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問題屢遭曝光,又火了一把的刷臉支付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1點,蘋果舉行新品發布會,還未出世的iPhone X搶盡風頭。

蘋果公司宣布,iPhone X將拋棄Home鍵並啟用FaceID功能,以完成解鎖、支付等一系列動作。

看起來「高大上」的技術,引起的卻是網友們的質疑和調侃,並最終在社交網站上演了一場花式段子手大賽。

這樣的反差,或許恰好說明了刷臉支付的普及還任重道遠。

「連雙胞胎都能識別」

在發布會上,當蘋果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演示如何使用FaceID進行解鎖時,卻失敗了。當時,Craig Federighi尷尬地摸了摸臉,然後淡定地拿起了旁邊備用的另一部iPhone X……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並不是FaceID識別錯誤,而是iPhone X正常啟動的安全機制。蘋果有可能故意製造「意外」,來體現iPhone X的安全性。

對於FaceID的「認臉」能力,蘋果公司在發布會上給出的說法是,連雙胞胎都能正確識別。為了防止盜刷,蘋果甚至與好萊塢模型團隊進行了人臉模型對比驗證,以保證FaceID所識別的人臉不能被任何仿製品所替代,比如人臉蠟像。

爭搶「人臉支付」

在支付領域,技術的變化往往會對市場格局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早在5年前,線下移動支付市場還不全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天下,掃碼技術與NFC技術也未分伯仲。

然而,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大力推廣下,掃碼支付技術逐漸成為主流。根據《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監測報告》,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掃碼支付市場規模預計超過5800億元,同比增長606.80%。而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瓜分了超九成的線下移動支付市場份額。

那麼,被所有機構看好的人臉識別技術,又會對支付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其實,人臉識別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雖然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應用在金融領域,但這不妨礙市場多方對這一技術的征服欲。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類似蘋果公司這樣的手機廠商,都在搶佔「人臉支付」的話語權。

今年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臉支付」服務,引發大量的關注。據體驗過的市民表示,選擇「支付寶刷臉付」後,機器會進行人臉識別,識別成功後再輸入與賬戶綁定的手機號碼,確認後即可支付。

近期,農業銀行在貴州上線了「刷臉取款」功能,用戶無需帶銀行卡,只憑一張臉和手機號或身份證號碼,就能順利取款。

而早在2016年12月,招商銀行就宣布在全國106個城市近千台ATM機上實現了「刷臉取款」的功能。

難以忽視的風險

然而,無論是FaceID,還是類似的人臉識別技術,能否用於支付領域,還有不少爭議。畢竟,與其他使用場景不同,如果在支付環節出現驗證安全問題,會直接導致資金損失。

易觀分析師王蓬博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人臉支付的技術是否成熟、差錯率有多少,還有待檢驗。

除了技術本身的不成熟,人臉支付還隱藏著「冒臉頂替」的風險。

1

今年4月,三星在GalaxyS8系列旗艦手機身上也應用了面部識別功能。

但是設備上市之後,用戶測試發現,只需一張照片就能騙過GalaxyS8的人臉識別系統,輕鬆解鎖設備。而三星方面也表示,目前面部識別的安全等級要低於虹膜與指紋識別。於是,在這款設備上,就連三星自己的SamsungPay也沒有採用面部識別的驗證方式。

2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同樣曝光過人臉識別的漏洞。

在主持人的演示下,一張觀眾的自拍照不僅能夠眨眼,還能變成可受任何人控制的臉部模型,並以此攻破了人臉認證。

包括指紋、人臉在內的生物特徵,屬於用戶的隱私範疇。如果被盜用或是泄露,其後果不堪設想。有網友表示,密碼泄露了還能換,人臉呢?難道要換臉嗎?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談劍峰表示:「生物認證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臉、指紋和虹膜等。正是這種唯一性,讓大家認為生物認證是安全的。但生物特徵資料庫一旦被攻破,大量的帶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徵數據被盜取,帶來的風險要比『盜刷』嚴重得多。這才是生物認證方式的真正『痛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刷臉支付對場景、成本的要求很高,也許在特定場景中會成為一種潮流,但代替掃碼支付或其他支付手段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監管部門也對此做出了嚴格的監管規定。

央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支付機構採用客戶本人生理特徵作為驗證要素的,應當符合國家、金融行業標準和相關信息安全管理要求,防止被非法存儲、複製或重放。」

記者唐逸如

▼ 好文推薦

  • 消費貸變形記:監管層「查殺」,滬上仍有中介「頂風作案」

  • 兌美元的又多了起來,去年底那波人賠了,現在是抄底時機嗎?

  • 互金整治近一年半,但違規未絕跡……有平台日化收益率畸高達5.88%,年化高達2146%!

  • 推薦閱讀:

    TAG:安全 | 支付 | 曝光 | 刷臉支付 | 問題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