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封禪歷史小考

奉天承運皇帝,封禪是個高端配置,封是祭天,禪是祭地,表示天子的權威,來自天地。據說上古黃帝搞過封禪,封完就登天,但年代久遠,具體怎麼個搞法,沒人說得清。

有大志的,也想封禪。比如劉備,一個兒子叫劉封,一個叫劉禪。兩個兒子的名字很高桿,還恢復什麼漢室,他自己就是漢室。但他還不行,封禪不是隨便找個山封封就拉倒,比如四川的貢嘎雪山之類,如果跑那去搞祭天,那不是封禪,那是轉圈丟人。封禪必須在泰山,這也是傳統,傳統需要尊重,可惜當時泰山在山東,在北方,在曹魏治下,所以劉備到死也沒封禪成,這就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思了。

那麼誰真正封禪了呢,中國歷史上皇帝好幾百,封禪成功的只有六位,六位大帝級別人物: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由於長期不舉行這種活動,大臣們都不知道儀式該怎樣進行,於是秦始皇把儒生召來詢問。儒生們眾說紛紜。秦始皇聽了覺得難以實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開闢車道,到泰山頂上立了碑,舉行封禮。之後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禪禮。

到底是祖龍始皇帝,沒有傳統就發明傳統,沒有禮儀就創造禮儀,在那塊碑上這樣刻: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訓經宣達,遠近畢理,咸承聖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凈,施於後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結果挺不巧的,秦國沒混多少年就二世而亡了,那塊碑倒好好的還在,只是一下由革命聖地變成了歷史遺迹。

既然秦皇封了,雄才大略的漢武當然也要封一把,漢武這個帝,比較重視宗教活動,雖然他獨尊了儒家,但他自己對那些神神道道,祥瑞讖語等等都是一頭的勁。很早就有人建議他封禪,為此還獻出了泰山周圍的土地奉獻給皇帝,但拖了好幾年都沒實行。後來得到一個大祥瑞--寶鼎,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準備封禪。

結果跟秦始皇一樣,因為太久沒人搞這麼高規格的活動,沒人知道該怎麼搞,儒生們就建議按照尚書上的周代制度搞,後來有個老頭建議,說皇帝你最牛逼,封天肯定要跟黃帝相比。漢武帝於是就想跟記載中的黃帝一樣,封個禪能引來各路神仙鬼神祥瑞,於是就嫌儒生們的那套想像力不夠開放,膽子不夠大,步子不夠快,讓他們都邊上歇歇。

折騰了一大通,皇帝也沒見到什麼仙人,但許多人都說聽到了,還有大腳印。漢武帝既信又不信,畢竟他又不是缺心眼。反正弄到最後,還是把儀式完成了,而且弄得神神秘秘,封鎖了整個泰山,不讓人看具體封禪的過程。後來漢武帝又來了幾次泰山,估計他是想向蒼天再借500年。後來到底也沒借成功,不僅沒借成功,晚年還信巫蠱整死了太子,整完又後悔,搞到國破民窮,差點完蛋,下了個罪己詔,也算自我檢討了一番。

漢光武帝劉秀征戰多年,終於將王莽後陷入戰火的中原大地歸於一統,但這時人口十不存二,幾乎死個精光。於是輕徭役,罷官吏與民生息,中國人恢復起來快,到光武帝晚年,人口又恢復到了2000萬左右。確有大功於天下,封禪一把名至實歸。劉秀這個人比較簡樸,所以沒有搞出始皇帝和漢武帝那麼大排場,估計就是帶了一群人上去轉了圈算拉倒。後漢書這樣說: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泰)山;甲午,禪於父。講真,我對漢光武帝印象很好,算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有人樣的帝王。

唐太宗沒搞封禪,他的兒子李治搞了一把,說起來還是他老婆鼓動,就是後來的武瞾則天大帝,這會還是皇后,鼓動李治去封禪。那一年農業大豐收,一斗米才5個銅錢,也算盛世。舊唐書說:麟德三年春正月戊辰朔,車駕至泰山頓。是日親祀昊天上帝於封祀壇,以高祖、 太宗配饗。己巳,帝升山行封禪之禮。庚午,禪於社首,祭皇地祇,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配饗;皇后為亞獻,越國太妃燕氏為終獻。辛未,御降禪壇。這次沒談到底該怎麼封禪,估計這會的儒生都汲取了前輩教訓,早早的就準備好了怎麼個封法。封完沒多少年就掛了,掛完天下就姓武了,這是李治和太宗萬萬沒有想到的事。

下一個是他的孫子李隆基,說起這個人也有意思,屬於年輕人奮發有為,聰明睿智,年齡大後就剩個老年昏聵,混吃等死。居然能在安祿山大軍沒到的時候就棄長安堅城而逃,其實一個皇帝從首都逃跑的那一刻,就等於自動放棄了皇位。所以一個當年英武的人,怎麼老了變成純孱頭,也是個很有意思的事。但不管怎麼講,在他的前期,還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所以封禪一下也沒啥。

開始,不少人建議唐玄宗封禪,那會他還年輕,覺得自己功業還不夠,認為還是「德未加於百姓,化未覃於四海」,如果說十多年來,有可以一說的成就,那也只是「宗廟社稷之餘慶」、「群公卿士之任職」,至於個人的功績,是微不足道的,更不能與堯舜禹湯、軒後周文相提並論。質言之,李隆基追求的是古代賢王的盛世。所以他說:「撫躬內省,朕何有焉。」

而且更大的問題在,李治當年封禪,是武后鼓動的,而且在封禪的時候,帶了武后去陪著一起封,結果武后最後當了皇帝,這就給唐玄宗帶來一個問題:帶不帶皇后,帶皇后是他爺爺搞的事,帶的還是他奶奶,不帶不合適不尊重祖宗,帶了吧,又怕搞出當年奶奶篡了大位的尷尬。

最後,在大臣們再三要求下,李隆基還是決定封一把,在詔書中對封禪事宜作了明確的指示:「所司與公卿諸儒,詳擇典禮,預為備具。勿廣勞人,務存節約,以稱朕意。所緣封禪儀注,兵馬陪集,並皆條奏,布告遐邇。」這個要求簡單的說,就是既要辦好大事,又要節約開支,既要讓天地滿意,又要讓人民滿意。所以說,封禪是大事,是國家政治生活中一件講政治講大局的大事,一般人辦不好,辦不好就鬧笑話。總體而言,唐玄宗當初辦的不錯,這跟他後來是不是逃出長安,沒有必然聯繫,不能用後來的逃跑,否定前面的封禪。

最後一個封禪的是趙廣義的兒子宋真宗,趙廣義當初當皇帝的時候,是有過承諾,之後讓大哥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弟弟來當,結果當的時間久了,把弟弟和大哥趙匡胤的孩子都弄死了,當然這個承諾就無效了。他兒子宋真宗上台後做了件大事,就是跟遼國和解,搞了個城下之盟,也叫澶淵之盟,盟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這個盟約其實對大宋很划算,花小錢,買平安,花掉的錢趕不上真打仗軍費的零頭,何況大宋經濟發達,這點小錢很快就可以通過跟遼的貿易賺回來。大宋獲得了百年和平,經濟大發展,文化大發展,但不管怎麼說,城下之盟有點丟臉,於是宋真宗也要搞封禪,提提士氣。

你別說,當年的大宋還是很民主的,想搞封禪,又怕大臣反對,宋真宗趙恆還專門賄賂了一把大臣。趙恆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妻兒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打開酒樽一看,哪裡是什麼美酒,那裡面盛的全是美珠,這就懂了,皇帝讓你閉嘴別對封禪說三道四。

光這樣還不行,還要祥瑞,於是「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為了證明「天書」真的是從天而降,趙恆還特意精心編造了一個故事:「半夜我剛要睡,忽然卧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機!』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於盼來了天書。 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現有帛布懸於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大臣等當即再拜稱賀。趙恆於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趙恆以孝道承統,務以清凈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

鬧騰了一陣之後,三月間即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上表請求趙恆封禪。趙恆召三司使丁謂問了經費事宜後,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其中王旦為封禪大禮使,王欽若為封禪度經制置使,丁謂負責計度財用。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 趙恆再次召集朝臣說:「五月丙子夜,我又夢見上次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

當偽造天書,一切準備就緒後,趙恆即於十月初正式就道東行。那「天書」被載以玉輅,在前開路;王旦等文武百官隨從;還有一大批供役人員,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歷時十七天始到達泰山。在山下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擬定的禮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後,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禮。趙恆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之後,又是一連串的慶賀活動。

熱熱鬧鬧搞了47天,才算完事,趙恆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禪的皇帝。總之,趙恆一輩子都在折騰祥瑞,全國上下掀起了尋找祥瑞,膜拜祥瑞的新高潮。

黃河清,聖人出,今年春晚也表演了下封禪大典,真是可喜可賀啊。只是簡陋了點,光喊了幾聲「國泰民安」就拉倒了,儒生失職,有司失職啊!


推薦閱讀:

一切從《與妻書》說起... ...
2016年3月22日歷史上的今天
傻了36年的皇帝,曾被太監扔進糞坑,登基後卻成了千古一帝
新加坡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電影《蕩寇風雲》的歷史真實性如何?或有誇張和虛構的?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