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中性教育,成就了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數最高的北歐人

常常有人感慨,生活節奏慢、不為工作拚命的人遲早要被社會淘汰。可如果在一個地域經濟發達、福利豐厚到支撐起所有人的生活品質的地方,你想不想過慢一點的生活?好好去享受一下家庭的天倫之樂?

北歐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這裡的人高收入、高福利,生活節奏慢,幸福指數高。無憂無慮的人們看中的早已經不是物質,而是生活品質。

瑞典有句老話,錢是可以儲存的,而時間是不能儲存的,你怎麼花時間,決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質量。在北歐,沒有人步履不停行色匆匆,每個人都自在漫步,從容優雅。

被房子、車子、票子充滿的人生,和被孩子、妻子、園子充滿的人生,北歐人選擇後者,因為他們要的是品質,而不是物質。

快一點再快一點,你的靈魂是不是已經跟不上身體的速度?慢一點再慢一點,北歐人用他們的生活方式,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縱然生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浪費,

也要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但千萬別以為北歐人每天過的就是喝喝咖啡、看看報紙的懶人生活,他們享受幸福絕對是有前提的。

許多人將北歐的幸福歸結於強大的福利。沒錯,北歐的福利確實人人艷羨。但是福利並非憑空得來。支撐起豐厚的社會保障的,是北歐人為社會創造的巨大價值,這些良好的品質也絕對是有出處的。

如果每個人都依靠福利而不勞作,北歐的福利系統也不會運轉至今。他們創造了經濟和社會條件,使得這一福利制度得以產生,同時又使之能夠穩定的運轉下去。福利豐厚,又取之有道。

在北歐,從一把椅子的匠心到地鐵站的設計,無不體現著人們的專註與用心。

人口僅有2500萬的北歐,每天過著慢節奏的生活,卻有著不容小覷的科技以及經濟實力,其原因歸根結底就在於其先進的教育理念。

瑞典,一個多年來在人民幸福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北歐國家,因它先進的人文精神,領先世界的人性化福利制度,和超越傳統的生活理念而聞名於世。

◆◆◆

在瑞典,人們不早出晚歸加班應酬,沒有亂七八糟的飯局酒局,他們閑下來的時候都在幹什麼呢?

晚上7點以后街上就靜悄悄的,此時正是不開電視機的Family time。瑞典人都早早地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聚會。每天早上,父母會和孩子一起吃早餐,如果有事情要忙,也要保證父母中有一人留下來陪孩子吃飯。

比如,爸爸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家裡至少還有媽媽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爸爸也只損失早餐的 1小時相聚。

凌晨加班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瑞典爸爸們卻願意為此來增加了3小時的晚餐家庭相聚時光。

一位叫Fredrik的爸爸直言:「我一天不看見我的孩子,不給他講故事,不在他的小額頭上親一下,我就什麼都做不了。如果錯過了孩子叫第一聲『爸爸』,我可能恨不得撞牆。」

讀到此處,你可能很想知道,瑞典的男性為什麼會如此顧家呢?

答案就是:他們對性別平等的追求,已經成為了當下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對瑞典的男人來說,孩子是生活品質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瑞典,男人帶孩子甚至比女人更細緻,在路上經常看到胳膊上都是文身,卻在胸前兜著一個嬰兒,手上牽著一個孩子,拎著購物袋的金髮帥哥,他們慢吞吞地走著,時不時地往街邊的店鋪里張望一下,彷彿心裡在默算還要添置的東西。公園裡常見有推著嬰兒車曬太陽的金髮的帥哥奶爸,換尿布的時候把孩子的小腿並起來往上一抬,手底下一抻一塞,動作十分嫻熟。

大街上也隨處可見爸爸們推著嬰兒車出去散步;咖啡館裡幾個爸爸喝著咖啡聊天,旁邊就停著幾輛嬰兒車,毫無違和感 - 因為,這裡是世界上最適合有孩子家庭居住的幸福國度。

能做到如此般幸福的國家,瑞典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是:因為瑞典政府鼓勵父母雙方,平均分享長達16個月的帶薪育兒假,父母雙方一共享有480天的福利育兒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在這480天的育兒假中,爸爸媽媽可以各休240天,在政策上能把兩性的平等做到如此地步,在世界上也實屬罕見。前390天休假者將收到由政府支付的原收入80%的育兒假福利,剩下的90天則所有人都收到同樣的數額。更誇張的是,這480天的育兒假竟然不需要一次休完,可以一直保留到孩子8歲前用完!並且生多個孩子時天數可累加! (多胞胎除外)

為了讓奶爸們更多參與帶娃,瑞典政府沒有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而是絞盡腦汁地推出各種政策,從制度上保障它能夠被執行,並通過立法禁止公司通過各種形式,歧視休產假的爸爸或媽媽們。在480天的產假中,政府專為父母每一方保留了兩個月時間,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方不休滿至少兩個月的育兒假,這兩個月里剩下的時間,是不能轉到另一方身上的,算是白白浪費掉了。

然而,在這樣平等寬鬆的環境下,今天的數據卻顯示瑞典父親平均休育兒假120天,只佔了育兒假總天數的四分之一!母親仍然是承擔更多育兒、休更長育兒假的一方。這離瑞典人的理想目標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啊,於是,瑞典政府又推出了新的刺激福利:如果父母雙方平均分配至少270天的育兒假,他們將獲得額外的每日獎勵。靠這些政策的支持,瑞典社會呼籲更多的爸爸,卸下男人的性別包袱和面子,與媽媽共同承擔育兒與料理家庭的責任,同時也讓媽媽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避免因休過長育兒假,而在職場發展受阻。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男人女人在有了孩子後,都休同樣多的育兒假;如果有一天,父親母親共同分擔育兒工作,成為一種社會主流,企業還會在招聘時歧視適齡女性嗎?女性還會因為生育問題而在職場碰壁嗎?

二是:因為瑞典在全世界最先提出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教育理念,性別中性教育理念(gender neutral child raising),從孩子幼年起,就讓孩子從小接受不帶性別偏見的教育。

1998年,瑞典政府通過投票決定,在瑞典幼兒園全面推進,性別平等的教育觀念及做法。最終的目標是:讓每個孩子從小順其自然地發展,而不是受到教育中,性別刻板印象的限制和由於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期望,而不知不覺地進入相應特定性別角色 - 稱為性別中性教育觀(gender neutral child raising)。

這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目標,可是當時沒人知道具體怎麼去實現。Lotta Rajalin女士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多個幼兒園的負責人,她決定接起這個意義重大的教育任務。她在自己的幼兒園裡錄下了,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結果非常驚人且明析:幼兒園老師們在對待男孩和女孩的方式上有顯著不同。2006年瑞典政府發布的公開報告中也確認了這一發現:老師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給予男孩更多關注,並允許男孩比女孩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Lotta Rajalin認為她必須在,老師區別對待男女孩的行為上做點什麼了。

經過12年的努力,Rajalin終於在2010年成功開設了,瑞典第一家由政府財政支持的性別中性幼兒園Egalia。不到兩年時間,Egalia成為了瑞典最有名的幼兒園,同時也是最受爭議的。

瑞典作為世界上性別平等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發明了一個新中性詞hen,是他(han)和她(hon)的中和,類似於我們在網路上經常使用的TA。在Egalia幼兒園裡,老師們不再說男生女生,而是統一叫「小朋友們」,不再使用他(han)或她(hon),而是用hen取代。

在Egalia的書架上,找不到充滿了性別局限的傳統童話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兩隻雄性長頸鹿收養了一個鱷魚寶寶,這類重新定義性別與現代家庭的故事。

當老師在和孩子們討論職業時,他們會盡量迴避刻板印象:說到宇航員時,他們給孩子看的是女宇航員的照片;說到舞蹈家的時候,給孩子看的是男舞蹈家的照片。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感到,一切都是可能的,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被自己的性別限定職業選擇。

然而,不出所料,Egalia的理念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在開園初期,Rajalin與幼兒園老師經常收到匿名威脅信,以及貼在幼兒園大門上的紙條,指責他們試圖把男孩變成女孩,把女孩變成男孩。也有專家站出來聲討他們的做法,是在混淆孩子對性別的認識,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輩子,孩子以後遲早會暴露在社會對男女性別的不同期待之下,對於文化中形成的既定性別,所該扮演的社會角色無法迴避。

Rajalin與幼兒園老師對反對聲音表現得很淡定,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報名上Egalia幼兒園的人數增長飛快,waiting list(排隊等候名單)上的人已經排到了兩年之後,名額難求。可見,性別中性的教育觀,受到許多瑞典家長的青睞與擁護。

Rajalin表示,我們只是希望為孩子提供一個最好的開始,讓他們在離開Egalia的時候,有一個強大的個性並且學到,他們可以忠於自己的內心,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性別不會,也不該成為他們追求夢想的絆腳石。Egalia不是要混淆孩子的性別認識,我們選擇忽略的是,社會長久以來對不同性別角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而不是孩子的生理差異。孩子們在Egalia有自由,玩他們喜歡的一切:女孩可以玩芭比娃娃,男孩也不會被禁止玩汽車。

◆◆◆

如今六年過去了,Egalia在瑞典已不再是特立獨行的存在。自2008年起,瑞典政府投入了1200萬歐元,致力於消除學校與幼兒園中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關於此話題的討論,仍在喋喋不休的進行之中,並被政治家列入政治議題。性別平等的內容,也已被納入考核瑞典幼師與老師教育資格的一部分。

這一場由Egalia引領的性別平等教育理念,早已不再局限於幼兒園與學校,它漸漸滲透到瑞典的各個生活與工作領域。一些童裝品牌主動在商店布置上,取消了男裝女裝的分區,在衣服設計上採用更中性化的顏色和圖案。

玩具宣傳冊上印著穿牛仔褲的小女孩開越野車,男孩們的偶像蜘蛛俠竟然推著粉色的嬰兒車!

男孩被鼓勵光明正大地玩洋娃娃和過家家。

甚至出現了性別中性的公共衛生間,再也不會出現每次膀胱在炸裂邊緣還要絕望地排長隊,而隔壁男廁所的男人們哼著歌換了一批又一批.....

◆◆◆

瑞典的性別中性教育理念,是對現有教育的一大挑戰,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社會文化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 - 男主外,女主內。

性別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世界上的女權運動,大大提高了女性進入勞動市場的比例,女性在經濟獨立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飛躍,但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在被社會的性別期待所支配著,或主動或被迫地接受,性別賦予我們的定義。

「女人過了三十就成了剩女,有男人要就不錯了,還挑什麼挑?」

「你是男人,你就該買房買車裝修,婚禮度蜜月全包,我把人都給你了,你還想有什麼要求?」

「女人在職場上表現得太強悍太有野心,是沒有女人味的表現,家庭肯定不幸福;男人養家再苦再累,壓力再大也得頂著,男兒有淚不輕彈。」

「女孩子就是小學成績好,到了初二數學物理就學不過男孩了。」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們家的財產都是你弟的,他還要買房娶媳婦呢,你別跟弟弟爭!」

在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每個人都是其中的受害者。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被自己的性別角色所禁錮,無法自由地選擇和表達,不論男性還是女性。

Emma Watson在聯合國演講上說:雖然她在成長過程中對父親的需要和對母親的需要同樣多,可是她卻感受到父親在育兒上付出的價值被社會低估。18歲時,她身邊的男性朋友無法自然表露他們的情感。在英國,自殺是20-49歲男性的第一大死因,超過車禍和疾病。許多男性因壓力過大,患有精神疾病卻不敢尋求幫助,因為怕被人恥笑「缺乏男子氣概」。

性別平等不止是關乎女性,對男性也很重要。

而對我們大多中國人來說,可能瑞典的中性教育理念也太過前衛,難以接受,畢竟我們現在連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都還廣泛存在。

但是瑞典能夠成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除了政府的政策,其超前的性別中性教育理念,應該對我們所有的中國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們有所啟示,並加以借鑒。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孩子,我們的一點點改變,或許就能為孩子的人生迎來新的契機。

男孩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哭的時候支持孩子:哭吧哭吧,你可以盡情釋放和表達你的情緒。孩子,你不必因為是男孩就必須假裝堅強,強忍眼淚。父母這樣做,說不定以後我們的社會,就又多了一個高情商懂體貼的丈夫,少了一個面對妻子的情感需求,不知所措的木頭人。

女孩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學不好數學的時候避免去說:媽媽以前數學也不好,理科女孩天生學不過男孩。這樣的性別暗示,只會讓孩子在理科學習上找到偷懶的理由,難以跨過學習中的困難。就算孩子的確沒有數學天賦,你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把它與性別掛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揚長避短即可。

男孩可以學習做飯,這樣他以後走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女孩也可以玩樂高積木,鍛煉她的空間方向感,這樣以後女同胞們開車不會迷路,看地圖也不會轉過來了。

男孩玩布娃娃的時候不要去阻止他,說不定以後又多了一個,願意多陪孩子的好父親,少了一個甩手掌柜;給女孩選擇書時,不要光選《灰姑娘》,《白雪公主》這類充滿性別刻板印象的故事,說不定以後就能多一位獨立自信的女性,少一個只會做著公主夢,希望不勞而獲的物質女人。

學習北歐人的性別中性教育理念,因為性別平等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受益,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為了孩子未來能生活在更平等的世界裡,請不要讓性別的刻板認知去代代相傳。

正如Emma Watson在聯合國演講上所說: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敏感;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強壯……是時候把性別理解為光譜,而不是南轅的兩派。(Both men and women should feel free to be sensitive. Both men and womenshould feel free to be strong… It is time that we all perceive gender on a spectrum not as two opposing sets of ideals.)

艾瑪·沃森出席促進性別平等的活動「HeForShe」,

發表了12分鐘演講!雖然聲音有點顫抖,但發言真誠動情!

推薦閱讀:

莊重與淫穢:中世紀的女陰與男根徽章
一段極火的視頻,詮釋了父母該如何跟孩子進行性教育!
警惕孩子這5種被性侵跡象,一旦發現立馬報警!
女人30如狼40如虎?揭秘為什麼說女人30如狼40如虎的真相
媽媽的一篇性教育文章掀起的倫理口水

TAG:教育 | 家庭 | 世界 | 北歐 | 性別 | 幸福 | 成就 | 性教育 | 中性 | 幸福指數 | 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