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中國把歐盟告了!
在3月2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一向重視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與此同時,作為全面戰略夥伴,中國也希望歐盟真正重視中方的合理關切與利益,比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外媒也表示,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目前正悄悄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處理。
又是這個糟心的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
3月21日,中國因為這個問題還當了一回原告,把歐盟告上了WTO!但這其實也並不意味著中國與歐盟之間鬧掰了,相反,中歐之間近幾年的合作不斷加深,經貿往來非常密切,是全面的戰略夥伴,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個問題就像橫在雙方之間的一根刺,對雙方的關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歐盟顯然也是為了考慮自身利益才舉棋不定,一方面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令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希望加強與華合作;另一方面,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顯然又會觸動歐盟自身的一些利益,再加上歐盟內部各種代表落後產能的遊說團體的利益訴求,讓歐盟不斷糾結,無法做出快速決斷。
外媒認為,中歐市場經濟地位之爭的最佳結果是:歐盟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確保對歐盟重點行業的長期保護;而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爭端解決的結果會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次中國把歐盟告上WTO很有可能會就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給出一個解決方案,把橫在雙方之間的這根刺拔掉,中歐也可以進一步共同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進經濟全球化,畢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和經濟全球化都是大勢所趨。
文 | 庫叔
本文為瞭望智庫綜合,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據法新社3月21日消息,中國要求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專家小組,審查歐盟對華徵收反傾銷關稅的「替代國」做法是否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歐盟對這項要求表示了反對。
於是,有人說,中國這回把歐盟告上了WTO!
也有人表示了疑問,中國早在去年不就把歐盟告上了WTO嗎?這次怎麼又「單挑」歐盟了呢?
其實,這早就不是一個新聞了。日本、歐盟等西方國家一直在市場經濟地位這個問題上扭扭捏捏,裝糊塗,打太極,「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把它當做與中國博弈的重要籌碼,中國當然不能容忍別人心安理得地剪自己羊毛了,前幾天的這條新聞標誌著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衝突又升級了。
1
耍賴,西方公開地耍賴
整件事情還要追溯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同意在15年之內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同時按照協定,15年後,也就是2016年12月11日後,中國將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個聽起來很專業的名詞,其實就是一種名分。這種名分可不只是虛名,它會在國際貿易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國獲得這一名分與否,所受待遇可真是天差地別。
舉例來說,如果中國被歐盟認可為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當歐盟想對從中國進口的彩電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只能調查在中國彩電的市場價格是多少。結果人家興沖沖地來了,發現你們中國人力成本竟然這麼低,原材料也這麼低,居然還包郵!彩電算來算去真的只賣300歐元,儘管歐盟自己的彩電售價有350歐元。那麼很可惜,沒理由起訴中國了。
如果歐盟不認可中國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會是完全不同的做法——他們就不會選擇調查中國市場的彩電價格,因為它認為中國市場的價格會因為特殊原因而發生扭曲。
不調查中國,那怎麼調查?
很簡單,找一個「合適」的替代國,去這個替代國調查該國彩電的市場價格。
所以,玄機就在於替代國的選擇上。
遺憾的是,絕大部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所選的替代國對中國企業都很不利。比如選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該國生產彩電的各項成本遠遠高於中國,人力那麼貴,物流更貴,根本沒包郵這一說……結果算來算去,一台彩電的市場價格是500歐元,這明顯高於中國彩電在歐盟的售價。很好,傾銷指控成立,歐盟可以據此對中國彩電加征巨額反傾銷稅和懲罰性關稅了,看起來還有理有據。
這顯然很不公平!但過去的15年,很多中國企業在對外出口中就這樣被一茬茬剪了羊毛,而且,被剪的時候還無處說理。
西方國家也把這一套佔便宜的手法運用得得心應手,每當一樣中國產品佔領了歐美市場,歐美馬上會揮舞起大剪刀——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然後,以中國不是市場經濟為由,選擇一個第三國相關產品作為樣本,對中國產品發起制裁。
WTO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4年間以中國為對象的反傾銷措施達到638件,數量佔全球的27%;以歐盟為例,目前有效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有56項針對中國。
更不公平的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可以選擇替代國來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傾銷調查,但反過來卻不行——中國如果想進行反傾銷調查,不允許選擇替代國為樣本。
換句話說,明明其他國家在搞貿易保護主義,結果卻往往變成了「中國在傾銷」,並且為之買單。
這種佔據主動的好處,誰又能輕言放棄呢?歐美希望能把這種不公平繼續下去。
可按照約定,2016年12月11日一到,中國就能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了,他們佔了15年的便宜就要到此為止了,當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於是,歐盟提早行動,去年5月歐洲議會以546票對28票的表決結果,一邊倒地反對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歐盟也是裝模作樣地給出了自己的理由,簡單來說,他們判斷你是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的標準是這樣的:
——在資源再分配及企業決策方面沒有明顯的政府影響;
——民營經濟的運行沒有受到扭曲;
——在充分的公司治理法則下有效地貫徹公司法;
——關於商業活動和自由市場經濟正常運作的法律框架能發揮效力;
——存在真正的金融領域。
他們認為中國並不完全滿足這些條件,所以就不承認你,可這經得起推敲嗎?
話說歐盟承認了瑞士、烏克蘭、俄羅斯、印度等國具有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瑞士的金融行業透明嗎?
烏克蘭、俄羅斯、印度等國內又是什麼情況,世界各國也心知肚明。
而且,就算在歐盟內部,看看法國,它的國有經濟所佔的比重低過嗎?法國電信、法國郵政、法國航空等行業巨頭皆為國有。
那麼,這就是「兩套標準」了,這簡直就是在自己打臉,但也很西方!
接下來就是美國、日本都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學者認為,西方衡量中國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是他們自己單方面定的,而且具體標準是什麼,相關國家也沒有明確公開說明。當遇到對他們不利的情況時,歐美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標準、法律。
西方國家公開進行了耍賴!
2
損人不利己,自己人也出來「懟」歐盟
我們還是就歐盟來講。
歐盟敢這樣公開違背他們自己掛在嘴邊的「契約精神」,肯定也是做出了「艱難」的選擇。歐盟如此公開耍賴的原因是什麼呢?
當然是無利不起早!
歐盟認為,一旦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那就不能反傾銷了,低價的中國產品就會大量流入歐洲,歐盟還進行了很「精確」的計算,認為放任中國商品進入會使該區域喪失最多21萬個就業崗位。
可拿「反傾銷」來圍堵中國產品,歐盟就實實在在從中獲益了?就業就真的上去了?
舉個具體例子,2012年歐盟認為中國的光伏產品價格低得超乎想像,於是對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了反傾銷調查,並從2013年6月開始徵收11.8%的臨時關稅,後來升至超過40%,這對我國光伏業造成了重大打擊,出口到歐盟的光伏產品驟減。按理說,歐盟運用「反傾銷」達到了目的,可對華光伏「反傾銷」稅出台後,代表歐洲580多家光伏企業的行業協會齊聚布魯塞爾,他們認為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對華光伏產品徵收37%至69%不等的懲罰性關稅是錯誤的,沒有考慮到歐洲光伏產業界的整體利益,懲罰性關稅將導致歐洲失去至少20萬個就業崗位!
更何況,學術界通過研究已經基本形成了共識,「反傾銷」稅會大大削減進口國的國民福利,進口國國內生產者因反傾銷每獲得1美元,消費者就將為此付出3.6美元的代價!
為什麼呢?
因為徵收反傾銷稅代表你拒絕了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消費者沒了「中國製造」就只能買國內的了,國內生產的產品明顯比「中國製造」貴出去不少。
由此看來,反傾銷稅是「損人不利己」,不但剪了中國企業的羊毛,還順帶著坑了本國企業和消費者。
顯然,除了經濟方面的考量,歐盟還有其他的想法。那就是政治和安全因素。
從政治方面來看,近幾年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不景氣,民眾對全球化有抵制情緒,部分受到中國產品衝擊較大的的行業和地區對政府施加壓力,歐洲政客也是為了迎合民眾情緒。
而從安全方面來說,有了「反傾銷」大棒,歐盟就有了跟中國談判的「籌碼」,有了在中歐貿易中的主動權,還以中歐光伏摩擦為例,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就單純因為中國光伏產品太便宜了那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
光伏代表了能源,能源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歐盟對中國光伏反傾銷就可以打壓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以此維持並強化其世界能源霸主地位,削弱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的影響力,以便有利於自身獲得更大的國際政治霸權和話語權。雖然歐盟自己也會受傷,可畢竟對中國危害更大一些,可以重創中國光伏產業。
這樣看來,「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帶給歐盟的「反傾銷」大棒確實是個好東西。
可歐盟這樣打算盤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出來「懟」歐盟。
德國經濟研究機構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認為,應儘快考慮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儘管「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意味著降低反傾銷稅率,但這麼做本身並不會降低歐盟對傾銷行為的防禦能力。慕尼黑IFO在歐盟挺有權威,他們發表的商業景氣指數、德國經濟景氣預測和經濟政策建議等成果受到德國乃至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
此外,歐洲有學者認為,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促進中歐關係長期良性發展,有利於歐洲吸引中國資本投資,同時中國經濟創新轉型也將為歐洲企業創造機遇。歐洲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團體通常來自南歐遭遇困境的傳統行業如鋼鐵、陶瓷和紡織業,而大多數更具競爭力的歐洲國家包括英國、荷蘭和北歐各國,則支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應認可中國在經濟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相反,一些歐盟經濟體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則在增強。
來自德國的歐洲議會議員赫爾穆特·肖爾茨也認為,歐盟將自身產業出現的問題歸咎於中國,堅持頻繁使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有可能引起中歐之間的貿易戰。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解決方法。
3
中國起訴歐美,當了一回原告
面對歐美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蠻橫無理,2016年12月,中國商務部表示,我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先後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一旦告成功了,那對中國來說就是一勞永逸的,此後所有的美歐對華反傾銷調查,都將適用此判決,替代國做法將不得使用。這樣就不必每次都花一些精力來應付歐美的胡攪蠻纏了,我國企業的對外出口也不會那麼被動,不會再被薅羊毛。
那為什麼不告日本?
日本,其實就是個追隨者,跟隨歐美的腳步採取措施,就是「借刀殺人」、「狐假虎威」而已。
不過,中國雖然起訴了歐美,但並未過多地把希望寄托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上,原因在於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實在是太「拖」了!
依據WTO「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案件先要磋商,就是雙方看看能不能私了,然後是專家組審理、上訴和執行等主要階段。運用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貿易糾紛,每個環節都是一場拉鋸戰,整個流程就是一場超級馬拉松。這一趟走下來,起碼也要花掉兩年時間,而結合中國的涉案情況,比如美國訴中國取向硅鋼「雙反」案、稀土出口管制案、歐盟訴華取向硅鋼反傾銷案等,從起訴到判決時間均在兩年以上。所以,在終裁出來之前,歐美等國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可以採用「替代國」條款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制裁。
除了「拖」之外,這種裁決還不一定有用,相當多的世貿訴訟案件是無疾而終。WTO爭端解決機制,追求的原則是統一性、效率性和強制性。但世貿組織條款不是國內法律,民事訴訟案件在半年和一年內必須結案,但WTO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案件難以結案。截止到2015年,世貿組織成立二十周年,20年間累計受理了約500個案子,其中78個通過磋商得以解決,201個已結案,22個尚在處理中,119個成為訴訟期超過5年的「休眠案」。可見,通過磋商和結案的僅佔55%。
簡單來說,即使能「拖」著走下來,也不一定有用。那中國起訴他們意義何在?
意義大了!
一是可以先聲奪人,寧做原告也不做被告。
世貿組織糾紛多年,中國很少當原告,一般都是被告,「鋼材傾銷」、「光伏傾銷」、「輪胎傾銷」……據WTO數據顯示,1995年到2015年期間,全球WTO成員共發起4987起反傾銷案件,其中各國對中國反傾銷合計1123起案件,占案發總數22%。專家都出來建議中國多去WTO當原告了。不過,中國當被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開始積極掌握並運用爭端解決機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世貿組織訴訟規則。目前,加入世貿組織的附加條款已經給了中國足夠的法律支持,中國就應該充分運用這個武器(雖然不是很好用),恰當地運用這些先天條件。
一句話,與其等待歐美國家訴訟中國企業反傾銷,不如提前以不履行世貿約定為由,將歐美國家先放在被告席位。
二是可以爭取輿論支持。
通過貿易訴訟案件,製造和形成一定的國際輿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分國家對中國討價還價的想法。要注意,歐美日等國家的立場也不一致,各個國家都有一定的親華和反華團體存在。比如,歐盟內部各國的分歧就很大。英國正在脫歐,英國在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上持有積極態度;德國則希望中國首先大規模削減過剩產能,在控制住產能的基礎上,不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這與中國國內的鋼鐵去產能任務不謀而合。因此,充分利用各國和經濟體的內部力量,分化瓦解,貿易戰即心理戰和輿論戰。
三是為我國企業「省時」、「省錢」。
首先,為中國企業應對反傾銷訴訟贏取時間。如果某一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採用「替代國」條款進行反傾銷,我國企業單獨應訴將面臨著漫長的審理過程。當前,我國一併將這種遏制措施訴訟到世貿組織,為中國企業的反訴訟工作提前卡位,能夠縮短一定的訴訟準備時間。
其次,為中國企業節省一定的訴訟成本。企業應訴反傾銷案件,需要組建專業的法律和貿易人才隊伍,收集在生產過程中的原始數據和單據檔案,規範財務數據,這些都是企業付出的隱性成本。而直接成本更高,包括支付諮詢和訴訟費用,一般的企業,訴訟成本在幾百萬左右,例如2012年結案的奧康對歐盟反傾銷案件,訴訟費500萬元。而國際訴訟費用是沒有上限的,如華為和中興兩家企業應訴美國「337調查」的費用2億美元。以國家名義起訴歐美反傾銷「替代國」的不當行為,一旦有的國家採用「替代國」條款進行反傾銷,企業可以結合國家訴訟案件材料,作為證據,一併提交支持企業主張,就省去了一部分整理和收集的費用支出。
所以,去年年底中國就積極當了回原告,也讓歐美震驚了一把,「美國之音」等媒體此前還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在入世15周年後馬上起訴自己的貿易夥伴」,而是可能採取反補貼關稅等方式加以「報復」。
4
磋商失敗,直接進入下一關!
在中國把歐美告上WTO之後,按照WTO爭端解決機制是屬於磋商階段,這時候歐盟也沒忘抓緊時間佔中國的便宜,生怕手頭的權利「過期無效」,歐盟委員會2月28日宣布,對原產於中國的厚鋼板產品作出反傾銷調查終裁,決定對上述產品實施為期5年的反傾銷措施,反傾銷稅率為65.1%至73.7%。
對此,中國商務部表示嚴重質疑,認為歐委會在調查中無視企業的積極配合,繼續使用不公平、不合理的「替代國」方法,裁出高額反傾銷稅率,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利益。
後來在磋商無果的情況下,中國要求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專家小組,審查歐盟對華徵收反傾銷關稅的「替代國」做法是否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很顯然,第一階段的磋商並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中國已經決定跨過第一關,要求進入到專家組審理階段了。歐盟當即表示了反對。
中國代表在世貿組織表示,中國要求DSB(世貿組織爭端解決實體)採取行動,確保歐盟糾正其採取的和世貿組織原則不一致的做法。
歐盟代表拒絕了這一要求,發表聲明稱,在歐盟內部目前正在辯論是否要改變對「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分類之際,對中國要求成立專家小組進行調查的要求表示遺憾。
歐盟雖然拒絕了,但世貿組織可能在4月19日的爭端解決會議上同意進行調查,因為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如果中國提出第二次爭端解決請求,將獲得自動通過。
世貿組織的獨立調查小組通常會花費幾個月來進行調查,如果結論支持原告,將授權原告採取報復性貿易措施。
歐盟委員會內部現在意見也不統一,歐盟委員會公布的一份文件指出,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不會像批評人士擔憂的那樣造成大量人員失業。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於爾基·卡泰寧和貿易委員塞西莉亞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傾向於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是採取新的方法計算傾向和補貼幅度。
但不管怎樣,中國已經具備市場經濟條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大勢所趨,目前全球已有80多個經濟體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中不乏紐西蘭、瑞士、澳大利亞等發達經濟體。中國也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正如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ICTSD)總裁梅林德所認為的,現在中國已經是被WTO所有成員國認可的市場經濟國家,這很難反駁。如果哪個國家還使用「替代國」的做法,是違反WTO規定的,除非這個國家證明這個領域定價機制存在問題。
歐盟,早日承認這一點,對雙方都好。
推薦閱讀:
※中國最牛的十個漢字,看看你認識幾個(圖)
※美國應減少中國的「被包圍感」
※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真題(部分)
※中國男女配不配的問題帶來的思考
※最新數據顯示美七大領域被中國擊潰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