添加的含量不超過衛生部規定的三個標準(即DEHP不得超過1.5mg/kg、DIBP必須低於9.0mg/kg、DBP最高僅為0.3mg/kg),就都是安全的。一、什麼是「塑化劑」?
「塑化劑」(英文:plasticizer):塑化劑(DEHP)是指「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種有毒的化工業用塑料軟化劑,屬無色、無味液體,添加後可讓微粒分子更均勻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軟度,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屬於工業添加劑。
塑化劑種類可達百餘種。此次媒體曝出酒鬼酒中被檢出3種塑化劑分別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 (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二、生活中的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
增塑劑廣泛用於食品包裝、醫療衛生用品、油漆等工業產品中,環境、飲用水中也存在極其微量的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生活中的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除了塑膠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連保鮮膜都可能含有塑化劑。
很多不正規廠家在生產塑膠用品、裝潢材料、洗髮水或是化妝品等,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地攤貨"的時候,為了降低成本,盲目追求利益,並未嚴格按照規定添加或使用鄰苯二甲酸酯,所以其生產出的產品很可能含有過量的鄰苯二甲酸酯。或是操作不達標,導致鄰苯二甲酸酯不能穩定存在。
塑化劑不是食品添加劑
塑化劑是一種塑料中的添加劑,不是食品添加劑,含有塑化劑的食品是人為添加進去的。塑化劑是不能用於食品當中,而且對於塑料中的增塑劑也有一個標準,而且用了增塑劑的包裝材料或者容器不能用於包裝脂肪性的食品,也不能用於嬰幼兒的食品包裝。
二、「塑化劑」真的影響我們的健康嗎?
用於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的塑化劑與塑料分子的連接非常脆弱,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可以從塑料中轉移到所接觸的食品,乃至大自然中,造成對環境、生物、食品的污染。尤其是當塑料袋接觸到包裝食品中所含的熱水或熱油脂時,增塑劑會大量溶出,且溶出的數量與塑料袋中的增塑劑含量成正比。從而導致了現今環境、飲用水中也存在極其微量的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
長期、大量攝入塑化劑損害男性生殖能力
塑化劑的急性毒性較低,但某些塑化劑,如:DEHP、DINP等的結構類似荷爾蒙,被稱為"環境荷爾蒙"。動物試驗發現,長期大量攝入DEHP和DINP,會產生內分泌干擾作用,造成生殖和發育障礙,並能誘發動物肝癌。[5]兩者也可以與睾丸Leydig細胞、Sertoli細胞、germ細胞作用,干擾雄激素合成,增加男性體內雌激素的含量,從而影響男性精子的質量,主要表現為:降低精液密度、精子活率及活力水平。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根據DEHP為過氧化物酶體增殖劑(PP),已將其列為人類可疑的促癌劑。美國環保署(EPA)也將DEHP列為B2類致癌物質。因此,歐盟所有成員國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6]
可促進女性第二性徵發育
由於塑化劑具有雌激素作用,如果殘存在女性體內,就會對一些器官產生荷爾蒙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包括子宮、子宮內膜與乳房等器官。塑化劑不僅會刺激子宮,讓子宮肌瘤變大,也會使子宮內膜變厚,同時會刺激乳房組織,讓乳房腫瘤變大.雌激素還可促進女性第二性徵的發育,如乳房發育、子宮內膜增厚、月經周期形成等,塑化劑等環境類激素進入女童的體內,相當於過量的雌激素誘導第二性徵的提前出現,就是形成性早熟。
可能造成兒童性別錯亂
專家稱,目前醫學界證實,DEHP會對兒童的內分泌和生殖系統的發育有潛在的危害,尤其是可能造成兒童性別紊亂,比如性別特徵不明顯,可能造成兒童性別錯亂,男孩的喉結不突出等問題。
造成基因毒性傷害人類基因
台師大研究團隊更發現,塑化劑會造成基因毒性,傷害人類基因,長期食用對心血管疾病危害風險最大,肝臟和泌尿系統也會連帶"受傷",而且受損後,還可能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目前雖無法證實塑化劑對人類是否致癌,但對動物明確會產生癌變反應,因此也要當心。
影響消化免疫系統 誘發肝癌
可能對人體的生殖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帶來危害,長期大量攝取還可能會導致肝癌。它還可能造成其他損害,但是目前由於人們日常食用的劑量沒有大到造成急性中毒的程度,所以具體危害可能並不明顯。
三、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它的「攝入量」
通常情況下,由於進入體內的DEHP和DIN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可以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因此,其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它的攝入量。世貿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與歐盟分別認為,每人每天攝入1.5、2.4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我國對於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中的DEHP也嚴格規定:其從食品包裝材料遷移到食品的遷移量為1.5mg/kg,DINP為9mg/kg,與世界發達國家的規定一致。[4]
攝入塑化劑72小時可排出85%
按照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完全躲開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沒必要過度緊張,因為正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增塑劑對人體產生危害的風險可以忽略。廣州一位醫學專家也認為,塑化劑在塑料容器中的濃度較低,吸收狀況還根據人體的差異決定,吸入量少對人體的影響也微小。
實驗結果顯示,進入體內的DEHP和DIN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可以被人體排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積性。動物試驗發現,絕大部分DEHP在24-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48小時內停止攝入含有DEHP之產品,體內DEHP濃度便會快速下降。動物試驗還發現,DINP在體內亦會被迅速代謝,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
四、如何遠離塑化劑?
1.支持無添加,多吃"真"食物。有人會覺得無添加的食品代表著味道淡、顏色丑、保質期短、價格高。但其實,無添加的"真"食品是最新鮮天然的,具有最樸實的味道,也更安全。《到底要吃什麼》的作者波倫建議,如果食品配料表中有很陌生的添加物名稱或者含有5種以上添加物,那就不要吃了。
2.不要迷戀低價食品。《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作者安部司曾任職於食品添加物公司,他提出,如果某些食品的價格大幅低於同類產品時,往往有可能是商家在暗中玩"貓膩",利用添加物來降低材料質量,節約成本。
3.少吃動物性脂肪。許多有毒化學物質以脂肪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所以少吃動物性脂肪,如奶油、牛肉、羊肉等,可以大幅降低人體受到環境荷爾蒙影響的幾率。
4.經常洗手。台灣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的研究發現,因受環境荷爾蒙影響而導致性早熟的女孩,如果在飯前堅持經常洗手,那麼攝入的塑化劑DEHP量就會大為降低。
5.避免用塑料製品接觸食物。生活中避免用塑料袋等塑料製品盛放食物。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動物學博士柯爾朋建議,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最好使用玻璃製品或瓷器。即使有些塑料產品號稱適用於微波爐,但某些化學物質還是有可能會滲透出,特別是兒童、孕婦更要避免使用。
6.重視排毒方法。在生活中,除了要預防接觸到毒物外,也應學會排毒的小方法。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提倡,飲食中要堅持"二少二多去三毒"的原則,即食品少加工、少放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去除防腐劑、色素和香料。在烹調食品前,可先將食材過水或用熱水燙一下,能有效減少食品中的添加物含量。另外,堅持多運動多流汗,也可排出體內毒素。
7.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選擇健康的食物,例如不買、不喝含糖的飲料,或者讓孩子參與到選擇食物、烹調食物以及飯後收拾的過程中,從小培養起孩子的健康飲食習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