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垂簾聽政的宋朝太后們為何沒有擅權

垂簾聽政的宋朝太后們為何沒有擅權

公元1046年,仁宗在郭皇后被廢后,下詔前朝勛臣曹彬的18歲的孫女曹氏入宮。次年,曹氏便被冊封為皇后,入主後宮。曹皇后出身名門,熟讀經史、知書達理;她天性面目慈善,非常節儉。尤其難得的是,她在關鍵時刻能鎮定自若,臨危不俱。

宋仁宗皇后像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72厘米 橫165.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公元1048年農曆正月,即曹氏被冊立為後的第二年,皇宮中發生了一場侍從欲殺死仁宗搶奪財物的叛亂。關鍵時刻,曹皇后應變有方,指揮若定,平息了這場兵變。但仁宗皇帝後來卻把平叛的功勞記在寵妃張氏身上,引起後宮和朝臣的極大不滿,但曹皇后卻大度大量,什麼都不計較,表現出極高的修養,從而贏得了朝中大臣對她的好評。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仁宗駕崩,曹皇后緊閉宮門,妥當安排宮中事宜,然後找皇子趙曙入宮,遺詔嗣位,這就是後來一身是病,昏庸無能的宋英宗。英宗即位沒多久,就得了癲狂病,時而發作。在英宗實在無法正常履行皇帝職能的情況下,曹太后只好在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

後來英宗的病情越來越重,他動不動就罵後宮嬪妃,有時甚至謾罵曹太后,弄得後宮人心惶惶,劍拔弩張。大臣司馬光和呂誨等都曾上疏極力勸解,但是兩宮還是不能和解。鑒於此,大臣韓琦和歐陽修趁入朝奏事的機會上言勸慰曹太后。歐陽修對太后說:「太后您侍奉先帝數十年,仁德傳遍天下,朝野誰人不知?當年張氏受寵,您都能處之泰然,微臣相信太后一定能妥善處理母子之事」。歐陽修擔心太后有廢嗣之心,又說道:「先帝在位期間,對天下百姓廣施恩澤,所以一日駕崩之後,天下人奉從先帝遺言擁護嗣君,不敢相背。現今太后只是一個婦人,臣等五六個人而已。如果不是先帝遺意,天下人誰人能服啊!」太后聽了默默無語。韓琦這時接著又說:「皇太后深處內宮,臣等做官在外,如果皇帝有何調護不周的情況,太后斷不能推究責任!」

考察歐陽修和韓琦的這番話,共有三層意思:一是勸說,勸曹太后和英宗和解;二是提醒,提醒太后不能壞了規矩,現在太后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先帝所立規矩基礎上的;三是威脅,威脅曹太后如果皇帝出現突然病變或不明真相的死亡,曹太后要負一切責任。這三層意思層層遞進,旨在阻止曹太后的廢嗣之心。

據說,當時曹太后聽了歐陽修和韓琦的話以後又驚又氣,,知道大臣對自己有防備之心,但沒有發作,後來也沒有廢掉英宗。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完備的文官體制和宰相制度,以及北宋上下對這種制度的認可和執行,英宗被廢幾乎可以成為定局。事實上,東漢後期太后垂簾聽政、皇帝廢立如同兒戲。

我們還可以再看一下哲宗朝高太后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更加證實這一論斷。

高太后也是出身豪門。她的曾祖是宋太宗時期以武功聞名的高瓊,她的母親就是北宋開國元勛大將曹彬的孫女,而她的小姨就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在宋仁宗和曹皇后的主持下,她嫁給了宋英宗。宋英宗一即位就冊封其為皇后,宋英宗病死之後,她的兒子即位,也就是宋神宗,她又成了太后。在自己的兒子病逝後,由於宋哲宗年僅10歲,所以高太后開始了攝政。

高太后是豪門大家出身,從小在皇宮長大,已習慣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對於一切變法革新都持反對意見。在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她就極力阻撓,也正是由於高太后等後宮的力量,才迫使宋神宗不得不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使得變法沒有深入進行。甚至在宋神宗彌留之際,高太后還當著他的面說:「我要給你改某事某事,凡二十餘條」。

對待已成年的兒子尚且如此,對待幼孫,高太后就更不客氣。神宗一死,高太后以恢復祖宗的法度為己任,立即起用了一批守舊派的人物,對反對變法的司馬光、呂公著和文彥博等人大加重用。對王安石的新法一一廢除。

宋神宗彌留之際,接受群臣的建議,讓高太后一同聽政,但實際上一切軍國大事的最高決策權皆掌握在高太后手中。高太后不僅主政,還直接控制著宋哲宗的生活起居,甚至為他指定皇后,哲宗雖然不滿意,但也毫無辦法。

高太后雖然大權在握,但她和曹太后一樣都比較廉潔自奉,處事公正,她在哲宗朝垂簾聽政達九年,政治相對比較清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大臣對她的牽制不無關係。北宋從仁宗開始,儘管先後有劉太后、曹太后、高太后三位太后垂簾聽政,但卻沒有出現外戚專權或宦官專權的現象,究其原因,不能不說這是因為北宋王朝具有較為完善的文官體制的結果。

但太后垂簾聽政也給北宋王朝帶來惡果,它使得北宋的兩次改革都歸於失敗,高太后堅決反對改革,曹太后也不支持改革。

此外,受太后垂簾聽政的影響,仁宗皇帝的性格中少了堅毅果敢多了猶豫退縮。這些對北宋的政治不能不說有很大的影響。

推薦閱讀:

宋朝皇冠為什麼這麼丑?
宋代的樞密使是幾品官?
宋遼兩國使者往來簡介(三)
水滸傳中祝家莊、曾頭市一類的勢力究竟是什麼概念,比北宋軍隊戰鬥力如何?
遼宋兩國情報戰,契丹人竟壓漢人一頭?

TAG:宋朝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