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楞嚴經講座 三十六集

楞嚴經講座 三十六集---楞嚴經講座


我們現在《楞嚴經》是卷五,佛講到修證、學佛修持的方法問題,這個方法提出來由六根漸次的求得解脫,那麼這個問題現在正講到中間,原文有許多是述敘事情,我們把這一段很簡單的向大家報告講過去,跟著下面是討論修證方法的問題。今天要趕快把這個修證方法正式做一個討論,希望諸位特別留意。上次是四句話一樣事實的記述,敘述佛把手巾打六個結這個問題,這個我們大家還記憶到的,阿難因此提出來問。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就是我們心中的妄想,所謂塵勞煩惱,塵勞。勞就是佛提出來塵勞,塵世間我們普通文學上用塵世間,這個中國文學同佛教的文學唐代以後,這四個字經常連起來用塵世間,所謂世間就是人間世,莊子裡頭所提出來的名稱。當唐代以後加了一個字「塵」,塵世間這個塵字是從佛學的「塵勞」這個名詞這兩個字來的,這也代表了三界有為法的世間。一切我們都在勞苦中,尤其在這個時代,佛學的形容詞更清楚了、更恰當,我們現在這個二十世紀末期的時代,到達了精密科技的時代,所有的人類為了生存、生活分秒必爭,非常的勞苦,而分秒必爭爭來的生命活著意義究竟是不是正確的?還是個問題,現在真是個塵勞煩惱的世界。那麼總而言之,在這一個經文裡頭「此勞」就是講我們心裡的妄念雜想,業力的根根「同結」,同佛表現的手巾上打的六個結子一樣,永遠解不開,如何去解?「云何解除」這是阿難提出來問的問題,也就是代表了我們大家修行用功,心中這一念如何解開了、解脫?得畢竟的清凈自在。怎麼解開?就是這一念解不開。那麼下面的描述。

「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那麼就是說描述佛把手巾拿到左邊,這個如果演成電影表演很漂亮,佛的手也漂亮,人也漂亮,又拿個手巾好象唱戲一樣,這個蘭花手這麼一搞,非常美了,這個手巾就拿到左邊來打六個結子。

「問阿難言。如是解否」。這是一句問話,這個樣子把這個手巾打六個結,在左邊這樣一弄,唱色戲的表演一樣,這樣解開嗎?

「否也。世尊」。這四個字是阿難的答覆話,不可能,這樣解不開的。

「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否」。佛又把這個手巾這樣轉過來在這一邊,再問阿難,象這樣能夠解得開嗎?

「否也。世尊」。這是阿難答話,不可能,解不開。這就是佛經,佛經已經這樣很簡化了。如果要中國的過去文學寫最多六個字就統統解決了這幾句。印度的文學,尤其記述佛經要真實誠懇華麗,所以一句一句很詳細的來。那麼我們如果照中國的章法來寫啊,這樣很羅嗦,六個字就可以解決了。現在我們不是講國文課,不談這個事了,這個大義懂得了。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成解」。佛說我用手左邊一拉你說解不開,右邊一放也解不開。究竟怎麼解得開這六個結子呢?

「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阿難說一個結打在那裡,那個要結的中心一抽,這個結子就解開了。這個問答的話,看起來很有意思,等於兒童答話,兒童課本,問小孩子才有這種答話,大人絕不會這樣問答。不過佛經不要不恭敬的看法,它描寫得很精祥,很清楚詳細的。如果拿中國文章的寫法都不需要,除非現在的白話文三個字一句可以潑成三十個字,假使古文寫法很簡單。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於結心」。結論在這一句,佛同阿難講如是如是,就是這樣,我們修行做功夫也是這樣,要解脫念空就要找出來念的中心在哪裡,這個中心找不到,你想見得空性永遠不可能。所以要想解決「當於結心」就解除了。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佛告訴阿難這裡有個重點,上面我們已經研究過。佛在討論阿難提出來問你經常說法都是一切從因緣生,可是佛在《楞嚴經》提出來很嚴重,既非因緣也非自然。拿思想來講,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這是什麼的?既然不是因緣法,又非自然而有,是講什麼?我們上次講過的,現在怕諸位忘記了,再提出來注意,是講道的體,涅磐道體形而上道不屬於因緣也不屬於自然。至於這個有形的世間、有為法的世間一切皆是因緣所生,這個觀念要搞清楚。所以佛現在告訴阿難要如何求得解脫證道。「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為什麼講從因緣所生這個道理?因緣道理非常細,非常非常的細。並不是象世間人,普通社會上一般人,說到因緣,哎呀,我和你倆有緣,這個是佛學用慣了,什麼有緣?我們吃過湯圓啊?什麼叫有緣,緣是什麼緣?那搞複雜了。

世間人所懂的因緣生法是粗相,表面的,因緣生法的內容粗的裡頭比較細一點提到四緣,親因緣:前生多生前世的事所造的業變成了種子,前生帶來的業力,這一生所遭遇的人生境界,因種子生現行,變成現在行為。現在這一生的所做所為變成來生的種子,所以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變成未來的種性,這是自己本身的親因緣,但是因是因,緣是緣。我們仔細討論這個呀,就要牽扯開了,我不大喜歡把本經牽扯得太遠,那麼這個是親因緣。另外呢,譬如我們自己種性帶來,要生一個人,要男人的精蟲,女性的卵臟結合。在古代佛經這個精蟲卵臟稱為父精母血,這是父母兩個因緣了,加上自己的神識,就是普通講我們的靈魂,這個種性帶來阿賴耶識所起的作用來投胎的,三緣合和才能變一個人。人身難得得很啊,這個我們再三講過,人身難得,佛說如大海之盲龜呀,那麼這個話我們不要再扯下去了。那麼父母所生的這些呢,變成什麼呢?也可以說增上緣。父母的遣傳,生下來遭遇的時代、歷史的時代、生在哪個地區、所遭遇的空間、社會的環境、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等等又造現行的業力,這些都屬於增上緣,所以我們接受了現行的思想、業力,在現代裡頭做一個人或者做一個其他的眾生,這個所作所為造出來為來生的種子------所緣緣,所緣緣:一個連鎖一個一個連鎖一個,永遠不會停留,剛剛了了東邊事,又有西邊事更忙,人生永遠是沒有了的事,除非有大智慧、大雄大力的人一刀就切斷了,不然永遠不了,這是所緣緣。如此前生、現在、來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在輪迴中不會了,等流性,象一股流水出來一樣,下雨一樣普遍的流,無間緣,等無間緣。平等、等流、無間沒有間斷,如此永遠在輪迴中旋轉。

這是因緣的道理,還是粗的,還是沒有詳細說這個因緣,就是形而下的因緣道理都是非常深,那麼你們自己手邊有大藏經的,多去看《所緣緣論》,有一本經叫《所緣緣論》因緣道理講的一部分比較清楚的。不是說光懂了一個因緣,粗粗一說我們真懂因緣道理。因緣已經是非常深刻,譬如我與諸位、諸位與我在此時此地怎麼亂七八糟有這個因緣?中間其實能夠藉此一會聚在一起,這個因緣也都不是亂七八糟的,都有前因後果,不曉得多少生,所以佛法始終講這個道理,尤其佛在說戒的時候,講戒律的時候,始終提出來這是佛法的基礎,所以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是大小乘佛法根本的基礎,對於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不相信,沒有搞清楚的沒有資格學佛的。所以佛在講戒律的時候,始終說一個偈子,就是大家要注意啊,我們修行就是怕這個因果了。縱使經百劫,(我們所作所為,一個思想一個行為,起心動念都有問題,)所做業不亡(自性是空的,體是空的,用是有的)。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是佛法的基本。所以一切戒行就是為了了現在的因果,結永遠未來清凈的善緣。千萬要注意這個道理。我們又拉開了,懂了這個道理歸到本經,佛說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它並不是如世間那麼粗了解因緣的道理。真的講因緣,我們拿現在一句話來講,最精密的科學的理論,現在最高的科學又恢復接近到哲學的境界,這叫做理論科學的境界,現在又到理論科學境界,過去把哲學科學分類,現在差不多也要歸還為一了。所以下面講,真講因緣法太深了。

「如來發明世出世法」(世間法入世的,出世法跳出世間的。世、出世。這三個字念成了一句,兩重意義。世間法有為法形而下的,出世法追求形而上的無為法。這要搞清楚)。我所證到悟到世間法,和出世法的關係。

「知其本因。隨所緣出」。每一件事情,世法也好,出世間也好,每一個理(哲學的道理),每一個事(科學的),每一個物(不管是心理的、物理的),都了解它根本的根源,「隨所緣出」,世間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緣生緣滅,也是緣起性空的。那麼下面簡單的我們一邊念一邊解釋過去了。

「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佛說因此,恆河沙是代表了無量數、數不清的數目,如恆河裡沙子那麼多,數不清永遠數不完的,乃至數不完的外面更數不完了,恆河沙界外一滴之雨,任何世界下了一滴雨。「亦知頭數」,這一滴雨裡頭有多少水的分子構成,而這個水的分子乃至水的這個東西,怎麼樣構成的,這個裡頭的數理都很清楚,這是講細密到這個程度。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鳥玄。皆了元由」。粗的方面,目前「松直」松樹為什麼長得那麼直?「棘曲」荊棘有刺的亂七八糟的毛草一樣,這個荊棘為什麼是彎的?「鵠白」白鷺一樣白鶴鷺鷥為什麼顏色是白的?「烏玄」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皆了元由」統統清楚,為什麼道理會如此。狗為什麼四條腿?為什麼我們兩條腿?所以有一本經有弟子問,佛啊,我們的眼睛白天看得見夜裡看不見?狗的眼睛為什麼夜裡也看得見?佛說因為眼睛裡頭,拿現在話講色素不同。你看看狗看,狗的眼睛外頭有一圈紅的,現在可以說它有紅外線光的功能,乃至神仙變化、鬼神變化走到這裡我們人看不到,狗看得到,除非這個神仙另外把自己再用一個法子隱蔽起來,不然狗還是看得到,透過紅外線的這個功能。那佛在當時兩三千年前啊,也沒有什麼叫紅外線、紫外線啊,他都曉得,都答覆,佛法這個話不是吹牛的喲,在這裡還是簡單的講,精講。他說世界上這一切的東西「皆了元由」我都曉得根本是怎麼來的。

「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所以你不要問這個道理,「是故」翻譯成白話就是所以。所以說阿難啊,我告訴你,你要談修行做功夫怎麼樣修?你們的多生累世因緣修法循業發現,就是《楞嚴經》上說,要大家背的,注意啊,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所以每個人根器不一定,根性不一定,因為過去生帶來的業果報應,該修魔法的,該修外道法的,該修小乘,該修大乘,各有因緣不定,沒有什麼稀奇,也沒有什麼替人家難過,各有前因莫羨人,各有各的因緣。所以真修行,要隨你心中,初步的修行「選擇六根」,現在六根就是代表用眼睛的方法來修也可以,我們注意喲,上次剛剛講了,佛說眼睛的修法是八百功德,它有缺點不能四面周到的。換句話就拿眼睛這一個法門來修法,譬如象密宗所講的藏文叫看光也是一種修法,中國的看光的修法還很多,乃至練武功的人也有看光,練瑜伽術的人,乃至練催眠術的人很多都用看光來的,修道家有些氣功也是看光,譬如古代的修劍仙也是看光來的,所以眼睛有八百功德,簡單的歸納有八百種法門。耳根一千二百功德,那就法門更多了,方法更多了,我們常常學佛的人嘴裡念,法門無量誓願學,學了幾個啊?這個徒弟到別人那裡一學,嗨喲,氣得恨不得把對方的老師打死,把這個徒弟殺了他。你讓他去學有什麼關係啊?法門無量誓願學嘛,一邊念一邊就違反這個原理去做,這叫什麼修行啊!不是罵人啊,要檢點,當罵人就錯了,此乃功德也,搞清楚。現在他說這六根門頭隨你的根器所喜愛的,找一個善知識選一個法門好好修,六根隨便你。

「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譬如你們現在說用觀音法門用耳根來修,你們修六妙門,安那般那出入息,練氣功的這一項用鼻根來開始修,修到最後,「根結若除」,由這個法門入手,譬如說聽呼吸由鼻子開始,到達了氣住脈停,已經不用鼻子呼吸了,用皮膚全體呼吸,然後皮膚也不呼吸了,心臟能夠修到停止了,自己有意識使心臟關閉停止跳動,不是死了是活的,乃至腦電波都不動,心電圖拿來,儀器一放上,心電圖就不是這樣跳動的就是平線走,沒有動念了,氣也住了,這個鼻根這一門修到這裡自然證到性空了嘛。所以「根結」隨便你哪一個根,結使九十八個結使,貪嗔痴慢疑等見思惑,見惑五個思惑五個合起來叫見思惑,加三界欲界的見思惑、色界的見思惑、無色界的見思惑一共算起來九十八個,那麼把這些結使拔掉,解脫這個,結使就是業力的根本。譬如我們講,這個人做人非常愛好,樣樣好,所謂人生三碗面場面、體面、情面,這個做人有什麼錯啊?好得很哪。吃三碗面的人,這就是愛好之心太強,愛好之心太強就是結使呀,這是痴,貪,因為愛好所以做不到很難過,你怎麼做成這樣?嗔心就來了,所以一個結使不解除,什麼都不談。譬如愛清潔乾淨,這個有什麼不好呢?也是結使啊,喜歡髒的和喜歡清潔一樣都是不對的,結使不解除說你悟道了、修行證果了,自欺欺人的話,那是誤了,不是大徹大悟的悟。所以要注意,六根裡頭佛說隨便你選哪一根來開始修,六根所有的結使解除了,「塵相自滅」,內外染污的世間法外界的關聯性的,物理世界有關聯性的塵相自然消滅了,不空自然空了,心空了境就空了,外境就空了。那麼這個時候啊,「諸妄銷亡」一切妄想自然消失了,自然沒有了,妄就沒有了。「不真何待」自己的自性真常就呈現了。同時要注意,現在年輕人喜歡講禪宗,青蛙一聲撲咚跳下水,這就是禪,那真是「撲咚」---不懂,亂搞。佛法是要修證求證的。同時要注意,這四話有次序,佛說根結若除掉了以後,塵相自然沒有了,到達這個境界才是徹底的妄念消除。那麼第四句啊才是真能證得自性的真如,這是原則。佛講到這裡還沒有說完,又懇切地叫一聲,提起他的注意。

「阿難。吾今問汝」。我現在再問你。

「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否」。佛說你看我這個手巾上打的六個結,在你眼睛前面這一晃六個結都在這裡,他說要解開的時候一下把六個結一起解掉,可能嗎?

「否也。世尊」。這四個字是阿難答話,阿難說這個是不可能的。六個結打起來六次打,解結的時候要一個一個慢慢的解開,解了第一個再來解第二個。一下把六結解除除非一刀把它切斷,那不叫做手巾了,那叫做破布,就是尼加拉瓜那個瀑布了,那就不好了,那隻能做抹布用了,不是好的手巾了。

「是結本以次第綰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這個結是六個一個一個打上來,現在要解結呢?一個一個結開,所以你們諸位注意呀,真修行求證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喲,而且一個功夫一門深入到底不是說全體都成功的。這個深入到了底以後,真到了底嘛,可以打通了,全面可以打通。就怕你一門不深入,走了一半又懷疑了,東搞西搞就完了,中間就完了。中間所謂修一個法門不能倒底為什麼道理?就是你自己業力所生的魔障,把你障礙住了,並不是真有個魔啊,我們就是自己的魔,我們也是自己的鬼,魔鬼都是你,菩薩天人也是你,除你自己以外,沒有他魔,所以解結要次遞來。

「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云何同除」。六個結雖然同一條手巾一體,但是打結的時候不是同時打的,一個一個打的。解開它的時候也是一個一個解,我們造善業也好惡業也好,不是一樣一樣來,不是一起來的,都是漸修來的。即使有頓悟,那個頓悟也是漸修來的。這個人言下頓悟,禪宗說是某人聽了一句話大徹大悟,不錯,他前生前世你就不知道了。他為什麼能夠言下頓悟?你為什麼悟下頓言都不懂呢?這是各有前因啊,所以頓悟必從漸修來。等於我們小孩子說話,象我媽媽生我,生出來也是喂那個米漿啊、奶呀喂大的,到今天會說兩句半話,也是幾十年漸修來的呀,絕不會生來就會講《楞嚴經》啊,那就變妖怪了,那就危險了,給人家就會把你丟掉的呀,什麼事情都是如此,要注意這個道理。這是阿難這一段話。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這一段是阿難講得非常清楚了,佛就獎勵了,對了,沒有加一句你說的對了。「六根解除。亦復如是」,六根要想求解脫修行,也是這個道理同這個道理。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注意了,你們諸位念佛也好,修密宗的念咒子觀想的,乃至修氣修脈修明點的,都是密宗標榜的各種法門,乃至你們修止觀的,練氣功的,我不管,你修邪門外道的,守竅的都可以,沒有關係,只要你能一門深入。要求解脫呢?必須要懂佛法的道理了,除佛法以外不能得解脫。但是說你們有一點效果呢?絕對有效果,那個效果不是道,這個要搞清楚的。所以隨便走哪一個法門進來,「此根初解」開始真得了解脫的時候,這個解是講解脫了,拿手巾來講是解開結扣了,解脫了結使。諸位,什麼叫結使?很厲害的喲,你的個性是怎麼樣啊?生來個性怎麼樣,隨便你學問怎麼好,每個人,乃至佛學講得怎麼好,佛法修行得怎麼好,那個習氣個性還是一樣的,改不掉啊!這個就是結使。甚至說五百羅漢就有五百羅漢的相不同,羅漢就是羅漢,結使不同。到了佛菩薩的境界都是相好莊嚴,差不多一個面孔,那才是圓滿。不然各有各的長處,結使不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中國人看相的道理。你看都是一個媽媽生的,有個鼻子眼睛,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鼻子眼睛相同的怪不怪?六根沒有一個人相同,都是肉做的、細胞做的,為什麼?自己的業力種子生的不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面孔沒有相同的,業力不同,所以結使之難。統統解了都得菩薩相了,相跟性、體和用是一樣的,所以羅漢相結使還是解除不了。不要認為這個經文看懂了,我們真拿來用,根結在哪裡?注意這個東西結的根,六根的結使不同,你看都是細胞做的,你的鼻子我的鼻子,都有兩個孔孔,這兩個孔你仔細看看,現在拿個照相機每個人把它登記下來或者拿個紙按個鼻子印下來,絕沒有一個人相同的,就是那麼一個怪法,這是什麼道理?

所以你們注意了,你就是做氣功聽呼吸,每個人反應都不同,同一方法所做功夫所得的反應,所得的成就各有不同。乃至我們現在講一句話那麼多人聽,每一個聽了理解都不同,有人完全聽到反面去了。同樣一句話講下來,有人抓住要點,有人不曉得聽到哪裡去了,你講白的他聽成黑的去了,不是講話的錯,是他自己反應,根結------這個結使的反應。所以你要注意,這個根結六根的結使,這裡很嚴重,初解是先得人空,人空很大了、很高了,我們修行連我空也做不到啊,你坐在這裡我就空不了,先要做到身空才能我空,身體空了的才慢慢能夠我空,我空得了才能得人空啊,所以人空不容易啊,人我空法空了。你說一切皆空,空不是隨便說話啊,空有境相有境界呀,空不是沒有啊。譬如這個房間的空,我們進來一個東西都沒有這個房間叫空房間,所謂叫空房間,這個房間的裡頭這個使用價值大得很啊,空房間裡頭有很多的用處啊,空不是沒有。所以我們要注意,「根結」真正一根解開了,此根初解,先得的是人空。剛才我講了,我們再加上分析啊,人空做不到,退一步說我空也做不到,我從哪裡來?身空也做不到啊,身怎麼空不了?念空做不到嘛,妄想念頭空了做不到,此身的感受一切都有,那你所有講空法你都是吹牛的,都是空話,那就是隨便講了,要先得人空,這是第一個。你注意初解。佛說再進一步:

「空性圓明。成法解脫」。在這裡講四個字很簡單,你要拿佛的弟子們目連尊者、舍利佛這兩位尊者講的經,現在都有,親自受佛的教育,他再教弟子們修持的,再傳的佛法。今天我還和一個朋友講,大藏經都在這裡,你為什麼不研究不看呢?太可惜了。你看看目連尊者怎麼得神通,怎麼修持?法門都在這裡。舍利弗講的經典都還有。中國人動不動就《華嚴經》,《妙華經》啊《楞嚴經》啊,越可大的來越好啊,基礎都沒有,好高騖遠。必須要從小乘真修實證開始,所以由人空到達法空談何容易啊,這個程序一步一步來多得很,所以在這裡四個字就叫做大乘,大乘就是大概籠統就講過去了。「空性圓明」,由人空以後一點一點功夫一天一天的修持,功力的增長,空性的增長,然後空了時間、空了空間,時間空間的觀念都要空掉了,方位一切等等,然後五陰得了解脫,慢慢達到「成法解脫」,才達到法的解脫。人空以後才是法空,一切佛法都不需要了,法也不需要了。這樣才叫做學佛證道,得到了解脫。

「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注意,到了法空的境界,什麼叫空啊?空這個也是名詞,都不談了,也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空,所謂空的境界都不需要把持了,都不需要去守了,這個清凈境界也不要守了。我們現在得一點清凈,好可惜啊又掉了,本來沒有掉啊。那個真到了家,根本就不要這個清凈,有個清凈,清凈就是煩惱,對立的。所以到了人空法空,解脫了法執以後是「俱空不生」空也不空,所以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笑話,都是空話。

「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這個時候才能夠轉入,小乘才回心向大,大乘的境界。所以大乘你怎麼乘呢?不要亂吹的。要一步一步,大乘從小乘起,小乘從人乘起,人做好了再來學佛,人乘修好了再修天乘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五乘道都包括,人乘道修好了修天乘道,天乘道修好了修聲聞,再修緣覺,最後走菩薩大乘道。所以最近有些青年,我一看到我說你幹什麼?這些青年?來學佛,哎呀你怎麼跑這裡來呢?好好學做人,把人學好做好了就是學佛。他們嘿嘿,老師,笑笑,他們意思想我那麼大了,大學都畢業了,怎麼不會做啊?做人才難做呢。所以前天我還和一班同學們講起,有一個地方一個人做的詩,也是扶鸞,我說這個差不多,雖然是鬼呀,近於神仙了。人家問他叫他扶鸞,傳一個道法,他講一句話,詩也做得好,最後一句詩,做人容易練心難。做人做得好那談何容易,只在活到這個樣子有幾斤肉有這個架子那很容易啊,治心太難了,人乘道的基礎沒有不談修定,不要好高騖遠。所以佛說我們回到原文,先證得人空到達了法空,得到了法解脫以後才到達菩薩地,定慧等持這個三昧的境界,定慧等持三昧境界是三摩地,定慧等持是平等,才進入大乘菩薩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再加討論,《楞嚴經》後面會有的,無生法忍解釋起來很麻煩了,生而不生,不生而生,不生也不滅的那個無生法忍。這一段討論我們簡單講過去,現在繼續下去。

佛說到這裡。「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聽到佛這樣慈悲詳細的開示,覺性悟性生出的智慧叫慧覺,你們看過《六祖壇經》,六祖沒有見五祖,後來見到五祖已有所自己悟進去了,就是慧覺。後來見到五祖,五祖問他,六祖講一句話「弟子自心常生智慧」,這個常生智慧就是慧覺,自己覺性裡邊智慧發出來的,所以有所領悟,這還不能夠完全證悟啊,證悟非要初步得無生法忍,大乘的證悟。

「慧覺圓通。得無疑惑」。自己智慧明白了,總算不懷疑了。以阿難尊者的功德智慧,經典上記載到這個時候聽佛講的總算不懷疑了。

「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阿難又來了,替我們想辦法的,又耍賴了,又合一個掌又跪下來,還要,我還要,賴著來。又跪下來請求。

「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這裡講得很嚴重啊,他說佛啊,等於說我們加上一點點,你老人家慈悲了,你不要討厭我麻煩啊,我又來了。他來了,怎麼講?他說我們今天雖然聽了這樣多的要義,聽了佛說的楞嚴這個大法。「身心皎然」心理上,身體舒服極了,乾淨透明的,透亮的,心裡明了的。「快得無礙」好爽快啊,好舒服啊,真好象一東西掉下來一樣,好舒服,好象沒有障礙,實際上障礙多了。雖然現在悟到了、懂了,這個悟不是禪宗所講的大徹大悟了。懂了「一六亡義」這個六根我們這個身心性命,這個六根一根的修持的一個方法到了家,全體都到了這個道理。「一六」六根里哪一根來修持,「亡」一個空了其他皆空,「義」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我們懂了,「但由未達圓通本根」但是沒有真正悟啊,道理上懂了,還沒有達到怎麼樣圓滿通達這個境界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沒有做到。

「世尊。他又說佛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他又賴上來了,不過提的非常重要,注意呀,每一次他的問的同上面都不同,一次又一次來。先呢,我們要學阿難尊者的說話,太會說話了,先是很可憐的要求,「我輩飄零」,我們好可憐惜啊,在六道輪迴里孤零零的,我們都是孤兒啊,好可憐啊,沒有人帶領。「積劫孤露」多生累劫在六道輪迴中間等於是個孤兒,你們諸佛菩薩都不管我們,都是孤兒,孤露孤單的。「何心何慮」這一次這一生總算有機會,我自己也不是誠心來的喲,因為生命沒有證道以前投胎來都做不了主啊,都聽業力因緣的安排就來投胎了。所以這一生做人,碰到什麼人,碰到個什麼丈夫,碰到什麼太太,碰到個什麼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啊,自己做不了主。「何心何慮,預佛天倫」他說象我是撞來變成你的弟弟啊,佛的親堂兄弟啊,跟你倆是兄弟,我是撞來的運氣好啊,做了你的弟弟。這是真話啊,自己沒有證到以前,投胎的業力,菩薩羅漢都有隔陰之迷,一投胎就迷掉了,最高的定力還沒有用,除非到了八地以上的不動地以上的菩薩有意再來的才不迷,否則非迷不可。所以他說我也是撞到的變成你的弟弟,「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這一生現在跟你出家了,等於一個孤兒正在吃奶的時候,母親走開了,或者沒有母親了。這一下自己的親生母親回來了,抱著吃奶,那個天下最大幸福的事。

「若復因此際會道成」。結果因我這一生有這樣的好的命運,莫明其妙到這個世界上來而且變成佛你老人家的弟弟,最親的堂兄弟,又跟你出家做你的弟子。風雲際會,人際之間這個因緣湊合聚會這個關係,際就是這個關係,我們現在可以講人際之間的這個關係。就是那麼巧合,假使我這一生碰到做你的弟弟,又做你的弟子,人際之間這個因緣際會這個關係,如果我能成道。

「所得密言。還同本悟」。這是什麼話?佛跟他講的話都是對話,大家聽到的沒有一句密言,沒有一句秘密呀,他這裡提出來密。《楞嚴經》始終是個秘密法門,注意呀,有個秘因在,這個密因不在經典上現在都在大家自己那裡,要去找啊。假使今天能夠成道,所得到秘密不可說、不可思議這個道理,「還同本悟」,就是我自己的,我悟到了那個密言就是我自己懂了,我自己懂了我也知道了,那麼他可以跟佛倆個說你知我知啊,等於佛傳禪宗釋迦拈花,迦葉微笑,這是秘意,微言密意。沒有說話,已經彼此心心相印。他講這個話,他說假使我今天能夠悟了。

「則與未聞無有差別」。假使沒有悟,悟了最好,沒有悟,他說我也白聽了。換句話說現在理都懂了,應該在這裡碰到了你,了解了這個秘密,我應該真正的悟了。這個文字啊,古文寫得節省少了一點,你看起來就彆扭。下面就是然而,但是我現在真正的悟沒有證到,理是悟了沒有證到。「則與未聞無有差別」我還不是同普通人一樣?聽了白聽嘛,《楞嚴經》也聽了,聽了有什麼用啊,回去就愣頭愣腦的那個楞嚴經就來了,把《楞嚴經》放下,那個愣頭愣腦的就來了,他說那沒有用啊。

「惟垂大悲。惠我秘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他要求的同我們要求的把那個秘密法門告訴我,不過阿難沒有講啊,你只告訴我把耳朵拿過來,他沒有這個事,阿難不會那麼做,希望告訴大家。把如何成佛證道這個最高的秘密無上秘密「惠我秘嚴」,秘密莊嚴。大家不要亂猜啊,這個秘密莊嚴剛才講了都在心中啊,你把這個結使一打開了,秘密莊嚴就出來了。現在他要求佛惠我秘密法門,這個非常莊嚴的。其實阿難是節目主持人,故意這樣裝,替我們要求的,替後世眾生。「成就如來最後開示」反正你老人家再麻煩一次,你已經講了半天了,最後你再講一點,不要下課了,就是這個意思。再講一點,慢一點吃飯了。剛才吃了中飯啊,講到夜裡也不要緊,我們在講了半天,佛還在那裡下午還在講呢,剛剛把阿難弄回來,一直討論到現在。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話講完了,跪下來拜一拜。自己到自己位置上坐下來,「退藏密機」,表示阿難退在一邊去了,等著佛傳秘密法門給他的。「冀佛冥授」,希望佛一聲不響,佛也不要說話就告訴了他,現在人就叫第六感,心電感應。噢,這個是秘密,哪有這些鬼話。可是實際上經典上有這個道理,佛法也有這個道理,佛法的秘密在哪裡?「退藏秘機」,佛經的翻譯,我們尤其曉得《楞嚴經》是高手,唐代的宰相房融,翻譯的文章第一,唐代辭章都是最高的高手。「退藏密機」梵文怎麼樣我們也不管,用的文字翻譯採用《易經》的一句話「洗心退藏於秘」 「冀佛冥授」。你們諸位注意喲,你們有許多在這裡學院的同學們,不要聽經的時候閉起眼睛打坐,你平常為什麼不坐一點。聽經就要看到經,研究經典,你不看到研究經典,以為打坐在這裡裝模做樣的以為自己聽到了,一點用都沒有的,我告訴你。你的定和慧永遠不會發的,不但不是功德是個罪過,你不懂。所以在這個時候就要學阿難的多聞,所以自己永遠不長進,你就要注意它的經典這個原文,所以聽經和聽法不同,聽法你打七什麼你盡可以閉著眼睛聽,而且那個時候也要記得嘛,你們注意啊。洗心退藏於秘,中國文化易經的道理,把你心完全空掉了,洗鍊乾淨了,所謂心心心已歇馳求,真達到無心之地是最高的心的機密。心心心已歇馳求,那麼這個時候你心真正達到無心之地,同十方三世諸佛心心相印,心就通了。這一段要注意。總之他要求佛要給他說法,我們看沒有沒秘密?有秘密,秘密在哪裡?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楞嚴經》到了這一段是有秘密了,特別注意喲,不過不要好奇啊,要你智慧去參。佛聽了阿難要求以後就講了,「普告」就是對大家並不是專對哪幾個。普告大眾。「諸大菩薩」就是大乘菩薩們,包括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都在座坐,及諸學小乘的一般的得漏盡通阿羅漢們。佛說「汝等」你們大乘有所成就的菩薩以及學小乘的有所成就的阿羅漢們,「生我法中,得成無學」,注意這個生我法中,生在佛法中,世間妄心死了,真正跳出了世間,就是一切世間心種種心死完了,跳到佛法的真心來了。所以中國文化講修道的人,禪宗有個術語,這個禪宗叢林以前大陸上這些廟子上「打得念頭死」你自己要把雜念妄想打死了,「方得法身生」你那個不生不滅的法身才能夠生出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禪宗把佛法的道理演變成這樣的平實的話。後來就變成道家講的,道家修長生不老之道也有個名言,也從這個話演變出來的:「若要人不死,除非死個人。」你想求得長生不死之道,除非你現在一切心立刻當自己死了,我不在這個人世間,下了這個決心狠心才能修道啊。世間一切都要,樣樣都要圓滿,佛法也要修圓滿,哪有這樣便宜的事啊?你做到了我怎麼辦?個個都是妄想,那個就是大妄想,總要舍一,舍掉一邊,跳出世間才能出得世間,一樣的道理。

所以佛說你們大菩薩們走大乘道的,得小乘果的,生我法中得成無學,「無學」是佛法里的學位,也不是博士,都不是,什麼都不是就叫做無學位,無學不需要再學了,到了家了。他說我現在阿難的要求要我把這些秘密,什麼秘密啊?現在討論不是形而上啊,不是卷一卷二討論心在哪裡性在哪裡的問題了,現在都是第二義都是自性的投影,是第二月並非真月,但是不離開真月,離開真月沒有第二月,都是投影。他說現在我問你們,你們開始發心學佛,後來悟道,悟到十八界、六根相對的六塵,精神世界同物理世界這個中間。所謂這個界、根塵之間,我們可以引用一句中文來講「間不容髮」,中間幾乎沒有空隙,你看不出來。譬如我們眼睛一抬就可以看到光色,耳朵一聽一定聽到聲音,不聽動的就聽靜的,這個中間在哪裡?間不容髮,有一個十八界的間在裡頭。最初發心悟到心物之間的關係,誰為圓通?你們自己提出來報告,哪一個證到了由一個法門深入,修一個方法進去其他法門統統懂了叫做圓通,一通百通。拿禪宗法師來說一悟千悟,永不退失,永遠不會退轉,圓通法門。誰為圓通,一門深入達到門門都圓滿通達。

「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你們大家自己報告,從哪一個方便就是方法,方便波羅密多就是方法。人做任何一件事選擇方法,懂得方法,佛法叫做方便。方便現在後人用錯了,方便你給我方便方便,就變成馬馬虎虎叫方便。實際上方便我們民間的術語,中國人用慣了,開始由佛學來的,真正方便的意思方便就是方法。所以菩薩十波羅密多有方便般羅密,它是最後差不多到第九了,十個波羅密多第九,要注意這個道理。他說要曉得從哪一種方法進入三摩地,定慧等持的境界,秘密就在這裡。阿難提出來秘密,阿難希望佛冥授,所以阿難坐到旁邊去打坐了,他們倆個也有點拈花微笑的味道,不笑,倆個人不響。那麼佛馬上大概也講累了,當主席的說累了,說你們諸位出來報告報告吧,他也坐在那裡聽去了,坐在上面不動了。下面有名的開始講方法修證的方法,叫做《楞嚴經》的二十五位圓通,二十五個菩薩的報告,我怎麼樣學佛怎麼修行經過,但是它經文上報告的很簡單摘要的原則,每一個原則裡頭方法多得很,太多了,產生各種不同的方法。顯教、密宗、魔道、外道、內道都有,這個原則包括太多了。同時為什麼只有二十五位圓通?既不二十四也不二十六呢?要注意喲,為什麼只有二十五位?這個問題我們放著大家參參看,研究研究看,看有答案不?為什麼只有二十五位?這個同《圓覺經》的菩薩修禪定二十五輪也有關係的。這個注意啊,這個地方也是秘密之一,《楞嚴經》的秘密之一。現在我們一個一個研究來,做總討論。

「驕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首先提出來,在佛教分類上,驕陳那五比丘這是佛的根本弟子,最初成道最初修的,這個歷史我們上次也大概提過,註解上也有,不需要多講。他們就是在佛出家以後,在十九歲逃出了自己的宮殿,跑出去出家,後來他的父王不放心,選了五個大臣的弟子,都是家世很好也出家跟著他,等於在保護他陪伴他。那佛是不需要他們跟在一起,都是跟佛差不多年齡大小,那麼這五個人看佛的修行那麼嚴謹自己也出家了,也在修行,這個故事大家都曉得。所以佛出家的時候就跟著,佛後來成道不在一起,等到十二年後,佛在雪山,這個故事必須要了解了,懂得他們。下來已經餓扁了,六年苦行下來快要自己變成活的白骨觀了,人都餓瘦了,變不成人形了,那麼才接受了牧牛場的一位小姐的供養,又吃了飲食,很好的飲食營養補充回來了,身體補充好了,不是說吃一碗牛奶一下就恢復了,不要那麼神秘,當然是相當一步的調養好了,才到恆河邊坐在菩提樹下,這個時候可以說灰心了,世界上再也無明師可找,也沒有人可求,只好靠自性自度,所以坐在菩提樹下自己發了誓,如不悟道不起此座,假使不證得道就坐死在這裡算了,所以睹明星而悟道七天以後。那麼在這個階段,他接受了這個畜牧場這位小姐供養這個階段呢,這五個比丘看到了灰心了,十幾年的修行垮了,完了,又要吃葷去了,跟這個小姐當然沒有別的事情啊,不過接受小姐供養又喝牛奶又吃。這五個人跑開了,跑到另外地方修行了。但是這五個人在一起團結得好,人與人之間搞不好的,後來他們五個中間也有意見跑了三個,那麼後來慢慢都回,人就是那麼難辦,中間會有意見,那麼他們回來又在一起。所以佛開始成道的時候,本來就想入涅磐了,因為天主、天人都跪下來請求要他弘法。這一段公案我們也講過的,重複一下。他才起來開始先說小乘法,在這個世間人世間。如果以《華嚴經》來講,在菩提樹下當時講了華嚴,升天而講不在這個地方來的,那個再說,那是另一個秘密。

那麼要一般平凡的記載,同我們人世間歷史一樣記載。佛第一步要出來教化人先找這五個人。換句話說這五個人跟他出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也苦了十幾年,自己在那裡盲修瞎煉,他菩提樹下成道了第一個先去找他們,這是先了解這一段。那麼佛跟他們說了什麼法門呢?大小乘經典上很多明顯的記載,我們注意啊,他現在再做報告,我們值得研究了。那麼驕陳如五比丘五個人始終團結在一起,一組的,基本弟子,小乘弟子裡頭最基本的,而且他們也都是證得果位的人。「即從座起」從座位上站起來,「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我們在鹿宛這個地點,這個故事我們都不多說了,就在雞園這兩處,佛最初說法的時候,要把這個故事我們假使普通講經啊,必須把這些故事都交代清楚,這是給普通一般人最好聽的故事,聽佛法聽到這裡是口水直流,張開嘴聽津津有味,因為說故事容易懂啊,講道理啊,莫知羊啊。那麼現在我們是不採用這個方法的,這些大概都知道。他起來怎麼講呢?他們這五個人報告。

「觀見如來最初成道」。真話,他們從佛出家都跟在一起,先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下了命令要他們出來陪伴的,沒有辦法,所謂貴族的子弟,這幾個人。後來佛的一切修行他們都在附近看到的,當然沒有和他在一起,佛不要他們在一起。那麼到了吃牛奶啊,就是說調養身體這一段,他們說完了完了,走開了,生氣了,就是以為佛退道了,他們好象道心還很堅固呢。先來度他們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所以他們敢吹這個牛。他們說我們這幾個最初,最初的也是最後的喲,看到佛你最初出家成道,這個歷史我們都親身經歷,基本信仰的正宗。我們怎麼樣悟道的呢?

「於佛音聲。悟明四諦」。八個字,所以《楞嚴經》講的,你看,太簡單。對於佛說聲音,佛講的聲音悟到了四諦法門。四諦是佛法的基礎,你們注意啊,大小乘。四諦,我們都曉得叫苦、集、滅、道那麼簡單,這個四諦法門給一般學佛學的、研究佛學的,大家可以說會倒背如流,苦集滅道,而且一點沒有什麼道理。苦人生本來是苦,有八苦普通的歸納起來佛經的八苦,詳細的有十二苦。人生就是無量之苦,所以我們經常形容苦海茫茫,三界裡頭都有苦,人有人的苦,做神仙有神仙的苦,上帝有上帝的苦,三界裡頭無所不苦。先生有先生的痛苦,太太有太太的痛苦,父母有父母的痛苦,兒女有兒女的痛苦,老師有老師的痛苦,學生有學生的痛苦,無所不苦,所以詳細講這個世界就是苦。一切眾生有個共有的目的,就是離苦得樂,我們人生說追求,所謂叫做享受追求快樂,怎麼跳出苦,得到真正的快樂,快樂是什麼?不知道。

苦,大家曉得八苦,我們不分析講了,這些是基本佛學,我們不談了。集的意思就是一切眾生都向苦上去找樂,都想抓,生命生下來就想抓,什麼都屬於我的都不肯放的,所以眾生集就是造業。一點一點累積起來就是集,就是造業。一切眾生在集苦,在自找煩惱,自己找苦吃。可是自己在找苦吃啊,自己還認為是享受快樂呢,所以集是苦的因。要想不苦除非不追求,什麼都不追求,乃至連佛也不要成了,即不做凡夫也不成佛,那你差不多了,看誰能做得到。即不是凡夫也不是佛那不曉得叫什麼?那就不曉得叫什麼?那就差不多。不集就無苦,這個道理是這樣,所以集是苦的因,苦者是凡夫造業的,苦是果,苦諦。所以一切苦要怎麼滅除?一切煩惱?除非證道,除非證一切空的道,證到自性本空。所以要滅除一切痛苦除非是得道,所以道是滅除一切煩惱痛苦的因。為什麼能夠滅除煩惱痛苦?證了道自然滅除了。

好,我們這樣懂了,所以呀你們現在說我雖然修了幾十年還有妄想還有煩惱啊,那有什麼希奇呀?你還沒有證道嘛,真正證道頓斷煩惱,那個煩惱一下就沒有了,痛苦妄想都沒有了。苦集滅道是四諦,這誰都懂,當然佛比我們現場講得很高明,佛經大小十二部到處都是苦集滅道,我們學佛第一步就學苦集滅道,都知道了,怎麼悟不了呢?他說佛的音聲告訴他,只聽到佛的音聲,音聲指聽他當面說話講到四諦法門他們就證得大阿羅漢。難道他們的頭腦那不曉得什麼原子做的啊,難道我們的頭腦就那麼可憐什麼石灰做的?就笨到跟古人倆個比起來,笨得那麼差別大嗎?如果我們不用神秘主義,不用神秘的思想來講,不管古人現代人中國人外國人,人就是人,腦筋都是細胞做的啊,人類的思想智慧高明,我是素來認為人的聰明不管年齡、國際、不管性別,沒有差別的,每一個人的聰明智慧是平等的都一樣。有些人反應的快,一聽就懂,乃至一聽了以後不止懂一樣懂十樣,這個人叫聰明,有些人笨得要死,什麼叫笨啊,聽了以後不懂,過了幾十年才懂,或者到死的時候斷氣的時候,哎呀,我想起某人那個事才懂,那就是太笨了,釘子已經釘下去。所以笨與聰明比較性的,反應的慢反應的快,但是聰明智慧是相等的,沒有誰笨也沒有誰聰明。那他們怎麼聽了這個成道了呢?苦集滅道我們也會講。

但是你要注意喲,真學佛法,尤其是本院同學,《大藏經》我們好幾部你們去研究啊。小乘法門要多去看看,尤其是目連尊者的經典,舍利子所講的經典,都是講的苦集滅道,可見它不是那麼簡單啊,如何離苦。大乘菩薩所修的也不過是大乘的苦集滅道,尤其三界裡頭都是修苦集滅道才能解脫,三界有三界的苦啊,欲界的人固然是苦,天人界的苦不是我們欲界所能想像。就是說我們大家窮人是很苦了,你不曉得那個資本家有錢的人的痛苦,我們沒有錢的不能想像他的痛苦。沒有地位的固然是痛苦,有了地位有權力在手的痛苦,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你到了那一個層次就有那個層次的痛苦,不成道永遠解脫不了苦,所以三界各有各的痛苦。苦集滅道包括那麼多,而苦集滅道這是個道理啊,怎能么個修法呢?他用什麼修?所以你教理都要清楚了,八十八結使,九十八結使乃至九十九結使吧,沒有講到一百,這是什麼道理?這個結使解開跳出這個三界,這個解脫三界就是四諦法門最基本的功夫啊,換一句話大小乘四諦法門的修法不懂,你一切免談了,你怎麼去灌個頂啊,怎麼去皈個依啊,(斷錄)。

愣頭愣腦的愣,那你就昏了頭,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要注意,驕陳如比丘在《楞嚴經》前面佛提過啊,他已經先出現過,這是第二次出現了,在這本經上。阿難討論的時候,佛問驕陳如他說你們當時,在第二卷中,你們忘記了吧?去找一找。他說你們當時我最初跟你們說法你們怎麼悟道的?他講的不同啊,他說因為佛講到客塵兩個字。他因為客塵二字這個名詞而悟進去成道的,這是第二卷的,有明證啊。所以我叫你們研究佛學,研究原典,不要看人家的註解乃至我的註解都不要看,乃至我的註解也靠不住,那是我當年的註解啊,今天說的話同明天又不同啊,事過境遷一切無常,所以不要靠。那麼好了,他上次所講的卷二當中悟到客塵而成道,這裡又講悟到四諦的音聲而成道,這個客塵同四諦的關係它有何的不同呢?這個值得研究了,本來我們想禮拜三可以討論這個。所以每一個修持的法門裡頭,這一次講也不是詳細,大概比過去的比較摘要的重要的事,每一個菩薩講的他的修持法門中間所包含的每一個層次,比較多給大家講講,用不著再好奇東摸西摸,你抓到《楞嚴經》去修就是,把方法也連帶告訴你,因為我沒有秘密的,知道什麼就講。當然我也有秘密,因為你們不到的絕不會講,講了沒有用,比較選你們能夠到達的,告訴大家。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第36集完,善觀樂聽錄)


推薦閱讀:

【平 湖 許士中】配合共修《楞嚴經》了知:「悲欣交集」原是佛教語言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3
?每天學一點,大佛頂首楞嚴經 09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72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79

TAG:講座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