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帶你穿越十大古樓,讀徽州的「風花雪月」!

徽州十大古樓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建築是見證歷史的良好載體,而文化名樓在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悠久的文化名樓醇厚精深的文化底蘊陶冶著歷代仁人志士的情懷,奇巧精美的建築藝術滲透著民族建築的精髓。在徽州,自古及今,古樓不知幾何,今日小編盤點了徽州的十大歷史古樓,帶你去領略一下徽州古樓博大精深的歷史。

歙縣太白樓

歙縣太白樓,又稱太白祠,坐落在黃山市歙縣城關練江西岸,位於太平橋頭。該建築依山傍水,古樸典雅,為歙縣城區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

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牌,古今名人楹聯佳句。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歙縣太白樓,始建於宋代,現存樓閣為明、清兩朝重修,1980年又作做較大修整,恢復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徽派式樣,古樸素雅。樓下後進是李白紀念堂,前進和樓上是文物陳列室,藏有古字畫、古墨、古硯、古碑刻、古書籍等。登上太白樓,可俯視歙縣古城雄姿,飽覽練江風光,是一個懷古攬勝的好地方。

歙縣八角牌樓

許國石坊聳立於歙縣縣城鬧市中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立。許國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進士,為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許國牌坊四面八柱,當地俗稱「八腳牌樓」;牌坊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飾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成雙結隊的彩鳳珍禽,翱翔雕梁之間,一個個飛龍走獸,揚威於畫壁之中,十二隻倚柱石獅,神態各異,體現出徽派石雕獨特的表現手法。

呈坎寶綸閣

寶綸閣位於徽州區呈坎村,距屯溪26公里。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畫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組家廟建築。明萬曆間(1573--1620),呈坎人羅應鶴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撫等職,因政績顯著,常得皇帝御賜,羅氏政績顯著,常得皇帝御賜,羅氏為尊供聖旨和收藏御賜珍品,特修此閣,取名寶綸。

寶綸閣為羅東舒祠後寢。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畫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組家廟建築。明萬曆間(1573--1620),呈坎人羅應鶴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撫等職,因政績顯著,常得皇帝御賜,羅氏為尊供聖旨和收藏御賜珍品,特修此閣,取名寶綸。寶綸閣,原名「貞靜羅東舒先生祠」,始建於明嘉靖間(約1542年),後殿幾成,因遇事中輟,七十年後重新擴建。

蟾川蟾溪樓

蟾溪樓位於屯溪,樓從溪名。於明嘉靖年間,為里人進士程燮所建。「蟾溪樓」匾額為「吳中四才子」文徵明所書。該樓後樓已毀,前廳尚存,當年是程燮以文會友之所,今已破敗不堪。

績溪魁星閣

魁星閣位於績溪縣旺川鄉石盤村。建於1715年。該閣布局獨具匠心,蘊含"反清復明"的深意。閣樓基高0.7米,閣高2.5米,寓明在上,清在下,明強清弱之意。樓頂採用七分水法,四面落檐,顯示明朝最盛時期。落地檐水17尺,象徵明代17朝皇權。樓台四角離地19尺,每方用椽50根,加起來正合明朝270年之數。閣正面上方,原有一塊橫匾,上題"魁星閣"三字。匾的上方還有一尊魁星像。閣左側有一長6.6米,寬、高3.3米的土石平台,傳說象徵石家村始祖,北宋。開國元勛石守鈉帥印。平台中間栽一楓樹,猶如"印柄"。 1983年重新修葺魁星閣,新添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愷帆所書"勝攬溪山"四字橫匾和"十里西流,溪水繞清襟翠帶;一村北向,山峰環鳳閣龍樓"的檻聯。

明代萬曆34年(公元1605年),州牧張邦貴在文廟復建古雅壯觀的魁星閣,又名「文昌閣」。據傳說:為當地多出才子,本州本縣能出文武狀元,是古代赴京考生的心愿。所以文廟均有文昌閣古建築,象徵著當地文化昌盛。

西遞綉樓

位於黟縣西遞村"大夫第"宅居內,綉樓一名彩樓,為清代知府胡文照宅居臨街的小樓,建於1691年。彩樓小巧玲攏;飛檐上翹,木欄杆典雅精緻,傳說為胡家小姐拋繡球選擇佳婿之處。樓額正面朝街之額匾為"桃花源里人家"六字,邊額朝向村外山野,為清代進士祝世祿手書"山市"二字。

黃山排雲亭

排雲亭位於西海門,建於民國24年。這裡視野開闊,是觀賞黃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點。因為西海時有雲霧在山谷中升騰翻滾,撲至石亭前卻又消散,故名「排雲亭」。亭前有平台,約70平方米,台前設有石欄鐵索,遊客可以憑欄飽覽西海奇景。這裡面對群峰大壑,視野開闊,是觀賞黃山秀色最佳處之一。站在排雲亭放眼望去,但見箭林般的峰巒,重重疊疊,每當雲霧縈繞,時隱時現,酷似大海之中的無數島嶼。

歙縣東譙樓

東譙樓位於歙縣縣城國保單位許國石坊西側,又名「陽和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現存建築為清代。樓高三層,二層大梁架於高台上,下為方形門闕,街道從中穿過。頂層為虛閣,歇山頂。東譙樓起因於堪輿家之說:門面朝東,屬「甲」方,取名「迎和」,可得治國之才;另一說:先前城內火災屢見,該樓朝東,可以「禳火」,故名「禳火門」,雅化為「陽和門」。明弘治十六年(1503)以前,樓內設有銅壺、夜天池、月天池、平壺、萬水壺、水海影表、定南針、更籌、漏箭等報時設備,有軍人輪流值班,陰陽生一人候等報時。

唐模檀干園

位於安徽 歙縣西10公里唐模村。建於清初,乾隆年間修葺。曾是本村許氏文會館舊址。以門外溪堤遍植檀樹、紫荊樹而得名。又因園內有人工湖,湖內模擬杭州風景,故當地民間俗稱為「小西湖」。湖為清初唐模村一許姓富商 」。湖為清初唐模村一許姓富商所鑿,有三潭印月、玉帶橋、靈官橋、湖心亭、白堤等風景,以供其母遊樂。整個唐模村譽為「全村同在畫中居」。

檀干園以門外溪堤遍植檀樹、紫荊樹而得名,園中樓閣林立,又因園內有人工湖,湖內模擬杭州風景,故當地民間俗稱為「小西湖」。湖為清初唐模村一許姓富商 」。湖為清初唐模村一許姓富商所鑿,有三潭印月、玉帶橋、靈官橋、湖心亭、白堤等風景,以供其母遊樂。整個唐模村譽為「全村同在畫中居」,為徽州樓閣集聚之所。

祁門萬卷樓

「一府六縣」是清代末期的一座具有典型意義的徽派民居,它是渚口倪望重、倪望隆兄弟倆的宅第,倪望重酷愛藏書,且搜羅頗富,均用樟木製櫃收藏,樓上藏書200餘櫃,多宋元古本,號稱「萬卷樓」。倪望重在此著有《求我齋全集》。倪望重的藏書,在土改時上交文物管理部門,其長子的藏書、字畫,也不乏珍品,均在「文革」中被抄沒,十分可惜。

來源:詠樂大典


推薦閱讀:

盤點一生必去的十大博物館
婚外情十大誘因
2015年十大天文奇觀!
周恩來十大可愛瞬間照
關乎家庭興衰的客廳十大風水(圖)

TAG:穿越 | 徽州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