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威歷代名將錄(三)

武威歷代名將錄(三)

文/李元輝

武威自古為戰略要塞,邊防重地,千百年來,在這片熱土上,湧現出了一大批智勇雙全的本土將領,如段熲、姚辯、毛忠、達雲等等,他們馳騁沙場、勇冠三軍,戎馬一生、戰功卓著,書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現在,就讓我們輕輕打開史書,一一走近武威歷代名將,去領略他們的風采。

九、唐本衛大將軍論弓仁

論弓仁(663-623年),唐代名將,36歲後居於武威古浪。

  論弓仁出身於西藏瓊結縣的吐蕃噶氏家族,699年,36歲的論弓仁率領吐谷渾部七千帳投奔唐朝,受到了唐朝的熱烈歡迎。論弓仁被封為左羽林大將軍「安國公」,食邑二千戶,被安置在涼州興源谷(即洪源谷,在今武威市古浪縣西)。

當時武威處於唐蕃爭戰的前線,論弓仁到武威後,當年就「以論家世恩」的身份地位勸說數千吐蕃軍隊主動後撤,避免了一場惡戰。此後,論弓仁戰功卓著,於707年被封為「朔方軍前鋒游奕使」,708年,再任「左驍騎將軍」。開元初,因突厥等部侵擾邊境,唐朝便派遣論弓仁率軍征討。在戰場上,論弓仁指揮若定,勇不可擋。史載:一次,論弓仁率500兵丁視察前沿,不料遭遇大量敵兵,部下惶恐萬分,論弓仁「殺牛為壘,啖寇為餉。決命再宿,沖潰重圍,連兵躡踵,千里轉戰……朔方諸軍,壯其戰矣!」其作戰英勇可見一斑。717年,論弓仁兼「歸德州都督使」,720年,升遷為本衛大將軍(本衛大將軍為唐朝官方十六衛將軍之首),任「朔方節度副大使」。

  論弓仁戎馬倥傯,治軍有方,史載:「公之理兵也,堅三革,利五刃,偶拳勇,齊力信,罰分甘苦,六轡如手,掌千夫一心,接獯獫猶蚊蚋,卧沙塞如衽席,荐居露食垂二十年。」不僅如此,而且軍紀嚴明,「雨畢而成師,冰泮而休卒」,不論寒暑,氣節不改,「寒氣入於肌骨,夜霜出於髮鬢,人不堪其勒,公不改其節。」

論弓仁「凡前後大戰數十,小戰數百,算無遺策,兵有全勝,」歷仕武后、中宗、睿宗至玄宗四朝,勛業彪炳,名振朝野,為河西地區的安定立下了不朽功勛。

  論弓仁因長期征戰,「積戰多瘡,累勞生疹」,於開元十一年(723年)四月五日病逝,享年60歲。大唐追贈其「撥川郡王」,謚曰「忠」。其墓志銘《撥川郡王碑》由右丞相兼中書令張說撰寫,碑文贊道:論弓仁「柳澗亡師,一劍復之。蘭池叛胡,三戰覆之」,「聲暴露於天下,業光輝於代載」。

十、大唐太保李抱玉

李抱玉(704 -777年),初名安重璋,武威人,唐朝名將。

李抱玉本姓安,其先祖從後魏開始世居涼州。其曾祖安興貴,因幫助唐朝平息割據涼州的河西大涼王李軌有功,封涼國公。其父安忠敬歷任赤水軍副使、河西節度副大使等職。

李抱玉從小生長在河西邊陲武威,好騎善射,擅長飼養名馬,為時人所稱頌。肅宗乾元初,太尉李光明弼推薦李抱玉為軍內官吏,屢建戰功,由右羽林大將軍升為鄭州刺史。安史之亂時,李抱玉恥與安祿山同姓,被唐肅宗賜姓為李,唐玄宗為其改名抱玉。

安史叛軍來勢洶洶,李抱玉奉命鎮守河陽。安史叛將周摯及安太清、徐黃玉等進攻南城,李抱玉先施行緩兵之計,然後派出奇兵,內外夾攻,殺傷甚眾,叛軍撤退。後李抱玉收復懷州,因戰功升任澤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封欒城縣公。

代宗即位後,李抱玉兼澤潞節度使,後因功授司空,兼兵部尚書,封武威郡王。李抱玉多次上書懇辭王爵,代宗只好改封其為涼國公,進司徒。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攻陷京師長安達十餘日。吐蕃軍隊撤走後,一些散兵游勇及鄉村的刁民相聚為盜匪,其中尤以長安南子午谷等五穀的勢力最大,他們搶掠城鄉,鬧得人心惶惶。代宗下詔由李抱玉率兵討伐。李抱玉首先派兵分別駐守諸谷要地,然後令牙將李崇客率領四百精銳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奇襲。前後不過十日,五穀匪亂就被平息,起事者首領高玉被活擒。李抱玉因平息匪盜有功,代宗下詔由其代理鳳翔、隴右節度使。

當時吐蕃每年都要騷擾大唐西界,李抱玉奉命為唐朝鎮守西部要地岐陽,抵禦吐蕃入侵,深受唐代宗的恩寵,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山南西道節度使、河西隴右山南西道副元帥、判梁州事,連統三道節制,兼領鳳翔、潞、梁三大府,秩同三公。李抱玉多次上疏懇辭司空及山南西道節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書。後李抱玉又鎮守鳳翔達十餘年之久,「禁暴安人,頗為當時所稱」。

大曆十二年(777年),戎馬一生的李抱玉逝世,享年七十四歲。代宗為其罷朝三日,追贈太保,謚號昭武。

十一、大唐太保李抱真

李抱真(733—794年),字太玄,武威人,李抱玉從父弟。

李抱玉為澤潞節度使時,選拔李抱真為軍中官吏,官至汾州別駕。唐大將僕固懷恩擁兵自重,在汾州起兵反唐,並勾結吐蕃、回紇進兵長安,京師震驚。李抱真被迫離開汾州,隻身來到長安,向代宗彙報情況。朝廷命郭子儀統兵征討,鎮壓叛軍。李抱真因平息僕固懷恩有功,晉陞為殿中少監,不久又任陳鄭、澤潞節度留後。後改授其為澤州刺史兼澤潞節度副使、懷州刺史。

  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田悅反叛,圍攻邢州及林洺。李抱真與馬燧等率領神策軍,大敗田悅,斬殺其大將楊朝光,邢州及林洺之圍遂解。此後李抱真率官軍多次打敗田約叛兵。後來朱滔、王武俊又反叛,李抱真退保魏州,在管轄範圍內上黨縣精心訓練二萬鄉兵,號為「昭義軍」,外抗叛軍,內安百姓,「為群盜所憚」。

784年,朱滔叛軍圍攻貝州,與朱泚叛軍遙相呼應。李抱真此時任宰相,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親自去叛將王武俊的兵營,勸說王武俊報效朝廷。王武俊對李抱真的精神所感動,毅然歸順朝廷。二人合兵,大破朱滔。李抱真因功加檢校司空。

794年7月2日,李抱真因服丹藥病逝,時年六十二歲,唐朝追贈其為太保。

史家稱讚道:「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材,兼忠義之行,有唐之良將也。且如農隙教潞人之射,數騎入武俊之營,非有奇謀,孰能如是。」

十二、大唐太尉段秀實

段秀實(719-783年),字成公,唐代名將。原是武威姑臧人,他的曾祖父段師浚,出任隴州刺史,那時舉家便遷往隴州汧陽。

745年,安西節度使馬靈察將段秀實錄為別將。後因跟隨馬靈察征伐護蜜國有功,任安西別將。751年,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舉兵包圍怛邏斯戰敗,段秀實協助副將李嗣業一起收拾殘軍敗將安全回撤,高仙芝任命段秀實為隴州大堆府果毅。753年,段秀實跟隨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攻打大勃律,大勝敵軍。段秀實因戰功改任為綏德府折衝都尉。

安史之亂爆發後,756年七月,唐肅宗派出步騎五千人,由李嗣業、段秀實率領奔赴朔方軍,屢立戰功。後李嗣業任節度使,段秀實充任節度使判官。757年,李嗣業與眾將領率軍圍困安慶緒,段秀實為懷州長史,暫時管理軍州,併兼節度留守後方,負責提供後援糧草。

773年十月,邠寧節度使馬璘在鹽倉與吐蕃交戰失敗,段秀實為接應馬璘,派遣所有城中士兵出城布陣,吐蕃畏懼退卻。776年,段秀實代理節度副使兼任左廂兵馬使。777年九月,段秀實被正式授任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鎮、北庭行軍和涇、原、鄭、潁節度使。在任期間,吐蕃輕易不敢犯邊。778年九月二十七日,吐蕃一萬騎兵從青石嶺前來,進逼涇州。代宗下詔命段秀實協助郭子儀禦敵,吐蕃軍後撤而去。

779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加封段秀實檢校禮部尚書,封張掖郡王。780年,朝廷徵召段秀實入朝任司農卿。

783年,涇原兵變,朱泚叛軍進佔長安。朱泚派涇原兵馬使韓旻率精兵三千人襲擊奉天,段秀實盜用司農卿的印符,欺騙韓旻回軍。不久,朱泚傳召大臣們商議稱帝事宜,段秀實猛然站起來,邊罵邊用朝笏擊打朱泚,擊中了朱泚的額頭。段秀實最後遇害,享年六十五歲。史家讚歎道:「自古歿身以衛社稷者,無有如秀實之。」

784年,唐朝追封段秀實為太尉,追贈謚號「忠烈」。814年,柳宗元撰寫了《段太尉逸事狀》。


推薦閱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歷史之涼州古墓之謎
「小蔥帶你吃天下」——武威:尋味涼州古城!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民俗之婚娶

TAG:名將 | 武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