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生的另一面

  杜甫素有「詩聖」之稱,他的詩歌被稱為唐代現實主義詩歌最傑出的作品,被稱為「詩史」,他那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也受到人們高度的推崇。讀杜甫的詩常常為他那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高尚情操而震撼,特別是他那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境界,更是讓人欽佩不已。在人們的心目中,杜甫便成了憂國愛民的化身,文學史也好,有關杜甫的傳記也罷,大都是譽美之詞。須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太完美的背後必然有被灰塵掩蓋的歷史真相。  在這裡,我不想對杜甫的身世做詳細考證,僅想選取杜甫的幾首詩略作分析。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杜甫有多首酬和嚴武的詩作,這是其中的一首。從這首詩中可看出杜甫對嚴武的感情可謂情深意長。詩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二百里外的奉濟驛站,依然不忍相別。而且還高度稱讚了嚴武,離任時東西兩川屬邑的人們都謳歌他,可謂政績卓著。這就是讀這首詩的大致印象,我們或許會因此認為嚴武是一個惜民如子的好官。但倘若翻開史書去看,卻完全相反。據《舊唐書》記載:「前後在蜀累年,肆志欲逞,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為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殺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頗饒珍產,武窮極奢靡,賞賜無度,或由一言賞至百萬。蜀方閭里,以征斂至匱竭……」如此兇殘暴虐,窮奢極欲的嚴武,而杜甫竟稱之「列郡謳歌惜」,又對他情深意重,難道不值得讓我們重新認識杜甫嗎倘若是因為自己漂泊成都之時受到嚴武的救濟而感激涕零而美化他,「詩聖」之譽是否也該慎重杜甫心憂天下,欲兼濟蒼生,而如此貪婪殘暴之人又怎可把希望寄託其上是沒有認清嚴武的真實面目,還是有其它的原因但不管什麼原因,或許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吧。  我們再看杜甫另外一首離別佳作。        別房太尉墓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處,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這首離別之首寫得蕩氣迴腸,催人淚下,詩人對房琯的哀悼之情,令天地為之變色。而且詩人把房琯與東晉名將謝安相提並論。或許我們會因此認為房琯有雄才大略,而懷才不遇。但據《舊唐書》記載房琯身居宰相之職,卻好大喜功,空談誤國,使唐軍屢遭敗績。「琯好客喜談論,用兵素非所長,而天子虛采其聲,冀成實效。琯自無廟成,又以虛名擇吏,以致於敗。……時議西京陷賊,車駕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當主憂臣辱之際,此時房琯為宰相,略無匪懈之意。但與庶子劉秩、諫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化因果,老子虛無。此外,則聽董庭蘭彈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臣往往因庭蘭見琯,自是有大招納貨賄,奸臟頗甚。房琯身居宰相之職,在國家危亡之際卻高談玄理,不為國分憂,而且大肆貪贓受賄,如此之人又怎可與擊退八十萬前秦軍的謝太傅相比如此之人被罷官又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地方而身經安史之亂希望國家統一,欲兼濟蒼生的杜甫對這樣一個人竟如此情深意重,還不遣餘力去美化他,頗讓人費解。  杜甫的詩歌被稱為「詩史」,然而杜詩卻多少掩蓋了歷史的真相。倘若拿來我們當作「歷史」來解讀,或許就會犯下錯誤,而看不到歷史的本來面目。「讀詩」與「讀史」是兩種不同的讀法,倘若我們能夠結合起來讀,或許會發現新的東西。當然,我在這裡並非要貶低杜甫的成就和為人,只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是想說過度的讚美背後還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去發現。      

[2004-08-19]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推薦閱讀:

試管中的神州,(前言的)前言
(1)從八字中剖析女人的另一面
香港蟻居—攝影師實拍風光背後的另一面
讀書的好處

TAG:人生 | 杜甫 | 另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