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陰陽五行二十四節氣,看人與宇宙自然同氣相求,共同運轉

認識陰陽五行二十四節氣,看人與宇宙自然同氣相求,共同運轉

宇宙是無限大的,研究人類生命活動規律,只需研究與人類生命有關係的小範圍宇宙。我們把視野收回一些,實實在在地研究一下與我們的生存、呼吸、健康、疾病最相關的這個小宇宙空間。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這樣描述:從天亮時太陽的光熱射到生命體所在地最遠的東方地面,到天黑時太陽的光熱射到該生命體所在地最遠的西方地面,這一範圍的宇宙大氣就是與該地面的生命體有關係的小範圍宇宙大氣。關係的關鍵不是大氣,而是大氣的圓運動。「宇」為空間,「宙」為時間。因為大氣圓運動,所以地球圓運轉,因為地球在運轉,所以空間在變化,時間也隨之變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因為太陽熱照射地面狀態的循環變化而形成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又因為太陽熱照射地面狀態的循環變化而形成晨午夕夜,十二時辰。

關於「陰陽」,《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直白闡釋終於讓中醫的陰陽走下玄門,為大眾所接受:宇宙大氣中有陰陽,所以宇宙中人與地球萬物皆有陰陽。何為陰,何為陽?太陽射到地面的光熱就是陽,相對而言,太陽未射到的地面之暗冷就是陰。在大氣圓運動勢力下,陽性向上向外升騰,陰性向下向內降壓,升降交替變化不已,就形成人體小範圍宇宙的大氣圓運動。大氣圓運動一周,即為陽熱的升浮降沉一周,升為浮之漸,浮為升之極,升到極點就是浮。浮極而降,降為沉之漸,沉為降之極,降到極點就是沉。沉極而又升。從太陽的光熱射向地面開始,降——夏天太陽射到地面上的陽熱,降入地下土中;沉——降入土中的陽熱沉入土下水中;升——沉入水中的陽熱升出地面之上;浮——升出地面之上的陽熱又與太陽射到地面上的陽熱一起浮於地面之上;而人居地面之際,在升浮降沉的中心。人在大氣中,大氣在人中,大氣有陰陽,所以人體也有陰陽,大氣之陰陽即人體陰陽的來源,大氣陽熱升浮降沉,人體陽氣也隨之升浮降沉。人與宇宙一氣同源。降沉升浮一周則生中氣,中氣在胸臍之間,中氣為人後天之本。圓運動生中氣,中氣足則人體圓運動更圓。

植物秋天葉落,是植物個體的陽熱下降,冬天添根,是植物個體的陽熱下沉,春天發芽,是植物個體的陽熱上升,夏天枝葉茂盛,是植物個體的陽熱上浮。降沉升浮的圓運動,是宇宙萬物的生命法則。

五行的含義-----「五」是指大氣降、沉、升、浮、中,圓運動的五種狀態之物質屬性,分別屬於金、水、木、火、土。「行」指圓的運動。「五行」,即金氣降、水氣沉、木氣升、火氣浮、土氣居中央。五行實際就是指大氣圓運動的五種狀態。

五行的概念延伸: 秋天大氣降,故秋天屬金;冬天大氣沉,故冬天屬水;春天大氣升,故春天屬木;夏天大氣浮,故夏天屬火;夏秋之間為長夏大氣居中央,故長夏屬土。秋天降氣旺於西方,故西方屬金;冬天沉氣旺於北方,故北方屬水;春天升氣旺於東方,故東方屬木;夏天浮氣旺於南方,故南方屬火;長夏中氣旺於中央,故長夏屬土。

秋天大氣降時人體肺氣收,故肺屬金;冬天大氣沉時人體腎氣藏,故腎屬水;春天大氣升時人體肝氣生,故肝屬木;夏天大氣浮時人體心氣長,故心屬火;長夏大氣居中央時人體脾氣(中氣)旺,故脾屬土。

推而廣之,凡具有下降、收斂、清肅之性的事物均歸屬於金;凡具有封藏、潤下、寒冷之性的事物均歸屬於水;凡具有生髮、條達、舒暢之性的事物均歸屬於木;凡具有升騰、炎熱、繁茂之性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凡具有運化、長養、承載之性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西北東南中,秋冬春夏中,金水木火土,肺腎肝心脾。

五行物質,順序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隔一而相剋,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相生為補其不足,相剋則制其太過,五行物質相生相剋而維持自身圓運動的平衡。

二十四節氣:在大氣圓運動勢力作用下,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曆時一年,一年中太陽的陽熱因降、沉、升、浮而形成地面上秋、冬、春、夏四季氣候。四季又細分為二十四節氣,每十五天為一節氣。

小暑、大暑:夏季末浮於地面上方的熱為一年中最大,此熱在金氣的作用下開始下降,降到地面之上未入地下之前,地面上的熱氣熏鼻,人感覺燔熱異常,故稱為小暑、大暑二節。

立秋、處暑:陽熱繼續下降,終於將地面上的熱壓入地面之下,此時為大氣圓運動的降之起點,降為秋金之氣,故稱立秋。處暑一過,地面上開始有清涼的感覺。

白露、秋分:熱氣繼續下降,地面上開始有了露水,故稱白露。而進入秋分時地面上、下的熱平分,故稱秋分。

寒露、霜降:過了秋分,地面上熱少,地面下熱多,地面上露水有了寒意,故稱寒露。再過半月,地面上熱更少,降入地面下的熱更多,地面上寒氣增加,露變成霜,故稱霜降。

立冬、小雪:陽熱降入地面下土中,更沉入土下水中,由降而沉之際稱為立冬。陽熱由土中沉入土下水中,地面上寒氣更濃,於是雨水開始凝而成雪,稱為小雪。

大雪、冬至:地面下陽熱沉而又沉,地面上更加寒氣逼人,雪越來越大,故稱為大雪。再過半月,陽熱完全沉入水中,地面下陽熱至極,而地面上寒冷至極,故稱冬至。

小寒、大寒:地面上小寒大寒,寒能封藏,地面下水中陽熱封藏又封藏,陽根藏足,根本則深厚,大寒後陽熱藏極而升。

立春、雨水:陽熱藏極而升,火從水中升出,其氣溫和柔潤,於是立春。地面上開始轉暖,雪化成雨水。

驚蟄、春分:冬時陽熱沉藏於地下水中,萬物也隨之蟄藏,交春後蟲蛇啟蟄,草木萌動,萬物隨陽氣升發而驚動,故稱驚蟄。再過半月,陽熱升至地面之際,地面上下陽熱平分,故稱春分。

清明、穀雨:春分時陽熱初升於地面之際,地面陽氣瀰漫,地面不明,陽熱再往上升於地面上空,則地面變得清朗明亮,故稱清明。此時地面上陽熱增多,雨水也多,好種穀也,故稱穀雨,而地面下陽熱則減少。

立夏、小滿:地面上陽熱升而再浮於上空,即入立夏。陽熱浮於地面上空,地面上陽熱小滿,地面下則陽熱大虛。

芒種、夏至:地面上陽熱小滿,雨水又足,谷麥生長將要成熟,稱為芒種。再過半月,陽熱上浮至極,地面上陽熱一年中最大,炎熱異常,故稱夏至。

夏至後陽熱升極而又復降,經小暑大暑而降入地下,降沉升浮,反覆不已。從小暑到冬至十二節,為陽之下降,為秋冬。從小寒到夏至十二節,為陽之上升,為春夏。

二十四節氣簡而言之,就是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降入土下,經冬藏於土下水中,經春再由水中升出地面之上,經夏浮於地面上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一起降入地下。升降圓運動一周則生中氣,中氣乃萬物之生命,中氣足則圓運動更圓。猶如軸輪,四氣運行於四周而中氣運行於中央,輪運則軸靈,軸運越輪行。

人與地球共為宇宙大氣所生成,大氣在圓運動,人與地球萬物都在圓運動。人與宇宙為一整體,一氣相通,同氣相求。人體在大氣中,大氣也在人體中。太陽的熱在地面上下降沉升浮,人體的陽氣也隨之在收藏生長。人在地面之際,即人體中央在地面之際,人體胸臍之間為中央。大氣的陽熱在地面上時,人體的陽氣在胸以上,大氣的陽熱在地面下時,人體的陽氣在臍以下,大氣的陽熱在地面之際時,人體的陽氣在胸臍之間。人面向南方站立,左東右西,上南下北。大氣的圓運動,東升南浮,西降北沉。在人體則大氣升時肝氣生,大氣浮時心氣長,大氣降時肺氣收,大氣沉時腎氣藏,圓運動一周則生中氣脾氣。此即人體之氣與宇宙大氣協調共同的旋轉圓運動。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是天地人這個小宇宙的圓運動規律。人身的圓運動即五臟之氣與大氣圓運動協調,做人身氣機的圓運動生理。肝在左應東方,屬木;心在上應南方,屬火;肺在右應西方,屬金;腎在下應北方,屬水;脾在中央,屬土。人身以脾胃中氣為核心,肝、心、肺、腎圍繞脾胃中氣做圓運動,這樣合著自己的身體左右上下看,便知道人身實為一小宇宙。生命的健全全在這「氣」的運動,非解剖意義的實體器官。

學習到此,養生的要領基本得到:養生就是養陽氣。春夏之時,地下水中所藏的陽氣,升出地面之上,地面之下陽氣減少。秋冬之時,上浮的陽氣降入地面下的水中,地面之下陽氣增多。人體以中下為本,人體陽氣升出則中下虛,陽氣降入則中下實。所以人常春夏倦怠,秋冬健實,實際是因陽氣的出入。人體的陽氣為圓運動的根本,人體的陰氣,為包藏陽氣使陽氣升降有序,圓運動能圓的保障。如人體陽氣損傷,則陰寒凝固,不能運動而死,如人體陰氣損傷,則陽氣無所包藏,陽氣飛越,運動解體而死。《黃帝內經》云:「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聖人知道春夏陽虛於下,所以一切起居飲食,都注意保養中下的陽氣,而秋冬雖然陽實於下,若無充足的陰氣將陽藏住,陽氣也易升散,所以一切起居飲食都注意保養陰氣,養陰仍是為了藏陽養陽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平陽秘,則圓運動圓滿,人不生病。


推薦閱讀:

尋著季節的腳步,她記錄下24節氣的滋味,把都市生活過成了現實版《小森林》
秋季有哪些節氣?
農曆知識:傳統節日,24節氣,農曆曆法,三九,三伏,天文曆法,天干地支陰陽五行
馬年節氣養生(1)
『知識小科普』二十四節氣白露,防秋燥,慎「秋凍」

TAG:宇宙 | 自然 | 節氣 | 五行 | 認識 | 陰陽 | 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