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推出全球合作計劃,是一盤多大的棋?
隨著阿里雲在全球布局數據中心,搭建生態系統的工作也見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6月8日,阿里雲宣布啟動全球合作夥伴計劃(MarketplaceAllianceProgram,簡稱MAP計劃),在世界範圍內尋找頂尖的合作夥伴,共同為客戶提供雲服務。
第一批加入該計劃的機構包括:英特爾、新加坡電信,迪拜Meraas控股集團、Equinix公司,電訊盈科(PCCW)、LINKBYNET和香港名氣通,覆蓋北美,亞洲,歐洲和中東、北非地區。
出海,不僅僅是建立數據中心
作為中國最大的公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阿里雲已經在北京、杭州、青島、香港、深圳、矽谷和迪拜(在建)設立了數據中心。隨著這些數據中心的建設完成,吸引客戶就成為了接下來最為重要的工作。
如果說,先期建立數據中心,更多的是為了服務本地客戶在海外運營業務的需求,那麼現在阿里雲推出的MAP計劃,則是阿里雲深入當地生態的最為重要的一環。
在阿里雲在迪拜籌建數據中心的時候,阿里雲選擇了跟當地的Meraas控股集團建立合資公司的模式,切入當地市場。雖然藉助Meraas控股集團,阿里雲能夠獲得一定的客戶,但是要想成為當地市場上真正有影響力的雲計算企業,阿里雲的合作夥伴肯定不能只有Meraas控股集團一家。
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阿里雲比以往更需要合作夥伴的力量。原因很簡單,在雲計算市場,尤其海外市場,真正能夠接觸到客戶的仍然是在當地已經成熟開展業務的廠商。
而跟這些廠商建立合作關係,就等於阿里雲已經跟那些最終客戶建立了一個鏈接。這遠比阿里雲一點一點去直接拓展客戶要更有速度。
做平台,生態系統很重要
對於阿里雲而言,在海外建立數據中心是邁出了出海計劃中最簡單的一步(有錢任性即可),真正檢驗能否立足海外的則是客戶多寡,而有多少合作夥伴則又是關鍵之中的關鍵。
了解阿里雲發展歷史的人,可能還記得,去年8月阿里雲曾推出過一個「雲合計劃」,目的就是找中國國內的各類廠商,合作推出面向用戶的雲服務。在這其中,阿里雲聚焦底層的平台技術,合作夥伴可以通過與阿里雲的合作提供上層服務來滿足客戶直接需求。
參照國內阿里雲生態圈的建立:自14年8月發布雲合計劃,打造生態圈。第一步,阿里雲先與像東軟、中軟、浪潮、東華軟體等國內主流的大型IT服務商,全球合作夥伴計劃也一樣,先從基礎硬體的布局上提高性能和競爭力,降低成本。
第二步,跟不同領域的ISV合作,形成各個領域的雲計算解決方案,例如政務雲(浙大網新、華數集團)、金融雲(科藍軟體)、醫療雲(浙江繹盛谷)等等,讓雲計算在各行各業落地,逐步替代傳統的it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步,聯合更多中小型的ISV和開發者,在阿里雲平台上,生長出從測試到應用再到開發服務等各類工具,從而形成巨大的蝴蝶效應。
今天的MAP計劃,與其國內雲合計劃類似,未來通過三步走,將逐漸建立起阿里雲的全球生態體系。
此外,MAP顯然也是比「雲合計劃」格局更大的一步棋。如果說,「雲合計劃」奠定了阿里雲今天在國內雲計算市場的地位,那麼MAP計劃則是阿里雲未來立足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重要基石。
雲計算的競爭已經度過了技術、價格競爭的階段,未來的競爭將是生態系統的競爭。要成為真正的雲計算平台,則一定要在這之上建立一個穩固的生態系統——聚合更多的雲服務廠商,也聚合更多的最終客戶。
阿里系的淘寶上聚合了更多的賣家和更多的買家,兩邊的客戶存在巨大的需求互補,併產生了經濟學上的網路交叉外部性,最終促成淘寶成為一個成功的平台型企業。
現在,阿里雲要成為一個平台,也需要培育生態系統。因此,MAP計劃勢在必行,也必須成功。
附加入阿里雲MAP計劃的首批國際廠商名單:
英特爾,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
新加坡電信,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服務商之一,新加坡最大的電信公司。
Equinix,運營著近百個數據中心,規模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迪拜Meraas控股集團,2015年五月和阿里巴巴集團簽署協議,合作成立一家全新的技術型企業,為中東、北非地區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提供以雲計算為支撐的系統集成服務。
電訊盈科,香港最大的通信服務供應商,也是亞洲主要的綜合通信服務公司。
LINKBYNET,法國SaaS提供商,擁有超過10年的雲服務經驗。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旗下的名氣通電訊,擁有多個世界級數據中心,服務的互聯網企業包括Facebook、YouTube等。
(來源/羅盤科技)
推薦閱讀:
※加入「玉蘭計劃」
※【百個手作教程計劃】第12彈――舊牛仔褲改造成拼布筆袋
※學詩計劃丨《江雪》:「面對苦悶 我只寂然獨釣」
※學詩計劃|《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港科大今年計劃招收150名內地生 2月1日起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