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的中醫辨證論治研究概況

黃褐斑的中醫辨證論治研究概況

1.中醫古籍對黃褐斑的論述

黃褐斑,中醫稱之為「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如《靈樞·經脈》所言:「血不流則毛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又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說明五臟六腑之精華均上注於面,面部氣色的好壞、皮膚的光澤或枯槁、色素斑的形成與臟腑精氣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協:讕調密切相關。隋·巢元方《諸病源侯論》日:「面黑麝干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皆令氣血不調,致生黑鼾。五臟六腑,十二經血,皆上於面。夫血之行,俱榮表裡。人或痰飲漬臟,或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於皮膚,故變生黑鼾。」認為黑鼾的病因是痰飲漬臟和腠理受風,病機為血氣不和,不能榮於皮膚。後世醫家亦多取此種看法。明《外科正宗》對此有明確論述:「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指出黃褐斑是由氣血不足,腎陰虛不能制火,以致火燥結成黑斑。清·《張氏醫通》日:「面塵脫色,為肝木失榮。」

可見,古代醫家對黃褐斑的認識較統一,認為其發病多與氣血、痰飲,火熱、肝鬱有關,以氣血不能上承榮於面為主要病機,癥結為郁。在治療上有活血化瘀調經之法,如明·《普濟方》日:「桃仁散,主治婦人月水不通,年月深遠。面上鼾黯。」有理脾化痰、清熱祛濕之法,如明·《醫學入門》日:「凡風客皮膚,痰漬臟腑,則面鼾黯。脾肺風濕搏熱,生瘡紅紫或腫者,俱宜金沸草散倍黃芩,或升麻胃風湯加減。」有補益氣血、疏肝養肝之法,如清·《張氏醫通》日:「面塵脫色,為肝木失榮,人蔘養榮湯。」有主張脾腎同治者,如清《外科.證治全書》用加味歸脾湯送服六味地黃丸治療黃褐斑。外用方面,清·《醫宗金鑒》使用玉容散外塗為代表方。

2.當代中醫對黃褐斑的辨證論治研究

隨著中醫基礎理論的不斷發展,對黃褐斑的認識也更加全面和深刻,普遍認為黃褐斑的發生責之肝、脾、腎功能失調,部分也與心肺功能失調及氣滯血瘀痰濕等有關,多採用臟腑氣血辨證論治。

2.1從肝論治

王邦才將黃褐斑分4型:肝鬱氣滯型,治宜疏肝理氣、和營潤膚,方選自擬逍遙祛斑湯加減;肝鬱血瘀型,治宜疏肝活血、祛瘀潤膚,方選自擬活血潤膚湯加減;肝膽濕熱型,治宜疏肝利膽、化濕清熱,方選小柴胡湯加減;肝血不足,治宜養血補肝、滋水涵木,方選自擬杞芍榮膚飲加減。

2.2從肝腎論治

張志豐將黃褐斑分為2種類型:肝腎陰虛、氣血不和型,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肝鬱氣血不和型,方用四逆散加減。宇傲霜將本病分3型:肝鬱血瘀型,治宜疏肝行氣、化瘀養顏,方選逍遙散加減;。腎陰虛血型,治宜滋陰清熱、化瘀養顏,方選知柏地黃湯加減;腎陽虛血瘀型,治宜溫腎散寒、化瘀養顏,方選二仙湯加減。治療41例,治癒28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68%。

2.3從肝脾腎論治

陳彤雲將黃褐斑分為5個證型加以辨證論治。即:肝鬱氣滯證、脾失統攝、脾失健運證、腎陰虛證、腎陽虛證,但她強調氣血瘀滯、運行滯澀不能上榮於面乃黃褐斑的病機關鍵。因此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無論病在何臟,都應注意運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李英認為本病與肝脾腎三臟關係甚密,而氣血不能上榮於面,瘀阻肌膚為主要病機,將黃褐斑患者分為肝鬱氣滯型、脾虛濕盛型、肝腎不足型3型,並根據不同證型使用不同基礎方治療。

2.4從心肝脾腎論治

盧曉梅將本病分6型:肝鬱氣滯型,治宜疏肝解郁、調暢氣機,方用柴胡疏肝散;心脾血虛型,治宜健脾養血、寧心安神,方用歸脾湯加減;脾虛濕阻型,治宜健脾益氣、化濕泄濁,方用參苓白朮散合三仁湯加減;痰瘀交阻型,治宜化痰散結、消瘀通絡,自擬化痰活血湯;沖任不調型,治宜調和沖任、滋養肝腎,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脾腎陽虛型,治宜溫補脾腎、利水瀉濁,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2.5從肺論治

吳元恆等認為本症發生多與肺經蘊熱有關,故治療方法多以清肺散熱為主。自擬解毒消斑飲加減,治療黃褐斑50例,總有效率為92%。

2.6從血論治

王吉英將黃褐斑分4型:血瘀型,治療重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用桃紅逍遙散加減;血虛型,治療重在健脾益氣、養血,用歸脾湯或歸脾養心丸加減;血寒型,治療重在溫腎祛寒、調理沖任;血熱型,治療重在滋水涵木、清營消斑,用六味地黃丸合丹梔逍遙散加減。

2.7從瘀論治

楊桂芹將黃褐斑分4型:即腎虛致瘀型、脾虛致瘀型、肝鬱致瘀型、血熱致瘀型。在補腎健脾、疏肝清熱的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藥物可取得更好的療效。

2.8從臟腑瘀血論治

林資閔將黃褐斑分為心脾兩虛證、瘀血阻絡證、肝腎陰虛證3型。心脾兩虛證主要是由於過度思慮勞神,心脾氣血兩傷,使脾臟生化不及,心血得不到充盈導致心脾兩虛。若心脾運化失常,氣血不能行,則出現瘀滯現象。顏面肌膚失養,導致黃褐斑的形成。瘀血阻絡證主要由於氣滯血瘀,瘀血阻絡,絡脈閉阻,血不養膚,而致黃褐斑的形成。2.9從臟腑氣血熱毒論治

許建平將本病分3型:氣滯血瘀型,治療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方用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腎虧陰虛型,治療以滋補腎陰、養血和血為法,方用六昧地黃湯合四物湯加減;熱毒熾盛型,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方用清熱化斑湯治療。

2.10從臟腑氣血濕熱論治

趙鳳林分4型辨治,肝氣鬱結型用逍遙散加減,氣滯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肝經濕熱型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腎陽虛衰型用金匱腎氣丸加減。劉增昌分4型辨治,肝腎鬱火型以柴芍地黃湯加減,肝膽鬱熱型以芎菊清熱飲加減,氣滯血瘀型以血府逐瘀湯加減,肝腎陰虛型以杞菊地黃湯加減。

2.11從臟腑氣血痰論治

吳景東等將黃褐斑分4型:肝鬱氣滯型,治宜柔肝理氣、疏肝解郁,用丹梔逍遙散加減;脾虛痰濕瘀阻型,治宜健脾益氣、祛濕化痰,用歸脾湯和二陳湯加減;腎陰虛型,治宜補腎養血、填精益髓,以六味地黃丸加減;腎陽虛型,治宣溫腎助陽、化瘀消斑,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趙曉琴分為肝鬱氣滯、氣滯血瘀、痰濕阻滯、肝腎陰虛、氣血兩虛、陰虛內熱6型,並認為治療時應以恢復臟腑功能、調和氣血為主,加以活血化瘀之品。

2.12從風燥論治

鄭建功將黃褐斑分5型:氣陰不足、血虛風燥型,治以益氣養陰、疏風潤燥;心腎不交、虛火風燥型,治療之關鍵在於交通心腎、滋陰潛陽;心脾不足、氣虛風燥型,治療重在溫補心脾;氣鬱絡滯、血虛風燥型,治宜理氣活絡、化瘀潤燥;腸虛便秘、津虧風燥型,治以宣通氣機、益氣養血。

2.13從臟腑功能失調、七情內傷論治

林珍蓮認為面部黃褐斑主要與臟腑功能失調、七情內傷等有關,辨證時要注意病人的體質、神色、病程,因人、因病、對症下藥,斑深褐色的多為腎虛所致,斑淺黃色為肝,郁所致。遂分腎虛血瘀型,肝鬱血瘀型,風熱犯肺、邪郁肌膚型來辨證治療,總有效率達94.4%。

3.結語

祖國醫學對黃褐斑的認識遠遠流流長,積累了豐富的1臨床經驗。在辨證施治上突出了中醫整體觀念,既強調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又重在陰陽失衡、氣血不凋、痰瘀凝滯等的論述。但由於黃褐斑的發病機理複雜,影響因素眾多,目前關於黃褐斑辨證分型並無統一的標準,不同醫家持有不同的觀點,其治療方法也各有不相同之處,因此尋求一種統一的黃褐斑的中醫辨證分型的標準,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推薦閱讀:

八字破六親研究(配偶篇)
【許西川的天干喜忌表:甲木篇研究】
八字進階----給研究八字過程中迷思無進的易友
財產犯罪對象疑難問題研究違禁品
八字研究斷例留存(二十六)論壇或qq

TAG:中醫 | 黃褐斑 | 研究 |