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周鐵東:《速8》狂虐華語片,證明我們還沒有與市場相稱的內容生產能力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五一檔,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速度與激情8》創下好萊塢大片的票房新高,證明電影市場的剛需仍然澎湃。憂的是,四部質量不錯的華語片圍獵上映兩周的「速8」,仍然無法阻擋其雄健的腳步,再次顯出我們自身的孱弱。「速8」的馬達轟鳴聲究竟意味著什麼?今年的年度票房能否守住或超越去年的成績?新任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的長文點評意味著什麼?影視獨舌採訪了深諳中美電影市場的學者周鐵東,聽他條分縷析,一一道來。
周鐵東
這裡有最好滿足也最難伺候的觀眾
問:在四月這個慣常比較冷清的檔期,一部「老調重彈」,且沒做太多宣傳的《速激8》為何能取得過20億的票房?那麼多好萊塢大片,為什麼是《速激》系列一再創紀錄?
答:其實還是由於依然處於吃飽階段的剛性娛樂需求使然。從美國主流媒體的正面評論中,我們似乎能夠找到答案。
《Uproxx》影評人邁克·萊恩說:「儘管這並不是《速度與激情》系列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因為《速7》的摩天大樓穿越是無法超越的——但這部卻是最好的之一。因為這些系列影片知道自己是什麼,就是娛樂而已。這就是娛樂電影。」
《綜藝》的歐文·格雷伯曼也對影片給予高度讚譽:「對絕大多數系列片而言,在八集之後都會有一種精疲力竭的感覺,而這一部卻取得了相當水準的成功,以其永不衰竭的電影創作能量,證明了商業、文化和受眾之間的共鳴。」他還說,「如果這個系列在過去的16年來教會了我們什麼的話,那就是當你覺得這輛車快跑沒油的時候,它又被裝配了一套全新的更加精緻的燃油噴射系統。」
《速度與激情8》
問:有人說《速8》代表了中國觀眾向「重工業審美」的轉向,您對這個判斷怎麼看?
答:我曾經在《當代電影》的一篇關於「技術美學」的訪談中談到過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咱想想啊,就連那些五毛特技的國產山寨都能狂攬票房,更何況代表電影史上最高技術水準和動作巔峰的《速8》?
要說「重工業審美」我覺得有點人為拔高,說到底還是前面說的飢不擇食的「吃飽」饕餮而已。而且,我始終認為,技術只是「形」而已,真正吸引並打動觀眾的還是作為「神」的故事本身。我在上面的訪談中說過:《泰坦尼克號》里觀眾就感覺不到技術的痕迹,技術是為敘事服務的,技術必須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地為故事服務。技術的視覺呈現不應該是主體,而應該是默認值,讓觀眾意識不到技術的存在。比如《星球大戰》做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電影在它自己的宇宙中展開敘事。電影呈現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創造的世界。比如《愛麗絲漫遊仙境》的奇幻世界,《指環王》中的中土世界,觀眾觀看時意識不到這是技術,他被技術帶進電影的故事中了。《阿凡達》是特技的頂峰了,不著痕迹地完全靠技術創造了一個潘多拉星球,創造了一個新世界。這樣已經不是單純的炫技或者說是已經炫到天衣無縫、潤物細無聲了,這才是真正的技術美學應該達到的境界。
所以,無論「技術美學」還是「重工業審美」,都是對電影的核心情感的一種「得其形而忘其神」的迴避甚或忽視。
《速度與激情8》
問:《速8》的成功應該作為個案對待,還是可以視為對國人電影消費能力的一次探底?
答:國人的電影消費能力早就被十幾年的硬體建設激活成了剛性需求,無需《速8》這種體量的頂級大片來探底,就連《捉妖記》和《美人魚》這樣的國產大片都能深挖中國電影市場的無限潛力。也就是說,只要有正確的內容,便能找到正確的觀眾。人口基數決定了,咱們這個市場具有全球最好滿足卻最難伺候的電影觀眾。「正確」了,就最好滿足;不「正確」,便最難伺候。所以,我們必須以正確的內容對接正確的觀眾。
《速度與激情8》
問:國外電影人和媒體對《速8》在中國的票房大爆發怎麼看?這對好萊塢的系列大片創作會產生什麼影響?
答:我以前曾經說過,中國電影票倉向三四線市場的下沉,自然而然地導致了中國電影趣味的下沉,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大賣的爛片。同理,好萊塢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依賴,同樣會導致其創作導向的順勢迎合。
對此,美國影評界早就不乏微詞。由於中國電影市場的舉足輕重,好萊塢的行業主媒甚至開始酸溜溜地將中國稱為「Middle Kingdom」而不僅僅是「China」。這樣的結果便是,其本土市場會越來越趨於平穩,而海外市場則越來越蔓延,因為好萊塢這些不惜重金打造的系列大片必須是「商業正確」的「全球項目」才可能持續,而絕不能做成「政治正確」的「美國電影」。
以《速8》為例。該片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並不叫《速度與激情8》,而是獨成一體的《激情的命運》(The Fate of the Furious)。對此,美國業內是這樣解釋的:影片在中國的表現被寄予厚望,因其前集曾在中國創造票房紀錄,一度成為中國史上票房冠軍,雖然後被國產電影《美人魚》超越,仍是「票房最高」的好萊塢大片。中文片名之所以改成《速度與激情8》,是為了明確其與《速度與激情7》的關聯。這一關聯果具奇效,截至4月30日21點,《速8》票房(24.5億)便超越《速7》(24.26億),儘管中美業內都普遍認為影片本身的質量不如前集。影片上映17天,美國本土票房193,268,115美元,僅佔總票房的18.1%,海外873,515,444美元,佔81.9%,總票房超過十億美元,為1,066,783,559。而最大的海外市場便是中國(3.61億美元),其次是墨西哥,為中國零頭的一半(3340萬美元),然後是英國(3280萬美元)、 巴西(3240萬美元)和德國(2750萬美元)。
《速8》全球票房
《長城》的票房失利恐將導致中美合拍冰結
問:好萊塢電影現在處於什麼發展階段,生機勃勃還是危機重重?
答:我只能說,任何唱衰好萊塢的企圖都只是一種自欺自慰。好萊塢的世界市場份額是一個不可撼動的默認值,這是被百年的行業實踐證實了的行業事實,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塗炭,還是多次經濟蕭條和金融危機的衝擊,都未曾改變這一事實。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的電影政策的設計與制定,都或多或少是基於這一行業事實。
就美國本土而言,好萊塢二十年前便已達到峰值(考慮到票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因素,其實際票房幾乎沒有增長),而且二十多年來一直持續著這種市場飽和狀態(銀幕總數保持在40000塊上下),所以其發展態勢主要表現為「海外溢出」,尤其是向中國和拉美這樣的新興市場的溢出。海外市場規模由當年的與國內持平,發展為兩倍甚至三倍於國內市場。比如,僅《速8》的中國票房(3.61億美元)便將近兩倍於其本土票房(1.93億美元)。
問:好萊塢是否極其看重中國市場?《長城》的表現是否挫傷其合拍和東進的信心?
答:如果沒有中國電影市場的井噴,便不可能有《長城》的合拍努力。合作各方看中的便是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商業潛力,就像我當初的評論:「成則皆大歡喜,相濡以沫,共剪西窗燭;敗則此情不再,陌路天涯,相忘於江湖。中外電影合拍的一種投資結構和盈利模式,甚至中美兩國電影的可持續發展,便如此溫情而又悲壯地繫於作為國師的張藝謀一身,堪稱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或悲壯,或輝煌,或以範例而垂範來者,或因絕唱而警示後人。」
可惜,《長城》不幸而淪為後者。2月17日開始在美國上映,僅維持了七周49天,最大規模的銀幕數為3328塊,不得不於4月6日下片。目前結果已經蓋棺論定,投資各方損失慘重。
據Boxofficemojo網站統計,《長城》的北美票房為45,157,105美元,占其全球總票房的 13.6%,而海外票房則為286,800,000美元,佔331,957,105美元全球總票房的86.4%。作為一部中國電影,本土票房(11.73億人民幣)占其全球總票房的50%以上,近四倍於美國票房。這一中外票房的巨大反差,使得業內人士從此談到中外合拍(尤其是中美合拍)時,都難掩某種悲情乃至「絕情」。這種悲涼的情緒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凍結」中美兩國電影業內的任何實質性的合作,甚至殃及整個中外電影合拍。
問:萬達在海外「買買買」,是否能買進好萊塢核心地帶,能否提升中國電影的工業水準?
答:澳大利亞的默多克買了二十世紀福克斯,日本人買過環球,法國人也買過環球,哥倫比亞三星甚至被日本人買成了「索尼電影公司」,應該算是買進了「好萊塢核心地帶」吧,可是這些跨越了幾個時代的併購卻與資本來源國的「電影工業水準」並無任何因果關係,僅僅是一種資本「溢出」而已。
未來的千億票房有多少屬於中國電影?
問:去年以來市場下行,春節檔曇花一現,《速8》一舉翻新好萊塢大片紀錄,是否意味著不是市場不行了,只是國產片市場不行了?今年的總票房跟去年比,會是縮水、持平還是明顯增長?
答:那麼多新增銀幕需要喂哺,內容生產必定會跟上,影院票房肯定要水漲船高,增長是必然趨勢。《速8》便是明證:不是觀眾捨不得掏錢看電影,而是看咱有沒有正確的電影令其解囊。
另據《人民日報》報道,《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後,電影主管部門重拳出擊,以執法必嚴的決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首批查出存在違法經營行為的326家影院實施嚴厲處罰,126家停業整頓。所以,隨著《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逐步實施和全面落實,行業會更加規範,市場會更加理性,內容將更加充沛。
《速度與激情8》
問:中國市場上能與好萊塢大片抗衡的華語片,基本都是中港合拍,過去一年來香港導演走勢強勁,內地導演略顯乏力,對此您怎麼看?
答:我覺得,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已經形成,潛力巨大,但我們卻沒有與之相稱的內容生產能力。恰如那句套話所言:這個陣地無產階級不佔領,資產階級必定會佔領。
比如說,在今年五一檔,一部《速8》對壘中國的四部新片,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親筆撰文誇讚優秀國產片(「四部電影端倪初現,讓我們有理由『用孩子般的字體寫下:相信未來"」),這是一種多麼無奈的悲壯!
《記憶大師》
恰如我在微博評論,這一誇讚又何嘗不是對咱們電影人的委婉批評?若以此邏輯穿越一下,在列祖列宗的孩提時代,我們難道不就是他們應該相信的未來嗎?他們5000年前對未來的期許難道還要再等5000年才能實現?總局副局長親自為國產影片站台,非但不是電影人的光彩,反而值得電影人內省。
好在這四部國產片通過華獅的努力,也已在北美澳新上映,但其規模和體量比之好萊塢大片對中國和全球電影市場的雄霸,則連小巫見大巫的比附都不確了。
《速8》從4月12日開始,以3D、IMAX 3D和4DX格式在澳大利亞、英國、中國和印度等64個重大市場同步放映。IMAX銀幕數多達1074塊,為史上之最。相比其全球規模,咱這幾部國產片的海外發行則無需言說。所以我不得不在微博上感嘆:啥時候咱也能搞個「速8」級別的國產片在美國和海外狂攬票房,蔣總(華獅總裁蔣燕鳴)就更威武了。
僅從規模而言,中國電影市場與美國電影市場無疑已成分庭抗禮之勢,《速7》《速8》的中國票房遠超美國便是明證。而恰恰是這種反超卻更值得我們中國電影人反思:在這個「內容決定論」的時代,誰持有優質內容,市場博弈的鐘擺就會擺向誰。中國電影市場已成好萊塢本土市場的自然延伸,而且是一個遠超其本土的重大延伸,而我們卻無力穿透他們的市場鐵幕,甚至連本土市場都頻頻失守。《長城》與《速8》的不同「命運」以及《速8》在中國市場「一以當四」的絕對優勢,足以證明我們的電影人尚無創作出與咱們的市場地位相稱的內容的能力。總局副局長的那句「用孩子般的字體寫下:相信未來」,當被我們的電影人視為永恆的鞭策和知恥近乎勇的動力。
中國電影市場規模過千億,成為超越美國的全球最大市場,已經是一個不需要「用孩子般的字體寫下」就可以「相信」的「未來」。問題是,「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這一千億票房到底有多少份額和權重屬於「中國電影」,卻是一把懸在中國電影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必須令我們時刻警醒。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六甲生產章
※沙發生產製作過程,沙發生產流程【圖片介紹】
※碳酸鈣是用什麼礦石生產出來的?
※【學習】橡膠生產常見疑難問題!
※Crocs鞋幾乎不會穿破滯銷 生產商巨虧瀕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