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很適合攝影初學者的十多篇攝影文章!初學者必看!
06-13
【轉載】很適合攝影初學者的十多篇攝影文章!初學者必看!
1.焦距: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光線穿過透鏡時,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節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在攝影領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鏡頭視角的大小。對於傳統135相機而言,50mm左右的鏡頭的視角與人眼接近,拍攝時不變形,稱為標準鏡頭,一般涵蓋40-70mm的範圍,18-40mm稱為廣角或短焦鏡頭,70-135mm稱為中焦鏡頭,135-500mm稱為長焦鏡頭,500mm以上稱為望遠鏡頭,18mm以下稱為魚眼或超廣角鏡頭,這種範圍的劃分只是人們的習慣,並沒有嚴格的定義。數碼相機的CCD一般比135膠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視角,其鏡頭焦距也短很多,例如,使用0.33\\\\\\"CCD的數碼相機,使用約13mm鏡頭時,其視角大概相當於135相機50mm的標準鏡頭。由於各數碼相機生產廠商所採用的CCD規格型號不同,所以,大家都採用「相當於35mm相機(即135相機)焦距」的說法。2.景深 在進行拍攝時,調節相機鏡頭,使距離相機一定距離的景物清晰成像的過程,叫做對焦,那個景物所在的點,稱為對焦點,因為「清晰」並不是一種絕對的概念,所以,對焦點前(靠近相機)、後一定距離內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這個前後範圍的總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這個範圍之內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攝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與鏡頭焦距有關,焦距長的鏡頭,景深小,焦距短的鏡頭景深大。其次,景深與光圈有關,光圈越小(數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數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於f5.6)景深就越大。其次,前景深小於後後景深,也就是說,精確對焦之後,對焦點前面只有很短一點距離內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對焦點後面很長一段距離內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超焦距 由於鏡頭的後景深比較大,人們稱對焦點以後的能清晰成像的距離為超焦距。傻瓜相機一般就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鏡頭在一定距離之後的景物都能比較清晰成像的特點,省去對焦功能,所以,一般低檔的傻瓜相機並不能自動對焦,只是利用了超焦距而已。正如前面所說的,「清晰」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超焦距範圍內的景物並非真正的清晰成像,由於不在對焦點上,肯定是模糊的,,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夠接受而已,這就是傻瓜相機拍攝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得原因。 4.AF(Auto Focus)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有幾種方式,根據控制原理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 主動式自動對焦通過相機發射一種射線(一般是紅外線),根據反射回來的射線信號確定被攝體的距離,再自動調節鏡頭,實現自動對焦。這是最早開發的自動對焦方式,比較容易實現,反應速度快,成本低,多用於中檔傻瓜相機。這種方式精確度有限,且容易產生誤對焦,例如當被攝體前有玻璃等反射體時,相機不能正確分辨。 被動式對焦有一點仿生學的味道,是分析物體的成像判斷是否已經聚焦,比較精確,但技術複雜,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條件下難以準確聚焦,多用於高檔專業相機。一些高智能相機還可以鎖定運動的被攝體甚至眼控對焦。 5.AE(Auto Expose)自動曝光 自動曝光就是相機根據光線條件自動確定曝光量。從根本測光原理上分可分兩種:入射式和反射式。入射式就是測量照射到相機上的光線的亮度來確定曝光組合,這是一種簡單粗略的控制,多用於低檔相機 。反射式是測量被攝體的實際亮度,也就是成像的亮度來確定曝光組合,這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方式。 從測光計量方式上分,可以分點測光自動曝光、中央重點自動曝光、多點平衡自動曝光等,各有優缺點,分別適應於不同的光線條件或拍攝目的。 從控制過程上分,可分為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混合優先、程序控制、預定模式幾種。顧名思義,光圈優先就是,先確定使用的光圈,相機根據計算出的曝光量確定合適的快門速度,這種方式適用於需要預定景深或者配合閃光燈調配光比的場合;速度優先就是先確定快門速度,讓相機選擇合適的光圈大小,使用於拍攝動體;混合優先是彌補單一優先的不足而先確定光圈或快門的範圍,再由相機確定曝光組合;程序控制是讓相機按照預先編定的控制程序曝光;預定模式,是生產廠家根據幾種常見的光線條件,預設了比較合理的曝光參數供拍攝時選擇,一般有:夜景、風光、人像、運動等幾種。 6.紅眼 指在用閃光燈拍攝人像時,由於被攝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個紅點的現象。 7.白平衡 由於不同的光照條件的光譜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會偏色,例如,在日光燈下會偏藍、在白熾燈下會偏黃等。為了消除或減輕這種色偏,數碼相機和攝象機可根據不同的光線條件調節色彩設置,以使照片顏色盡量不失真,使顏色還原正常。因為這種調節常常以白色為基準,故稱白平衡。攝影常見名詞明度 鏡頭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徑大光通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明度大小以光圈係數按倍數來計算.明度的大小是決定暴光的暴光的重要因數之一. 場曲 在一個平坦的影象平面上,影象的清晰度從中央向外發生變化,聚焦形成弧型,就叫場曲.原因是中心離鏡頭近,周邊離鏡頭遠.一般拍照團體人像,安排成弧型,就是糾正這一缺點. 有效口徑 有效口徑是指照相機鏡頭前鏡的光束直徑與焦距的比數.如光束直徑是25mm,鏡頭焦距是50mm,則該鏡頭的有效口徑就是1:2或者"f/2".有效口徑是這一鏡頭的最大口徑. 二道火快門 第一步先按下空擋,快門鈕的一半;第二次按到底,快門才開.它能防止手振和減少按快門的時差,並能避免誤碰快門鈕,造成浪費.沒有二道火快門的相機,誤碰以下快門鈕,就浪費一張底片. 反光板 錫箔反光太亮,可以用褶皺法使反光散射柔和;用白紙反光板也叫柔和;用白漆刷白的反光板,容易變黃失去反光效果。 柔光板 在太陽與被攝物之間,用白薄塑料布,尼龍布等,可以是光線柔和,降低反差。 反光傘 反光傘外觀和普通傘一樣。傘內面是銀白色,反射能力強。使用時將傘安置在可以變換角度的雲台上。用強光燈照射傘內,散射出的光線很柔和,陰影亦淡,是理想的光源。拍人像特寫時,不受強光的刺激,最適合於拍攝人像和靜物。 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是打出眼神光,使用的是較小的燈。或者在其他光種達不到的地方,細部加強亮度,表現質感和輪廓。亦用這種燈光消除人物面部的缺陷,如使瘦削的面龐顯得豐滿些。 白頭 指的是一種攝影鏡頭。平時我們使用的大多是鍍了膜的鏡頭,因為是增透膜,所以反光比較少,於是鏡頭看起來是淡紫色的。而我們現在說的是那種沒有鍍膜的鏡頭,所以反光比較多,看起來泛著白光,所以稱為白頭。 立體感 通過光線,影調,色彩的處理,表現出物體長,寬,高的形狀,再平面上再現三度空間的被攝對象,就有了立體形狀的感覺。一般多用側光,逆光來拍攝。 內震 內震是指按快門時相機內部的震動。如單鏡頭反光相機沒有防震設備的快門,震動就大,響聲也大;機械鏡間快門震動就小;縱向簾幕快門比橫向的震動要小些。各種快門都有內震,電子快門也有,只是震動的大小不同而已。內震會引起相機微動,影響清晰度,聲響也會驚動被攝對象。所以高級相機裝置有防震設備。 GN鏡頭 自動閃光控制的鏡頭,稱為GN鏡頭。可以配合手動閃光燈而自動調校光圈,效果很好,而且沒有倒易率失效的問題。GN鏡頭的自動閃光和自動閃光燈互有長短,但是不能一起使用。 濾鏡因數 鏡頭上加用濾鏡後,要吸收一部分光線,所以必須增加曝光以補償吸收光線的損失。不同性能的膠片和不同性質的濾鏡,都有一定的增加曝光量的數值。這個數值就是「濾鏡因數」。 膠片的分析力 膠片的分析力,是將物體蛋象在乳劑膜上(底片上)能細微的分析清楚。以線條來計算,以每毫米能分清多少線條來說明一種膠片能夠記錄的清晰程度。拍攝時曝光過度和不足,都能影響膠片的分析力。底片上能記錄的分析力和攝影鏡頭的分析力有相關聯繫。初學攝影時的常見毛病 初學攝影者常犯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1.虛動。所謂虛動是指被拍攝對象在畫面中模糊不清,造成虛動的主要原因有:對焦不準確;被攝對象動作快,而快門速度慢;按快門時手持相機晃動等因素。想對焦準確可以收小光圈,加大景深;盡量選擇焦距的倒數做為手持拍攝的快門(焦距以換算成135相機等效焦距為準)。 2.光線運用不當。光是攝影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初學者在拍人像時,由於光線運用不當,常常拍出「大黑臉」和「陰陽臉」的照片,這些現象往往是逆光和側光拍照時造成的。為防止這些現象,拍攝時可用反光板、閃光燈適當補光或使被攝體改變方向,避開逆光拍攝。 3.拍攝時機掌握不好。特別是拍攝運動物體時造成主體缺胳膊短腿的現象。拍照時人們都希望自己笑得自然,可由於時機掌握不當,往往笑得不自然,甚至出現傻笑。為防止這些毛病,寧可多觀察一會兒,練好基本功,做到眼快、手快。接下來要解決的是: 1.取景構圖的缺陷。 a.距離太遠時,解決辦法應該是走近拍攝對象或者用長焦距鏡頭,以避免畫面中主體所佔的位置太小。 b.表露太少,由於拍攝角度選擇不當使得畫面出現的本末倒置,可通過改變拍攝角度解決. c.正確把握攝影構圖中前景與背景的運用,避免畫蛇添足或喧賓奪主。 d.主體與陪體,前景與背景運用不當,會造成主體被淹沒而不突出,有經驗的攝影者常常利用空白也就是在畫面中留出適當的地方不安排物體,避免雜亂無章的現象。 另外攝影構圖中還常常出現畫面分散、機械對等、呆板排列、傾斜失重等缺陷,這些都需要通過實踐予以克服。 2.題材內容選擇不當。 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事物可供攝影者選擇,但並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成為素材,要根據攝影藝術的特點、創作規律進行適當選擇。這些需要攝影者不斷地學習,認真觀察、體驗、從具體的事物中吸取其精華予以形象表現,使作品增加感染力。應避免單純獵奇、內容空洞、無聊、情節含糊等問題。 3.畫面缺乏特點創作。 當內容確定後就應該選擇適當的表現形式了。模仿是允許的,但更應該通過借鑒別人的作品豐富自己,力求創新就需要平常不斷積累,多學、多看、多聽、多拍,以掌握多種手法,同時也可以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表現手法,創作自己獨具特色的作品。初學攝影常見失誤18例1、用廣角鏡頭拍出的照片四角發黑 主要是由於閃光燈覆蓋面與廣角鏡頭的視場角不匹配。老式閃光燈設計的閃光覆蓋面大都只能與35mm的小廣角鏡頭配套,28mm廣角鏡頭的視場角比35mm鏡頭大12度,因此使畫面四周受不到光而發黑。防止的辦法有二條,一是在燈光上加散光罩,使閃光成為散射光,以擴大覆蓋面;二是 用白紗布蒙住燈頭,讓光線散射,使整個畫面都能均勻受光。 2、 畫面影調模糊 在排除了相機無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後,就要檢查鏡頭是否被灰塵覆蓋或被污漬染塗。如遇到這種情況,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應用吹氣球吹去鏡頭上的塵土,再用鏡頭刷拂去雜物,最後用鏡頭紙擦拭,使鏡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漬、指紋和油垢,就要送相機維修店用鏡頭清潔液仔細清除。 3、 主體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兩種可能,一是手動對焦相機對焦時,焦點沒有對著主體或是主體對焦後,在構圖中又移動了位置,未重新對焦,使主體不在景深範圍之內;二是使用自動對焦相機時,沒有按快門「鎖定」焦點再重新構圖,使焦點在構圖中向別處飄移。4、 團體合影照片前幾排清晰,後幾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證每個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點:一是選擇性對焦。五排人合影,選擇第二排的對焦;七排人合影,選擇第三排人對焦。二是光圈不要設定太大,一般以F8--11為宜,以保證有足夠的景深。三是快門速度不要低於1/60秒,以免有人頭部轉動使影像發虛。 5、 膠捲沒有曝光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軸取景相機拍攝時忘記揭鏡頭蓋,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線沒有進入鏡頭,膠片沒有感光。二是手動卷片的135單反相機裝片不到位,卷片時沒有注意看暗盒片軸是否在相應轉動。由於片頭滑脫,搬動卷片把手時,雖然快門上了弦,計數器照常計數,但膠片在暗盒中紋絲未動,計數器雖顯示36張拍完,實際上沒有一張膠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與鏡頭焦距不匹配。把50mm標準鏡頭的遮光罩用於28mm焦距的廣角鏡頭就會阻擋進入鏡頭的光線。因標頭的視場角為47度,而28mm廣角鏡頭的視場角為75度。二是用28mm廣角鏡頭拍攝時,原已在鏡頭上戴有一塊UV鏡,如再戴一塊偏光鏡的話,由於偏光鏡是兩片玻璃疊合而成,邊框很厚,再加在UV鏡的邊框,必然遮擋進入鏡頭的光線,使照片四角發黑。用廣角鏡拍攝時如需用偏光鏡,一定要先卸下UV鏡後再裝偏光鏡,才能使畫面均勻受光。7、 影調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紋層次 無論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準確,才能獲得明快的影調和豐富的層次。照片死白是曝光過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機內測光系統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設計的,它可以使大多數景物曝光準確,色彩還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線或景物,就需要在測光的基礎上進行修正。如拍攝雪景如不增加1.5-2級曝光量,白雪就會成為灰白色;如拍攝煤炭,如不減少1.5-2級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會變成深灰色。因為無論多麼高級的相機,也沒有思維功能,只會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為18%的中灰色調處理。 8、 用電子閃光燈攝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 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設定過小。閃光燈的閃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門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沒有自動檔的閃光燈拍照,要先計算光圈係數 。二是閃光燈電力不足。新買的閃光燈要經過十餘次的充、放電,讓燈內電容活躍後再正式使用。舊閃光燈充電信號燈點燃只充了70%,在點燃10秒鐘後才能真正充滿電能,供正常使用。 9、單反相機用閃光燈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畫面是黑影 這是由於單反相機的簾幕快門與閃光燈不同步所致。單反相機用閃光燈拍照,要注意相機的閃光同步(各相機速度不同)。 10、 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艷麗,人物臉膛昏黑 一是逆光拍攝時使用了平均測光,又沒有對人物面部補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灘),使用了內測光推薦的數據進行曝光,背景曝光適度,人物曝光不足。對此有三種辦法解決:一是用閃光燈對人物進行補光;二是在測光的基礎上加大1-2級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對準臉部測光,「鎖定」曝光量後(用測光記憶鈕或改為手動曝光),再退回原位構圖,對焦,拍攝。 11、 團體合影,周邊人物殘缺 這有兩種情況,一是用平視取景相機拍攝時忽略了視差,畫面裝得過滿;二是使用單反相機雖無視差,但畫面四周沒留餘地,擴印時四周壓掉了一些畫面,彩擴機只擴印出底片畫面的95%左右。所以無論使用什麼相機,構圖時都要留有一定的餘地。切忌人物頂天立地,塞滿畫面。 12、 照片有劃痕 如果是底片上有劃痕,可能是兩種情況造成的。一是大碟片分裝卷使用的舊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絨布上夾有砂粒,劃傷了膠片;二是相機背後的壓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劃傷了膠片。使用分裝卷前,最好把片頭縮進暗盒,用吹氣球和毛刷仔細對出片口的絨布進行清潔處理後,再引出片頭使用。如相機壓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塊0號砂紙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傷壓板上的漆膜)。 13、 整幅照片影調偏藍 一是色溫很高造成的。陰天或薄雲蔽日的天氣,自然光色溫高達7000-12000K,沒有使用校色溫濾鏡;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蔭或巨幅藍色廣告、幕牆等環境反射光的影響。解決辦法是在拍攝時,使用一塊雷登85B降色溫濾鏡,如附近有藍色環境光反射,儘可能移往開闊場地拍攝。 14、 整幅照片影調偏橙紅 以下3種情況都可能使照片影調偏紅。(1)日光型彩色膠捲在燈光下使用,又沒有使用雷登80B色溫轉換型濾鏡;(2)早晚陽光的色溫只有3200K,低色溫造成橙紅色調;(3)周圍有巨幅紅色廣告或紅色建築物,反射紅色光。 15、 用閃光燈拍攝人像時,背後投影濃重 機位閃光拍攝,如人物離背景很近,就會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解決辦法有三:一是人物離背景遠一些,讓投影落於地面;二是拆下閃光燈用軟線連接進行側位閃光拍攝;三是利用淺色的天花板或牆壁進行反射閃光拍攝。 16、 使用閃光燈,人像眼球血紅 紅眼現象在弱光中進行機位閃光容易出現。原因是黑暗光線下,人眼瞳孔放大,閃光燈的強光突然照射,瞳孔來不及收縮,強光直射視網膜,視覺神經的血紅色就會出現在照片上形成「紅眼」。克服的辦法有四:一是拆下閃光燈用軟線連接進行側位閃光;二是讓被攝者目光不要直視照相機鏡頭;三是拍攝前讓被攝者注視電燈、窗口等強光源三分鐘或預閃一次再拍;四是使用有防紅眼功能的閃光燈。 17、 拍攝的電視畫面上有快門條紋 我國電視系統每秒傳送25幅畫面,如果快門速度高於1/30秒,就會出現快門條紋。普通相機拍攝電視畫面,快門以1/15秒為宜。 18、雪景影調灰暗,白雪不白 這是由於曝光不足造成的。雪天地面反光很強,測光表仍按18%反光率設定曝光組合,會把雪景還原成中灰調。如按平均測光或偏中央重點測光曝光,就欠曝1-2級,白雪就成為淺灰色調 。防止辦法是,按測光讀數增加1-2級曝光量(開大1-2檔光圈或降低1-2檔快門速度)進行補償。數碼攝影入門九法數碼攝影入門之一 首先要清晰 什麼叫清晰,這是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因為我們的要求不同,我們對清晰的概念也是不一樣的。這裡聯繫到3個概念,即對焦精度、景深選擇和抖動。對焦精度,現在的dc都AF了沒有什麼可以說的,除非你要拍的主體不在相機的對焦範圍里,或者現場極度昏暗,AF還是可以保證質量的。除非你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獲得超焦距等等,這些是高級手法,應該在無忌里討論這裡不討論。其次是景深,說道景深就需要給出另一個概念:彌散圓,名詞解釋:彌散圓:彌散圓. 在焦點前後,光線不能匯聚到一個點,點的影象變成模糊的擴大的圓形光斑,這個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彌散圓。顯然,當彌散圓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後,人眼將認為其是一個不可分辯的一個點。這時我們就會覺得在焦段前後一段距離里所有的像都是清晰的。這就產生了「景深」。景深內的彌散圓稱為就稱為容許彌散圓可見容許彌散圓的概念是一個隨著人觀察分辯力的變化變化的,景深是隨彌散圓的可接受程度在變化。最後是抖動說一個故事,15年前我初學攝影是在高中的興趣小組,老師是印尼的歸國華僑。那時的我根本沒有興趣聽老師的理論課,仗著家境不錯,就只會浪費膠片。在一段時間的拍攝後,一次少年宮有一個攝影比賽(俺那年代慘啊,這種機會是已經極難得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了)黑白片子被要求必須放大到8寸以上才可以參加。在老師的放大機下,我的片子里的對焦不實和抖動被無情的放大到足夠讓我沮喪的的程度!這時我才知道老師說的那些「清規戒律」有多重要。對持穩相機,我現在可以達到:相對135的50mm焦距下,手持1/4秒可能在LCD上看不出抖,手持1/30放大到7寸內看不出抖,手持1/125秒放大到A3幅面肯定看不出抖。正確的手持方法是用相機的眼平取景器,這時你的左手托住相機左肘緊緊的支撐在肋部形成一個3角,右手持握把手,右肘也緊緊的支撐在肋部也是一個3角,同時2支手臂也自然形成一個3角,有點物理知識的人應該已經感受到它的穩定了。手部動作:拇指控制多功能撥盤,食指輕輕放在快門上,調勻呼吸,就像扣動槍機,做到「有意瞄準,無意擊發」此時高手已經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十步一擊,一擊必殺!當然,絕對不抖是不可能,即使使用捷信,至少它還有按固有頻率出現的震動吧,就看大家的要求了。呵呵,題外說一個知識:最好防抖是使用專門設置的閃光燈,現在的閃光燈從點燃到熄滅可以輕易的達到1/1000秒以上,不少高級閃燈(這裡說的高級是相對初級玩家的)達到1/1w秒也不希罕的,並且沒有機械震動。數碼攝影入門之二 準確的曝光曝光的定義,如果予以科學的解釋的話,即是:光線的強度乘以光線所作用的時間。定義中的「光線的強度」,是指CCD受光線照射的強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單位是勒克司)。定義中的「光線所作用的時間」, 是指感光片受愛線照射的時間,即曝光時間(以T代表曝光時間,單位是秒)。 曝光量的計算單位是勒克司·秒。以E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時間)依據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則光強度愈大,曝光時間愈短;光強度愈小,曝光時間愈長。如果光的強度增加一倍,曝光時間就需減少一半,假如光強度為2,時間為4,曝光量則為8;如果光強度為4,時間為2, 曝光量仍為8。富士S2Pro拍攝,先對水面點測,手動調整到該值,曝光出現剪影效果。等量曝光我們清楚地了解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開戾得較大的光圈要比收縮得較小的光圈能讓較多的光線通過鏡頭到達膠片上,較低的快門速度要比較高的快門速度能讓光線較長時間地停留在CCD上。由此可以演變為以下情況:光圈f/1.8與快門速度1/500秒相組合,和光圈f/4與快門速度1/100秒相組合, 所獲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樣的。它們又和中級光圈f/8與中等快門速度1/25 秒相組合所獲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這就叫作"等量曝光"。上述三組曝光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體現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體現在CCD上的影調層次、色調還原與再現是一致的。但是它們三者之間在畫面效果上存在著兩個重要差別:一是由於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二是由於快門速度的高低構成動體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由等量曝光的原理使我們知道,不同曝光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獲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然而,以攝影實踐中,應該根據拍攝題材和被攝對象的不同,在可以產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組合中,選擇最佳的一組曝光組合,來表現所拍攝的主題。這就是選擇曝光的概念。貼一張我最近在曝光控制方面比較滿意的pp,是室內離機閃光,先對閃光燈測光,然後對反光板測光,不斷調整反光板的距離和角度使之光比相差2.5擋,後面背景在左上角有意受光產生虛影來平衡畫面。那些富有經驗的攝影家,從攝影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中得知,儘管每組快門和光圈均能產生等量的曝光效果,而畫面中景深與動體清晰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採用哪一種曝光組合,必須認真考慮。是用較小的光圈去獲取較深遠的景物清晰範圍呢?還是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去抓取被攝動體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極短的景深使背景虛化以突出主體?還是以較慢的快門速度增強動體的動感?等等。這一切都需要攝影者動腦筋來思考並加以選擇,這決不是那些「自動相機」所能解決的,因為「自動相機」並無思維能力。具有形象思維能力的人可以得心應手地操作照相機去完成自己的構思,這或許就是相機的「自動曝光」與人的主動「選擇曝光」的區別所在。什麼叫準確曝光。正確曝光的含義簡單說來應該是:在適當的時間裡讓CCD受到適當的光量照射。說到曝光不得不先說說亞當斯的區域曝光。風光攝影的泰斗美國攝影家A.Adams對攝影界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創立了「區域曝光」的概念。不說了其實我自己也沒有全部理解,裡面的理論足可以寫一本書了。但現在我的拍攝都是建立在這部分的理解上。我們為什麼可以看到多變的圖像幾何結構?學過素描的朋友會很容易理解。圖片無非是從白亮的高光到色彩飽和的中灰到全黑的暗部的連續的過渡。這種過渡讓我們分辨出物體的輪廓。最傳統的拍攝手法在數碼領域依然是最有效的。當你看到一個畫面你想要表現什麼,也就說你想要它體現最飽和的色彩和最豐富的細節,就對準它點測,然後按照測試值曝光,出來的片子一般就不會讓你失望。當然你如果希望其他部分也體現出一點細節,你就必須使用反光板、吸光板來使這些地方控制到你的CCD的寬容度的範圍內,或者變換角度和等待光線的變化來減小光比。反之也一樣,你如果希望某部位出現純黑、純白,那就讓這些部位偏離曝光值5檔以上,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東西。明白點測和手動對一台相機的重要了吧。當然實際的拍攝沒有這麼簡單。特別使紀實類的片子。你要限制光線,同時光線也在限制你,除非室內靜物,完美的光線可遇不可求。但機會往往稍縱即逝。這時,經驗變得很關鍵。包圍曝光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但不是萬能,至少包圍測光不能改變客觀光比。布勒松語「你得不停的改變角度」角度的改變不單單是為了改變構圖,往往更多的是在改善光線對你的限制。可以利用的東西太多,比如水面的反光,白色的牆壁等等包括許多不可預見的情況,比如薄雲可以使陽光變柔。寫到這裡我有點寫不下去了,還是水平太淺,有許多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己的思考還是重要。還是這句老話,關鍵是相機後你的腦子。數碼攝影入門基礎談對於攝影的新手來說,數碼相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攝影工具,想拍出比較完美的照片還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不過菜鳥光榮,一定是工作忙出來的。所以這裡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套攝影入門技巧的「套餐」。希望能讓光榮的同志們儘快的品嘗到攝影的「美味」。 數碼相機特有功能的掌握首先是應該知道的是數碼相機的一些特殊功能,數碼相機有別於傳統相機,所以在攝影的時候有些比較特殊的調節選項,而且這些選項對於數碼攝影來說非常關鍵。比如「ISO調節」和「曝光補償」就是非常特別而重要的。(一)關於ISO首先說說ISO的調節,ISO的設置調整主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是光線不足的困擾,第二是快門速度過慢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有三腳架或者可以保證數碼相機固定拍攝的話,可以通過增大光圈快門或者慢速快門來進行拍攝,但是在缺乏三腳架支持或者手持數碼相機無法保證穩定拍攝的情況下,就只得選擇較高的ISO來解決這個問題。 請記住,如果要獲得畫面清爽的照片就盡量採用低ISO設置進行拍攝 , 例如,如果要拍攝陰天或者日落時候的運動對象,快門速度設定最好為1/125s。不過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設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設定下數碼相機也不會達到這個快門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門進行拍攝,這時候只能夠採用提高ISO設置來獲得快速快門,這樣才能夠捕捉到快速運動的對象。 不過對於ISO的調節應該是一步一步的進行,先調高到最近的一擋,看看是否能夠實現拍攝意圖,如果還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擋,這樣就可以保證獲得最佳的ISO設置進行拍攝,當然無論如何,ISO的升高都會導致噪點的增加,因此我們得了解ISO變化的優點和缺點。 簡而言之,ISO的設置升高會帶來噪點的增加,當然在光線條件不好的時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實現拍攝的可靠性。 要記住,在照片的陰暗部分或者單色區域的表徵會比較突出,噪點色斑現象會比較明顯, 低ISO下拍攝的畫面乾淨利索,不過在低光照的時候最好能夠使用三腳架進行輔助拍攝。(二)關於白平衡 在熒光燈的房間里拍攝的照片會顯得發綠,而在日光陰影處拍攝到的照片則莫名其妙地偏藍,我想剛玩數碼相機的朋友大概碰到過這種情況吧,其原因就在於「白平衡」的設置上。能夠對這一現象進行補償的功能就是「白平衡」。你如果不想在拍攝的時候讓皮膚變得怪裡怪氣,就跟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白平衡為何物?白平衡控制就是通過圖像調整,使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簡單地說,白平衡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仍然把「白」定義為「白」的一種功能,這樣可以保證色彩還原的準確性。一般而言,採用全自動方式時,我們的易用性數碼相機也會採用自動白平衡,在特殊環境下很容易失誤。此時,建議大家調用數碼相機中的預設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內白熾燈、戶外晴天、酒店等多種常見的環境。正確設置白平衡之後,色彩表現比右圖更加自然。不過白平衡還有很多另類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會使得照片產生偏色,而利用這一特性,我們可以使作品產生一些特殊效果,這往往比使用濾色鏡之類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利用黃色的自定義白平衡產生藍色光,淡藍色自定義白平衡產生暖調的橙紅色光,我們可以人為控制照片的偏色。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採用淡藍色物體來自定義白平衡即可;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採用黃色來自定義白平衡即可。在某些拍攝環境下,數碼相機預設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夠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難以用簡單的數值來描述。此外,我們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白平衡捕獲功能,這也是最為準確的方式,不過使用時相對繁瑣。首先找一張你認為最標準的白色物體,一般是白紙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隨後打開數碼相機的白平衡捕獲功能,將鏡頭對準標準的白色物體,此時數碼相機可以準確地捕獲當時環境下的白平衡參數。掌握了白平衡,拍攝出的照片就會有準確的色彩表現。數碼攝影入門基礎談(2)(三)關於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EV)的概念:攝影其實就是攝影者運用自已掌握的攝影技術通過攝影器材對環境光線的計算、捕捉景物成像的過程。這個過程與設備的光圈值(控制單位時間進入相機的光通量)、快門速度(曝光時間)以及ISO(感光度,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有關。如今的傳統設備以及DC都會通過自己的內部程序,對環境光線進行計算,自動調整光圈、快門甚至ISO值。但在複雜的光線及強對比高反差環境下,P(程序自動曝光)擋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強人意,效果不是最佳。這時就需要拍攝者手工對設備進行相應的曝光參數調整,這就是曝光補償EV(expose value)。光的補償、調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閃光燈、攝影燈、反光板的外源光線補償;調整光圈值、曝光時間的光通量參數補償。上面這幾種補償的方法,從嚴格意義上講應該分類到「光線補償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還有就是數碼相機特有的EV的調整補償。外源光線類的閃光燈光線補償,在缺乏其他補光光源情況下補光偏硬,往往會在被攝對象的背景上留下明顯的陰影,同時會使被攝主體高反射部分失去層次,失真嚴重,所以一般很少採用。攝影燈可以營造出很好的拍攝效果,但由於條件的限制,往往局限於攝影棚之內。補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對於小場景人像類攝影應用廣泛,常用於主體面部補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光圈以及快門的光通量參數調整,往往由於拍攝過程中需要考慮景深,以及運動物體因素影響,實際運用中會有捉襟見肘的感覺。對於現在普及的數碼相機來說,最常用到的手法是進行EV的調整,以期達到曝光補償的目的。消費級數碼相機大多具備±2.0EV調節範圍,高檔些的DC可達可達±3.0EV。考驗一台DC的指標之一就是它的手動調節功能,而在EV調整中調整精度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為級別。級差越小越能滿足拍攝者的創作意圖。對於初學者來講,曝光補償一般用於靜物、景物拍攝的場合。這個場合適合你從容進行參數調整,用不同的補償值拍攝多張片子,從中選擇最佳作品出來。正確調整EV值:在典型欠曝場景(物體亮部的區域較多,如逆光、強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場景等)使用EV+,在典型過曝場景(物體暗部的區域較多,如密林、陰影中物體、黑色物體的特寫等)使用EV-。簡單通俗地說就是「白加黑減、亮加暗減」。需要注意的是DC無論在P擋還是S/A擋下,當對EV值進行調整時,相機的光圈/快門參數也會有相應的變化:P擋下EV調整時,相機光圈、快門都會做出自動調整;A擋下光圈固定、EV調整會聯動使快門的速度變化;S擋下快門固定、EV調整會聯動使光圈大小變化。但是這些光圈、快門的變化不會影響到最終成像後的曝光補償效果。如果掌握好了ISO調節和曝光補償的調節,那麼數碼相機使用起來就會比較得心應手了。玩熟了數碼相機,接著我們就該來看看如果拍攝照片才會好看了。攝影的入門技巧 攝影其實是件既複雜又簡單的事情,如果掌握了精髓,就會比較輕鬆。首先介紹的是構圖,構圖是拍好一張照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1. 光線的處理攝像用光的動態性特點不僅是由攝像的技術要求和造型特點所決定的,它還與不同內容對光線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聯繫。在紀實性影像中,如紀錄片、風光片、紀實性專題片等通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況下藝術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光效,注重實景光線的運用,強調真實自然的光效。而藝術類影像的用光比紀實類要複雜而多樣,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人工處理,但應根據拍攝內容和節目體裁的區別來適度地掌握。2. 色彩的處理色彩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如拍攝紅色,能讓人有一種喜慶、奔放的感覺,綠色能讓人有一種寧靜、平和的感覺,白色讓人有一種恐怖、死亡的感覺,在拍攝時應根據主題和內容的需要選擇感情特徵明確、相互關係鮮明的色彩,進行恰當、靈活地匹配、組合和運用。色彩還可以用來表現時間,如紅葉象徵秋意,橘紅的草地告訴我們夕陽正在落山,而奼紫嫣紅則顯示早晨,而且色彩還能烘托視覺要素的表現力,如膚色紅潤表現青春年華。3. 影調的處理在影像構圖中搞好明暗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在畫面中選擇拍攝對象時,在大面積的亮影調中安置一小塊暗影調,或是在大面積的暗影調中出現一小塊亮影調,都能夠吸引觀眾的視覺注意力,有利於表現所要強調的對象或主體。明暗配置在畫面構圖中還可以用來均衡構圖,如果畫面一側是很濃重的暗調,而另一側是很輕淡的明調,利用構圖適當地調整明暗關係,就能夠改變這種不均衡的情況,使畫面的結構形式穩定、均衡。4. 線條的處理在構圖中線條的造型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與畫面框架的相互關係。如拍攝同一根旗杆,雖然現實生活中它是筆直地矗立著的,但是在電視屏幕的畫面框架中,它可以居中佔滿畫面,也可以靠邊分切畫面,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您在拍攝過程中要能夠認識和選擇何種構圖下被攝主體的線條形式最佳、最能表現和反映其本質、最能傳達主題思想和創作意圖。在掌握了構圖以後,我想你離成功就只剩下一點點距離了。不急,最後來看看我們總結的要點,相信你看完以後剩下的只需要多拍多思考,就能創造出絕佳的照片了。數碼攝影入門基礎談(3)「扎馬步」-避免抖動帶來的危害 三腳架對於菜鳥來說可能是不太常用的配件,即使配置了三腳架的朋友在外出遊玩時也常常不願攜帶,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拍攝一般不會遇到快門過低帶來的手持晃動問題,但是在暗環境下如果不使用三腳架輔助拍攝的話,一般的菜鳥都沒有在快門低於1/15秒時「穩如泰山」的功力,這時候相機容易產生抖動,拍出來的照片也就可想而知了。(數碼相機快門在低於1/30s拍攝的時候,在LCD顯示屏上會出現「防抖動」的警告標誌) 在沒有三腳架來固定相機拍攝的時候,就要像武林高手那樣學會利用一切方法、地形來達到最穩定的拍攝準備,如果沒有三腳架,就一定要藉助周圍的物體拿穩相機,如靠在樹上、將雙臂放在欄杆或其他固定物體上,這時如果使用具有旋轉鏡頭(尼康5000,尼康5700,索尼F717,F707等)或者可選擇顯示屏的數碼相機(佳能G2、G3,奧林巴斯5050z等)就再好不過,因為就算靠在欄杆上、地上或者牆上,都可以將 LCD朝向自己正面取景,很是方便。 有時候甚至還可以直接把數碼相機放置在腰間盆骨凸出的地方進行穩定拍攝。 「高低決策」-如何降低噪點 在拍攝運動物體,或者在暗環境下拍攝,有時候可以採用高感光度設置來進行,在ISO數值高的時候進行拍攝,快門速度比較快,拍攝起來較容易,但是高感光度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畫面的噪點將會增多,實際上這是讓許多數碼相機用戶頗感頭痛的兩難問題,感光度低,拍攝不易,噪點少,感光度高,拍攝容易,噪點多。一般來說,採用高感光度拍攝的照片我們都只好縮小解析度進行欣賞,而這時照片上的噪點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簡單分析這是因為縮小後圖像上的一個像素點是由原先的多個像素合併後得到的,換句話說就是把三個噪點變成一個噪點,這不是很嚴格的解釋,但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現象。 因此利用上面談到的這個現象,我們可以直接在數碼相機上來解決高感光度拍攝噪點多的困難。不過我們先再來了解一下數碼相機噪點產生的原因:在光線照度低的情況下,CCD單元不能感應到足夠的光,在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後的電流強度比較小,而CCD自身通過的暗電流比例相對增加而產生的,那麼可以理解為增加CCD感應到的亮度就可以減少噪點。比如我們把最高像素可達300萬像的數碼相機按100萬像素拍,這樣就相當於用3個CCD感光單元當一個用,感光能力相當於增加3倍,圖像噪點也就下降了不少。 每款相機在高感光度設置下按照多少像素拍攝的效果最好,這需要用戶自己實際體驗,我們做個比喻,如果都是在ISO400的設置下,可能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在640×480解析度設置下的拍攝噪點最小,而5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在1024×768解析度設置下就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消除雀斑」-避免日期顯示在照片上 傳統的相機大部分都有日期列印功能便於日後查詢,數碼相機也繼承了這個功能。不過照片打上日期後感覺旅遊紀念成分很濃,如果是一幅很美麗的風景照打上日期後就會感覺有點多餘,如果不打日期又害怕以後忘了拍照時間。其實,現在的數碼相機都支持Exif信息功能,Exif是包含在照片文件頭的一段信息,包括了拍攝時的日期時間、光圈、快門、焦距、白平衡、相機型號等詳細拍攝參數,有了Exif信息完全可以不再打日期。數碼相機一般可以直接在瀏覽模式下查看該信息,要想詳細查看可以將照片文件傳進電腦後,用看圖軟體ACDSee 4.0以上版本查看。具體步驟是:先選中想查看的文件然後點擊文件「屬性」來閱讀,或者在Windows XP系統下直接查看文件「屬性」,然後選擇「高級」來查看。 使用數碼相機所拍攝的照片,可以使用上圖所示的方法,在ACDSee軟體中就能輕易查詢到這張照片的各種屬性,包括解析度、圖像大小、光圈大小、快門時間、焦距、拍攝時間等等一切信息。 自拍提示用閃光 數碼相機大部分都是電子快門,所以一般不會發出聲音,為了方便人們感知快門動作,按快門時都會發出較小的模擬聲響。一般拍照倒沒問題,如果是在噪音比較大的場合用自拍功能拍攝,根本就聽不見快門聲,雖說有自拍指示燈但光線稍亮的環境就不容易看見了,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拍完,也就只能像雕塑一樣多等一會兒。其實,我們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強制閃光功能,自拍時將閃光模式設置為強制閃光,這樣看到閃光就知道照過了。不用擔心強制閃光會對照片曝光有影響,因為光線夠的情況下拍照,是否閃光從照片上看是不明顯的,光線不夠的情況下就更應該閃光了。 自拍的時候如果自拍指示不明顯就可以用閃光燈加以說明,如果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就更應該打開閃光燈進行光線補充。 廣角輕鬆拍許多數碼相機鏡頭的廣角都比較小,一般為35-38mm,如果受距離限制必須靠近拍攝時,有時候不能將想拍的景物都攝入畫面,這時我們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照片便於後期製作的特點,以被攝物為中心偏左偏右各照一張或多張,在電腦上用全景軟體合成為一張照片,其質量再好的廣角鏡頭照的也比不上。目前比較常用的全景軟體有Panorama Factory、MGI Photovista、Adobe Photo Elmement等。如果你對Photoshop熟悉,完全可以用Photoshop。左邊的照片是用35mm的鏡頭所拍攝,右邊的照片是用28mm廣角鏡頭在同一位置所拍攝的,可以明顯看出右邊的照片所包含的內容比左邊的要豐富很多。不過目前除了美能達Dimage7系列、尼康Coolpix5000、奧林巴斯5050z等幾種數碼相機採用了28mm的廣角鏡頭以外,其它大多數消費級數碼相機的廣角都在35mm以上。像這樣的全景照片大家可以通過很多軟體實現。在原始素材的拍攝上,目前很多品牌的數碼相機都為全景照片的拍攝提供了方便,比如佳能、奧林巴斯等。好了。說了這麼多,都是一些關於攝影的基本知識,不知道你吸收了多少呢?沒關係,只要掌握了這些基礎的技巧,剩下的就可以自由發揮了。如果看了本文,利用假期拍了好照片,不要忘記也給我欣賞一下哦。發到我信箱就可以,好東西就是要共享共享的。菜鳥必讀 數碼相機攝影技巧入門eNet矽谷動力隨著數碼的不斷普及,數碼相機(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體。而數字化的今天,對人們在原來的拍攝技藝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級用戶反映: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暗淡,欠缺活力、噪點多、景深淺(特別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攝影本來就是心靈與光線溝通的橋樑,要掌握傳統拍攝技藝並非易事。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簡述一下數碼相機在拍攝中必需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講述一些拍攝前後的事項。 1、 瀏覽說明書 很多用戶都不喜歡厚而繁瑣的產品說明書,一般買數碼相機購回後都喜歡自行摸索。當然,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驚喜,但這會花費的不少時間,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時間系統了解你手中的產品的特性;如果看過說明說後再操作的話還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操作。因此在初接觸新品時,應簡要先瀏覽一回廠家為大家用心彙編的說明書,熟悉一下數碼相機的基本菜單與功能。以後再有所不明時也可以翻一翻它,會有所收穫的。2、 合理選用圖像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象素(解析度)有關,象素越高圖像質量就會越好。而經實際情況的推算,2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大約與 1200 dpi 的掃描儀擁有同等的數字影像擷取能力,而 600 萬象素的數碼相機則可視為與 2400 dpi 的掃瞄器同級。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掃描儀進行相片數字化,那麼數碼相機只要 200 萬 ~ 300 萬象素就可輕易地勝過 35 mm 相機了。不過,如果輸出 4"x6",約 A6 大小,使用 200-300 萬象素足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於電腦72 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解析度為1024X768,才約為80萬象素,任何一台二百萬級別的DC都可以遊刃有餘。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用解析度,如:只用於PC的,對於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應用於印刷,一般採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時當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壓縮標準也採用STANDARD,這可比FINE的壓縮標準存多一半的圖片呢!3、 構圖與思考 對於攝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戶來說,都清楚明白準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1/3處,同時盡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攝,盡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更為生動。 另外,我們要善於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只有二維空間,它通過透視關係(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於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三維人眼。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直觀LCD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達99%。可以直截了當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不過一般的數碼相機LCD的解析度都比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滿意,但筆都對S75還是挺滿意的。可也不能迷信於它,因為在實際上使用中發現:在LCD中顯示曝光輕微過度,在電腦的顯示器中顯示曝光量度剛好。這也是有部份用戶總是拍出暗淡圖片之因。 而且LCD耗電量也一直讓"色友"們頭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攝中還是習慣於使用光學取景器,就考慮到光學取景器的視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攝近特寫還要記得它可是旁軸的呀!當然,想拍出壯觀的畫面還得閉上一隻眼睛,用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鏡框",把眼前的景象想像成一幅印在書里或掛在牆上的畫…… 總之,相機是拍攝的結束,之前的過程才是關鍵。5、正確用光、與光線對話 光是攝影的靈魂。因此我們要留心光線的變化,不僅是光的強度,還有光的方向,用心與光線對話。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紅色,象徵著浪漫;陰暗的天空呈現出灰色的冷色調,象徵著憂鬱;樹蔭中撤下一束陽光,透射出歡樂、愉悅的情緒……。 分辨光的強度 硬調光通常是由單一光源發出的,比如:太陽、聚光燈、閃光燈或單只燈泡。在這種照明下,被攝體反差較大,細節和質地被突出。你可以運用這種光線獲得紀實效果。 與此相反,漫射光線產生的光質較軟。室內間接的照明,戶外的樹陰和陰天時都屬於這種情況。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拍攝肖像和靜謐的戶外風景都是再理想不過的了。 講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攝體的質感會相應地被強化或削弱,被攝體的形狀就會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調是愉快的還是憂鬱的,也會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從相機上方或後方(通常稱之為正面光)投射過來的光線會降低被攝體的層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於營造高光和陰影。較好的選擇是讓光源偏於一側,同被攝體成大約45°角的側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現被攝體的形狀和細節。當光線從被攝體身後射來,正對著相機時就會產生逆光。拍攝對象在逆光中顯得富於戲劇性。在拍攝肖像時,逆光在人物的頭髮邊際產生漂亮的輪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產生剪影的效果。 數碼相機攝影技巧 在傳統攝影中,一個不容忽視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溫問題,在數碼相機中已不復存在,因為數碼相機可以通過白平衡來調整解決,而無需考慮光源色溫與底片的關係了。這又是數碼相機的一大優點。而數碼相機比起傳統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數碼相機在曝光寬容度指標上並無優勢,所以拍攝時的準確曝光仍是數碼相機獲得良好影像質量的基本原則。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數碼相機對光線的要求更高,在室內拍攝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室內拍攝時若不可外另照明時,就應盡量使用閃光燈。菜鳥必讀 數碼相機攝影技巧入門(3)6、 幾個誤區 習慣使用UV濾鏡 對於傳統的攝影師,UV鏡是必備之一。但由於DC光靈敏度區間向長光波端偏移,就是說對紅光及紅外光敏感而對藍紫光(尤其是紫外光)並不敏感。所以在數碼相機上加用UV鏡將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學性能不好的UV鏡還會對成像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腳架已是昨日黃花 別以為除了專業的攝影師或那些狂熱的攝影愛好者,三腳架對於數碼相機沒有武之地。因為要拍攝清晰的圖像,拍照時必須絕對握穩照相機,即使最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模糊不清的圖像,而且對於這種結果我們往往束手無策,無法通過後期製作來消除這種影響。當然,用普通膠捲相機也存在這個問題,但是由於數碼相機的光靈敏度低,並需要一系列的電路處理、存在快門延時的毛病,如:S75的快門延時近0.1S,比用快速膠捲的膠捲相機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在光線較弱時,更是如此。為了穩住相機,拍攝時應盡量夾緊胳膊肘,並應放置到人的最穩定部位--額頭上,並輕輕地按下快門。但最好的辦法是將相機裝在一個三腳架上,或者將它放在一張桌子、櫃檯或其它不會移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拍攝特寫或微距攝影時,使用三腳架會得到更好的拍攝效果。 漠視後期處理 用數碼相機拍攝的數字圖像,只有極少數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實上,用普通的膠捲相機拍攝也是如此。 當然,數字圖像的優勢就在於可以進行後期加工,但有人會認為這已失去"保真"的真實含義了。其實它仍是在攝影創作的基礎上,經創意構思,運用各種數碼技術手段,將攝影素材優化或組合,從而化平淡為神奇的重新創作的藝術作品。只要適當利用圖像編輯工具,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讓那些並不出眾的照片變得頗具水準。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圖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蓋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熱點),甚至將幾張照片或圖像進行合成。能夠進行照片編輯是用數碼相機拍攝的主要優點之一。7、知識在運用中體現價值--運用在於實踐 不一定是"工多藝熟",但要想"藝熟"就必需要"工多",數字攝影也不例外。所以,儘可能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攝時,注意記錄拍攝時所用的相機設置和光線條件,然後研究結果,看看哪種條件下哪種設置最佳。專業攝影師在拍照時對同一圖像總要拍攝好幾次,每次改變一下拍攝角度或曝光時間等設置,我們也應該這麼做。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有LCD顯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輕鬆地觀察並刪除你不喜歡的圖像,所以不必擔心會因"濫拍"而造成存儲量不足,儘管放心地去拍攝多種曝光的圖像吧,這樣,最終至少會有一張好照片。菜鳥也專業 DC技巧快速入門作者:Amasterm 來源:it168今天我就試著向各位網友來介紹一些關於數字相機的使用竅門。非常歡迎各位網友提出建議並能參加討論,讓我們一起來進步。 一.必備知識在這裡我想強調的就是關於數字相機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在以前看來似乎不怎麼重要。但是,現在看來,它們是拿起相機前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這我要建議各位網友在日常的攝影活動中積累一些數字相機特有的拍攝常識。1.寬容度 寬容度這個詞我想對於喜歡攝影的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的,在這裡我就不多作介紹了。據說數碼相機的寬容度只有相當於11檔光圈變化的量。用中度灰來界定的話,那麼明亮部分大約佔到三檔,其餘的則都用來刻畫暗部。所以在曝光控制上,我們簡單的說就是要寧欠勿過。這個特點和我們傳統的彩色反轉片一樣而和負片相反,所以過去使用慣了負片拍攝圖片並且沒怎麼接觸過翻轉片的朋友在使用數字相機拍攝時一定要注意嘍。四個字,寧欠勿過。2.白平衡 大家都知道,在使用傳統相機拍攝時我們有室內光和日光兩種膠捲可供選擇。如果色溫出現差異,那麼創作出的圖片就會偏色。使用數字相機的時候,白平衡則顯的更為重要。如果圖片被存成JPEG格 式,我們在電腦上只有通過PS來調節色彩,而且往往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所以我建議,各位網友在拍攝前一定先要注意所處環境的光線類型,有條件的在拍攝前應該使用相機對準中間灰色或白色來調整白平衡,這樣的準備工作簡單又實用。二.拍攝技巧1.光圈與像質光的衍射作用在數字相機上反映的會更加明顯,數字相機如果光圈小於f/11後,就會逐漸受到衍射作用的影響,畫面的清晰度和反差會有所下降。如果為了確保景深夠大我們把手中傳統相機的光圈定在f/22,那麼,我們在使用數碼相機的時候,最好把f/16作為最小光圈的限度。2.謹慎清潔數字單反相機對灰塵敏感的這個缺點一定讓不少影友頭疼,影像感測器和保護濾鏡粘上灰塵後會在畫面上留下記號。所以我們在更換鏡頭時應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防塵防灰。一但不幸中招,也不要緊張,多數情況下使用普通的吹嘴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注意,不可以使用壓力噴桶,不可以使用毛刷。如果,吹嘴解決不了問題,那麼還是送往維修中心為妙。要知道,構成感測器的材料實在是太太太脆弱了:(3.高解析度與虛影像素越來越高,那麼我們在照相時就要注意手持的穩定性,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使用600萬像素的數字單反相機來拍攝的圖像,使用等倍像素顯示的話,相當於把照片沖擴到40英寸大。我們知道,在使用傳統相機時,相片沖擴到四或者五寸,畫面看起來不會有什麼問題,然而到了7寸,十寸或者更大的時候,拍照時手抖動所產生的虛影就會非常明顯的暴露出來了。那麼看看我們剛才所舉的600萬像素的數字單反相機所製造的畫幅將有多大?!虛影會有多嚴重?!所以建議拍攝者在拍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如果在使用傳統相機時,我們「安全」的快門速度應該是「焦距長度」分之一秒的話,那麼,在使用數字相機時我們就要把快門時間縮的更短,也就是兩倍的「焦距長度」分之一秒。打個比方吧,如果你的焦距定在了50mm處,為了取得沒有虛影的圖片,我們盡量要把快門保持在1/125秒處,當然,也要看拍攝者的持機功底,如果是高手,或者要取得特殊效果的話,那就另當別論。如果快門時間低於1/60的話,建議使用三角架吧。4. 調焦自動調焦這項功能非常方便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數字相機上的自動調焦系統依然是以傳統相機的精度為準的。所以,當拍好的照片在電腦顯示器上觀看時,我們還是偶爾會發現對焦不準這種令人汗流滿面的問題-虛影!又是虛影!這個問題是好解決的,改用手動調焦通常會精準一些,如果非自動調不可,那麼我的建議是同一機位多拍兩三張。5. 文件存儲的格式最後,我們拍成的圖片被存儲,現在的數碼相機多數是將圖片存為JPEG格式,因為這種格式的圖片佔用空間小,使用方便,但是缺點就是會使畫面質量下降,並且沒辦法設置後期處理參數。那麼我們來看看與之相對的RAW格式的文件,它就可以隨意的更改後期處理參數,畫面質量也要好出許多,缺點就是文件佔用空間大,並且處理起來相當費時間。因此,如果想要方便快捷,那麼就選用JPEG格式,如果是追求畫面質量,想要出一張好的作品,我建議還是使用RAW格式吧。好了,就先和大家聊這麼多,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取有利於提高自己拍攝水平的東西。最後一句,去拍吧,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從菜鳥開始,攝影入門五部曲當你看到《國家地理》中那一同同精彩的照片你是否被深深地打動了呢?如果你開始打算學習攝影,並立志要拍出同樣的精彩的照片,那麼請參照以下幾點。1、要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攝影註定要消耗你的精力,體力,財才,有些時候還要有驚人的毅力。(俺就是吃不了苦所以成不了大氣,在此為各位作個反例)。攝影的各種技巧只是基礎,必須熟練地掌握相機才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最好的時機。假如有一天在街上突然發現對面有個PPMM笑得很燦爛,你要像士兵把子彈裝入槍膛並射擊一般搞定你的相機,並以最快的速度抓拍那美麗的一刻,你總不能走上前跟人家說:「對不起,能把您剛才的笑容再重複一遍嗎?不對,眼睛沒有那麼大,嘴角再往上翹!...」我想這個時候拍到的肯定是美女因為憤怒而扭曲的嘴臉。數碼相機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即拍即看,因此不必等沖洗出來才知道結果,多拍多調整,不斷積累經驗,成功適用於有準備的人,這準備就是在底下多多練習。就如同達芬奇畫雞蛋一樣,攝影同樣也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你可以下面拍雞蛋,側面拍雞蛋,頂上拍,底下拍,拍煮雞蛋,拍煎雞蛋,拍茶雞蛋;拍黎明的雞蛋,拍傍晚的雞蛋,拍白熾燈下的雞蛋,拍熒光燈下的雞蛋拍完之後可以拍鴨蛋,鵝蛋,鵪鶉蛋,這樣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成為拍蛋大師了 拍雞蛋由淺及深,簡單的過程中可以學習運用更多的手法,特效。很多物體比如人臉,他們的形狀,光照都跟雞蛋很像,如此舉一反三成功已經在向你招手。學數碼攝影也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一款帶手動檔的DC最少也要兩千多,而這只是開始,等水平提高以後還要買更好的相機,再加上電腦,存儲卡,三角架,各種鏡頭等等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當然這都是相對傳統傻瓜機來說的,一款專業傳統的相機的價錢反而不比數碼的便宜,每次還要消耗膠片,和沖印等費用也不便宜。我這麼說不是鼓勵大家以後都要買高檔相機,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技術作出選擇。如果能用普通的相機拍出有創意的效果同樣也能博得大家的喝彩。2、明確的目標當你已經下定決心走進攝影之門而且已經做好所有的準備之後,下面要做的,就是確定個人的目標。你也許會說:「攝影的目標不就是攝影嗎?用取景器把被攝物體框在其中,變焦,調整光圈與快門,用鏡頭把目標永久地保留」。那麼我反問提出問題者:「你的攝影目標是什麼?你究竟想拍什麼樣的照片?是人像?還是風景或生態?你清楚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類型的照片么?在你自己心目中好照片與壞照片的區別又是什麼呢?」一提及到這些問題有些初學者就回答不出來了,因此在真正動手之前,每個人都應該仔細地去想一想,走入攝影之門不光需要激情與勇氣,還要有冷靜的思考。不這麼做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面對周圍紛繁複雜的景事物,往往會找不到主體,看到別人拍人像很靚麗就跟著學習拍人像,又看到有的人拍的風景非常迷人又去拍風景,如此三心二意就如同狗熊掰棒子,落到最後手中還是只撰住一點點。了解自己的特長,有的放矢,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初期有利於增強個人的信心,學攝影初期目標是專與精,不是博。當然一個好的攝影師是不懼怕任何環境的,這是後話暫且不提。3、平和的心態不要懼怕失敗,敢於接受他人的批評與意見,臉皮厚一些不怕罵,攝影初期失誤或經驗不足拍出失敗的作品是在所難免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每一次爬起來都是進步,經常把自己覺得最出色的作品拿到網上讓色友們評判,記住,必須是最出色的作品,代表了你的最高水平的作品,那些你自己認為失敗的作品不指望能有人來捧場了,自己留著分析失敗的案例吧!網友們的評價都是很尖銳的,看到他們把你最欣賞的寶貝作品批評得狗血淋頭你一定要保持住自己的心態不動搖,忍住。罵聲過後冷靜地去歸納大家所指出的不足,改進後再來挨罵陣,之後再改進,如此反覆當喝彩聲多於罵聲的時候,你忽然發現自己已經進步了很多。有些網友的評論是偏激的,不要往心裡去而影響了情緒,對自己充滿信心,順便說一句,現在很多網友說話很不負責,也許你們隨便的評價能使一個有攝影天賦的人失去信心而放棄,大家需要一起來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環境,少些謾罵,多些正確的指點。4、獨到的眼光學習攝影少不了要欣賞大師的作品,了解自己與世界級的差距也是一種學習的手段,在技術上可以刻意去模仿,吸收過來為已所用,但切忌全盤照搬,在思想上要有屬於自己獨到的地方。大師的作品是佳作,但哪怕你拍得一模一樣也是大師眼裡看到腦里所想到的,你所作的只是把大師的作品用你的大腦和你的相機重新拷貝了一遍,大師以後還可以拍出更精彩的佳作,而你也只能又一次生產了一張複製品。當技術已經達到一個高度以後,能分出差距的只有個人的創意了。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因為他們在同一個時期同一個地點能迸發出靈感的火花。我經常能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在攝影時旁邊不懂攝影的朋友偶爾會插一句,說這麼這麼拍你看行不行,我當時很驚訝,因為朋友所提出的創意是我所未想到的,但是很精彩,我想如果那位朋友是個懂攝影的,他在同一地點能拍出比我要出色的作品。我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拍攝被拍攝對象時腦海里想到的是某某大師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樣怎麼樣拍,而往往迷失了自己的特色。沒準你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確的呢?在攝影中尋找自己,你就是未來的大師。5、堅持不懈的毅力說到這裡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目前的菜鳥以後的天鵝們,成長中有很多風吹雨打,不斷地拍打翅膀才能夠飛翔,我這個菜鳥已經給你們指點了方向,自己去飛吧。菜鳥學堂 數碼攝影的常見問題來源:INTERNET 作者:佚名對於一個初用數碼相機拍攝的新手來說,常常會遇到相片模糊、焦點不正確、動態不清晰等情況。的確,雖然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的基本拍攝理論大致相同,但因相機本身結構上的差異,即使你對傳統拍攝已有一定心得,當拿著一部數碼相機開始拍攝時,還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數碼攝影最常遇到的問題,並提供適當的解決辦法。狀況一:室內拍攝模糊不清晴朗天氣在戶外拍攝,一般相片效果都不會有大問題。但拿到室內利用自然光拍攝,相片就常常變得模糊不清,開閃光燈拍攝又怕影響現場氣氛。原因: 因室內光線一般較戶外暗,若不想利用內置閃光燈拍攝破壞現場氣氛,相機的自動曝光系統就會將鏡頭的光圈值開到最大,同時也會將快門值調得較大。在慢快門的情況下拍攝,只要有輕微手動,或被拍攝的人物有少許移動,就會令相片變得模糊不清。解決方法:(一)將相機安裝於腳架上拍攝,就可避免出現顫抖情況。(二)調高相機的ISO感光值,一般數碼相機起碼都有ISO100至ISO400感光值供用戶調節。只要將ISO感光值調至ISO400或以上,室外拍攝時的快門值也不需設得太慢,即使手持相機拍攝,一般都可改善相片模糊的情況。不過要注意一點就是ISO感光值愈高,相片上出現的雜訊就會愈多,影響效果。狀況二:焦點不正前朦後清日常拍攝生活照,常常遇到當被拍攝的人物不在畫面中央時,就會出現背景清楚,但主角反而朦朧以及暗淡無光的情況。原因:出現前朦後清的情況,主要由於拍攝時沒有將相機的對焦點對正想拍攝的人物所致。因為大部分數碼相機的對焦點都會預設在畫面中間,所以當被拍人物不在畫面正中,而用戶又沒有以正確手法處理的話,相機的自動對焦及測光系統便會錯誤地把背景當作想拍攝的主體,導致被拍人物朦朧不清及暗淡無光。解決方法:(一)先將畫面中央的對焦點對準想拍攝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門按鈕完成對焦及測光程序,按著快門按鈕不放,橫向移動相機至想拍攝的構圖。(二)如數碼相機本身擁有不止一個對焦點的話,只要直接將對焦點調校至想拍攝的人物上。或者利用相機本身的自動對焦功能,自動選擇以距離最近相機的一點作為對焦點,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狀況三:整體效果暗淡無光雖在戶外拍攝,但相片整體效果仍然偏暗,被拍人物當然就更加暗淡無光啦!打開閃光燈拍攝又怕會過亮,犧牲了現場環境的自然光線。原因:天色灰暗,現場環境光線不足,又或光源並非向著被拍人物的一方,都會出現相片偏暗的情況。解決方法:遇到此種可用不用閃燈的情況,最佳方法就是利用大部分數碼相機都有的內置曝光補償功能了。只要將曝光補償功能推高一至兩級,一般偏暗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哪需動用閃光燈拍攝呢!狀況四:動態效果不理想當拍攝快速移動的人物或對象時,常常出現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拍攝不到的情況。原因:一般都是因快門值設定不夠快以及沒有完全掌握按下快門鍵與真正拍攝的時間差距。解決方法:(一)利用部分數碼相機擁有的快門先決(Tv)拍攝模式,自行調校至更高速的快門值,如1/500秒,甚至1/2000秒等,快門愈快就愈能捕捉高速移動的主體。不過快門該設多快還要視現場環境的光線是否足夠,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快門設定得過快會令相片變暗。(二)使用大部分中高檔機種都有內置的高速連拍功能,一秒之內就能拍得數張相片,配合較高的快門值設定,在數張相片中一定能選得一張最合心意的。狀況五:晚間拍攝有人無景在夜間拍攝人像,必須利用內置閃光燈,但背後美麗的夜景在相片上消失了,非常可惜!原因:利用內置閃光燈拍攝,快門值就會自動調得較高,因曝光時間不夠,因此光線較弱的夜景,就能很好地拍在相片中。解決方法:(一)將相機安裝於腳架上,再利用Tv快門先決功能,調校快門至較慢速度,如1至2秒,長時間曝光令被拍的夜景重現。不過在曝光中途被拍人物絕不能動,否則也會變得模糊不清。(二)利用數碼相機的Slowsync閃光燈模式,在閃光燈拍攝後,繼續曝光一段時間,令微弱光線的背景都能感光,這樣便可保證被拍人物及夜景都能清晰地重現於相片中。不過如發現背景仍有模糊情況,則可能仍要將相機安裝在腳架上拍攝。菜鳥須知 戶外攝影10忌一、忌陽光直射 亮麗的陽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條件,使景 色有生氣,色彩飽和,並為使用高速快門和 小光圈提供了條件。但是強烈的陽光也會帶 來問題,最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線會使 被攝人物睜不開眼,同時,高角度的直射陽 光還會在人物臉上造成濃重的陰影,顯出皮 膚皺紋,損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戶外拍 照,應多讓陽光從側面照射被攝者,忌臉部 直接面向太陽。 二、忌人物與有色環境過近 在明亮的光線照射下,物體的反光會增 強,在這種情況下,人物應盡量遠離那些色 彩明艷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築物的外牆、 大型遮陽棚等),否則那些景物的色彩會映射 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三、忌頂光時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 因為水泥地表面較平整,且顏色淺淡, 會形成較強的反射)亡,這種自下而上的"腳 光",往往造成一種恐怖效果,應盡量避免。 四、忌立於樹旁拍照 光與影相輔相成,光愈強,影愈深。當 人物站在樹旁拍照時,陽光時常會把樹葉投 影到人物身上、臉上,造成斑駁的陰影,有 損於畫面的美感。 五、忌忽視濾光鏡 在戶外無雲的藍天下,所有避光處都帶 上藍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輝光映照下,所有 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層橙紅色。在如此環境中, 若想讓攝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須 在鏡頭前裝上相應的濾光鏡,在前一種情況 下可選用淡紅或琥珀色的濾光鏡,在後一種 情況下可選用淡藍色濾光鏡。 六、忌採用高速片 在晴空烈日下,光線強度已很高,若再 採用高速片,往往會迫使光圈收到極小,或 無法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這些情況都會給 攝影創作帶來某些方面的限制。 七、忌胡亂補光 在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會有很強的 反差。為避免反差過大,運用輔助光進行輔 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 免輔助光過亮,也要避免露出輔助光的痕迹 (如出現與主光相反的投影)。 八、忌完全依賴自動曝光檔 不少攝影愛好者在戶外拍照喜歡使用自 動曝光檔,殊不知這種自動曝光檔只能處理 一些普通的情況,而遇到陰陽面各半或逆;光 等情況便會變"傻",所以還得見機行事,根 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曝光調整。 九、忌逆光直衝鏡頭 在光線很強的情況下拍攝逆光照,要防 止光線直衝鏡頭,否則很容易產生光暈現象。 十、忌穿反光過強的服裝 在強光下拍照,被攝者如穿反光強的服 裝(如白襯衫、發光尼龍做的服裝等),會變 得雪白一片或產生大塊輝斑,使衣服質感難 以表現。推薦閱讀:
※初學者比較詳細的釣魚知識
※初學太極掌握好這五點,你也能無師自通
※風水初學者必學的——二十四山
※[網上轉貼]寫給意拳初學者
※八字初學進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