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辯證分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
06-13
中醫雖然將痤瘡分為肺熱血熱型、脾胃濕熱型、熱毒型、血瘀痰凝型、肝鬱氣滯型、沖任不調型6種類型治療,但臨證時常因人,因時而靈活用藥不拘泥於一方一證按個體癥狀表現及四診資料綜合分析後處方用藥,因此突出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原則。博粹堂的中醫治療痤瘡時多辨年齡、辨皮損,辨舌脈、辨兼證。 (一)辨年齡、體質 人體存在著形態結構,身體心理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必然影響著疾病的發生髮展。元·朱丹溪《格致餘論》進一步將體質與疾病聯繫在了一起,提出了「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的著名觀點。因此,辨體質可以很好地指導疾病的治療。根據中醫理論,應主要注意不同體質的陰陽之別,強弱之分,偏寒偏熱之異。用藥也應因人制宜。青春發育期之少男少女多素體陽熱偏盛,復因飲食不節,復感風熱之邪。多表現為肺熱血熱證。平素脾虛之人,多表現為面色白,倦怠乏力,多為脾虛濕蘊證。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之人吸煙飲酒者,多體質壯碩,面部油膩光亮,多表現為胃腸濕熱證、血瘀痰凝證。青年、中年女性因情志不舒或工作緊張多表現為肝鬱氣滯證及沖任不調證。 (二)辯皮損 皮損辨證是皮膚病治療的基礎。老中醫認為痤瘡的臨床特點表現為面部和胸背部的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性斑疹、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脂溢出。其演變過程初為皮脂溢出,皮膚油膩光亮,出現白頭粉刺,黑頭粉刺,辨證素體腎陰不足,天癸相火過旺;或因平素過食肥甘致脾胃受納運化失常,濕邪內生,外發肌膚;或因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客犯脾土,脾失健運,濕濁內生;加之外感風熱之邪或濕邪內蘊化熱,上熏於肺,阻滯氣血,毒熱腐肉為膿,血瘀凝滯,發於肌膚,故可見炎性斑疹、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又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故痤瘡的辨證論治,病位主要在肺(大腸)脾(胃)肝、腎。病邪為濕、熱、毒、瘀。依皮損辨證,白頭粉刺多辨為脾虛或寒凝或濕邪阻滯;油脂多為濕熱內蘊或脾胃濕熱或胃腸濕熱。面部潮紅、炎性丘疹多為血熱或風熱。膿皰多為濕熱瘀滯;腐肉為膿或血熱染毒。丘疹色暗為氣血失和,外受毒邪。結節堅實為痰濕、濕毒蘊結。囊腫為濕邪留滯或與瘀血互結,染毒則有膿液為毒邪凝聚,治宜解毒透膿軟堅。膿毒相連,根腳堅硬,久不潰膿為正虛邪毒,治宜扶正托毒,透膿散結;瘢痕高起為局部氣血淤滯,凝結於肌膚,治宜活血理氣,化瘀軟堅,瘢痕萎縮為局部氣血不暢,肌膚失養,治宜中和氣血。結節多有為氣滯血瘀;疾病後期的炎性紅斑是餘熱未清,氣滯血瘀。 (三)辨兼證 本病常與患者的胃腸功能、精神情志及女性的月經情況等相關,因此對於兼夾證的辨證,博粹堂老中醫亦非常重視,如口乾為內熱傷陰,口苦為肝膽濕熱;大便乾結或為胃腸積熱。或為脾虛運行無力或為津傷化燥。便溏為脾虛濕盛;大便黏滯不爽,排便時肛門灼熱為胃腸濕熱下注;月經提前或為血熱妄行或為脾虛統攝無力。經前皮損加重,伴乳房脹痛為肝鬱氣滯;月經量少,經期後錯伴心悸失眠為營血虛滯。白帶量多清稀為脾虛肝鬱,濕濁帶下,色黃有異味為濕熱下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還沒讀到真正的原則,就從《原則》中吸收了不少好東西
※【擇日擇吉】揭秘結婚擇吉的八大原則
※專家筆談 ▎癌痛止痛的基本原則與認識誤區
※沒有原則問題就不該離婚嗎?
※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以什麼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