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懷瑾先生講如何用功

(一)節選:實修驛站>南師著作>習禪錄影第二天(1963)般若是悟道的智慧,由什麼地方悟?就在一動一靜之間去悟。覺了能動靜的那個,明明了了,就是這個。身體動亂,明明了了的這個,並沒有動過,一切瞭然,一切不相干。生命的能,充沛以後必然向外發展,坐禪以後,不使它向外發展,於是氣機在身體內發動,動到極點,慢慢就化了,業力減了,氣機化了。就這樣坦然一定,不要求個清凈。脹、痛、酸、麻、癢、熱、冷,都是過程,不要怕苦,但是也不要太苦。苦過以後,就可以豁然明白了。習定妄想斷不了,不要強去斷它,就是那麼看著它。昏沉來了,也不要強打精神,照住昏沉。久而久之,妄想就起不來了,昏沉也不來了,不是你用心去斷除它們,它們自動不來的,用功要這樣用法。(二)節選:實修驛站>南師著作>習禪錄影第三天(1963)那麼,什麼是禪呢?告訴你,圓明清凈就是禪,不是麻木不仁,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外面一切聲音動作清清楚楚,而此心靈靈明明,了無掛礙,毫無執著,一片祥和,一味的慈悲。把心放開,不要在身上搞,把心放下。「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生了也無礙呀!妄念來了隨他來好了,不要去壓制它,久而久之它就不來了。不要去修正它。昏沉來了,讓它去昏沉好了,昏沉過去了,自然清明了。不要勉強提起精神來對治它。「六根才動被雲遮」,動也無礙呀,那知道六根動的那個東西並沒有動過呀!(三)節選:實修驛站>南師著作>習禪錄影第四天(1963)「打得念頭死,方得法身生。」這是一句不得已的話,不得已的法門。上乘法門,就是那麼坦然而住,就對了。可是坦然而住,卻很不容易把持得住啊。念頭怎麼死得了呢?宗師要有殺人刀、活人劍的手段,黃檗祖師說:「大唐國里無禪師」,「不道無禪,只是無師。」好好用功,自然有接引你們的辦法。你們把外形先弄正了,內心自然慢慢也會正;外形不正,內心怎麼也不會正。要像昨晚那個樣子;像阿彌陀佛那個樣子,慈悲祥和,拿眼睛照著,心中無事,行忘其所行,外形很有關係,這才是經行。像這樣莊嚴恭謹的經行半小時,心中無事,不成道也成道了。「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生滅如何生滅?當生的時候它就生,當滅的時候就滅,一步一步。生滅滅生,誰要你去滅它!如果百事不知,才是學佛,學木石去好了。如片雲點太清里,坦然而住,生滅又有什麼妨礙呢?就是這樣,坦然而住。圓明清凈,動靜二相,一切瞭然,無掛無礙,你聽雞鳴狗叫,客人來叫門,聽得清清楚楚,哪個掛礙你呢?「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誰無念,誰無生。」無念是你,無生是你,念佛的也是你。真無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無生無不生。木石人沒有靈性,不能成佛。真正體會到清凈圓明,就是我,不要求無相。所謂一念清凈,如何清凈?沒有清凈之相可取。(師擊香板一下)你看多清凈啊,雞鳴狗吠,清清明明,行住坐卧,都在修行。雖然在走路,還是像打坐一樣,輕輕鬆鬆,嚴嚴謹謹,不管前面有人,不管後面有人,心中無事,不要放逸,就照這樣經行就對了,就是一動一靜之間,走不是動嗎?香板一敲,停下來不是靜嗎?這一動一靜之間的「這個」,要看清楚。同安察禪師有詩曰:「問君心印作何顏,心印誰人敢授傳?歷劫坦然無異色,呼為心印早虛言,須知本自靈空性,將喻紅爐火里蓮。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火里現蓮花,自性如此也。「真不立,妄本空。」(師擊香板一下,)你看到個什麼?看到個「什麼也沒有」,認得清這個「什麼也沒有」就差不多了。「有無俱遣不空空」,你不求空自然空啊!你向哪裡去求空啊!「第一義」在哪裡呀!在第九義上!大家都被第一義捆死了,害苦了。愛昏沉時就昏沉,愛散亂時就散亂,就這樣坐一枝香看。不追尋,不修正,不調整。坦然而住。(師擊香板一下――)這是什麼?清清凈凈的,本自具足,能生萬法。就是這個,把握住這個!「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夏醫官好像美鈔掉了找不到那個樣子。幹什麼!放鬆!(下午兩點半)佛法本來平常,就是這麼一點,無邊妙用百千法門,都從這一點發出來。但是見到這一點很難。無始以來在輪迴中,被塵勞煩惱遮住,透不過這一點靈光。一切智慧、神通、山河大地,都從這一點發出來。易學說:一畫未生以前。數學上稱之為零,不是數了,只是一個概念,代表開始未知數,也是代表無窮數。佛經上很多數理的概念,佛菩薩能通一切智,他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事萬物都從一而來,累積千千萬萬之一而成千千萬萬。見到了這個一,保養這個一,久而久之,神通具足。就是不容易信得過,信得過就是信自己,就是信我,就是信三世諸佛。後來習氣太深,把這個一遮障了。沒有見到這個一,一切學問都是假的。見到這個一以後,要發大心,發大願,就是如此,其他皆不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一是個什麼?什麼都不是。《華嚴經》第八十卷,入法界品。什麼是法界?就是華嚴境界,也就是剛才所說的那一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奉命去參彌勒菩薩。一念專精,一念至誠,佛菩薩就和你光光相感。「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要你信你自己的心。本經經義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個人修道缺少「信」字,心就狹隘,譬如你們都已經見到一點,因為對於佛法信心不足,雖然見到,卻所得者少,所以也就「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執著一個法門。「於少功德便已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境界。」「若周遍知(圓融),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體會進去),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把握住,是你的),皆悉不能。」見道以後,才修道。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為神。(四點整)截斷眾流固然對;不截斷眾流也對。不打妄想對了,打妄想也對。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師擊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雞鳴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這個時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點力,這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樣子也是,中間不是;有些人樣子是,中間也是。放不下,挑起來。我所說的,聽不懂也好,他生來世,會一聞千悟,獲大福報。般若道場,十分莊嚴,「唯大英雄能本色」,此事要有大魄力,乃大丈夫事。不要用心太過,放鬆!空空洞洞。放四大,莫把捉(不管身體),寂滅性中隨飲啄。(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由它去。)此事,至誠至敬的人,大忠大孝的人,秉天地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便可以過來。修行者千千萬萬,見道者能有幾人?見道而能成功者能有幾人?書生最不容易入道,滿腹經綸,詩詞歌賦,沒有辦法。(問法師--)和尚,心中有何疑處?修行有無進步?(答:不見好。)怎麼不好?(答:心中尚不清凈。)清凈不是道,道不在清凈上,清凈亦是道,但是那個清凈不是道。參禪就是要起疑情,你多少年來修行,總是求清凈,求定,要放開心來參這個能清能凈的東西,不要參枯禪。當你在清凈的時候,那個能清凈的是誰?趕快找出它來,不能入寶山空手而回。楊居士說清凈心,其實清凈亦無心。魯居士愛護你,希望你成一個大宗師。你要努力去參啊。(師擊香板一下――)老子曰:「大音希聲」,韓居士你想聽法嗎?哼!我已經說了半天了,可惜你聽不到。這個世界上,找一人活死人還找不到,活死人才能大活啊!(師擊香板一下――)你看哪!就是這一下,萬籟俱寂,無所謂清凈,無所謂不清凈,要在這上面看準了它。(晚上七點二十分)下午拈提《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人有誠心,天有報應,人有善心,天有感應。不起此座,可以成佛。什麼辦法呢?就是這樣坦然而住,就可以成佛。和尚要參一個「誰」字。善惡之分只在一念之間,此心正,此理正,負盡天下人也沒大患。此心不正,此理不正,作善事也有咎。從理入者,如蕭先生;從行入者,如楊管老。從理入者,就是坦坦然,沒有事。此事必須要切實用功,「不遇明師莫強猜」。好好依止上師,把以前那些佛法都要丟掉,重新來過。一念信心清凈,即生實相,好好坐一枝香。皇天不負苦心人,要至誠至敬,好好用功修行啊!像開玩笑樣子學佛,一輩子也學不成功的。(晚上九點整)項教官今天如何?項答:今早老師打香板時,忽見一片光明,身心愉快,但是很快就丟掉了。下午有一次打坐,看到很熱鬧的大街,又有人打麻將牌,很快就看不到了,不知是怎麼一回事。師云:打香板見到光明身心愉快,是光影門頭。看到大街和打牌,是習氣呈現,把他丟掉最好。魯居士今天怎樣?魯答:今天下午行香時,剛剛繞佛一圈,腿就軟了,只好下來休息,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師云:這是氣機初動之相,你們老年人受不了,所以要坐下來養它。你幾十年來學佛,跟我打七多少次,護法濟貧行善,這些年所求的氣脈,難以發動,只因般若不足。韓居士今天怎麼樣?韓答:今晚坐香時,兩腿兩手好像用繩子捆起來的樣子,渾身蒸熱,呼吸有些不勻,因為老師訓示我們不要修整,我就沒有去管他。不知怎樣呼吸逐漸粗起來,好像喘息一樣,竟剋制不住,後來老師用手按我頭頂,命令我把呼吸調勻,我就慢慢把它調勻了。後來右腳如被火燙一樣,一會兒就好了。在這一段時間裡,內心明明白白,外面一切聲音動作清清楚楚,身體內部的變化,也非常清楚,就是妄念自然沒有了。在下座開靜以後老師曾問我,看到個什麼?我說什麼也沒有。師笑笑說:你昨天問我,怎樣修行,就照這樣去修行就好了。(四)節選:實修驛站>南師著作>習禪錄影第五天(1963)楊管老問我「沒有見道以前,知道這個是道,見道以後又發生疑情,以為這就是道嗎?又有些信不過,這是什麼道理?」現在我要用禪家的風範回你一句:「這不是道?你把道拿來給我看!」參!你在清凈圓明以後,忽然變去,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道起不起,是煩惱魔。如何破去此魔?一念清凈,魔既是佛。此心坦然平靜,天人都不知道的樂處,何況是魔呢?不求靜,不求定,要跑出去,就讓他跑出去,你那個知道它跑出去的那個沒有動過。魯居士啊!你住得遠,又不好學深思,這次以後,要好好把持住,不要把它丟了。這些話都好好記著。見道以後,何以會變去呢,初見清凈圓明,貴為黃金,過些時就跑去了,不要抓住它,有一點抓住它的心,就是後天的執著,它就跑了,不去抓它,它反而在那裡,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清凈圓明本來沒有離開過你嘛!何用你去用心抓它呢!俗語說:「沒有問題,請放心好了。」這放心二字,雖不是佛經里的話,但是修行的人真能放心就好了。不要求清凈,本自清凈,何須更求清凈。把清凈也要放下,放下更放下,放到無可放處,這就是你安身立命之處。「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就是這個道理。你們聽!風聲樹聲,一陣陣,一聲聲,清清靜靜,都在你的心內。肇法師說:「會萬物於己者,其為聖人乎。」當我初入道時,我的老師印證我,說我明白了。平時我最怕鬼,一夜,到墳場去坐,完全不怕鬼了。眼通,耳通也經驗一番過來,馬上被老師打破。到峨眉閉關,也時常發生楊居士一樣的問題。七月十五夜裡我在山上施食度鬼,普賢菩薩大放光明,為我證明。以後出關到各地參訪,乃至遍學顯密等教,經常起疑。深信不疑至今,不過十五六年耳。古人說,大悟十八回,小悟無數回,也確有道理,談何容易。得無所得,了無所了,就是要認清此心。認識了此心清凈,還是要養它,會有種種變化。如何培養此心?修禪定。「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不是比喻,真的像看電影一樣,如夢如幻的呀!凡夫境界都是向外跑的,一板子之下,向里跑了,放射的電能向內收回,全宇宙的電能一起向你射來,而你心性沒有通達,不易接受,所以時時會有退心。《法華經》最重要的幾句話:「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信「一心是佛,一心成佛」此外並無二事。(對楊管老說:)信心清凈,便生實相。須知不明心見性,不能除去貪嗔痴。了無一物--就是本來面目,什麼是本來面目?本來無面目。你參參看!理是障道的,但是當你見道以後,就不怕理障了。十方諸佛,皆從定中得來。如何定法?認清本來面目!氣機發動了,把它由海底衝上頂去,與天地合一。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乃養氣而已。當心佛法如何?華嚴境界,是一真法界。真者真心也,清凈圓明之心也,見著真心以後要入一真法界。「出息不隨外緣,入息不居蘊界。」靈明一點。我們這個身體只不過是大宇宙中之一點而已。不要亂聽啊!魯居士還是守丹田,聽呼吸。好好坐一堂啊,放心去坐,我給你們看著。明末朱舜水先生乘海船去日本,遇到大颱風,看到前面兩盞紅燈,據說既是海妖來覆滅船隻。他立刻取紙筆大書「敬」字,焚化後投入海中,即時風平浪靜。他這只是一股正氣,正氣亦可通靈。此心靜的時候,一念不生,充塞天地之間,與十方諸佛光光相接;此心動的時候,可以為惡為善,一念邪,則生陰氣,便於鬼神相投。一念不生全體現,空空洞洞,明明白白,道之根本在此一心。「放之則彌與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怎麼收?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道體也)。用的時候,此心一動,忠孝仁愛,用到濟世度人,功德圓滿,就可以神通具足,於宇宙合一,充塞於天地之間。「不見一法名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上座。「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舉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外得。」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只是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是自己的,平平常常,如此而已。聖凡俱盡,似睡非睡,有一點道心可得,都不是。經教都給你說完了,字字皆是黃金。參要真參,悟要實悟,證要實證。(晚九點開靜後)楊管老問:這一枝香,我一上座就好像昏沉,像是要睡覺的樣子。我又聽到老師說:「昏沉就隨它去昏沉,散亂就隨他去散亂,不要去修正它。我就沒有去把清凈圓明的境界用心去把持住,知道自己好像是睡著了,但是清清靜靜,外面一切響動,聽得清清楚楚,心情非常舒服,就這樣坐了一枝香。我不懂這是怎麼一回事,請老師開示。」師云:你跟我學佛五、六年,這一次總算是讓你摸到了邊。這兩天我總是拿話來引你,不要修正啊!不要修正啊!可是你總是翻不過來,知道嗎?這樣才是入定的前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跟著就會一步一步到達,一切神通妙用,也要從此定中發出來。要能夠隨時隨地,一切動作云為,行住坐卧,都不離開這個,就可以有大成就。韓居士問:我今天在黃昏時坐一枝香,跟楊管老的情形一樣。師云:功用上是對了,見地上還沒有透,還要多多努力用功,才可以到達楊管老這個境界。師謂楊管老曰:你看你前兩天,氣機發動了,氣機竄動,氣脈不能歸元,所以精彩外露,面如桃花。你今晚能夠大休大歇下來,氣脈初步歸元,所以精華內斂,氣色馬上就不同了。若能再退藏於密,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你了,就是一切天人也找不到你了。這時天地與你合一,宇宙和你一體,就可漸漸地與佛光相接了。

附:實修驛站>南師著作>楞嚴經講座第三十集「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凈。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圓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這一段很重要啊,佛告訴阿難你們修行都錯了,都是用平常我們這個分別思想的妄想生滅心來修,念佛還記數,一個佛一念又想求到往生西方求生凈土,又想這樣、那樣,妄想多了,以為自己,我念佛了,沒有其他的妄想,一肚子的妄想,都是生意經。然後念了幾天,哎呀沒的效果,我還不如學密宗吧,密宗沒有效果,還是禪宗好,搞幾天不對不對,我看看回來還是凈土好,再搞搞搞搞幾天,凈土哎呀又不對了,又去搞別樣了,永遠都是生滅心。他告訴阿難,你現在要想,一個普通人使自己生命上能夠看見能夠見聞覺知這個心理的作用「遠契如來常樂我凈」,想得道,證得一個菩提道,菩提道就是涅磐之果。涅磐之果,悟了就是叫菩提,悟到了以後進入這個境界就叫涅磐。這個涅磐是什麼意思?我們普通翻成寂滅,好象什麼都沒有。那麼中文有許多簡稱也叫老和尚圓寂了,死了就叫涅磐了,那完全錯了,人死了那是生滅法,涅磐是不生不滅之法,自性本來不生不滅這個叫涅磐。所以得了道的人,常樂我凈,不生不滅謂之常,它本來沒有生過,當然也沒有滅,但是並沒有個東西啊,不是物質的東西;它才是極樂的;它可以說無我之我是為真我;它是真正的凈土,唯心凈土,所以常樂我凈。但是常樂我凈,你說所以我要修道啊,現在又錯了,知見錯了:常它是長生不老的,它是永遠快樂的;那才有個我呢,那個我是不死的我;那是乾乾淨淨的、白白凈凈的,臉上都不要洗,身上都很乾凈,那完了。樂也不是世間的樂,這個我不是世間的我,這個凈也超越於世間,它比你想像中的更妙、更美也可以,他說這個是道之果。那麼你們現在就想拿見聞覺知:念個佛,或者打個坐,練個氣功,觀個安那般那,聽出入息一進一出,修個白骨觀,或者念個咒子等等各個法門多得很,想進入道的境界,他說告訴你呀,你先把方法弄清楚啊,你想要快快的成就啊,先把目標弄清楚。「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你要研究一下,我們這個生死的根本是什麼?大家現在認為我們現在是活人,其實啊,再過幾個鐘頭我們都是死人,今天已經死了,一睡覺的時候這一天死掉了。我們念念也在生死,晝夜是個小生死,一晝一夜,晝夜就是白天黑夜之間了,一念之間生滅就是一個生死。我們坐在這裡身體上這個細胞新陳代謝,隨時都在新陳代謝都在生死中,所以生死在一念。普通認為了生死,哎呀,打坐坐得好啊,走的時候還會說偈子喲,還會耍花樣,叫了了生死,了生死就是了現在當下一念,最重要,這是根本。你把現在的生滅心,不管它,並不是停止它,「依不生滅」,我們的自性本來是不生滅的,這個是重點了,我再給大家講講清楚一點啊。不過我沒有本事講得清楚,因為我沒有得道,亂講,你們要真聽啊,因為我亂講你真聽你會悟道。我可沒有道,真的喲,我這個話真語者,實語者,我絕對沒有道,你們有道。所以好好聽,現在不要看我也不要聽我,把眼睛閉上聽。真的,現在我在講話,你眼睛閉著不是聽清楚了嗎?這是生滅心。你知道自己「我現在他講什麼聽得很清楚」那個是不生滅的,不曉得你懂不懂?不懂我就收回,等於我沒有講。你坐在這裡,你看我在講話,你眼睛閉著都聽得很清楚啊,聽得清楚這個是生滅心啊,但是在這個生滅心聽清楚這個中間的作用,有一個知道自己現在聽得很清楚,他講的什麼,那個沒有動過,那個是不生滅的自體,你注意喲,你抓住這個就恭喜你了。我沒有道,你不要認為我懂這個啊,我是亂講的,可我亂講,你不要亂聽啊,你真聽就有辦法了。他說你要學佛第一步,抓住這個以不生滅「圓湛性成」,剛才我講的那個作用,你聽也聽到,閉著眼睛,聽到是生滅心,你也同時知道自己聽到,那個沒有動搖過,那個東西是圓滿的,無所不在。「湛」乾乾淨淨,象清水一樣清極了,所以講話聲音它都聽得見,它自己一點都沒有動過清凈的。「圓湛性成,」那個自性就是這個樣子的,那個聽聲音的自性啊,觀音法門那個自性它本來就是圓成實相,圓滿性澄。「以圓湛旋其虛妄滅生」你注意喲,你保持這個境界清清湛湛,「湛」很清凈,你就是這樣保持,你也不要用個心去保持,哎喲,我現在懂了一點,哎呀,糟糕,等一下下課不要掉了,就糟了,這又是妄想生滅心,不要起這個生滅心,你就很自然,隨時都有,乃至你坐車也有,走路也有,做生意的時候,賣豬肉一邊剁下去一刀,然後多少錢,三塊錢,趕快拿來,那個還是清楚的。那個湛,湛然自性,清清湛湛,所以《楞嚴經》阿難不是第一句話,「妙湛總持不動尊,」清湛的,那麼你保持自己這個清湛的自性,「旋」注意這個旋哪,它會倒轉來,迴轉來了「旋其虛妄滅生」,倒轉、逆轉,倒轉把這個虛妄生滅,你只要保持這個清凈,等於一杯水一樣,你擺在那裡不動嘛,慢慢那個泥巴沙子都沉澱下去了嘛,佛告訴你就那麼簡單,他是傳法給你喲。也不要你念咒子,也不要你念佛,也不要你練氣功,他說你就那麼保持這個,「旋其虛妄滅生」慢慢慢慢這個心又亂,亂就比較靜一點,靜一點慢慢慢慢減小一點,水一樣慢慢「伏還元覺」,注意四個字喲。慢慢慢慢那個泥巴沉澱伏下去了,沉下去了,都沒有了,妄想煩惱都沒有。你不要歪起個眼睛在想,這一想又是煩惱了,見濁。哎你不要想嘛,叫你不要妄想偏要去想,「嗯,這是什麼道理呀,」完了,見濁。又把你攪亂了,叫你不要濁啊,不要臟啊,湛是乾淨,清清凈凈。「伏還元覺」這個沉渣子煩惱一伏下去以後,本來自性、本覺自性就現前了,就會明心見性了。「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注意喲,佛在這裡完全傳給你了的喲,釋迦牟尼佛親傳的喲,你不管密宗啊,顯教啊任何的宗教,我們本師是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上佛法的本師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得元明覺」,那麼你把這個沉渣子,煩惱沉澱,這個清凈下去了以後,慢慢就明心見性了,你可以得到元明覺。元:是本來的自性,光明的、本覺的,那個是不生不滅自性,那麼你基本啊,初步學好了,學佛的第一步,「為因地心」,你先要認清這個,入手才沒有錯。這個因地心拿到了,你慢慢天天練習,行住坐卧,也照樣做人做事喲,並不是叫你不要做人,哎喲,我拿到了這個,好象抱到了個金娃娃一樣,一天到晚抱,抱緊了會抱死了的,放鬆了會飛掉的,這個東西很怪喲。你就也不抱緊也不放鬆很自然的,做人還是做人,吃飯還是吃飯,此心永遠保持清明。然後嘛,這個是功夫了,功夫,什麼叫功夫?以這個因地,第一步加上時間加上練習,加上慢慢慢慢修行到家了,「圓成果地修證」,可以證果了,證佛的果。低一點證個菩薩果,再差一點也得個羅漢果,再沒有得個梨山的蘋果也可以呀,總有一個果吃嘛,你不要搞了半天沒的果,這是圓成果地修證。下面告訴你這個方法是什麼?所以你什麼都不要用心,什麼法本師釋迦牟尼佛已經把法教給我們了。「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注意喲,這一段諸位好好自己參去。將來不要找別人了,要修道找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錯。翻開這裡把它背來。這個道理是什麼?「如澄濁水」我們現在心中凡夫都是煩惱,等於這杯水髒了嘛,你要使這個水澄清下去,你不要另外用一個方法。你說我要打坐入定,打坐就打坐了,不要打坐那個死相,還有個什麼方法啦,還有什麼任督二脈嘛,你不在那裡打坐喲,你在那裡打妄想,哦,通了通了,背脊骨有一點點,那個死相討厭吧,那個煩惱加痛苦。你就清清湛湛,氣脈有沒有?有啊,氣脈自然會通你不要管,那是覺,見聞覺知,你要被氣脈困繞了,你就是落於見濁,煩惱濁,命濁,現在給你講得很清楚喲,不是我講得清楚啊,佛講得很清楚啊。所以你不要求一個法門,你靜就是靜,你覺得我要靜,我靜坐已經靜了嘛,不要再加上一個靜,頭上加一個頭,糟糕了,頭重了,頭痛了,所以打坐坐到後來都頭痛,因為你頭上加頭嘛。你說我頭頭就是頭啊,定已經定下,你說我兩腿一盤,兩腿一盤就好了,兩腿一盤然後不要吵,我打坐啊,還要扣扣齒呀,扣扣牙齒啊,咽口水呀,你在那裡又不是吃酒席,搞這些鬼明堂幹嘛呢?靜就是靜了嘛。「如澄濁水,貯於靜器」你把髒水放在杯子里,就是把它擺在這裡,怎麼樣等它乾淨?你就擺在這裡不動,那個水久了不是沉下去了嗎?就那麼簡單嘛。「靜深不動」,你把它擺在這裡不碰它,你說我腿發脹,腰酸,酸就酸它的,那是腰酸同我什麼關係呀,對不對?你說我腰酸了,你那個知道我腰酸了那個東西不酸的呀,對不對?那個也酸啊,那你就酸透頂了,那就糟了,那是不酸的呀。腰在酸,你不要去配合它,不要見聞覺知,你不要去感它,有感就應。所以病啊,那裡痛苦只有三分,你說哎喲,我鼻子流鼻涕呀,我剛才流鼻涕,現在因為《楞嚴經》門硬把它堵住啊,楞也不講了,啊欠又來了,那是心理作用。病只有三分,心加上七分,十分病,感應,這就是感應,你不要去感它的。「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這一杯水擺在這裡不動它,它慢慢泥巴沙土沉下去,那麼一沉下去了,「清水現前」,那個清凈自然就出來了。清凈不是你修來的喲,自己本來的清凈就出來了,把所有修持的道理都告訴你了。那麼你們要念咒也可以,因為你們煩惱多,做生意的心裡,我念了一千遍咒,念完了累死了,那也是清凈啊,也是這個方法啊,對啊。做氣功嘛,做了半天,到了後來也累到了,你說哎呀,好定啊,好清凈啊,我修了有功夫,屁的功夫,你累了嘛,你當然自性現前嘛,是真話喲。亂講要負責任啊,這個地方不好坐的呀,坐下坐不對了就下去了,這個真話注意啊,他說你這樣一來,佛拿物理的道理來比方你清凈就現前,等到清凈現前,這個清凈不是你外來的喲,等於水一樣本身就清凈,你自己清凈。這個時候啊,第一步功夫,「名為初伏客塵煩惱」。這個學佛有點上路了,他告訴你不要走錯了路。不要用別種方法,換句話佛講到這裡,一直告訴我們你要求佛成佛,沒有什麼方法,你求自己。你求自己,自性清靜就清凈了,不要外求的,不要好奇,不要迷信,信自性,你對於自己真恭敬了,就是對佛菩薩也恭敬了。換句話你對佛菩薩恭敬,對自己就要恭敬,你不尊重自己,不重視自己,也就是輕視佛菩薩,因為你就是佛菩薩,每一個人都是因地上菩薩,為什麼看不起自己呀?所以要斷就斷,要空就空,一切在我,你這個樣了,清水現前清凈,名為初伏,初步,「伏」你注意這個伏啊,就是伏下去,客塵煩惱初步這個煩惱清凈了,清凈現前了。注意喲佛的比方好極了,清凈現前了。這個水裡的泥巴沉下去了,清凈現前了,可是這個底子裡頭還有泥巴,對不對?根根沒有去。所以你很清凈坐在這裡,逗你一下你就受不了,你最愛的小女兒啊兒子,放學一回來一按門鈴,「媽」,嘿,你呀,再清凈?噢,回來了,哎喲,腿麻呀,好痛啊,兒子啊女兒啊等一等啊,媽媽在打坐啊腿麻啊,原諒原諒啊,一點都不清了。因為那個根根還在。這個泥巴是伏下去,泥巴底子還在。「去泥純水」。這是講到後面修持了,佛在這裡沒有多講了,你先做到第一步差不多了,慢慢再加修持,等於把這個杯子里的泥巴渣子拿出來了,都化掉了,去掉泥巴完全清水了。「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永遠斷除了根本無明,不會有搗亂了,根本的無明煩惱斷了。「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凈妙德」。到了後來,這一步就是果上的事了,永遠斷除了根本無明,隨時都是明心見性,明白這個階段,一片光明中,內外都是光明,不是有相之光,無相之光。「明相精純」精:透徹,純:沒有一點渣子。那麼你這個時候只好在那裡打坐不下來了?不,照樣做人做事,當然你不要表現我有道,那已經沒有道了。真正有道的人沒有道的,同普通人一樣,照樣的吃飯,照樣的喝茶,一切都照樣,可是他心境不同。「一切變現,不為煩惱」他心中真無煩惱,空了的,那麼你說這個人還會笑不會笑?照樣笑啊,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發而皆中節之謂和,這是我們儒家道理出來了。清凈的時候喜怒哀樂不動;那麼當喜怒哀樂的時候,他也有啊,可是他沒有真的,它無根的。所以「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就是這個境界。不過你們年輕人現在有沒有讀過《中庸》?恐怕《中庸》讀過大家吧。這個時候一切的所作所為,你照樣的做人,你學科學的照樣做工作啊,修電腦的照樣修電腦啊,做工的照樣做啊,看不出來你是個有道的人,但是你心境不同啊。「一切變現。不為煩惱」,不是真的煩惱。「皆合涅磐清凈妙德」,那麼你的所作所為處處都是菩薩的功德,第二步很深啊,不過你暫時不要希望第二步,第一步先回去把水搞搞清楚。這一段很重要,佛講了第一個問題分三節答覆,就是要我們不要以生滅心開始,不要以有所求心開始,就是以自性本不生滅的,那麼你說我沒有找到,沒有找到沒關係呀,你就那麼靜下去,換句話你怎麼靜啊,傻不愣登的就這樣下去就好了。
  • 顯身卡

  • 推薦閱讀:

    【南懷瑾】什麼叫因緣?
    南懷瑾的八字帶有帝王氣嗎?
    南懷瑾:易經最後一卦 人生永遠是有缺憾的
    南懷瑾老師開示:邪見與正見

    TAG:南懷瑾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