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藉助成語學文言《師說》

課文詞語成語譯文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道:道理坐而論道古人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而不從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者:的、的人識時務者為俊傑能者多勞旁觀者清言者無罪始作俑者其:那、那些、那樣若無其事查無其事不乏其人有其父必有其子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告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乎:在;對於出乎意料合乎規律瞠乎其後出生比我早的人,他聞知道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聞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裡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所以,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師存在的地方。聞:明白、懂得朝聞夕死亦:也人云亦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師:學習、仿效師法古人故:原因、緣故是故:這就是……的緣故;因此無:不論、無論事無巨細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人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古聖益聖,愚益愚。道:方法、做法、策略反其道而行之生財之道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哪!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而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許多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味。也: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出:超出出類拔萃出人頭地無出其右出人意料人:一般人、常人人之常情高人一等才識過人而:連詞,表示遞進鍥而不捨學而時習之益:副詞。更、更加精益求精多多益善老當益壯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其:副詞,表示揣測,「大概」則齊國其庶幾乎《庄暴見孟子曰》《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周易·繫辭》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於他們自己呢,卻恥於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充,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其: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的」名副其實含糊其辭聽其言而觀其行其: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聽其自然身:自己、自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彼:代詞,那(個、些、里)此起彼伏由此及彼顧此失彼厚此薄彼遺:丟棄、遺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工:工匠能工巧匠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並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曰:叫做、稱為、是美其名曰云爾:如此而已雲者:這類稱呼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彼:他人、對方、他(她它)(們)知己知彼復:恢復克己復禮復舊如新萬劫不複復學復原君子:貴族男子,士大夫君子務治,小人務力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之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常:長久,固定好景不常不法常可小人常戚戚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聘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品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知道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賢:才德;有才德的人妒賢嫉能禮賢下士賢:好賢妻良母術:學問、本領不學無術算術武術技術李氏子蟠,年比,如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經:經書(即儒家經典)傳:傳書(解釋經書的著作)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不見經傳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詩》、《書》等六經經文及解釋經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習過,又不被恥學於師的習俗所約束,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實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道理,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時:時尚、時俗裝扮入時時裝嘉:讚揚、讚美、讚許嘉獎其情可憫,其志可嘉貽:給、送給貽笑大方【教材悟讀】 處處有吾師,時時要學習——《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古之聖人尚且如此認為,何況我們這些平凡之人呢。在《師說》這篇文章中,韓愈針對當時「恥學於師」的現狀,提出了「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觀點,表現了學問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強調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直到今天不是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嗎?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韓愈《師說》的精髓,秉承處處有吾師,時時要學習的精神,提升和完善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素材運用】 連孔子這樣有大學問的人都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無論何人,總有自己的長處,而我們就要善於發現、認識他人的長處,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正像韓愈所言:「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相信,如果我們抱著「人皆我師」的態度,就一定會在虛心求教中獲得真知!【相關話題】 1.尊師重教 2.博採眾長 3.創新學習【美文品讀】惑不從師其為惑 2014年8月6日《人民日報》 劉世瑋韓愈《師說》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意思是說,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終不能解決。孔子對「師」也早先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些至理名言,都說明了要善於向有能力的人謙恭學習的道理。生活的實踐,也的確是這樣。人的一生或生活有師,或學習有師,或工作有師,總是有「師」伴隨,總是有「師」的指引。你看,人從呱呱墜地,呀呀學語,到成人成才,父母是「師」;進入學堂求學,名符其實的「園丁」是「師」;步入社會,有了工作,同行和領導是「師」;從政當「公僕」,首先要當好「學生」,拜人民群眾為「師」,才能為人民服好務;就連大到治國理政,也要有求於「師」,傑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可以佐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虛心從師,向有能力的人學習,是思想的引領,是行為的自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人生路漫漫,需要「師」指引,需要「師」「傳道授業解惑也」。人們需要老師,是因為人們賦予了老師以頂尖的稱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生擁有了老師是幸福的,擁有了老師可以成就人生,而不再因「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擁有了老師可以成就事業,而不再因平平庸庸而無為。各行各業中的「老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博採眾長,用足夠的「能量」助你一臂之力,就像溫暖的太陽,和煦的春風,甘甜的清泉,用無私的師愛滋養著你。就像嚴厲的父親,慈愛的母親,真誠的朋友,時時眷顧和呵護著你,使你起飛有翅膀,成事有力量,有著足夠的底氣,在事業和生命的長河中,撥開迷霧,衝破難關,克難勇進而順利翱翔。書是人類社會實踐規律的探索和總結,除了書本這個「老師」外,人生不管何時、何事、何地,都有「師」的存在,都有遇「師」的機緣,求師就要善抓師遇,要有膽識和胸襟,要放得下架子、脫得去虛偽、抹得開臉面,善於聽從「師」的高見。大凡有修養、能成就宏圖偉業的人,都十分注重請「師」解其「惑」,讓「師」來匡正。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成為史上出名的明君,呈現「貞觀之治」國泰民安的局面,其中之一,就是善聽「師」言的結果。當時的魏徵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於犯顏直諫,先後陳諫200多次,無一不受到太宗的採納。漢末的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見劉備為人謙虛誠懇又有報國之志,就盡全力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皇朝。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確「諱疾忌師」,習慣於聽好聽的話,習慣於愛面子,習慣於在讚揚聲中飄飄然,忌諱向「師」學習,忌諱別人給自己提意見,忌諱「師」對自己的批評,聽不得反對意見。聽到批評的意見就心跳加快,頭腦不冷靜,面露慍色,或者文過飾非,或者打擊報復,或者百般刁難,總是認為自己一貫正確。這種「諱疾忌師」的做法,實質上是害己害人害事業,不少走向反面典型的例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種態度與高尚品德和良好的修養,與時代賦予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大相徑庭,格格不入,與歷史進步的潮流不符。就連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不承認自己是天生的「聖人」,何況今人更應該「吾日三省吾身」,「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星移斗轉,物換星移,歲月年輪的展延和網路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穿越了時間和空間,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既或是相隔千里之外,哪怕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了咫尺,彷彿都能面對面地欣賞到對方心跳的韻律,讓人們求「師」解惑不再難,賜予了人們求「師」更加寬廣的領域和千載難逢的機遇,求「師」不再只是僅僅局限於「三人同行」。我們更應該抓住「師」從天降、「師」就在身邊的大好時機,謙虛好學,博採眾長,完善自我,積極進取,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事業、對家庭有益的人。《尚書·大禹謨》如是說:「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以「滿招損,謙受益」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的哲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人中有「師」,天外有天。自古已然就求「師」重道,時人更不應該背棄,更何況我們現今擁有著許許多多的益友良師在等待。【品讀】 惑不從師其為惑,人的一生一路有師,人生總是與師相伴,我們應該善抓師遇,及時解決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疑惑。唯此,才是一個有著良好品行的人,才能努力勝任「天降大任於斯人」「任重而道遠」,才能受益無窮而度過對社會有所貢獻有意義的美好人生。
推薦閱讀:

[轉載]48個最易錯的成語_與東依北
成語聯袂:魚爛河決·魚爛取亡·魚爛土崩·魚爛瓦解
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生成語文能力
成語故事: 聖清濁賢
小成語49:墨守成規

TAG: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