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煌:國民黨前景悲觀 恐兩大黨主張「台獨」

你好台灣網8月14日消息 台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日前受訪就兩岸關係、國民黨未來及島內政局變化趨勢進行分析並提出見解。楊教授認為兩岸冷和是「新常態」。他著重分析了國民黨發展前景,對其前途感到悲觀。他說,島內「民主」正走向民粹,可能由兩大「台獨」政黨主導政局——除非,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

據中評社14日報道,楊開煌受訪首先談及兩岸「新常態」,認為民進黨得意忘形,或踩紅線。

  • (一)兩岸「新常態」:冷和

  • 針對蔡英文近期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對「九二共識」的表態,可能對兩岸關係造成的影響,楊開煌表示,兩岸關係其實並不是蔡英文單方的作為,就能產生根本性影響的。必須認識到兩岸關係背後的主要架構還是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變動對於兩岸關係影響很大,因此今年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會是很重要的時間節點。不過台灣畢竟是是兩岸關係的當事方,所以蔡的言行都會對陸方下一步政策有影響。

    除此之外,目前看來台灣問題尚不構成對大陸的最嚴重挑戰,還未到大陸必須做出強烈反應的時候,對於大陸來講還有更多議題比台灣問題更具有迫切性與嚴峻性,然而此刻是大陸對台的戰略、戰術上進行調整時期。目前兩岸關係「冷和平」形勢的維持應該還不太困難,但是兩岸「冷和平」局面不是兩岸關係的新常態。

  • (二)民進黨得意忘形 或踩紅線

  • 楊開煌認為,但這絕不意味台灣在這一段時間就可以高枕無憂,而在所謂「法理台獨」的議題上挑釁大陸的容忍底線,這是民進黨必須要注意的。民進黨剛上台時間還不長,很容易就沉浸在選舉的勝利與權力滋味的品嘗中而忘乎所以,進而會認為就算不再表態,大陸又能奈我何。

    楊開煌借用《左傳》中名篇《鄭伯克段於鄢》的精神來告誡民進黨,即掌握主動權的人會在天下皆曰可殺的時候出手。民進黨不要讓自己陷入到那樣的困境中去,如果超過大陸的紅線,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 (三)國民黨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悲觀

  • 沒有論述

  • 關於未來國民黨的發展前景,楊開煌坦言非常悲觀。他說,國民黨幾乎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之中,自建黨以來,除了孫中山之外沒有哪個領導人在意識形態上有過發展。兩蔣是教條主義式地信仰、背頌式地膜拜,因此三民主義在台灣除考試之外,沒有生活的意義,沒有社會的實踐,主義信仰越來越被訕笑,以至人去樓塌;所以九十年代李登輝之後,一面高唱「三民主義」,一面廢除三民主義,黨內高層幾乎無人反對,反而認為是進步。於是信仰被消滅、黨史被閹割、政績被醜化、政權被異化。所以國民黨有信仰卻僵化為教條、有歷史卻沒有敘事的能力、有政績而無力辯護,最終從建設台灣的功臣變為「殖民台灣的罪人」。

    國民黨沒有與時俱進的理想,沒有與信仰相結合的論述,沒有感動人民的號召,沒有自我宣傳的勇氣,沒有扎紮實實的群眾路線,更可悲的是國民黨完全沒有黨建理論,黨的人才沒有制度化的培養。馬英九八年,更是只有個人沒有政黨,只想個人的歷史定位沒有黨的發展和壯大;國民黨在他手中沒有一個接班人,完全不重視也不知道黨的軟實力的重要性。因此馬英九掌權八年而國民黨沒有執政,甚至以致於造成今天的局面。

    楊開煌進一步分析,兩岸關係是馬英九最得意的政績之一,八年唯一的論述就是「不統、不獨、不武」,在第一任時還可以說說,至少為兩岸爭取到一個和緩的空間。但在第二任就需要回答:如果在位期間不跟大陸統,那為什麼要與大陸進一步深度交流?如果是為了「不武」,蔣的時代要武,台灣卻可以經濟起飛;陳水扁要「獨」兩岸也沒有動武。所以馬的兩岸積極交流,變成只是為了「不獨」。因此馬的「三不」說破了嘴,民進黨依然可以講是在賣台,而且台灣民眾也相信。

    但民進黨的論述就非常清楚,他們是「不統、不武」,在野時因為要「獨立」所以不要跟大陸交流,執政後因為不要「武」所以要交流。當然民進黨的問題是它不是兩岸關係中主導的一方,所以說得有理不等於行之有成。有人認為這是精英份子的事,一般百姓並不關心,但是他們忘記了只有精英份子想通了此事的道理,才能轉化為民眾可以理解、可以相信、可以流傳的信念。

  • 只重物質誘惑 不會自我辯護

  • 楊開煌強調,一個政黨絕對不僅僅是選舉機器,還必須是有理想、有號召、有論述並能夠帶領人民看到未來的政黨,人民才會選擇它。但很遺憾,在這一點上國民黨完全沒有認識。當國民黨的信仰、理想和價值被消滅之後,唯一剩下的就是物質的誘惑,這也是在九十年代所看到的國民黨。

    楊開煌指出,國民黨有三民主義的政治主張,有帶領台灣經濟騰飛並成為「亞洲四小龍」的輝煌成就,有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處理能力,卻任由別人去踐踏自己的主張與意識形態,任由別人去抹黑自己對於建設台灣的歷史貢獻,任由別人去污名化自己為兩岸關係發展所做的努力,這樣完全任人宰割的做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當民進黨在惡意攻擊國民黨的時候,國民黨有為自己做辯護嗎?就以國民黨黨產來講,當初有很多財產是怕有風險,民間的資金做不了,比如股票貼現沒有人可以做,所以由國民黨來經營,失敗後風險要由國民黨承擔,而成功以後就變成不當黨產要被清算,哪有這樣的道理?但國民黨卻沒有積極為自己辯護,任由民進黨去講,於是國民黨執政的某些政治不正確,就轉為全部不正當。這樣的國民黨不要說去發揮制衡作用,就連未來自身的生存都會非常艱難。

  • (四)島內「民主」正走向民粹 未來政治格局可能改變

  • 楊開煌認為,台灣的民主政治正在逐漸走向民粹,這樣有缺陷的民主絕不是該學的。馬時期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時時討好民意,甚至每一件事都寧願去討好、去諂媚民進黨的民意而傷害藍軍。現在蔡英文也拿民意做擋箭牌,稱違背台灣民意接受「九二共識」的可能性不大。這是對民主的誤解,是在走入民主的歧途。

    楊開煌說,如果按照民意最大的思維,那每件事直接「公投」不就行了嗎?哪裡還需要領導者?這樣的思維是將民主選舉從政治上解決權力合法性,無限擴大為解決所有的政治問題。同時也將政治與行政、行政與立法的界線混淆。民主政治應該是以法治為最根本,人民把權力交給領導人,領導人需要依法行政,只要是法律授予的權力政府就要行使。現在就連西方都開始認識到,純粹的選舉在政治領域中只能解決權力合法性的問題,卻並沒有因為選舉而一定能產生好的領導人,這一點從傳統的歐美民主選舉到落後國家的民主選舉都可以看到。

    因此,美國著名學者福山教授(Francis Fukuyama)也開始反省,其實政治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執行力的政府,第二是有法治的政府,第三是問責制。為什麼福山曾經講選舉政治是政治發展最高峰,而現在思維會開始轉變?就是因為他看到純粹民主選舉出來的政府並不能讓民眾滿意。

    楊開煌同時指出,未來台灣的政治格局很可能會發生改變。因為美國有可為了維持台灣兩黨政治正在培養制衡民進黨的力量,而這個力量不是國民黨,而是從所謂「本土」政黨中,或是從民進黨自己的派系中分裂出走形成新政黨,進而取代國民黨而形成兩個「本土」政黨為主的政治格局。

    根據現在的情勢發展,排除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因素,未來很有可能就是兩大主張「台獨」的本土政党進行競爭的時期。區別就在於其中一個還是會主張與大陸進行交流,另一個則走激進路線完全「排中」。如果國民黨自己無法走出困境,在台灣就可能被徹底醜化、弱化,未來的發展前景很悲觀。


    推薦閱讀:

    論公法與私法的劃分及其對我國民法的啟示
    從南明之惡鬥看國民黨的末路
    國民政府戰時經濟政策未能遏制通貨膨脹
    台灣星雲法師稱國民黨換柱即亡黨
    對許博淵先生國民性思考的再思考

    TAG:國民 | 悲觀 | 前景 | 台獨 | 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