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朝歷代名將-東周戰國篇(三)

歷朝歷代名將-東周戰國篇(三)

  • 發表於:2010-11-24 13:43:04
  • 作者:人民戰士

    發簡訊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 級別:六級士官

    積分:2476

    訂鐵觀音茶2斤免運費送茶具 茶農自產自銷鐵觀音 貨到付款

    趙武靈王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中國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死後謚號武靈。名雍,嬴姓趙氏。(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當稱為趙雍,不叫嬴雍。)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武靈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後謚號為武靈王。趙君稱王,自武靈王謚號始。

    趙武靈王十五歲時,父君趙肅侯去世。鑒於趙肅侯生前的武功英雄,他死後周圍各國都來琢磨被趙國奪取的利益。五國攜兵會葬。對於十五歲的少年趙武靈王來說,父親的葬禮實在是兇險,搞不好趙國就會被五國聯軍滅掉。在趙肅侯的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趙武靈王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強硬應對措施、抱著魚死網破的態度,擺開決戰的架勢來迎接這些居心叵測的弔唁使者。

    趙武靈王命令趙國全境處於戒嚴狀態,代郡、太原郡、上黨郡和邯鄲的趙軍一級戒備,準備隨時戰鬥。聯合韓國和宋國這兩個位於秦、魏、楚、齊之間的國家,使趙、韓、宋三國形成品字型結構,將秦、魏、楚、齊四個國家置於兩面受敵或者三面受敵的被動局面。又重賂越王無彊,使之攻楚,先把與趙國不搭界的楚國的注意力轉移到它的老對手越國身上去。重賂樓煩王擊燕和中山。燕國是五國中比較弱的一個,在樓煩的強力攻擊下,燕易王比較緊張,十分擔心趙國與樓煩夾擊燕國。中山雖然不是一流的強國,但由於楔入趙國的版圖內,經常受齊國的指使從背後攻擊趙國的都城邯鄲,對趙國的威脅比外部的強敵更大。中山在樓煩的攻擊下,也無暇顧及對趙國的趁火打劫了。在去掉了燕、楚兩個強敵後,魏、齊、秦集團對趙、韓、宋集團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趙武靈王命令來會葬的五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邊境,只許五國使者攜帶各國國君的弔唁之物入境,由趙國負責接待的大臣將他們直接送往邯鄲。魏、秦、齊見趙國重兵待客,戒備森嚴,而且趙、韓、宋聯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佔趙國便宜的念頭。五國使者入趙後,見趙國精銳雲集邯鄲,戰爭一觸即發,不敢有任何的差錯,在與趙武靈王厚葬趙肅侯後,便匆匆離去。魏惠王發起的五國圖趙的陰謀被趙武靈王挫敗了。年少的趙武靈王初涉君位就經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

    趙武靈王元年(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圖趙不成後,即開始著力彌補魏、趙關係裂痕,帶領太子嗣到趙國祝賀趙武靈王正式即位。趙武靈王與肥義也以禮相待。趙國的重要盟國韓國的韓宣惠王與太子倉也來趙國祝賀趙武靈王登基。

    趙武靈王三年(公元前323年),趙國向中山國壓迫,在靠近中山邊境的鄗(今河北柏鄉北)築城。

    馴服中山國後,趙武靈王秉承父趙肅侯定下政治婚姻迎娶了韓女以鞏固趙韓聯盟關係。同時趙武靈王看到中原各國的爭霸戰爭處於糾纏狀態,很難在短時間內決出勝負。於是,趙武靈王改變了趙肅侯逐鹿中原的南向戰略,把趙國的戰略調整為北向進軍胡地。

    關於胡服騎射

    面對天下大亂,各國無暇干涉趙國內政的天賜良機,趙武靈王向全國發布實行胡服騎射的法令。同時,大舉進攻中山國。

    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胡服騎射之前,趙武靈王已經在趙國的北部搞過試點。全面游牧化的趙國騎兵,取胡人機動性強的優勢,棄其紀律性差的缺點,在與北方胡人的軍事鬥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胡服騎射的起因在於趙國和中山國的宿怨,趙武靈王和中山國打仗,由於在鄗城(邢台柏鄉)幾乎戰敗,所以為了雪恥而開始胡服騎射,用趙武靈王自己的話說就:「我們趙國,東有齊王國和中山王國,北有燕王國和東胡部落,西有樓煩部落和秦王國及韓王國的邊界。我們的邊防部隊,仍使用傳統武器,缺乏現代化裝備,一旦敵人發動攻擊,如何防禦得住?從前,中山王國仗恃後台老板齊王國撐腰,侵略我們土地,捕捉我們人民,決河水灌鄗城(邢台市柏鄉縣北),如果沒有上帝保佑,鄗城(邢台柏鄉)可能失守,先祖們認為是最大的羞辱。我之所以改變服裝,更新戰備,只不過為了準備四境應變,報中山王國之仇。叔父大人卻堅決維持固有傳統,忘了鄗城(邢台)丟醜,大出我的意料。」趙成(趙武靈王叔叔)聽了這番話後,不再阻止改革,悚然接受。第二天,趙成穿胡服上朝。於是,趙雍下令全國人民拋棄長袍寬袖,改著胡服;淘汰戰車,改習騎馬射箭。

    趙國在軍事上使用騎兵、採用適應騎射的胡服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那時只是戰士們一種自發的行為。這不是某個人的創造,而是根據軍事鬥爭的實際需要,很自然地採用了更容易獲勝的鬥爭手段而已。可以說,游牧民族在與中原接觸後不久,中國就出現了最早的騎兵,只是在數量、質量、戰術使用上都很原始,起不了左右戰爭勝負的主要作用。騎兵在中國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兵種,進而成為一個主要兵種,經過很長的時間。胡人的游牧生活和軍事訓練一體化,在與中原農耕文明國家的作戰中,由於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性都很強,經常能夠取勝。趙國與秦國、燕國這些與游牧民族國家接壤的國家,在幾次敗給胡人後,便採取與胡人同樣的作戰方式,招募胡人騎兵充當教官,或者直接充當士兵,為中原國家服務。但這種僱傭騎兵很不可靠,而且很難指揮,華夏族的將領很少有騎術精湛、懂胡語、深通胡人文化的,崇尚英雄主義的胡人不願服從他們不敬佩的將領。趙武靈王通過把趙國將士直接培養成騎兵與招募胡人騎兵相結合的辦法,想要建立一支能被國君牢牢控制的國家騎兵。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除了為適應同周邊國家的軍事競爭外,胡服騎射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以代郡和邯鄲為代表的兩種文化、兩種政治勢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

    趙國是一個游牧文明重於農耕文明的國家。趙國是華夏系統中與北方戎狄各族交流最全面、最深刻的國家,公室與戎狄的通婚程度也遠遠高於秦國和燕國。秦國和燕國公室的通婚對象主要指向中原各王國。趙國的文化如同他們國君的血統里有大量的戎狄之血一樣,是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民族的混合體,趙國的戎狄化比秦國更嚴重。趙武靈王即位後,重用出身於樓煩的樓緩和出身於匈奴的仇液,再加上父親的託孤重臣肥義,趙國的戎狄外族之臣成了趙武靈王最重要的一批助手。趙國雖然也採用此前一直施用的大臣異地就任制,即有戎狄背景的大臣到農耕文明的中心邯鄲,華夏族大臣則到游牧文明重鎮代郡為官,以期達到加強兩種文化的交流和國君控制兩派大臣的目的。但這種辦法顯然功效不大,代郡與邯鄲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成為了趙國政變的兩個牢固據點。而且,代郡的勢力不斷滲入到游牧文明的另一個重鎮太原郡,邯鄲則控制了地近中原的上黨郡,趙國的南北分裂局勢在擴大。趙國的兩種文化、兩大政治勢力處於不斷的爭鬥狀態,而且越離越遠,這需要趙武靈王鐵腕整合,明確各自的地位,將其整合為一個依賴重於排斥的整體。

    趙國的內政與其他中原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他中原國家的內政矛盾主要體現在宗室貴族與多為地主、自耕農出身的軍功貴族之間的矛盾,而趙國的內政矛盾則體現為華夏族大臣與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之間的矛盾。兩派之間的矛盾往往都是由於華夏族的大臣蔑視、排擠戎狄族大臣而引起的。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曾發生多起爭立國君的政變,其頻繁程度為當時各國之最。在爭立國君的兩派中往往一派由有戎狄背景的大臣支持、以代郡為根據地,一派由華夏族大臣支持、以邯鄲為根據地。邯鄲與代郡分居趙國的南北,分別是趙國進軍中原的基地和制約戎狄的據點。邯鄲與代郡之間隔著中山國,邯鄲要與代郡交往就得繞很大的圈子,需要經過太行山西側的上黨郡和太原郡才能進入本來處於邯鄲北面的代郡,很不方便。邯鄲與代郡的聯繫遠不如與它們臨近的中原和戎狄之間的交流緊密。兩個重鎮本來在民族和文化上就存在很大的差異,交通的不便利更加大了這種差別。邯鄲對代郡的控制本來就一直很不力,而代郡出於同戎狄國家軍事鬥爭的需要又有便宜行事的巨大自治權力,邯鄲與代郡實際上是趙國執行南北不同攻略的兩個國都。趙國有很多貴族就是在控制了代郡後,有了向趙國中央政府挑戰的實力。趙國國君喜歡用沒有複雜背景、出身於戎狄的大臣,他們能力出眾而易於控制,遠較能力平平卻野心不小的宗室成員為強。

    趙國與林胡、樓煩、東胡、義渠、空同、中山等游牧民族國家接壤,國民中有大量的胡人和胡人後裔,胡人文化在趙國也是根深蒂固的。由於趙國的游牧文明佔上風,趙武靈王適應客觀情況,大力提倡胡化是符合實際的。

    經過胡服騎射等相關強國政策的實施,趙國得到了強化。趙武靈王趁秦國內亂,攻取了秦國與林胡的邊境榆中地區,並收編了大量的林胡戰馬和士兵。攜威幫助冊立了秦昭襄王。築趙長成,收服婁煩國,並在已經遜位後主導,最終還是滅了鑲嵌於趙國內中山國。

    但是正是這樣遜位後的雄心不死,最後導致了這麼一代英武的趙武靈王被已經是趙惠文王的兒子用計困餓而死在了沙丘。

    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王。在剛即位的時候,就能在肥義的幫助下,鎮定地退走五國之兵。趙武靈王從趙國的實際出發,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優化配置。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消滅了長期為趙國心腹大患的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型到精神真正統一起來。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消化了樓煩,奪得它們的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趙武靈王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趙武靈王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牢固地保衛了王權。雖然趙武靈王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了問題,自己最後也死於非命,但這場政變恰恰是由於趙王何牢固地掌握著經趙武靈王改造加強的王權,才沒有演變成全國性的大叛亂,趙國才沒有因此而實力大損。經過趙武靈王對趙國國家結構的整體改造,對趙國國家性格的重新塑造,趙國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強國,與秦國共同成為戰國後期爭霸戰的主角。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武帝、明成祖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游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1903年,梁啟超發表《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

    歷史學家翦伯贊有《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一詩:「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

    趙奢

    趙奢(生卒年不詳):嬴姓,趙氏,名奢。戰國時代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號馬服君,別為馬服氏,簡曰馬氏。華夏族,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前324—前299年)到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時期,享年約60餘歲。

    趙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軍,跨進軍事行列。他帶兵攻取了齊因的麥丘(今山東商河縣西北),趙王因得城大喜,為之加增進酒,以示權賀。這以後便開始了他早期的軍事生涯。

    周赧王四十六年(趙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軍派重兵圍困閼與(今山西和順縣)。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商議,問閼與「可救不?」廉頗回答:「道遠險狹,難救。」

    當時,秦軍在圍困閼與的同時,已經作了防止趙軍出兵救援的準備。他們發兵一支,向東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縣西南),以成犄角之勢,牽制趙軍行動。趙奢偵知秦軍這一部署,從邯鄲出發才30里就下令安營紮寨,命令軍中加固營壘,在營區周圍修築了許多屏障,故意做出毫無進取的姿態。並且命令部隊說:「有以軍事諫者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軍中有一人建議火速去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掉了。這樣,一直過了28天,而且再次增築營壘。秦軍派遣間諜進入趙軍駐地偵察,趙奢以好飯食招待 後把他放走。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秦將非常高興,秦將認為:趙軍「夫去國30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隨之,放鬆了警惕。

    在送走秦軍間諜以後,趙奢突然作出決定,集合部隊,卷甲而趨,向西急進。僅兩日一夜即抵達距離閼與50里的地方。被拋在武安的秦軍聽說趙奢巳至閼與,如夢方醒,慌忙調集兵力奔向閼與。由於趙軍遠離後方,孤軍獨進,形勢依然十分危險。這時,趙軍中有一位名叫許歷的軍士,進見趙奢,說:「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令。」許歷曰:「請就鈇質之誅。」 趙奢曰:「胥後令邯鄲。」許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奢採納了許歷的主張,立刻發兵萬人,搶佔了北山制高點。果然,秦軍後至,爭奪北山不得上,擁擠于山下,陷入十分被動地位。趙軍利用有利地勢,居高臨下,俯擊秦軍。秦軍大敗,四散潰逃。閼與之圍隨之解除。此次戰役,使威行諾侯的強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後仍不敢輕舉妄動,恐怕重路閼與之覆轍。班師回朝後,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與廉頗、藺相如相等,被後人列為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其子孫以馬為姓,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即為其後。趙惠文王同時也封許歷為國尉。

    樂羊

    樂羊,中山國人,戰國時魏國魏文侯時期的大將。是樂毅先祖。魏滅中山國的功臣。

    樂羊初為魏相國翟璜門客,中山國君姬窟發兵犯魏,翟璜舉薦了樂羊。可是樂羊之子樂舒是中山王的將領,而且曾殺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樂羊為人,不計恩怨,力保樂羊為帥。

    樂羊出兵後,由於敵強我弱,施了緩兵之計。消息傳來,朝中大嘩,群臣誣告樂羊通敵。中山國君又殺了他的兒子,煮成肉羹送給他。樂羊為表忠心,就吃下了肉羹。隨後大敗中山國。魏王重賞他,封在靈壽,但是認為他心地殘忍,沒有父子骨肉之情。

    樂羊死後,葬於靈壽。

    樗里疾

    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名將,秦公子,名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又稱樗里子,也稱嚴君疾。因居樗里(一說楮里,今陝西滑南)而稱樗里疾。為人滑稽多智,秦人稱之為「智囊」。

    秦惠文王卒,太子秦武王立,秦初置丞相,逐張儀、魏章,啟用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九年,與甘茂攻魏地蒲(今河南長垣),佔領了宜陽。在樗里子等人勢如猛虎的衝擊下,諸侯國談「虎」色變。通過戰爭擴張,秦國漸漸強大起來。樗里子曾率兵車萬乘入周,周天子非常恭敬地親率士卒迎接,長戟在前,強弩在後。楚王看到周對秦國的人這麼看重,很是憤怒,責問周王,游騰替周向楚王解釋:「周實際上是把秦和樗里子看作欺詐難憑的人物在防範才這麼作的。齊桓公當年伐蔡國,名義上說攻蔡國,其實是襲楚國。現在的秦國,如虎狼,怎能不防。楚王這才高興。」

    秦武王死後,秦昭襄王即位,樗里子更受尊重。昭王元年率兵攻打衛國蒲城。蒲城守將心中恐懼,央請胡衍出面媾和。胡衍以攻蒲弊多利少說樗里子。認為衛國之所以為衛國,全在有蒲城這一屏障。若攻打蒲城,衛國定要歸附魏國,這無疑為軍力衰弱所困的魏國注入了一支興奮劑,魏國的強大必定給秦國帶來隱患。益魏而損秦,定會召來秦王的不滿。樗里子採納了他的意見,放棄蒲城離去。後又與楚攻魏皮氏(今山西河津西),魏以公子質於楚,楚因而叛秦,樗里疾遂詐稱將以地獻楚,令楚還魏太子,而暗與魏合兵敗楚。

    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樗里子卒於秦,葬在渭南章台之東。死前稱:「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到了漢朝,長樂宮在樗里子墓東面,未央宮在西,武庫正對他的墓。所以秦國人有句諺語說:「力則任鄙(秦國力士),智則樗里。」(《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樗里子是秦國第一代著名的將領。以有智和用智著稱。秦所以東攘諸侯,多出於樗里子、甘茂之策。秦國正是靠了像樗里子這樣一代代名將才能夠並六國而統一天下的。

    田單

    田單,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秘書)。

    戰國後期﹐齊將田單憑藉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燕將樂毅破齊﹐連克70餘城﹐隨即集中兵力圍攻僅存的莒(今山東莒縣)和即墨﹐齊國危在旦夕(見樂毅破齊之戰)。時齊愍王被殺﹐其子法章在莒被立為齊王﹐號召齊民抗燕。樂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軍撤至兩城外九里處設營築壘﹐欲攻心取勝﹐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地處富庶的膠東﹐是齊國較大城邑﹐物資充裕﹐人口較多﹐具有一定防禦條件。即墨被圍不久﹐守將戰死﹐軍民共推田單為將。田單利用兩軍相持的時機﹐集結7000餘士卒﹐加以整頓﹑擴充﹐並增修城壘﹐加強防務。他和軍民同甘共苦﹐「坐則織蕢(編織草器)﹐立則仗鍤(執鍬勞作)」(《資治通鑒》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親自巡視城防﹔編妻妾﹑族人入行伍﹐盡散飲食給士卒﹐深得軍民信任。田單在穩定內部的同時﹐為除掉最難對付的敵手樂毅﹐又派人入燕行離間計﹐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將﹐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怨樂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計﹐派騎劫取代樂毅。樂毅投奔趙國。

    騎劫一反樂毅戰法﹐改用強攻﹐仍不能下﹐企圖用恐怖手段懾服齊軍。田單將計就計﹐誘使燕軍行暴﹐派人散布謠言,說害怕燕軍把齊軍俘虜的鼻子割掉,又擔心燕軍刨了齊人在城外的祖墳。 而騎劫聽到謠言後果然照著做了。即墨城裡的人聽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了,又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誓與燕軍決一死戰。田單進而麻痹燕軍﹐命精壯甲士隱伏城內﹐用老弱﹑婦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詐降﹐讓即墨富豪持重金賄賂燕將﹐假稱即墨將降﹐惟望保全妻小。圍城已逾三年的燕軍﹐急欲停戰回鄉﹐見大功將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三十六年﹐田單見反攻時機成熟﹐便集中千餘頭牛﹐角縛利刃﹐尾扎浸油蘆葦﹐披五彩龍紋外衣﹐於一個夜間﹐下令點燃牛尾蘆葦﹐牛負痛從城腳預挖的數十個信道狂奔燕營﹐5000精壯勇士緊隨於後﹐城內軍民擂鼓擊器﹐吶喊助威。燕軍見火光中無數角上有刀﹑身後冒火的怪物直衝而來﹐驚惶失措。齊軍勇士乘勢衝殺﹐城內軍民緊跟助戰﹐燕軍奪路逃命﹐互相踐踏﹐騎劫在混亂中被殺。田單率軍乘勝追擊﹐齊國民眾也持械助戰﹐很快將燕軍逐出國境﹐盡復失地70餘城。隨後﹐迎法章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正式即位為齊襄王,田單受封安平君。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推薦閱讀:

    不是學霸就不要看了!歷史名將戰鬥力排行榜
    052-戰國名將之縱將魏無忌
    「其實難副」的納粹3大名將
    中國歷史上百位將領之(15) --- 韓信 (西漢名將)
    國軍名將薛岳和抗日戰爭中的萬家嶺大捷

    TAG: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