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與個體化:人的全面發展的兩條路經/

[中圖分類號] [文獻表識碼] [文章編號]

兒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早已指出,人的全面發展包括社會化與個體化兩個層面,人的個體化過程與社會化過程一般來說是同步發生的,個體化是以社會化為前提的。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人的社會化無非就是人的文明化。一個不能夠很好地完成社會化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個體的,即,他的個體化是沒有完成的。任何一個時代,人的個體化都是與社會化同步進行的,所有的自我都是通過社會化過程建構起來的,都是社會化過程的個體表達。筆者認為,人的社會化與個體化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兩條既相互聯繫,又相互獨立的路徑。人的個體化就是人的最後生成,人的自我實現;歷史上人的個體化發展之所以不充分和有限,是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非全球化有關的。在當代全球化背景下進一步深入地理解社會化與個體化的關係,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真正地理解哈貝馬斯在當代西方思想家眾聲唱衰現代性的霸權聲浪里,唯他鶴立雞群,倡言人類今天的現代性尚未窮盡,現代化尚是「未竟的事業」的真理性,而且,可以幫助我們走出人云亦云、鸚鵡學舌的後現代失語狀態,為人的普遍的個體化即人的自我實現提供理論支持。

《後形而上學思想》是哈貝馬斯的一本重要的論文集,在《個體化與社會化:論米德的主體性理論》一文中,他通過對「個體」一詞的概念史考察和對米德、塗爾乾等思想家的關於社會化與個體化理論的考察,非常經典地討論了社會化與個體化的相互建構性。哈貝馬斯指出,「『個體』一詞是從希臘詞『Atomon』翻譯過來的;在邏輯學上,它指的是單個事物或具體存在者。……在德語中,尤其是在古代詞源學中,『個體』一詞還具有貶義,意味著是一種低級而邊緣的存在,不但尚未開化,而且自我封閉」。[1]哈貝馬斯對「個體」一詞的概念史考察,打破了以往籠罩在「個體」一詞之上的形而上學「普遍性」魔咒,揭示了「個體」概念在未充分展開即未經充分社會化或未獲得自己豐富的社會關係規定之時的貧乏性,這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他指出,塗爾干最早注意到社會分化或勞動分工與個體進步之間的聯繫,「米德揭示了自我的主體間性核心。利用這點,他就能夠解釋清楚為什麼不預先改變交往結構,後傳統的自我認同就不能形成的原因;但是,一旦交往結構的改變成為社會現實,它就不可能不觸及到傳統的社會整合形式」。[2]事實上,塗爾乾和米德的社會心理學思想與黑格爾的精神發生學和馬克思的異化勞動思想是一致的。在黑格爾和馬克思那裡,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人的異化過程,就是人喪失自我的過程,個體化過程就是異化的自我揚棄,就是人對自己的全面本質即社會關係的佔有。

眾所周知,人的社會化與個體化都不是獨立進行的,一般來說是同步發生的,但,二者卻並非完全同一的。在人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從外在表現上來看,社會化往往先於個體化,特別是由於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局限性,人的社會化往往遮蔽了其個體化,「社會化就是非個體化」。例如,人們往往看到人的純樸本性在社會化過程中的異化和喪失,卻難以看到它的復歸。這就帶來一個現實的問題,彷彿社會化就是非個體化、非人化。這種現象早已為古代思想家所思考和憂慮,它在基督教關於失樂園的故事、中國先秦老莊關於渾沌開竅的寓言、古埃及的斯芬克斯之謎和古希臘蘇格拉底關於認識你自己的思想中都有著經典的表達。直到近代法國的盧梭對文明的反叛,我國明代李贄的童心說以及現代社會中的某些反科學、反文明、反現代化論者,可以說他們也都沒有從社會化、文明化所造成的「非個性化」的恐懼中走出來。這說明,人的社會化過程,在歷史上遮蔽了人的個體化過程。換言之,在以往人的社會化和個體化過程中,社會化過程處於主導地位,而個體化過程處於非主導地位。

為了清晰有效地討論人的社會化和個體化這兩個過程,我們不妨引入三個結構上有特殊聯繫的簡化漢字「人、從、眾」來予以闡釋。我們將人的社會化過程用「人——〉從——〉眾」來表達,而將人的個體化過程用「眾——〉從——〉人」來表達。筆者認為,對人——〉從——〉眾與眾——〉從——〉人這兩條相逆的路經的合理闡釋,會發現它包含著人的生成的秘密,即它揭示了人的誕生的完整過程。

人——〉從——〉眾,說的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人,說的是處於血緣家庭狀態的自然人,他還沒有走出自然血緣共同體的紐帶進入所謂的社會,是尚處於馬克思所說的「人的依賴關係」之中;從,說的是人已經走出自然血緣共同體,進入比較廣泛的民族國家共同體之中,它介於馬克思所說的「人的依賴關係」與「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之間,是一個過渡環節、中間環節;眾,說的是人最終從國家民族共同體中走出來,進入了國際性、世界性的歷史視野之中,即,人已達到了全球化的高度,真正具有了「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3] 俄國學者季利根斯基深刻地指出:「一、全球化導致人們的社會關係超出了民族國家共同體的範圍而具有了跨國性。……二、在文化領域的全球化過程正在破壞認同性。人與某一共同體的認同首先通過人對構成該共同體文化的觀念、價值、行為準則的內化而實現的」。[4]——很明顯,人的這種逐漸社會化的過程,是與人的「交往方式」的歷史性變遷聯繫在一起的,沒有人的交往方式的歷史性進步即逐漸突破家庭血緣的、民族國家的有限性而進入全球化,人的充分的社會化就是不可能的。[5]

「眾——〉從——〉人」,說的是人的個體化過程:人在完成了複雜的社會化過程後,就可以並有能力從芸芸眾生中超拔出來,找回真正的自我,最終獲得馬克思所說的「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實際上,「眾——〉從——〉人」這一結構,表達的無非是人的個體化過程如社會化過程一樣,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內在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具體來說,它就是要求個體的人從泛泛的全球化(眾)中走出來,找回自己的民族認同感(從),最後再從民族中回歸自己的屬人的本性(人)。從人的自我實現的角度來說,社會化在歷史上扮演的不過是人的個體化的手段和工具的角色,人的個體化才是最終目的。

人——〉從——〉眾,眾——〉從——〉人的這種相逆的組織結構所表現出來的整個人的社會化與個體化發展過程,實際上反映出來的是個體與類(或社會)的同一性和非同一性關係。

從個體與類有著同一性的一面來看,由於歷史上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充分即沒有達到全球化的高度,故,即便是個體與類達到了同一性的高度,作為個體的人的社會化過程一般來說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的個體化不可能是充分的,即,人的自我實現在歷史上是相當稀缺的,大眾不可能普遍完成自我實現。但由於個體與類還有非同一性的一面,故,我們並不排除極個別的個體超越普通大眾而完成自我實現。實際上這是歷史事實,雅斯貝爾斯所說的古典軸心時代所出現的各民族的先知就是證明。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長期以來只關注「人——〉從——〉眾」這條社會化路徑,而忽視「眾——〉從——〉人」這條個體化路徑,故,現實中,我們有意無意地忽視、無視「人」的存在,將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逐出了現實,而放逐到了遙遠的未來。這樣一來,馬克思主義與宗教信仰就難以區分了,也就難怪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宗教信仰」了。因此,我們今天明確「眾——〉從——〉人」這條個體化的路徑,對於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一種宗教信仰的糊塗觀念,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由於人的個體化有賴於人的社會化,而人的社會化又是一個漸進的歷史發展過程,只有在全球化時代,人的社會化才能夠達到極致,故,從根本上來說,人的個體化是從我們這個時代才正式開始的。不難理解,人的社會化過程無非就是人的現代化過程。因此,人的個體化過程可以相應地對應於人的「後現代化」過程。世界範圍內方興未艾的「後現代思潮」,不就是人的個體化要求(從「眾」和「從」的附庸狀態走出來,完成「人」的個性)在思想理論上的反映嗎?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對待「現代化」或「現代性」的態度以及如何理解它的問題。從社會化即現代化是個體化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來看,我們對於現代化的態度應該像哈貝馬斯那樣尊重。因為,現代化作為「未竟的事業」,對於我們來說真正是恰如其分的;沒有現代化即社會化的個體化,是缺乏現實內容的空中樓閣。急於求成的人是沒有耐心的,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里說過的話應該對我們有警示作用:「必須忍耐這條道路的遼遠,因為每個環節都是必要的;這是說,必須在每個環節那裡都作逗留,因為每個環節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形態」。[6]

世界各國和思想界對於全球化有著不同的認識和巨大的分歧。有些人認為全球化是一種歷史上的烏托邦的復活,是沒有現實性的。有些人擔心全球化將導致一元化、抹煞多樣性。有些人認為全球化是與現代化同步進行的,是市場經濟、高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界歷史進程,對於人的充分的社會化是一副強烈的催化劑,它是黑格爾和馬克思所預言的世界歷史理論在當代的自我實現。筆者認為,全球化思想在現實中的自我實現,不管世界各民族願不願意,最終其個體都將被拖入到「眾」的層面。這樣一來,就為普遍的人的真正的個體化提供了現實的可能和條件。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個人才能夠獲得充分的社會化;只有充分的社會化,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個體化。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徹底地走完社會化和個體化這兩條路徑。

注 釋

推薦閱讀:

每個人肩頭都有一把「鐵鎖」,用這五個體式釋放你!
保持進步與單身,直到遇見那個體面的人
新年獻詞:被宏大敘事裹挾的個體命運該何去何從
骨質疏鬆臨床治療的選擇與實施——骨質疏鬆的個體化治療
怎樣做一個體貼妻子的好丈夫

TAG:社會 | 發展 | 社會化 | 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