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母不可忽視寶寶生長痛

生長痛是軟組織疲勞,所以補鈣並不會起效,更無需吃止痛藥,是這樣嗎?  3歲的佳佳一到晚上,就說腿痛,尤其是腿彎處,媽媽看了看寶寶的腿,沒有磕碰,沒有紅腫,看不出一點兒有問題的痕迹。朋友說,這是生長痛,不用擔心,可佳佳媽媽還是不放心,生長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生長痛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與兒童的活動量相對增多有關,主要是因為此時兒童的長骨生長較快,而局部的肌肉與韌帶生長相對較慢,致使局部的肌肉與韌帶受到牽拉,於是就出現了「生長痛」。生長痛多發生在3~13歲之間,主要表現為寶寶無原因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但是局部無紅腫、壓痛,活動正常。疼痛通常發生在黃昏前後,過度運動、疲勞可使癥狀加重,休息後可自行緩解,次日清晨疼痛完全消失。

  生長痛有原因  1.骨骼生長迅速。兒童尤其是3~6歲的兒童,骨骼生長迅速,而下肢長骨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產生牽拉痛。  2.代謝產物堆積。當兒童過度活動時,組織代謝產物增多,且不能迅速地清除體外,而引起酸性代謝產物的堆積,從而造成肌肉的酸痛。  3.脛骨內彎。幼兒開始學步時小腿的脛骨較彎曲,為了適應這種現象,人體會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外翻。隨著身體的生長,大部分幼兒依靠腿部肌肉力量,會逐漸使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這兩種暫時性的畸形得以矯正,而少數幼兒沒有及時矯正,為了保持關節的穩定,腿部肌肉必須經常保持緊張狀態,所以出現疼痛。

  識別生長痛信號  多為下肢疼痛  生長痛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雙側疼痛,也有一側疼痛的。  多為肌肉性疼痛  生長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  疼痛多發於夜間  生長痛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都在晚上發生。難道寶寶白天就不會感到疼痛?其實並非如此。白天時由於寶寶的活動量比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寶寶也可能因為專註於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等到夜裡身心都已放鬆下來,準備要好好休息時,「疼痛」的癥狀就會讓寶寶感到特別不舒服,甚至難以忍受。

  緩解疼痛有方法  確定寶寶是「生長痛」之後,媽媽要學會安撫寶寶,讓寶寶暫時忘記疼痛  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寶寶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寶寶。對待寶寶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持,對寶寶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2.局部熱敷、按摩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寶寶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也可以用熱水為寶寶泡腳,減輕疼痛。  3.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長時間、劇烈的活動。  4.補充營養素  應該讓寶寶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蹄筋、肉皮凍、核桃、雞蛋等均富含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椒、油菜、菠菜、獼猴桃、柑橘、柚子等。

  生長痛媽媽疑問  Q:沒生長痛的寶寶長不高嗎?  A:生長痛是種自然的生長現象,因為寶寶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這跟長多高沒有太大關係。有些沒有過生長痛的人同樣長得很高,同樣,有生長痛的人,不一定就長得很高。  Q:寶寶出現生長痛是不是缺鈣?  答:處在生長發育迅速時期的寶寶也可因缺鈣而致腿痛,經客觀檢查如寶寶確存在缺鈣問題,可給寶寶適當補鈣。但就生長痛來說,補鈣與生長痛無關,鈣充足的寶寶也可能會出現生長痛,補鈣對生長痛的緩解沒多大幫助。生長痛的原因並不在骨頭,而是軟組織疲勞。  Q:可以吃止痛藥緩解生長痛嗎?  A:生長痛是正常現象,實際不需要採取措施。你也可以給寶寶吃點維生素B1,能起到營養神經、緩解神經牽拉疼痛的作用,但作用不大。給寶寶吃止痛藥就沒必要了,是葯三分毒,葯不要隨便亂用,況且,這種疼痛遠沒到需要吃藥的地步。

  與生長痛有關的疾病鑒別  凡遇到寶寶腿痛,家長應注意是否為持續性疼痛,有無跛行和骨關節畸形,關節有無腫脹,,如無上述癥狀,僅是間歇性腿疼,那麼不用過分緊張。但媽媽們要知道,與兒童期間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多種,家長切不可輕易認為是生長痛,從而延誤診斷和治療。  1.風濕熱:易引起踝、膝、髖、腕、肘、肩等大關節疼痛,即風濕性關節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及壓痛。疼痛短暫,有的僅1~2天即減退。如家長未予以重視,風濕熱的病變可波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2.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多於4~10歲發病,病情可為急性,伴有發熱、關節痛等癥狀;也可為慢性。此病可驟然發熱而加速疾病進程,最終侵犯全身關節,造成關節畸形。   3.過敏性紫癜關節炎:臨床常見一個或多個關節腫痛,同時出現皮膚紫癜,少數不同時出現紫癜,故容易被忽視,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腎臟損害。   4.急性化膿性關節炎:多見於嬰幼兒,有時繼發於受傷之後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起病急,一個或多個關節紅腫疼痛,伴有發熱、煩躁、食欲不振等徵象。  5.急性髖關節滑膜炎:患兒多為3~10歲,常於發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以一側大腿及膝關節輕微疼痛為主要癥狀,行動時疼痛加劇並可跛行,3~4周後自行痊癒。   6.其他: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屬於感染的如結核性骨關節炎等;有些惡性疾病如白血病等,也與關節疼痛有不解之緣。   總之,對兒童關節疼痛不可忽視,必須排除因疾病所致後,方可考慮生長痛。

推薦閱讀:

美國出生的寶寶能否坐擁中美雙國籍
寶寶應該幾歲跟父母分床睡?
「奪命碗、毒餐盤」正在侵害寶寶的小飯桌
2017雞年男寶寶女寶寶最新最好的名字型檔,爸爸媽媽最想要的名字
寶寶消化不良 媽媽警惕6大危害

TAG:父母 | 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