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
06-13
凈空法師: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發布:心源 [] 日期:2011-5-6 10:20:00 賢護這十六位尊者,十六位正士,在家等覺菩薩,他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人,跟釋迦牟尼佛同一個時代。下面所講的十五位在家等覺菩薩,都是他方世界來的,這個很有味道。賢護是主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主人,東道主;其他的是客人,示現的。佛說這個法門,震動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你講其他的經,沒有這個力量,唯獨講這個經,震動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十方世界的菩薩,自自然然就到這個地方來,擁護道場、莊嚴道場,道場來的菩薩是無量無邊。 賢護菩薩做東道主,其實東道主不只賢護一個人,娑婆世界菩薩也很多,為什麼用他?用他這個名號來表法。在家,第一個使命是護法;出家菩薩,第一個使命是弘法。弘法當然也要護法,弘、護這兩種任務,出家是以弘法為主,護法為輔助;在家菩薩是以護法為主,弘法為輔助,弘、護都要兼顧。兼顧裡面有賓、主之分,四眾同修要密切合作,佛法才能夠久住世間,利益眾生。要四眾密切合作,不能分家。今天佛法裡頭不團結,我們的人力、財力,統統都分散掉,對自己有莫大的損失,對一切眾生更不必說了。 如果真正有心,要把佛法弘遍全世界,能夠普度世界一切有情眾生,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用什麼方法做到?團結就能做到。我們的人力集中、財力集中、力量集中之後,就能做到。所以今天大家都分散了,把力量都分化掉,非常非常的可惜,做什麼事情都受很大的限制,人手不夠、財力不夠,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佛在此地用賢護菩薩,把他放在第一位,就是提醒我們這樁事情。 「賢」是講德,有智慧、有德能;「護」是護法,護持正法。護法的功德跟弘法是同等的,或者我們可以說,護法的工作超過弘法,你們諸位細細想想,你就了解。弘法的人才不是沒有,在家、出家,四眾弟子要想發心弘揚佛法都不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你有沒有一個得力的護法。有一個,就能做出一番事業,如果有很多護法,那你的弘法事業,絕不在諸佛,這些大菩薩示現,那個所作所為,不在他之下。所以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 我在這一生當中,親身經歷的,我也在此地講過幾遍了。我年輕的時候,在李炳老會下學經教,學講經。學成之後,如果沒有遇到已經往生,去年往生的韓館長,你們同學當中還有人見過她,她到此地來過很多次。沒有她的護持,我們也就一點能力都沒有。要沒有這個護法的人,最後只有兩條路走,一個就是趕經懺,不甘心趕經懺就還俗,就這兩條路,無路可走。遇到這麼一個護法,她發大心,想方設法。沒有道場,租地方、借地方,讓我每一個星期講經,三十年不中斷,她的功勞。每一個星期至少講五天,多的時候七天都講,所以我這個三十年,講台沒有中斷過。不是說我講經講得好,別人不如我,沒有這個道理,比我好的人多得太多,沒有人護持。換句話說,他沒有機會在講台上練習,他的才幹淹沒而不張,你說多可惜。 我們在國際上弘法,都是緣分。我在台北講經,有幾位香港的居士,一位法師、兩位居士,在台灣遇到,聽我講經。那時候我記得在善導寺,講《普賢行願品》,一共講了八天,他們聽了之後,非常歡喜,邀請我到香港,我跟香港就結了法緣。香港有個雷太太,聽經聽得很歡喜,年年邀請我。所以在一九七七年,大概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一九七七年、八七年,對,差不多十幾年的時間。每一年我都會到香港去一兩次,最長的在香港住四個月,最短的都不少過一個月,年年去講。雷太太往生之後,再沒人請了,這個緣就斷掉。一個人,沒有這一個護法的人,我們想弘法,沒機會,沒人請。你才曉得,護法的功德有多大。沒有護法,那一方人就沒有聞法的機緣;有這麼一個護法,請一位法師來講經,這一個地方人得到佛法的利益。誰的功德?護法的功德。所以我常說,護法的功德,超過講經法師弘法的功德多多。 一九八七年我在香港講經,新加坡三個居士,聽了之後也很歡喜。聽完之後,一定要把我拉到新加坡來。好吧!新加坡沒去過,就跟你們來玩玩。就頭一次到新加坡來,來的時候住了十天。我記得來的時候,我住在雙林寺。那時候我在居士林講過一場,在雙林寺好像講過三場,在青年弘法團講過兩場。那時弘法團是老道場,不是以後建的新地方,地方很小。好幾個地方講了好幾場,跟這邊同修們結緣,認識李木源居士。李居士年年找我,到第二年,他就作了弘法團的團長,新團團址建好了,請我,我就給他講《無量壽經》。以後他到居士林來作司理,我們就又到居士林,年年都來講。他一個人,沒有他,諸位想想,誰請我來講?沒人。 你才曉得,全世界任何地方講經,佛法能夠發揚光大,得力於一、兩個護法,他們做了真實的功德。等於是他們在這裡辦學校當校長,開店當老闆,我們是夥計,給他請來的,幫他幹事情的。所以護法是老闆,護法是主人,這一方的教化主,無量無邊的功德。 在古時候,護法的工作誰做?寺院裡面的住持。住持是一方的教主,寺院就是學校。住持是校長,校長可以不講經的,可以不說法的,邀請講經法師到這裡來講經。就好像當校長,校長可以不上課的,辦行政的,他可以聘請好的教師,幫助他教化學生。所以住持是弘護,那個責任,護法的責任超過弘法的責任。他底下作弘法,他最重要是作護法,沒有他的護持,佛法就不能常住在世間。 我們今天在賢護菩薩名號裡面,我們懂得護法功德不可思議,要學護法,全心全力。特別是年輕的法師,要沒有大力的護持,他怎麼能夠長成,怎麼能夠成為一代弘揚佛法傑出的法師。法師講經最重要的,講台上的鍛煉,要幫助他天天上講台,這就是督促他。我們大家這麼多人喜歡聽經,喜歡聽你講經,那你只好天天講,你要天天講,天天都不能睡覺,好好去準備,逼著你成就。如果我們大家不請他講經,他學得再好,三個月之後忘乾淨,六個月以後,他就不能再上台了。你才曉得護法的重要,護法成就法師,護法能令正法久住。 諸位出家的法師,將來有機會作了住持,你就要明了,住持要作賢護的工作,要知道禮請法師。請什麼樣的法師?與我們修學本宗相應的法師,對我們同修大眾,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如果這個法師所修、所學的,跟我們不同的法門,所依據的不同的經論,這個我們就不能請。這個並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古人常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這個地方已經選擇念佛法門,專修專弘,他們有一定的成就。如果我在這裡講禪、講密,就擾亂你們的清凈心、擾亂你們的功夫、破壞你們的修行,這個就有過失,不但沒有功德,有過失,決定不可以。 但是對法師恭敬供養,決定是相同的。這一層,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十年當中我觀察他老人家,在台中弘護凈宗,外地法師經過台中,李炳老的禮數、禮貌,非常周到。到車站迎接、歡迎,歡送,他一定親自率領大家,接到道場,向法師禮拜、供養。也有的時候,舉行宴會,請法師吃飯,但是從來不請法師講開示。我觀察很久,就覺得奇怪:「你老人家為什麼不請他講開示?講經當然不可能,因為沒有那麼長的時間,應該給大家講講開示。」他笑笑:「你不懂。」說我不懂。說明這個道理,這個法師參禪的、這個法師是研教的,他的理路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這裡,好不容易帶大家相信了凈土法門,老實念佛求生西方。他這一說參禪好、一說學密好、即身成佛好,我們這些人心馬上就動了,馬上就被他牽跑掉了。諺語說得好,「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天天在一起的不希奇,外來的好希奇,天天在那裡教你,教了你十年,外來的人幾個鐘點就把你拉跑掉了。為什麼原因?我們自己沒有定、沒有慧,沒有能力辨別,一聽說那個不錯,真好,心馬上就動了,結果是我們自己吃虧。所以李老師要護法,保護這個道場大眾,正知正見,保護大眾的清凈心,所以決定不能請人來講開示。 哪些人可以講開示?這個法師修凈土的,老實念佛的,念得很好的,這樣的法師到台中來,他一定要請他講開示。如果不是跟我們學同一個法門,同樣依靠凈土三經的,決定不請,這個裡頭不是有分別心。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學,那是個行家,真正有智慧,護持大眾的正法,賢護他真做到了。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所以主持一個道場,那是這一個道場眾生的眼目,你帶頭,你是領路的,後面這些人跟你走,你走錯了,這些人統統都走錯,你要負責任。所以你的道路一定要純正,決定不能差錯,還要防護旁人來打閑岔。 我們這個道場,真正有信心、有願力的也不少。可是這個信願堅不堅固?不見得。也許遇到幾個人,給你甜言蜜語一番,你的心就動搖,你就跟他去了。我今天跟李木源居士談到這個事情,李木源舉了個比喻,他說:「那些人是來釣魚的,把我們的魚都釣跑了。」這個比喻很有味道。我們這個道場,像一個魚塘一樣,我們的同修都像小魚,那個來釣魚的人,這個護法的人要防範,所以一定要認識清楚。 同修們,你們要有一個理念,我們凈宗,不但在一起共修,同心同德共修這個法門,我們希望將來同生凈土,蓮池海會大家還在一起。我們的信心、願心,決定不能動搖;我們的人力、財力、一切力量,都要集中到居士林。居士林有歷史,六十多年的老道場。李木源居士,在今天講是大家公認的,不是我讚歎他,菩薩再來,不是普通人,沒有一絲毫私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了,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為佛法、為眾生。這樣的一個領導人,這樣一個善知識,我走了許許多多國家地區,也看了許許多多道場,沒見到過,所以他來找我,我不能不來。像生意買賣,這好老闆,有道義,不來對不起他。他如果是有私心,如果是有目的、有企圖,我決定不來。純粹為佛法、為眾生,為安定社會、為祈求世界和平,這樣偉大純凈的心愿,我們要不盡一點綿薄力量去幫助他,我們對不起他,也對不起這個道場、對不起社會大眾。 他是個領導人。特別是最近三年來,辦這個培訓班,這是他找我的,他發這個願,我就非來不可,把其他地方道場弘法的工作,全部放下來,一切都停頓,全心全力在這個地方,幫助年輕的法師,這是我應當盡的義務。但是得要有校長才行、有老闆才行,我們是來當夥計、當教員的。我年歲大了,佛法一定要後繼有人,佛法才有前途,眾生才有福報。我這麼大年歲,要交棒了,弘法利生的工作,要交給年輕的法師,他們能夠接棒,我就可以退休了。我到哪裡去退休?當然你們曉得,到極樂世界去退休,這個地方事情做完,「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所以今天我們晚年,唯一的一樁事情,是教學、寫書,幫助後學,這是我們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任務,賢護這兩個字才能做得圓滿,真正落實。大乘無量壽經 (第二集) 1998/4/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002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0060.htm)-----------------------------------------------------------------------------------------------------凈空法師法語:現代寺院已經變質了發布:心慧 [] 日期:2011-6-29 19:59:001 佛法是師道,自古以來師道是非常尊嚴的,所謂「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佛法里不招生的,學生是自己慕名到這裡來求學的。2 古時候的老師教學,不像現在學校,現在學校有制度,每年招生。古時候這些老師有道德、有學問,都非常清高,也非常謙虛,他怎麼敢招生?所謂師心自居,招生那還得了,會被人笑話的,這太貢高我慢,所以決定沒有招生。3 我們看中國古時候佛門裡面,沒有見到招生這樁事情。那學生從哪裡來?我們做弟子的有義務要介紹,介紹也不可以去拉人。拉人,對老師德行上來說,那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所以得用善巧方便讚歎老師的德行。4 在佛門裡面有許多讚頌,讚頌就像唱歌一樣,我們唱出來,裡面是頌揚老師的道德學問,讓聽的人聽到之後心有所感,自自然然來請教。他一問,他來請教,老師就可以講解給他聽。5 他來問,我們才可以跟他講,才可以為他介紹,絕對沒有像現在拉信徒,沒這個道理!另外一種方法,大眾不知道佛法的好處,我們自己深得佛法利益,我們要延請大德來講經說法,利益一切眾生6 佛法裡面說的講經說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到這個地方來講學、來教化眾生,這是我們自己去請。我們以隆重的禮節殷勤禮請,這一般社會大眾看到,他感受不一樣,他會很尊重。7 從前念書人,秀才,一般都願意到寺院親近出家人,寺院有豐富的藏書,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向出家人請教。而出家人教導他們都是義務的,這是佛家所修積的功德、所積的善行。8 但是現代佛教寺院已經變質了,寺院古時候是教學的場所,現在變成經懺的場所——跟鬼打交道的場所,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7527.htm)----------------------------------------------------------------------------------------------------凈空法師法語: 因此,《無量壽經》不能不熟。我教給諸位的方法,一開端,我們就把這個經,用一年的時間念三千遍。如果一年的時間不夠,兩年、三年,足夠了。三年的時間足夠了,念三千遍,念熟。念熟了之後,你就能夠做到憶佛,你才真正能作佛。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不要想別的,完全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怎麼個想法?經典裡面所說的,常常記在心裡,常常想經裡面的境界,你就是在真修行,你就把這部經理、事、性、相、因、果、依、正,種種功德,全部落實在你生活當中,你都做到了,那你怎麼不作佛?。。。也就是完全與是心作佛這個原理相應。你看,這個法門多麼殊勝。念佛成佛,是有理論依據的,不是隨便說的。這樣殊勝的法門,阿難尊者親自聽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要把全經的道理、方法、境界,都落實在我們的心想之中,這個是千經萬論,信解行證的總綱領、總原則,。。。(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0047.htm)---------------------------------------------------------------------------------------------------凈空法師:供佛水是燒開過的,還是用生水?發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14 10:59:00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五) 問:供佛的清水是否要燒開過的,還是用生水?有法師開示說,若用燒開過的水供佛對佛不尊敬。因佛曾說,觀生水中有八萬四千蟲,若燒開的水,水中有蟲的屍體,供佛對佛是不敬的。要如何才是正確的? 答:正確的應該是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我覺得都有問題。是不是開水,沒有關係,剛才講過了,它是表法,它不是供給佛喝的,而是什麼?而是讓我們看到這杯水的時候,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平,平等,要像水一樣清凈。提醒我們時時刻刻要保持心地的清凈、平等,它取這個意思。因此水要乾淨,燒開不燒開我覺得沒有關係,這不重要,要乾淨。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你看得很清楚,這樣就好,就很如法。它是教學用的,我們這樣做法就是對佛很恭敬,為什麼?佛這樣教我。如果佛天天交代你,你要修清凈心,你要平等心,天天有人教你,聽厭了,聽得不耐煩了。你看他用這個方法多巧妙,你選擇你最喜歡的杯子盛這杯水,看到就生歡喜心,又體會到清凈、平等的意思。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9213.htm)---------------------------------------------------------------------------------------------------印光大師:我們為什麼總是不能老實專修凈業?發布:釋眾苦 [] 日期:2011-5-1 18:08:00 今人稍於經教有得,即注重於研究;稍於宗意有所發明,便注重於參究。其源總因不知自己是業力凡夫,不能自證解脫耳。(三編下·復周群錚居士書)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務遠,不肯認真專修凈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今生未遇通人。(增廣上·與融明大師書) 今人稍聰明,便自大自是。末世凡夫,欲證聖果,不依凈土,皆屬狂妄。參禪縱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地位,尚是凡夫,不是聖人。光極庸劣,無學問,而確有不隨經教知識語言文字所轉之守。汝若肯信,且從易下手、易成就法上著力。如不以為然,一任汝直證十地,作真名儒。人各有心,何可強勉。(三編上·復謝慧霖居士書六)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9477.htm)--------------------------------------------------------------------------------------------------聽胡小林老師講印光大師十念法感悟。。。。。。附錄一:強烈推薦胡小林老師印光大師十念法修習報告,真信切願要往生西方者必看!附錄二:印光大師十念法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鈍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涌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在昔宏凈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 (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 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8280.htm)----------------------------------------------------------------------------------------------------------------印光大師:殺業最障礙往生髮布:阿彌陀佛 [] 日期:2011-3-29 14:20:00 殺業最障礙往生——印光大師 令夫人既能長齋五月,何不能長齋一年。以殺業最礙往生。即不往生,更須不食肉。庶免未來償身命債。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間第一功德事。忍令妻子不得決定蒙益乎。至於工人,若欲令彼種善根,不妨為彼說其所以。將肉食之費用作犒勞,則彼以多得錢故,斷不至猶生訾議也。今夏各處水災,饑民甚多,尚宜切戒家人認真念佛,以防意外之禍。如其不能受辛苦,當念饑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則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慣,故以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則將來之苦,蓋有說不能盡者。(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許止凈居士書) 凈英之夫家,有礙於吃凈素,當不礙於少吃肉。或自己於肉中吃菜。又彼決不監視其吃飯,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凈素,其所帶之葷腥,固無幾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與其夫婉說其益,久之當不至仍復為礙。即礙,但當念佛為所食諸眾生迴向。亦可稍補其憾,而無復殺業矣。(三編·復陳士牧居士書五) 此世界萬不可久居。當與眷屬及諸親朋,同修凈業,同生西方,乃最上第一之計劃,故名談陳氏為宗凈也。宗,本也,主也。凈,即修凈業,以求生極樂世界清凈佛國也。欲生凈土,當以吃素念佛,戒殺護生為本。由宿世之殺業,感遇此之殺劫。今則以清凈身口意之三業,再加以信願行之三法,則與阿彌陀佛洪誓大願相應。及至臨終,決定仗佛之慈力,接引往生。其為利益,非筆舌所能宣說。(三編·復慧溥居士書) 又汝何以不發心吃素。汝試將汝身上肉,割到吃,能吃否。自己的肉不能吃,何得日日殺的吃。一切生靈,即不是汝殺,乃以錢令人殺,殺業是一樣的。況汝要生西方。佛以慈悲為本,汝既吃肉,即無慈悲之心。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若泛泛悠悠之人,雖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葷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余不暇敘,但熟看文鈔,群疑皆釋。光冗事多極,不可常來信。縱有所說,亦不出文鈔之外。佛法廣大,雖登地菩薩,不能盡知。然欲得實益,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出生死,證涅槃,圓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從極約之法門做,則只成種善根而已。欲得現生就了生死,夢也夢不著。(三編·復陳蓮英女居士書)殺業最礙往生,即不往生,更須不食肉——印光大師 誡食肉邊菜 居士為現今第一極力宏揚佛法之人。化他須以自行,固宜常齋。即其妻子朋友,亦宜令其長齋。縱入道未深,不能全斷。當令由漸而斷,此為要義。世人不知物類皆由業力所致,謂天生此種,原為養人。若知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之一番深理,當有食之不能下咽者。居士固宜以身率物,當即永斷肉食。即肉邊菜,亦不須效往昔大士之跡。以宏法之人,須識時機。今之時非古之時。如滴水成冰之日,斷不可以夏間之服食示人,以致誤人性命耳。(文鈔三編·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二) 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殺而食之,何能下咽。若知此義,即喪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誘。上根則令其全斷。中下則令其漸減,而遂至於全斷耳。(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凈業正因,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第一。食肉之人,雖不自殺,亦難免殺業。以非殺無肉故,以錢僱人代殺故。(增廣文鈔·復袁聞純居士書) 凈英之夫家,有礙於吃凈素,當不礙於少吃肉。或自己於肉中吃菜。又彼決不監視其吃飯,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凈素,其所帶之葷腥,固無幾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與其夫婉說其益,久之當不至仍復為礙。即礙,但當念佛為所食諸眾生迴向。亦可稍補其憾,而無復殺業矣。(文鈔三編·復陳士牧居士書五) 殺業最礙往生。即不往生,更須不食肉。庶免未來償身命債。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間第一功德事。(文鈔三編·復許止凈居士書) (出自《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挽救劫運篇》)(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2387.htm)-----------------------------------------------------------------------------------------------------------救蟻延壽 戒殺改命發布:功德第一 [] 日期:2011-3-16 10:31:00 蓮池大師在「戒殺放生文集」也曾經提過一個案例,以前有一位小沙彌侍奉著一位得道的高僧,高僧知道沙彌只剩七天的壽命,於是便叫沙彌回家省視父母,臨行時並特別囑咐沙彌說:「你八天之後再回來。」意思就是要他在自家往生。 結果到了第八天,小沙彌竟然沒死又回來了,這下他的師父百思不解,感覺很奇怪,於是便入定觀察個中緣由。原來小沙彌在回家的途中,看到了許多的螞蟻被水圍困著,於是拿了竹枝當作橋樑,幫助螞蟻渡水,救了無數螞蟻的性命,因此不但沒有夭折,反而還得到高壽呢!所以螞蟻雖小,但靈性俱在,一念慈悲救蟻一命,就如同救度自己是完全一樣的呀! 此外,如果您眼前業障較重,擔心自己晚年無福多災,此時就更要懂得戒殺放生,慈悲一切。宋朝有位幫宋太祖平定天下的一代大將曹彬,曾經遇見一位道家高人陳希夷,陳希夷善於相術,看了曹彬的相,對他說:「你的邊城骨隆起,印堂寬闊,目長光顯,必主早年富貴。只可惜頤削口垂,沒有晚福,以後凡出兵作戰,宜網開一面,也許能培植一些晚福。」曹彬聽了之後,頗以為然,就謹記此言。 自此,曹彬帶兵打仗,都嚴禁士兵濫殺無辜,甚至士兵擄獲了敵人的婦女,他還下令闢室保護,等戰事過去之後,對於有家可歸的婦女,便給資遣回,而無家可歸的婦女,則替他們備禮擇配嫁人,因此民眾都很感謝曹公的德政。 後來,曹彬奉命攻打江南,因不忍生靈塗炭,他假病不肯就職。將士們前往問候時,他就說:「我的病不是吃藥就可以好的,只要你們各人誠心發願,攻克江南之日,決不妄殺一人,那我的病就會好了。」將士們聽了大受感動,大家焚香對天發誓,攻克江南之日,相戒決不妄殺一人。哪知如此竟爭取了江南的人心,民眾們都單食壺漿以迎王師。曹彬不以武力克複江南,保全了千千萬萬的人命。 以一念慈悲之心戒殺放生,能夠改變面相,進而改善後半輩子甚至往後生生世世的命運,這些都是千真萬確、古來多有明證的呀!(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0794.htm)-------------------------------------------------------------------------------------------------------------印光大師:關於愛情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3-16 10:55:00 (1) 立志如山,守身如玉 茲有江蘇太倉吳紫翔居士,念世禍之日亟,彼新學派,提倡廢倫廢節,專主自由愛戀,如決江堤,任其橫流,俾一班青年男女,同陷於無底慾海漩澓之中。遂發心廣印慾海回狂,施送各社會以期挽回狂瀾。然眾志成城,眾擎易舉,懇祈海內仁人君子,大發救世之心,量力印送,並勸有緣,普遍流通。又祈父誨其子,兄勉其弟,師誡其徒,友告其侶,俾得人人知其禍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婦正淫,亦知撙節。將見鰥寡孤獨,從茲日少,富壽康寧,人各悉得,身家由茲清吉,國界於以安寧,穢德轉為懿德,災殃變作禎祥。畢竟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得此美滿之效果,仁人君子,諒皆當仁不讓而樂為之也。(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增三》 (2) 愛情既起,幻質斯托 受身之始,厥由無明。迷本真如,妄生愛情。愛情既起,幻質斯托。遂認為我,永不能覺。如來愍之,特設方便。俾彼存亡,俱離我見。身既叵得,我從何有。圓滅四相,頓空五蘊。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真如法性,復彼本然。離幻妄相,發菩提心。迴向凈土,覲光壽尊。聞法受記,證無生忍。乘大願輪,度諸可愍。令彼一切,同生西方。咸於未來,作法中王。(普陀普濟寺化身塔記)《增四》 (3) 汝等均少年,須知好歹 現今世道人心,壞至其極。凡聖賢所傳述之道,德,仁,義,孝,慈,廉,節,均廢棄之。凡古昔所不忍見聞,不肯掛齒者,均極力提倡,期其一致進行。而男女自由戀愛,裸體相抱跳舞之場,與學校,不知其數。大學堂,畫裸體畫,以期美術進步。美術固能進步,絕不慮人道退步,畜道進步乎。汝等均少年,須知好歹,切不可於此種滅倫滅理之邪說中,中其毒氣。則後來尚可自立於天地之間,而無所愧怍。否則,縱藝高學博,於己於人,有何所益。(復寧德恆德復居士書)《續一》(民國二十年)(皆德晉之弟) (4) 此種兒女,還是無有為好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對不盡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則固非不盡人事也。吾鄉一居士無子,多方祈禱均不應,遂娶一妾。而妻妾不和,頗生閑氣,又不生。一友為計畫,擬於遠鄉娶一妾,不來家中,每年其友來往一二次,以期生子。有以此事告光者,光聞之,不勝慨嘆。近來人心壞極,男女自由戀愛,幾成公開。以一少年女子,獨居於數百里外,此女不生外事,即是大賢,恐百千人中,也難有幾個。況此一女,乃自成一家,尚須用人,其費用頗可觀。幸而生子,好譏議者,必有暗昧之污衊。不幸而又不生,則此女一生孤寂,其夫一生供給,真成自投牢獄,為女作奴,可不哀哉。此種計畫,總因為名而起,以為無子乃系無德,有子則人便不以為無德也。名之累人,一至於此。我但盡我之分,一切不計,方為樂天知命。命本無子,積德以求,求而不得,有何所憾。今之打倒父子夫婦之倫,以自由愛戀,男女裸而抱之跳舞者,非其父母所生之兒女乎。此種兒女,還是無有為好。光兄弟三人,光最小,二兄皆無子,其門遂絕。光聞之,不勝欣慰,以其以後不會有造惡業辱祖先之子孫故也。此種事,豈但吾鄉有之,或有與吾鄉抱同情之感者,亦可以稍解其憂悶也。而況修行之人,不願血脈相續。龐居士,男不婚,女不嫁。彭二林,一生宏法修凈業,其妻生二女,無子,亦不娶妾,亦不令侄子過繼。以彼志在往生西方,不願續由淫慾而生之子孫也。吾人縱不敢高攀於龐,彭二林之芳規,可以自守。又何必設此種極危險之計畫,而必欲得之也。或曰,汝如此說,過於不近人情,忍令祖先墳墓,無人拜掃奉祀耶。則曰,與其娶妾,而被人譏以暗昧,則何如到育嬰堂,抱一個龐厚福態的為子,為兩全其美。彼無人養,我養之為子,即救彼之命。亦可代我奉事先人,亦令彼之先人,不至痛其子孫之填溝壑也。此義舉也,人以為螟蛉,螟蛉有何愧哉。(復胡奉塵居士書)《續一》(民國二十年)(又名師遠) (5) 其得益全在夫棄上 趙冷姑之夫,棄妻戀妓,於世情論,為冷姑之命薄不幸,依佛法論之,實為大幸。若夫不見棄,則夫妻情愛,兒女糾纏,終日勞碌,便難念佛求生西方矣。今因夫棄,而得以專心念佛,將使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即便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其得益全在夫棄上,切誡勿生怨恨,當生感激。又當以己念佛功德,為其夫迴向,令其速出迷途,早尋覺路。有此心腸,則愛憎二心,均不得而生,更能得念佛之大效矣。(復王慎齋居士書)《續一》(民國二十年) (6) 孝女唯知有母,節女唯知有誼 今人不但不講忠之實際,即孝與節義,均不注意,每欲勸導,莫由發起。適彭孟庵居士,以湖南孝女傳見示。孝女唯知有母,節女唯知有誼,而己身之死生不暇計也。雖其以身殉母殉誼之跡,不能為訓於普通人,然其盡孝盡誼之誠,即天地鬼神,尚能感動,況同具此心之人類乎。不念鞠育之恩,隨意自由愛戀者,見聞於此,能不慚愧欲死,因之痛改前愆,聿修後德乎。其有關於世道人心也大矣。又秦昭之操,比之坐懷不亂者,更深百倍。以一時不亂易,多日不亂難。況有鄧某如不能自持,此女即歸於君之語乎。竟能以少年男女,數十日,日同食,夜同眠,了無男女情慾之事,非渾合天理,絕無人慾者能之乎。余於安士全書,壽康寶鑒中,均附之。(楊椒山先生言行錄序)《續二》(民二十年) (7) 其人雖已逝,貞德無泯期 天地之正氣,人當大展施。男女雖有異,此理固無差。以同具佛性,即所謂秉彝。但得善擴充,作聖由此基。堪嗟近世人,欲以夏為夷。男女之範圍,儘力棄靡遺。戀愛稱高尚,貞節謂瑕疵。直欲舉世人,與禽獸齊馳。偉哉張珊貞,矢死志莫移。既不蒙母諒,以翦而自剺。雖是農家女,足為閨閫儀。以身輔名教,可雲大丈夫。其人雖已逝,貞德無泯期。惜未知佛法,終難出凡籬。果能生信願,志心念阿彌。必蒙佛接引,往生七寶池。見佛聞妙法,漸進證菩提。盡未來際劫,常為天人師。(張珊貞烈女頌)《續二》 (8)戀愛,亦屬生死根本 孟子謂,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唯送死可以當大事。況臨終能以念佛相助,則正念昭彰,隨佛往生。成就親往生,即是成就親作佛。凡作佛者,必度無量無邊眾生。世間盡孝之事,尚有大於此乎。是宜竭盡吾誠,而極力助之也。倘或狃於習俗,不以成就正念為事。或預為洗澡,換衣,一經觸動,心已紛動,若或疼痛,必生瞋恚。若或哭泣,必生戀愛。紛動,則正念已失,莫由往生。瞋恚,則或致墮落毒蟲之類。戀愛,亦屬生死根本。人非病狂,誰忍以行孝之愚誠,壞親正念,令其失了生脫死,以至成佛之巨益,致墮三途惡道,及常劫輪迴之極苦乎。此之行孝,與羅剎女愛人何異。羅剎女謂所吃之人曰,我愛汝,故吃汝。願一切孝子賢孫,及諸仁慈眷屬,同隨順佛度眾生之心,切勿與羅剎女之愛相同。則亡者存者,通皆得大利益矣。(海門汲浜鎮助念往生社緣起)《續二》(民二十年) (9) 新的又何嘗有益於世道人心? 新生機擷要,亦可為止殺之漸。舊生活的批評,何得錄此。彼只知舊的壞,新的男女自由戀愛,打倒倫常,打倒廉恥,子弒其父,尚得獎譽。美術學校,使數女人裸體,數十男學生在周圍,以所見之何方面,各各描畫,當作一種功課,此無廉恥之女人,尚屬教員之職,月得薪若干。新的又何嘗有益於世道人心。欲挽回世道人心,何可登此種言論,自己宗旨,也不顧了。以後凡這些瞎搗亂之魔話,切不可登,免被明眼人見誚。(復周伯遒居士書十)《三二》 (10)愛情錮蔽 古語云,天下不治,匹夫有責。其責何在,在物不格耳。物若肯格,則知致,意誠,而心正,身修矣。(一人如是,亦有大益。人人如是,則太平矣。)物者何,即心中之私慾。格者,格除屏棄。人心中無有私慾,則知見自正。譬如愛妻愛子之人,由彼心中有一個愛情錮蔽到,女人兒子之壞,總見不到。若無愛情,則妻子之是是非非,直下如鏡照象,一點也不會錯亂。切不可以朱注中推極吾之知識為致知,窮盡天下事物之理為格物。若如此說,雖聖人也做不到。正心誠意之事,即一字不識之匹夫匹婦,但無偏私之欲心,均做得到。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事,從本上說,乃格物一事。物既格,則知致,意誠,心正,身修矣。(復琳圃居士書)《三二》 (11) 繼往聖,開來學 今之學堂,直是一個陷人坑。不陷於邪說中,便陷於自由戀愛,任意冶遊。須知人只四五尺一動物耳。而與天地並稱三才,則人之名,尊無與等。名既尊貴,必有尊貴之實,方可名之為人。否則便是衣冠禽獸,以其無有人之氣分故也。才者,能也。天能生物。地能載物。人能繼往聖,開來學,補天地之化育不及。故與天地並稱之為三才也。若只知飲食男女,不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則較禽獸為惡劣。是人也,空得一世人身,絕無一點人氣。則一氣不來,當墮地獄。經百千劫,了無出期。欲為禽獸,尚不可得,況又得為人乎哉。汝最初不知此義,聞惡友之誘即冶遊。及惡毒已受,疼痛不堪,好後又行又發又犯。亦太不知好歹,太無志節矣。須知男子冶遊,與女子偷人,了無高下。世人每以女子偷人為賤,而於男子冶遊,則不以為怪。此皆不知人之名義,所以有此惡劣知見也。幸汝以屢次受苦,始知回頭,亦是宿世善根所使。而光又詳說所以者,恐汝此心未死,後來或復蹈此覆轍。故欲使知人名尊貴,而不致自暴自棄。並以此勸諭一切青年男女,同凜人之尊貴名稱。實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世善。又複發菩提心,普利自他,同皆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以修出世之善。是則可名為人。雖不能繼往開來,參贊天地之化育,如古聖賢。然亦有少分繼往開來參贊之功德,則人之名,方有實際,不成空談。今為汝取法名為宗誠。宗,主也,本也。謂以真實至誠,自行化他。不使有一絲毫虛假,及惡劣念頭,以至辜負人之一字也。五戒且先自持,既能真持,久之則受,又有何難。倘心仍猶豫,是則名為兒戲。不但汝自罪過,光亦同得罪過。(六月八日)(復柏齡居士書)《三三》 (12) 只可隨他去 今之兒女婚嫁,一本於自主,只可隨他去。否則彼等後來或有怨言。然雖雲無怨言,一旦情愛稍歇,則離婚別配者,不知有若干數也。國家將興,必從倫紀上振興。國家將衰,必從倫紀上廢弛。倫紀不講,說什家教。家教既無,國豈能有賢人乎。此吾國之一大不幸也。兒女事若了,當令彼自作主張,以撐自己之新場面。吾人專心念佛,以修自己之舊法門。則彼此各適其適。庶不至因過慮兒女事,以誤自己生死大事也。(復慧海居士書二)《三三》(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0798.htm)---------------------------------------------------------------------------------------------------------《四十二章經》上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51872.htm)--------------------------------------------------------------------------------------------------------了幻法師:婚姻源自愛欲心 「一切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愛欲是三界眾生輪迴的根本。 如《圓覺經》云:「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也就是說有愛欲之心,就會輪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脫。 佛教把有意識的生命稱為「有情」,如人、狗、鬼、神等皆是,佛教認為其組成要素:除地、水、火、風、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識」,即有知覺與認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云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無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除了父母外,還要有外識(神識)前來參與才可。 「神識」即現代人所說的靈魂,「神識」之所以來投胎,驅使它的力量就是愛欲心。 古人說:「飽暖思淫慾」,在飲食、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男女慾望的滿足,往往上升成為第一需要。兩性之間的迷戀,經過多生累世的熏染,於是在人們的意識深處,它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性,以至變得痴迷堅固。 故佛陀曾指出:眾生對淫慾的執著,甚深甚巨;如果對世上還有一種事物,其迷戀程度若能與它相等的話,那麼,便沒有任何眾生能超越生死,我也無法度眾生了! 如《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由此可見,淫慾的力量何等巨大,這也是眾生始終在六道中的輪迴之因。 《佛說四十二章經》又云:「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佛說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痴荒,死復墮惡道;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55355.htm)----------------------------------------------------------------------------------------------------------------------------------------------------------------------------------------------------------------凈空法師:天天念佛作如是觀,臨命終時生死自在發布:心源 [] 日期:2011-3-8 11:07:00 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所造的善業、惡業,對凡夫來講,凡夫放不下,執著身是自己,甚至於高明一點,他知道身不是自己,靈魂是自己,靈魂還有來世。這個執著好不好?不好,那個善惡的業報生生世世不相舍離。所以六道裡頭,真的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是什麼?就是善惡果報循環不息的一個現象,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諸位要看到《安士全書》頭一篇,文昌帝君自己敘說一十七世的因果報應,你就明白了,那就是輪迴。你看那種報應多苦,以後遇到佛法才覺悟,不遇佛法,造的業非常的凄慘。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會現前,現前怎麼樣?歡喜承受,業就消掉了,不怨天不尤人,什麼樣的災禍都很樂意承當。頂多大不了這身死,身死靈往上升,好事,不是壞事,無論什麼方式捨身都是歡歡喜喜。修凈土的人一句佛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在遇到災難的時候,臨終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能,這經上講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最關鍵的就是你捨身的那個時候,你斷氣的那個時候,那時候最後的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心裡最後一個念頭想阿彌陀佛,就往生了。所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臨終一念十念,必定得生凈土,這就是念佛往生的根據。 為什麼我們天天要念?天天念在練習,跟打仗一樣,天天在練兵,天天在練。什麼時候就作用?臨終最後那時候管用。怕的是臨終最後那一念忘掉,那就麻煩,我們天天念就為臨終一念。臨終一念真有把握的時候,我就不要念了,那就可以了。但是恐怕沒有把握,所以平常天天要養成習慣。特別是晚上睡覺,晚課那是另外的,晚上睡覺躺在床上念佛,睡眠前,就是躺在床上就想到,這就跟死沒有兩樣!所以人這一生死一次,每天晚上睡覺,每天死一次。常常作如是觀,到臨命終時候不害怕,養成這個習慣了,到臨命終時候生死自在,沒有恐懼,自己真做得了主。睡覺的時候一切放下,哪一樣是你的?哪一樣你能帶去?睡著了,人家把你抬走都不知道,這是真的。所以要常常想到,要放下、要隨緣,不要執著,沒有一樣不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些都是平素修養的功夫。無量壽經菁華 (第六集) 2009/12/24 華嚴講堂 檔名:02-038-06(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55373.htm)-------------------------------------------------------------------------------------------------------凈空法師:愛欲是諸苦之本 「教斷令壞」,教我們斷愛欲,教導我們放下愛欲,不要為自己,去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為一切苦難眾生,那就叫行菩薩道,你不是凡夫,你從凡夫提升到菩薩了。為什麼?這裡給我們說出來,《甄解》給我們說出來,「愛欲是諸苦之本」。人一生,或者說是生生世世,造作一切罪業的根源都是為了愛欲。愛是貪,欲是財色名食睡的總名詞。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麻煩就來了,無止境的貪,那還得了嗎?現在社會我們看出來了,欲流深廣,這個病毒太深,這個傳染太廣。你一個人做出個樣子,別人都跟你學,變成全世界的人都貪婪,這個時候怎麼辦?倫理沒有了,道德也沒有了,因果也沒人相信了,法律也管不了,國家政府也管不了,如果到這個地步,那就是宗教裡面說的,上帝要來插手了。其實不是上帝插手,上帝生活多快樂,他管這個閑事幹什麼?真的不是上帝插手,是什麼?大自然要回報,這是真的。今天我們隨意為了貪婪,強奪地球的資源,對不起地球,地球要展開報復,那就是天然災害,什麼樣的災害都來了。地震來了,海嘯來了,颶風來了,氣候變化異常,這是地球給你的報復,就是什麼?你做得太過分了。真正為生活它不怪你,你要謀生,你開闢一點地,種一點糧食,這土地不會怪你,為什麼?應該的。如果你要是為自己的慾望,發大財富,引導個個都來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這麻煩大了,天地鬼神不容你。不要以為沒有,真有!樹有樹神,花草有花草神,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土地還有土地公,這真有,一點都不假。你任意去奪他們的資源,他無處告狀,他就要來報復。這裡面事實真相,佛經上講得很清楚,「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我們以好的心態對人、對事、對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對我們是美好的;我們以慾望、惡念來對它,它對我們反擊也是非常殘酷的。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O七集)2010/8/10 檔名:02-039-0107(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49452.htm)-----------------------------------------------------------------------------------------------------凈空法師:馬鳴菩薩教我們三個原則 我們讀到這些經文很羨慕,佛菩薩告訴我們,很簡單,只要你把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能跟他一樣。為什麼?這是你的本能,你本來有的,一點都不稀奇,佛菩薩的智慧也是你本來有的,只要把這放下就行。真正的功夫不是別的,是放下。我們去念經,念經會開智慧,是,會念開智慧,不會念長煩惱。什麼叫會念?念經的時候把分別執著放下,這就叫會念。念經的時候還有分別執著叫不會念,那個念法煩惱不但不會斷,還會生煩惱。這個煩惱就是什麼?叫所知障。你有煩惱障,你現在又加上所知障,你就錯了。所以念經,馬鳴菩薩教給我們這三個原則,我們要記住。念經、聽教(就是聽講),都要守住這個原則,聽講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就是你心裡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不要去想它,一心聽經,把其它的念頭都忘掉、都放下,這叫會聽。這樣聽經會得定、會開悟。不會聽的人,就是我們凡夫想聽講,聽人講話一樣,句句都記在心裡,順著自己的意思生歡喜心,不合自己的意思就要批評,那叫生煩惱。你聽了看了生喜怒哀樂,你生這些東西。真正會聽經的人,他聽了他得什麼?他得清凈平等覺,他得這個,這叫會聽。換句話說,聽經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名字相就是清凈平等覺。讀經的時候不要執著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叫我們不執著言說相,我們也不應該執著文字相,也不執著這些名相,也不要去分別,不要去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那一句什麼意思,不必去想,這樣讀經就會得禪定,會開悟。所以會跟不會關係很大,什麼你都得會,掌握到它的原理原則。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三四集)2010/9/5 檔名:02-039-0134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59542.htm)--------------------------------------------------------------------------------------------------凈空法師法語:人身難得,人身最可貴發布:心慧 [] 日期:2010-12-17 22:11:001 佛在經論裡頭常說「人身難得」,六道裡面去輪迴投胎,能夠投胎到人道的機會最少。我們這次跑到人道來很不容易,這不是簡單事情,這個機會是很難得的。2 佛說六道眾生裡面人身最可貴,可貴在哪裡?人道的福報比不上天道,諸天的壽命長、福報大,為什麼說他不可貴,說我們人可貴?可貴的就是人容易覺悟。3 天人他的福報大,他有男女飲食之欲,他迷在五欲六塵上,不容易覺悟,這就是佛常講的所謂「富貴學道難」。三惡道太苦,他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到這裡來聽經,到那裡念佛,他做不到,所謂「貧窮學道難」。4 人道在六道裡面是小康,既不是很富貴,三餐飯還能夠混得著,所以容易覺悟。(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45781.htm)-------------------------------------------------------------------------------------------------------凈空法師法語:人身最可貴的,就是人道容易覺悟發布:火鳳凰 [] 日期:2009-10-17 1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最可貴的,就是人道容易覺悟。 2 從各方面來觀察,,古人比現在人容易覺悟。原因在什麼地方?古時候環境比較單純,五欲六塵的享受很有限,所以人心比較清凈,心凈容易覺悟。 3 現代的物質享受,超過古人百倍、千倍,現在人被這些慾望迷得太深,心思混濁,所以很不容易覺悟。 4 古人對於善惡的報應相信,所以起心動念都很小心、很謹慎;現在人因為科學昌明,認為這些東西是迷信,大家都不相信。 5 這樁事情,決定不是說,我信就有,不信就沒有,不是這個說法的。你信,它有,它存在;你不信它,它還是存在。 6 因緣果報決定是真實的,你現在造惡,還沒有受報,是什麼原因?是過去生中你修的福沒享完。一旦福報享盡,不但你一生造的惡報,生生世世的罪報也就跟著現前,那就可怕了! 7 所以人一定要養慈悲心,不但不能殺害眾生,連惡念都不能起;起一個惡念,這都是罪過。 8 善一定有善報,惡一定有惡報,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的時候,你後悔也來不及了!(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17458.htm)--------------------------------------------------------------------------------------------------------凈空法師:摩耶夫人是大權示現,是佛菩薩再來發布:心源 [] 日期:2011-6-16 20:27:00 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今天佛在忉利天,在忉利天幹什麼?「為母說法」。要依照《增一阿含》裡面所說,這一次法會是帝釋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啟請的。忉利天主很聰明、很有智慧,他說過去一切諸佛都曾經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報母親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當然也不能例外。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啟請,到忉利天開這次法會。這個因緣很深,故事也很長,講故事就耽誤講經,所以把我們這個故事就省略掉,可是也不能不曉得。 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實在說也是大權示現,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每個人在因地上發願不一樣,她發願,願意生生世世做個女子的身分,要作佛的母親,她發這個願。所以他的兒子是佛,母親福報就大,這個都是表演一個樣子來給我們看。最大的福報,完全是依福能夠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不行。諸位你們看看佛門裡面講超度的佛事,梁皇懺非常殊勝。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啟請寶志公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懺。梁皇是梁武帝,他的妃子在世的時候,造作惡業墮在惡道。寶志公是一個得道的高僧,寶志公是誰?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你看這還得了嗎?觀世音菩薩親自主持這個法會,主持這個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諸位要曉得,諸佛如來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沒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有生之年要認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別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過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個凡夫來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說做比不做好。有什麼效果?很難講。你在今天那裡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薩再來人。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然後我們自己才真正把時光掌握住,一寸光陰,一寸命光,要認真努力。 作佛的母親這麼大的福報,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凈心,清凈心成就真實功德。 …… 摩耶夫人,釋迦牟尼佛的母親,也是諸佛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應以女人身得度,他就現女人身。他的願跟別人的願不一樣,摩耶夫人的願『永為千佛之母』,他發這個願,發願做佛的母親。底下注得好,『此以順愛法門,度眾生也』,眾生情愛很深,順著你的情愛來度你。這是『四攝法』裡面的同事攝,佛與法身大士他有這個能力,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4870.htm)---------------------------------------------------------------------------------------------------------凈空法師:不許造半身佛像發布:心源 [] 日期:2011-6-15 19:28:00 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這個地方在三十二面,諸位現在有這個本子,三十二面註解,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我念給你聽:『又不許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墮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這一句。現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薩的半身像,還有地方供佛菩薩一個頭,供在那個地方造罪業,這個果報一定在地獄。供佛的半身像,已經罪業就不輕了,墮落生死沒有功德。所以畫菩薩的形像,也要畫完整的,也要畫全身像,不可以畫半身像,無論是坐著的像、站著的像都要全身,這要特別注意。我們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沒有問題,佛菩薩像決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說哪一個人像造一個腦袋,其他都沒有了。這在我們風俗習慣裡頭最不吉祥,腦袋被人砍下來了,哪可以這麼作法?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這麼一句,特別提醒諸位同修。(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4724.htm)------------------------------------------------------------------------------------------------------凈空法師:發心造像不能有攀比心發布:心源 [] 日期:2011-6-15 19:31:00 出自凈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所以造像是大家都能造,所得的功德大家不一樣。不一樣是什麼?你造像發心,你的起心,為什麼動念頭要造這個像,你的動機何在。如果這一尊像,確實是給一切眾生種善根的,啟發大眾孝思的,這個功德就很大。 如果這個動機是為了莊嚴我這個道場,顯示我比別人道場更殊勝,這裡面有高下心,佛家講高下心,有一點像競賽一樣,這個心就不好,這個心是好勝心。好勝心縱然有很大的功德,將來落到哪一道?修羅道。修羅道,《楞嚴經》上告訴我們,福報最大的天阿修羅,其次的人間阿修羅,再其次的畜生阿修羅,餓鬼阿修羅,這四道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裡頭沒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在哪一道,就隨著這一道去稱呼。因此佛經裡面常講五趣,五趣不說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算他是哪一道。說六道的是單指天阿修羅。可見得佛經上常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們最初發心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真正造像是光大佛法、利益眾生,這個功德就大了。(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74726.ht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了凡可以改命,為何顏回卻不能
※勸學 凈空法師
※凈空法師法語:一心持名,那就行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學佛禁不起考驗,你學的全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